一百三十七 當年之事

  任鏡芩終於不再隱瞞,將自己知道的和盤托出。

  六年前偏北丹葉山一帶多少人落草為寇,禍害一方百姓,十八歲的太子楚宮宜請纓剿匪,三皇子楚晌孚隨行。

  剿匪過程不大順利,丹葉山山頭多、地域大,那些流寇山賊各自紮營建寨,因為朝廷的剿匪行動吭氣一通,時常聲東擊西,給了不少虧給二位皇子。

  楚宮宜寫信給馮皇后問安,也在信中訴說難處,考慮到太子兵力會被快速消耗,為了彰顯太子才能,馮皇后決定通知娘家想辦法暗中支援。

  很快十萬兵馬匯集丹葉山腳下,不消七日,山匪全滅,全體將帥于丹葉山最近的城鎮休整。

  馮皇后以為兒子會很快回朝,卻不想得來的是太子與三皇子攜十幾萬兵馬意圖謀反的消息。

  任鏡芩道:「皇后娘娘原是不信的,以為消息有誤,可是探子回報朝廷說他們已經領兵過了三大河中的第一條,直奔京城而來。」

  北邊離京城隔了三條洶湧大河,如果糧草充足,剩餘兩條可於十日之內跨過,也就是說天子只有十日的準備應付這場舉兵謀反。

  於是,凌帝大怒,國政交付秦方濟,親帥數萬兵力於趕赴,於八日之內挫敗太子大軍,將一乾等人困於一座空城。

  凌帝希望他們真心悔過,不戰而降,卻收到太子來信,出言挑釁,直言凌帝治國無大才,致使北地受蠻族淒擾多年,民不聊生,落草為寇,故而天下需要一個新的帝王來開創盛世。

  「陛下看過那封信後,直接下令箭殺,太子與三皇子,還有老秦國公死……太子死後第二日,皇后娘娘才收到他十日之前的飛鴿傳書,說他收到一個陛下密函,有人意圖舉兵謀反,要他們速速回去支援。」

  「如果太子真的沒有造反,很明顯,有人模仿了他的筆跡給陛下寫挑釁信,而太子收到陛下的密函,怕也是這樣的手筆。」連魚枝擔憂看著秦闕,分析道。

  秦闕方從真相後回過神來,雖然方才對他的父親只提到那麼一句,但對他的殺傷力足夠大。

  他說:「這個人很清楚太子的動向,極可能是太子與皇后的通信被人攔截過了,知曉皇后暗中相助了太子,利用太子手中短時間聚集的兵力布了那麼一個局。」

  「從這件事上,我以往不能理解為何父親不在京城而無端出現在太子身邊,怕是被一樣的手筆騙過去的……」秦闕痛苦道。

  任鏡芩嘆了口氣:「當年給你父親送信的人就是李久惜,他去找你父親之前,與我和莫開竹見了一面。」

  當年任鏡芩與莫開竹在京城相聚,而李久惜是他的另一位友人,那時候李久惜的神色很不正常,在他們再三逼問下,才說出自己要去做一件愧對忠義的事,可是不做,一樣不忠不義。

  青天白日,酒樓雅舍,故友重聚的氛圍,他們都當他吃醉說胡話。

  「散場時,李久惜還真喝醉了,說自己要去給秦國公送信。」

  連魚枝不解:「明明可以像陷害太子那般用飛鴿傳書,為何到了老國公身上,就要李久惜去送信?」

  任鏡芩搖搖頭,嘆道:「不知。」

  秦闕有絲哽咽,依舊保持清晰的頭腦:「依我對我父親的了解,若是飛鴿傳書,字跡就算是對的,他也不會貿然前去。他與李久惜相識多年,李久惜給他親自送去,才能打消疑慮。」

  連魚枝又不解了:「那信里到寫的是什麼,老國公為何要去太子那裡?」

  「這個……怕是只有開竹有可能知道點什麼,當年散場後,是他送李久惜去送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