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戰後餘威(二)
不只是後路被斷,由於聯軍後勤補給兵站全部失去,聯軍現在攜帶的軍糧已經不足了。
時間緊急,蓋斯利立即同德、法兩國指揮官進行緊急磋商,最終一致認為,必須儘快撤回天津或者山東,總之需要有一個有海港的城市做依託,否則近二十萬大軍補給將會斷絕,那時,就只剩下投降一條路了。
天津和山東兩地,首選的自然天津。
天津不僅有大量補給,那裡還有數萬大軍可以接應他們,而且退回天津,也才能讓天津至清國京城一線的駐軍有所依託。
當然,要想安然撤回天津,必須要避免山地和丘陵地區,為此,聯軍並沒有試圖奪回湯陰和磁州,而是徑直從兩地中間穿過,進入臨漳境內。
聯軍進入臨漳境內後,滕毓藻就明白了聯軍的意圖。
這是聯軍想要經成安、廣平、曲周,進入德州和衡水之間的平原地區,一路向東北方逃回天津。
既然判斷出聯軍的行軍方向,滕毓藻就更不擔心了。
隨即,快馬通知聯軍應該經過的沿途各州縣,儘可能要百姓暫避,免遭聯軍毒手。
同時,命令據守在湯陰和磁州故布疑陣的潘金山,依然承擔起夜間襲擾聯軍的任務,每天白天休整,夜間襲擾聯軍。
又命令緊隨聯軍身後追出山的胡殿甲和劉玉枳,率第一、第三鎮對聯軍緊追不放,白天可以對聯軍發起有組織遠距離炮擊,夜裡要尋機對聯軍進行夜間突襲,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聯軍加快後撤速度。
因為,他們只有撤至天津附近,才會有安全保障。
至於聯軍留下的斷後部隊,就更不要留情,要堅決予以消滅。
滕毓藻自己,則親率第四鎮、第五鎮、第八鎮和炮兵鎮,急行軍搶先趕到冀州、衡水一帶掩蔽,等候聯軍到來。
一路上,英、法、德三國聯軍在後斷後,為了儘快趕到天津,每天都是急行軍趕路,可由於攜帶大量重炮,每天最多也只能走六七十里。
雖然滕毓藻已經事先派人通知了沿途州縣百姓躲避聯軍,可只能是攜帶貴重財物離開,糧食是來不及帶走的,尤其是大戶人家。
將糧食燒了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聯軍沒有出現斷糧情況。
但聯軍也只是能找到糧食果腹而已,想要搶到肉食,那是沒有的,而聯軍有不可能在某一地停留太久。
在堅持幾天後,匆忙逃竄的聯軍發現,在他們通過湯陰和池州進入平原地區後,雖然不斷有小股前鋒軍沿途襲擾,後面也有十餘萬前鋒軍緊追不放,前面並沒有前鋒軍在堵截,不由放下心來。
行軍縱隊由蝟集一團,慢慢拉開了距離,四天後,甚至直接由重炮較少的德軍在前加快行軍速度,以便為後面交替斷後的英法兩軍籌集到更多糧食甚至肉食。
只不過,斷後部隊每天都有去無回,四天內聯軍已經損失近兩萬人,英法兩軍已經不敢再派出部隊斷後,只好十餘萬大軍聚集在一起後撤。
八天後,聯軍終於來到衡水。
對於當先的德軍,滕毓藻並沒有理會,而是選擇了後面密集聚集在一起的英、法聯軍。
當天夜裡,先是密集的炮火急襲,然後,除僅剩三千餘人的曹福田獨立縱隊和潘金山第六鎮做預備隊外,同時負責保護炮兵鎮安全外,集中第一、第三、弟四、第五、第八五個鎮十三萬兵力,對兵力差不多也還有十二三萬的英法兩軍發起猛烈攻擊。
由於繳獲的大炮數量極大,炮兵鎮已經緊急擴編,原有的七個山炮營擴充到十二個,這還是劉長發實在湊不出那麼多炮手了,否則再多出幾個山炮營也完全不成問題。
由於有二百多門山炮,前鋒軍的炮火極為猛烈,為了避免英、法兩軍數百門大炮反擊,在炮火掩護下,前鋒軍不顧傷亡,幾乎在炮機開始後,就隨即發起了多路突擊。
猛烈的炮火掩護和迫擊炮的及時火力支援下,前鋒軍在付出重大傷亡後,一舉將十多萬英法兩軍分割成數塊,首先消除了英法聯軍的數百門大炮對前鋒軍的威脅。
然後,對包圍圈中的英法聯軍,有的暫時未困,有的則被集中兵力予以圍殲。
只是畢竟前鋒軍前鋒軍的兵力同對方幾乎相差無幾,在兵力上並不占據優勢,在激戰至天亮後,還是有近三萬英法聯軍衝出包圍圈,得以逃脫。
雖然前鋒軍同樣傷亡很大,總計傷亡近四萬,可還是義無反顧地緊追不放,英法聯軍在得到德軍接應後,雖然在兵力上已經超過前鋒軍,可面對氣勢如虹的前鋒軍,聯軍已經沒有勇氣繼續再戰,只能落荒而逃。
前鋒軍一路緊緊咬住聯軍後尾,而且還不僅僅是僅僅滿足於殲滅負責斷後的聯軍,在夜裡,甚至還要對聯軍發起萬人以上規模的突擊,不斷消滅聯軍的有生力量。
直到三國聯軍重新聚集在一處得三天後,他們才在河間以東的沙河橋得到天津聯軍的接應,前鋒軍至此才停止繼續對聯軍發起大規模攻擊。
聯軍重兵圍剿潞州府,想要一舉消滅前鋒軍,從而斷絕清國朝廷的企圖也就此完全落空,已嚴重損兵折將的慘痛結局落下帷幕。
這場曠世大戰,雙方參戰人數之廣,在國內數百年未見。
雖然在歐洲,數百萬人參戰的大戰也時有見之,可在國內卻卻的確罕見,雙方直接參戰的兵力就接近七十萬,更何況兵力相對弱小的前鋒軍,還竟然消滅了占據絕對優勢兵力的的八國列強聯軍三十萬以上!
這場大戰在國內引發強烈反響,舉國上下百姓無不歡呼雀躍,對前鋒軍和其統帥滕毓藻更是讚不絕口,大讚滕毓藻是岳武穆再世,冠軍侯重生。
對於前鋒軍付出的慘重傷亡,各地百姓們並不是僅僅扼腕唏噓,而是自發展開捐款,這一筆筆大大小小數目的捐款,都通過各地《前鋒軍後援會》匯到前鋒軍在《震旦銀行》和喬致庸所屬《大德恆》票號開具的帳戶。
這些捐款,雖然多數都是幾兩銀子,甚至還有捐助幾十個銅板的升斗小民,可總數數量龐大,匯總起來數量依然十分驚人。
當然,也有富商巨賈的大筆捐助,上萬兩銀子的捐款不在少數。
如今,僅僅半個多月,按照滕毓藻掌握的數據,捐款數額已經超過三千萬兩了。
此外,各地百姓還紛紛踴躍參軍,在前鋒軍後援會的幫助下,一批批來自各地的青年源源不斷地被輸送到保定,短短十多天,按照各地發來的消息統計,就有三十餘萬年輕人要求參加前鋒軍。
這樣的情形甚至嚇了滕毓藻一跳,急忙通知各地後援會暫停為前鋒軍招募兵員。
三十萬到四十萬的兵力,就是滕毓藻在三年之內的極限,再多他可就有些吃力了。
各大小報刊毫無例外地交口稱讚這場大戰,不僅說這次大戰,是自平定三番以後,最大的一場戰役,更說這是自康熙朝之後,國朝取得的最大一場勝利,甚至還有報紙刊文說,「自此以後,國朝將重現強漢之威。」
這場大戰,同樣在海外引發強烈反響,尤其是參戰的列強國家,反響更為強烈,甚至在英、法、德引發大規模抗議浪潮。
《泰晤士報》更在頭版刊發了《被驚醒了的中國龍,將再次令世界顫抖》的長篇文章,盛讚睿智的滕毓藻,不僅是清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更是世界最優秀的軍事家,在他的帶領下,世界不得不尊重他們的主權,正視他們的合理要求,必須承認他們是世界強國這一現實。
美國總統麥金利也再一次公開呼籲,鑑於清國政府已經主動鎮壓義和團,所以應立即結束這場血腥戰爭,在最短時間內同清國展開戰後談判。
列強各國面對他們國內洶湧的反戰浪潮和和平呼聲,只有德、俄、日三國公然叫囂要繼續向清國增兵,不惜把戰爭擴展到清國全境,直至徹底消滅前鋒軍,將清國將軍滕毓藻在這個世界上除名。
只是對於德、日、俄三國的戰爭叫囂,英、法、意、澳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沉默。
前鋒軍的大勝,同樣也讓跑到西安的一眾朝臣歡呼雀躍。
朝臣們以及各地封疆大吏臉上一掃數月以來的陰霾,人人臉上洋溢著開心痛快的神情,出奕匡之外,對於滕毓藻人人推崇有加,建議朝廷給滕毓藻加官進爵者有之,建議給滕毓藻樹碑立傳者有之。
甚至還有人建議,鑑於滕毓藻統率的前鋒軍戰無不勝,甚至令列強膽寒,應該加封滕毓藻為全國兵馬大元帥,統率全國所有兵馬,令列強再不敢覬覦大清疆土。
同只能動嘴的朝臣們不同,手握重權的各地督撫們就要直接的多,不僅在朝廷上聲望僅次於李鴻章的張之洞,率先給滕毓藻和前鋒軍發來熱情洋溢的賀電,幾乎所有各地督撫都相繼給滕毓藻發電祝賀大捷。
甚至袁世凱和王之春這兩個參與東南互保,並且執行互保條約一向堅決的兩省巡撫也發電祝賀。
當然,也有沒有發來賀電的,李鴻章和兩江總督劉坤一就是如此。
雖然朝臣們對於這場大勝,人人喜不自禁,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可處於朝堂絕對中心的慈禧,卻顯得有些過於平靜,只是以光緒的名義下了一道聖旨。
除了對滕毓藻大加褒揚之外,還加封滕毓藻為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保,進爵三等公.
「大帥。」
身材略有些消瘦的徐世昌,主動結束了兩人關於這場令舉世矚目大戰的愉快話題。
徐世昌笑著說,「如今大帥在國人心中的聲望,可謂一時無兩,當真可喜可賀啊!」
「這也讓國內軍人在世人面前一改往日形象,我聽衛參謀長說,咱們參謀處的幾個軍官在永清城內的酒樓吃飯,酒樓老闆甚至不肯收取他們的錢財,最後還是這幾個軍官回來說起此事,被衛參謀長狠狠訓斥一頓,然後再次回到永清堅決將酒飯錢交給酒樓老闆才肯離開。」
「這件事,甚至已經被《大公報》刊載出去。」
徐世昌唏噓不已地感嘆道,「此時可大可小,原本百姓對於前鋒軍略表心意的一件事,卻經此一事,為前鋒軍和大帥增光添彩不已!」
「衛參謀長大才!世昌真心為大帥手下有如此眾多人才感到由衷高興!」
這件事滕毓藻是知道的,他也對衛靖海處置方式深感高興,事後甚至還和衛靖海小酌一杯,對其大加讚揚。
雖然滕毓藻心中同樣為前鋒軍在國人心中如此受歡迎而感到無比興奮,可嘴上還是淡淡地說道。
「俗話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造成這種局面的,就是一些將領縱容手下劫掠,甚至對百姓奸淫擄掠產生的惡果,長此以往,必然會嚴重影響士氣,有才能有志向的材能之士不屑於投軍,影響軍隊發展。」
「現在,前鋒軍就要以自身的形象,一改這個風氣。」
徐世昌感佩地拱手,由衷說道,「大帥所想,人所不及,世昌受教了!」
然後,徐世昌忽然又說道,「大帥,關於有朝臣建議,讓朝廷委任大帥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若果真朝廷如此,世人對當兵打仗必然觀念大變,就如同現今各地百姓踴躍加入前鋒軍一般,只是」
滕毓藻一直就覺得徐世昌似乎有話要講,可兩人東拉西扯聊了半晌,徐世昌一直顧左右而言他,讓滕毓藻多少有些摸不著頭腦,此時聽了徐世昌的話,滕毓藻才終於明白,徐世昌這是想要探聽自己的口風啊!
雖然滕毓藻從徐世昌跟隨袁世凱後的所作所為,很清楚徐世昌從來就不是一個保皇派,而是一個和自己相同,是一個腦後生著「反骨」的人,可在徐世昌沒有把話挑明之前,滕毓藻依然不敢吐露心跡。
對於徐世昌的話,滕毓藻不由淡然笑了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