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不知所措的家長們(求票票求訂閱)

  第561章 不知所措的家長們(求票票求訂閱)

  之所以把瀏陽郡的學校建那麼大,主要還是因為這裡的常住人口多,瀏陽郡的幾個坊市,外加附近的那些鄉里,總人口都在兩萬以上,而且以後肯定也是要繼續發展擴大的,所以把底子先搞大一點也沒什麼問題,省的以後擴建的時候再那麼麻煩。

  其他的郡縣都是新設郡縣,百姓還沒有徹底穩定下來,現在讓他們供孩子上學那是不可能了,再說那些地方的學校還沒建好,羅沖手裡也拿不出那麼多的師資力量,只能以後再說了。

  所以漢部落的第一個學年,羅沖是計劃兩邊三個郡最少招夠六千名新生的,漢陽城這邊兩千五,瀏陽郡三千五,他們那邊人口基數大,完全招的出來那麼多的學生。

  還有就是考慮到師資力量的原因,羅沖現在最多能拿出來一百名老師,按照每個老師負責一個班,一個班六十人的話,正好能管理六千人,招的再多也湊不出多餘的老師了。

  另外關於老師的快速培養方面,羅沖也借用了現代的模式,漢部落主科就兩大類,語文和數學,那麼就可以按照老師的特長分類教學,要知道,這些知識只能老師先學會了,然後才能去教學生,所以老師的壓力更大。

  但是為了緩解這些壓力,羅沖採用了現代的專科教育模式,意思就是按學科分老師,而不是按照班級來分,愛好數學,擅長數學的老師可以只學習數學,不用把時間浪費在背語文書上面,只要他識字就行,這樣等他學成之後,就可以只教數學課,別的都不用管,語文老師同理。

  按照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老師,等到教學的時候,就可以一個人負責最少兩個班。

  比如胡老師是教語文的,但是不會數學,連乘法口訣都背不下來,朱老師是教數學的,但是不會寫文章,他們倆就可以作為搭檔,同時教一班和二班,一個專教兩個班語文課,一個專教數學課,兩個人分別給兩個班當班主任,負責學生管理的問題。

  當然,現代的老師雖然也這麼教,但也是要講究全面發展的,不過這種辦法也不失為一種應急機制下的快速培養方式,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培訓出合格的老師。

  除此之外,羅沖還有其他的方式來讓他們訓練,熟悉課堂制度,他自己是沒空管的,但是他可以讓那些老師自己管自己,就像讓學生選舉班幹部,然後用學生管學生一樣的道理,只要方法正確,人就是一種最好管理的動物,因為他們自己會管自己。

  來到二號樓的頂樓,六間教室都有人在上課,一邊全是學數學的老師,一邊全是學語文的老師,這些教室里都有人在前面講課,也有人在下面聽講。

  羅沖站在門口外面聽了一會兒,一個數學老師正在講台上用粉筆和尺子畫幾何圖形,然後在旁邊寫上相應的計算公式,接下來就開始按照課本上的例題講解,等講完了,又開始在黑板上出題讓下面的學生做,然後又挑出裡面的錯誤和容易出錯的重點詳細講解,最後在舉手點名提問,下面的學員們也配合著舉手回答。

  等這道題講完之後,前面的那個老師馬上就坐到了下面學生的位置上,然後學生裡面又出來一個到前面當老師,開始講解新的習題。

  沒錯,這些學生都是老師,但這些老師也都是學生,他們必須輪流到前面講課,誰也不能落下,一方面是訓練他們的講解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訓練板書和教學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提前熟悉上課的流程和教學的氛圍。

  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決定了他們將來能不能正式上崗,別到時候本來學的都不錯,結果等到上課的時候,看到下面的幾十個小孩盯著自己,緊張的說不出話來,那就太完蛋了,所以提前熟悉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數學老師這邊講解的很好,另一邊的語文老師講的就更好了,因為羅沖以前就是這樣教的他們,他們只要按照羅沖以前教的方式來就行了,至於漢禮這本教材,主要就是教禮儀制度的,還有各等級相應的禮節制度,以及各種祭祀相應的禮節制度,只有把這種『規矩』推廣出去,才更有利於羅沖對漢部落的掌控,否則等人口越來越多的時候,早晚有一天要出亂子。

  另外就是和中國文化相同的理念,羅沖也一直是這樣做的,那就是不以人種,宗室,來給漢族定義,而是用生活習慣,文化來定義漢族,這樣短期來看有助於漢部落的繼續擴大和百姓的團結。

  因為漢部落土生土長的同族才有幾個,大部分都是以氏族的形式吸收進來的,可你能說他們這些後加入的不是同族嗎?當然不能,這不利於團結。

  所以只要他們穿著一樣的衣服,說著一樣的語言,和別人一樣的生活方式,那他們就是同族,漢部落不以姓氏和人種來區分是不是同族,就算他不是同族,不會說漢語,只要教會了他們,那他們也一樣是同族。

  也正是這個原因,歷史上雖然漢族人執掌的政權不斷被顛覆,但是幾千年來到現在,中國還是叫中國,其中文化定國的理念可謂是重中之重。

  檢查了一圈書籍和教師們的準備情況,看到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準備著,羅沖就放心的離開了學校,轉身去了教學樓旁邊的官署大樓,然後召集那些管事的官員開會,給他們布置今年的招生任務。

  義務教育和強制招生,凡漢陽城和汝陽城的居民,(瀏陽郡另發),家中子女七歲以上,成年(十三歲)以下,全部都要入學,有特殊情況及時上報各地官署,各學生家長要積極配合,給學生準備好相應的學習用具和學習環境,在秋季第一個月末,也就是今年的八月二十八號到學校報到,進行分班,領取書本,等事宜。

  入學不需要交學費和書費,只用自己準備文具和書包就行,文具在學校出售,學生著裝必須穿戴乾淨整齊,長袖上衣,長褲,步襪,鞋子或靴子,另準備喝水容器一個。

  無故不讓孩子上學者,父母有罪,罰款五百元,充勞役兩個月。

  八月二號的這一天,一模一樣的公文同時出現在漢陽城,汝陽城,瀏陽郡三個地方,學校門口,城門裡外,官署門口,鬧市路口,水井旁邊,全都張貼著一模一樣的公告,並且旁邊還有小吏或者招募的閒人在旁邊為路人講解公文內容。

  此消息一出,大半個漢部落都炸開了鍋,這可是個大消息,沒過一天,城內的所有居民就都知道了這件事情,七嘴八舌,東家西家的湊到一起討論了起來,大家還不知道這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上學?上學是啥,那么小的孩子也要徵集起來去幹活兒嗎?他們能幹什麼事,還要準備那麼多東西。」

  有看不明白的農民以為又是官府要召集勞役幹活兒,可這次專門招小孩兒是個什麼意思,從來沒聽說過啊,再說讓小孩去了也搬不動什麼東西吧,那些力氣活還是要大人才能幹的。

  「不是幹活兒,上學就是去學校上課學習,學認字寫字,懂了嗎。」一名黑衣小吏站在公告牌旁邊,給圍著自己的眾人解釋道。

  「哦——」

  那剛才說話的農民似懂非懂的哦了一聲,但還是不太明白。

  「所有人家的孩子都要去上這個什麼學嗎?去哪上啊,遠不遠?」人群中再次有人問道。

  「對,所有的人家,只要孩子符合年齡要求的,不管男女,都要去上,誰不讓孩子去上學,那孩子的父母就有罪,要罰好多錢,還要去給官府白干兩個月勞役。

  上學的地方就是學校,在咱們郡官署那邊,有一片大高樓,那就是學校,上學的小孩可以每天回家,然後每天早上去上學。」小吏再次對著人群解釋道。

  可現在是夏末秋初,正是今年最後一季糧食青黃交接的季節,剛收的玉米還沒曬乾脫粒,新種的玉米才剛剛出苗,家裡搓玉米的活兒有很多都是可以讓那些十一二歲的大孩子乾的,小一點的八九歲也能幫著餵雞、放羊、燒火、打豬草,因此有很多人實際上是不想讓孩子去上這個什麼學的,也不知道上了學能有什麼用,這不是耽誤自己家幹活兒嗎?

  於是就有人轉了轉腦筋,立刻就想出一個主意,想要矇混過關,把自己家的孩子藏起來。

  「大人,我們家孩子前些天燒水燙傷了腳,現在還不能下地走路呢,這個學是不是就不用上了?」

  「哦?燙傷了腳?那好辦,拿著你家的戶籍,領著孩子到官署開證明去,等到入學的時候把證明交上就行。

  但如果你是瞞報,或者沒傷,就按不服從詔令,無理由阻止孩子上學來處理,罰五百元錢,兩口子去給官家干兩個月的勞役去吧,你們自己都想好了。」

  這個小吏在開會的時候,就聽領導專門介紹了可能出現的情況,也告訴他們,可能會有人找藉口不配合,針對各種各樣的情況,都需要怎麼處理,他早就背的滾瓜爛熟了,在加上那麼久處理事情的經驗,一眼就看出這人可能在扯謊,於是就語帶威脅的警告道,希望他們不要犯錯誤。

  「啊?!還要到官署開證明?!」

  剛才那個自作聰明準備瞞天過海的傢伙立刻就懵了,他沒想到居然還要這樣處理。

  「你以為呢,當然要去開證明了,怎麼,你還要不要去了,你可是要想好了。」小吏又冷臉瞪著他說道。

  「啊,哦,這個,那個,我就不去開證明了,他是前些日子燙的,我估摸著到這月底應該就好透了,到時候我肯定送他去上學。」剛才扯謊的傢伙一看瞞不住了,再鬧大了說不準人家再跑到他家裡檢查,到時候肯定會判個故意阻止孩子上學的,又是罰款又是勞役的,那就太不值得了,所以他又趕盡找藉口給自己圓了過去。

  小吏看到他這樣,也只是掃了他一眼,並沒有當場揭穿出來,畢竟說出來了兩邊臉上都不看,除了能罰他點錢之外,還真不能把人家怎麼樣。

  而人群里同樣想要找藉口不去上學的,聽到還要去官署開證明,立刻就打消了心中的想法,就在這個時候,只聽被包圍著的小吏再次說道。

  「我跟你們說啊,這個上學,可不是給部落上的,也不是給官署上的,而是給你們自己家孩子上的,上了學就能認字寫字,還能學會算數,將來畢業了就算不和我一樣當小吏,也能去當個厲害的匠人,怎麼也要比種地強上一點,學習好的甚至還有爵位和其他獎勵拿,所以你們完全不用擔心孩子上學的事。

  再說了,就算不當官吏和匠人,將來你做個小販,或者上街買東西,學會了算數你不是也好算帳,省的被人騙了都不知道怎麼回事。」那小吏這次又對著圍攏的人群苦口婆心的勸導。

  眾人一聽,上了學還有那麼多的好處,於是有些人的心裡就開始起變化了,想著以後應該怎麼供孩子上那個學。

  就在這個時候,只聽人群里又有人問道。

  「大人,這個學要上到什麼時候啊?」

  「這個我說不好,可能要兩三年左右的時間吧。」

  「啊?那麼長時間!!!」

  「你們聽我說完啊,是要學兩三年的,這是最少的時間了,不過你們的孩子是可以每天回家的,而且每隔五天還會放兩天的假期,趕上夏季最熱和冬季最冷的時候,還要連續放上幾個月的長假,所以你們不用擔心那麼多事。」

  眾人聽到小吏這麼說,也是心中鬆了一口氣,這樣一來,等放假的時候孩子也能回家幫忙干點什麼活兒了。

  確定了自己的孩子非去不可,那麼接下來就是要給孩子準備東西的時候了,尤其是上面說的衣服,很多孩子夏天在家裡都不穿什麼衣服,那么小的小孩子,一個褲衩,一個背心坎肩什麼的就能混一個夏天,連鞋都不怎麼穿,現在公告要求必須穿戴整齊,這就要好好準備,好在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就算現在扯布去做都來的急,到月底孩子上學的時候,肯定能讓他穿上合格的新衣服去上學。

  另外還有喝水的容器,什麼竹筒,陶罐,各家各盡所能,也有人從中看到了商機,專門製作一些竹筒水壺送到各地去賣,結果銷量真的很好,都是因為上學鬧得,背個杯子碗的也不方便,陶壺又太重了,竹筒這種輕便的天然材料就顯得非常合適了,還不容易摔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