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比利說完,臉上扭曲著。很難想像,歷來都是不擇手段的遠東的大特務頭子,居然還有這樣的一面。
李明看了眼周比利,嘆了口氣,苦笑道:「可能是朱元璋小時候被貪官污吏害得很慘,所以他最是信不過官吏。就連交稅也都是由當地的大鄉紳徵收以後再直接上報給縣級官吏的。這個措施在朱重八的初衷是不給官吏經手揩油的機會,而鄉紳們自己就是「民」,不屬於官吏,可以藉此舉杜絕貪官污吏。
官吏貪污還方便管理,但鄉紳貪污那就是無跡可查。地方鄉紳們為了結好官吏,攀親、孝敬、入乾股等等無所不用其極,僅僅的抱住官吏大腿,還拼命培養自己家族的讀書人去參加科舉當官。代表土地的鄉紳和代表權力的官吏的勾結,最終形成了官吏和鄉紳對土地產出的實際控制。
鄉紳們的孝敬能讓文官們過得比皇帝好多了,而文官的保護可以讓鄉紳們在家鄉當土皇帝,雙方都是受益者。可是皇帝就倒霉了,根本收不到錢糧。派去調查的欽差要不就同流合污一起分好處,要不還沒開口就被文官集體彈劾倒台,甚至莫名其妙暴斃。
朱元璋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農民出身,小農意識決定了他喜歡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社會構建方式,他的幾乎所有政策里都有著小農意識的影子。比如說衛所制度,原意就是屯田政策,軍隊自給自足,算是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在軍隊構建上的奇葩構想。
但是他忽略了一個事實,屯田政策只適用於戰時和緊急狀態,和平時期的衛所制度腐敗衰落的速度超乎想像,很快衛所將領成了地主,士兵成了農奴,衛所成了農莊,幾乎完全失去了軍事能力。而小農意識在大明財政制度上的錯誤,可能就是大明朝占據著全世界近半生產力,卻活活窮死的原因。」
聽了李明的話,周比利點了點頭,然後陰森森的說道:「如今大明風雨飄搖,早已病入膏盲,從上到下都爛掉了,就算是朱元璋再世也於事無補。就說山西八大漢奸晉商通奴這件事吧,陝西三邊、宣大三邊、薊鎮、遼東,各處邊堡重兵雲集,若無人相助,那些漢奸晉商又如何將商貨運出去,九邊軍鎮,又有哪個軍頭不通東奴,不通蒙古韃子。
如果我們遠東想要入主中原,依然保留大明基本的社會結構,不出百年,我們辛苦建立的國家,就會和如今的大明沒什麼區別。我還是那個觀點,我們絕對不能手軟,儘快拋去心中那些無謂的善念,打破這些瓶瓶罐罐從頭再來。現在正好是個機會,借用流民軍手中的刀,把中原的軍鎮兵頭、官僚集團、士紳集團連根拔除。」
周比利說完,李明感覺做為的溫度驟降,莫名的有一股陰冷的氣息在周圍瀰漫。
李明心裡不由得苦笑,現在公司很多人都還對大明的士紳階層存在幻想,甚至有人希望一鼓作氣攻進北京,徹底解決大明,大明其他地方必然會傳檄文而定萬里。可是大明這麼大,遠東驟然吞下,地方管理就必然依靠大明的士紳階層。
雖然周比利的想法激烈了點兒,但卻不失為一個最好的辦法。但如此極端的計劃,一旦提交公司董事局委員會,想要通過決議是不可能的。
在南洋實行極端的減丁政策,大家可以幫著看不見,可是若在大明境內採取如此極端的做法,可能在軍委會都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持。畢竟都是同文同種的骨肉同胞,下不去手啊。
周比利看了眼李明,也猜到了他心裡的想法。
他冷笑一聲道:「我知道,公司現在是想當婊%子,還想立牌坊,不想在歷史上留下污點兒。司令員,如果公司不方便出面,可以把這件事全權交給我們情報部。以後這些破事一旦被翻出來,公司可以把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在我腦袋上,我做事一向只看結果,不在乎那些名聲,就讓我遺臭萬年好了。」
李明轉過頭笑罵道:「你胡說八道什麼呢,公司怎麼可能讓你一個人但著,再說真要是實行那樣的計劃,你一個人擔得起嗎。」
說到這裡,他想了下,又接著說道:「過幾天,你去見那些流民軍首領的時候,我也跟著去看看。」
周比利聽了李明的話,眼神一亮,繼續蠱惑道:「司令員,其實單純的扶植流民軍,只能給大明造成一定的混亂,效果真的很一般。我的建議是,徹底控制幾支流民軍,首領和幹部骨幹都用我們遠東的人,這樣我們就能指揮他們按照公司的計劃,在大明各地四處攻掠,打下一片根據地,我們遠東就組織幹部進入那裡進行建設。
就用抄獲當地的士紳地主和官府的資產,滿足根據地的基礎建設。這樣不但可以徹底掃清當地的士紳階級,慢慢蠶食大明的領土,還能收攏各地的流民參與根據地的生產建設。開始我們不用急,可以先從大明老舊邊荒地區開始,反正打著流民軍的旗號,起碼開始階段,不會引起大明當局的重視。」
聽了周比利的話,李明心裡一動,越想越覺得這個計劃有很大的操作性。
但這麼大的事情,李明真不能著急表態,他低頭想了一會兒,然後抬起頭沉聲說道:「老周,你的這個思路不錯,你先把你的想法整理一下,然後制定個詳細的計劃再交給我,我先和董事局的幾位常委研究一下,我們要拿出個切實可行的計劃,爭取能通過董事局委員會的決議表決。」
周比利聽了微微有些失望,但著也是他預料中的事情。他點了點頭道:「這也只是我初步的想法,我會花時間進行整理,然後制定一個完善的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交給你。」
李明轉過頭,似笑非笑的看著周比利道:「你什麼時候有這個想法的?」
周比利嘿嘿笑道:「就是公司提出建立河套根據地以後,我就突然覺得在河套地區建立根據地這個想法非常好,然後我就慢慢的有了思路,覺得可以按照河套根據地的形式,趁著崇禎大旱期間,四處流民四起這個機會,如果把根據地南移,逐步擴大根據地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