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鐵模

  第239章 鐵模

  朱朗站在木台之前,看著身前的黑色火炮,眉頭微皺,開口說道

  「也就是這批火炮最終成炮不過三十門」

  楊惠奇見得監國殿下皺眉,也是知道監國殿下心中不滿,連忙開口說道

  「此次重炮司人手乃是陸續而來,是以所制泥模數量不多,如今人手齊備,再次開模應能多制一些」

  「只是泥模陰乾所需時間少則一兩月,多則兩三月,若是朝廷需要大批鑄炮,恐怕還是得增加人手,多制炮模,方可增加產出」

  這便是泥模鑄炮的最大缺點,泥質的炮模必須等其徹底陰乾才能開鑄,而在泥模徹底乾燥以前,所有人都只能在一旁等著,想快也快不了

  陰乾的泥模在澆築成火炮以後,也會被敲碎取炮,根本無法重複使用

  這種一炮一模的做法,不僅效率低下,還無法統一規制

  即使是同一批製作出三千斤的重炮,由於炮模製作時的差異,鑄成的鐵炮也是或大或小,或輕或重,基本無法統一大小

  朱朗先前只是吩咐了陳子壯等人徵發鐵匠組建軍器司,便領軍趕往福建,卻是沒來得及去管軍器局的生產

  此時空出手來,自然是要將鑄炮的流程改進一番,增加火炮的生產速度

  如今浙南四府及閩省各處關隘地處前線,隨時可能面臨清軍的進攻,這些地方可都在等著用炮

  若是能在金華溫州這些邊界城池架上十幾門重炮,清軍就是傾江南之力來攻,明軍也能輕易守住

  重炮攻城犀利,但用於守城卻更加恐怖,有著城牆為依託,城頭的重炮可以持續的對進攻的一方進行轟擊

  以這些重炮的恐怖殺傷力,恐怕攻城一邊的士卒沒到城牆腳下,恐怕士氣就已經崩潰了

  朱朗看了一眼地上被打碎的泥模,開口說道

  「既是泥模陰乾耗時良久,為何不用鐵來制模」

  楊惠奇聞言,臉上卻是神色愕然,開口說道

  「鐵如何能制模,若以鐵製模,等澆築完成後,又該如何碎模取炮」

  失蠟法也好,泥模法也好,此時這兩種主流的鑄炮之法,皆是澆築以後打破泥模取出炮身

  若是全以鐵來制模,楊惠奇根本無法想像要如何從一個鐵模中取出炮來

  朱朗瞥了一眼神色茫然的楊惠奇,直接開口說道

  「將整個炮模分段鑄成,做成合瓦式,而後如卯榫一般節節拼接,形成完整炮模」

  「澆築之後待炮形凝固,便立刻分節取下炮模,如此是否可行」

  朱朗所說的實際上便是後世的鐵模鑄炮法,鐵模鑄炮法與泥模鑄炮法的原理基本沒有任何不同

  唯一的區別,就是將一次性使用的泥模,變成可多次使用的鐵模

  這其實並不是什麼驚人的科技跨越,只是在原有泥模法工藝流程上進行一點細小的改動

  但就是這一點改動,卻是花了近兩百年的時間,才在後世改進出來

  鐵模鑄炮法的優勢就是快,相比動輒兩三個月的泥模法,因為不需等泥模陰乾,鐵模又能隨時重複使用,鐵模法能以極快的速度不斷鑄出炮來

  十數名工匠在有著鐵模的情況下,一個月足以鑄出四五門炮來,與泥模法相比,兩者間的鑄造速度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明軍相比清軍最大的優勢便是火器,在完成鐵模鑄炮法的改進後,明廷便能在火器上完成對清廷的碾壓

  同樣的工匠數量,清軍以泥模法一年造出幾百門火炮,明軍卻可憑著鐵模法造出幾千甚至上萬門火炮,對清軍形成絕對的火力優勢

  當然鐵模法也並不是沒有缺點,泥模法雖然鑄造緩慢,但由於泥模的良好的阻熱性,可以讓鐵液緩慢冷卻,生成性質堅韌的灰口鐵,這樣的火炮往往更加堅固耐用

  而鐵模法由於使用鐵模,澆鑄以後鐵模中的鐵液會快速冷卻,生成大量性質硬脆的白口鐵

  這樣的火炮在使用之中極容易炸膛,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能不斷的加厚火炮的管壁,來解決炮管材質不佳的問題

  同樣使用十斤鐵彈的火炮,換成泥模鑄造的鐵炮可能也就兩三千斤,但換成鐵模鑄成的火炮,為了保證不會炸膛,往往會加重到五六千斤,甚至七八千斤也不奇怪

  兩三千斤的火炮已然是運輸不便,五六千斤的鐵炮顯然已經不具備運輸的價值

  但這同樣無法掩蓋鐵模法的優勢,只要匠師足夠,短時間內便能鑄出成百上千的火炮,單是這一點便足以掩蓋所有缺點

  楊惠奇皺著眉頭思索一陣,而後眼中卻是越來越亮,最後更是忍不住開口說道

  「合瓦式鑄模,分節取模,應是可行……不,是必定可行」

  「若是解決了炮模問題,那便可隨時熔煉生鐵,隨時開爐鑄炮,產量必能數十上百倍提升,更是不必每次都耗費銀錢,去做費時費力的泥模」

  「殿下當真是天縱英才,這樣妙法我等怎的就沒想到呢,泥模不好用,那換鐵的不就好了嗎,好法子,當真是好法子!」

  楊惠奇臉上神色漲紅,一時間竟有些手舞足蹈,若不是監國殿下還在一側,楊惠奇幾乎是忍不住立刻就要去試製鐵模,看看這鐵模法效果到底如何

  一旁的陳祝曾成等兩名炮匠聞言,也是神色激動,躍躍欲試

  朱朗看了眼神色激動的三人,心中也是知道這鐵模法對這些大匠來說,應是沒有什麼難度

  實際上也真就沒有什麼難度,這就是一層紙的事情,戳破了以後幾乎沒有任何難度可言

  朱朗想到此處,心中也是不由警醒起來,既然他們這邊沒有難度,那就說明對清廷那邊同樣也沒有難度

  清廷占據北方江南,手中可動用的工匠資源可是只多不少

  朱朗看向一旁仍是神色興奮的楊惠奇三人,沉聲說道

  「鐵模法乃朝廷絕密,絕不可為外人窺探,楊惠奇你等三人稍後從軍器司中選出五百名有家小的鐵匠,試製鐵模成功以後,便另擇場地,專以鐵模法進行鑄炮」

  「鐵模法炮廠制炮時,由錦衣府專門看守鑄炮,不許任何外人窺視」

  「李承志,你稍後遣錦衣府的人往佛山,將這五百鐵匠的家眷皆是接到廣州來,擇郊外一處發給田畝,令其聚居一處」

  楊惠奇等人聞言,神色儘是愕然,原本發現新技術的興奮也是一下被澆滅

  他們如何聽不明白,監國殿下這是以家眷在挾制一眾工匠,防止鐵模鑄炮技術的流失,而他們三人身為三司主事,恐怕也要接受同樣的待遇

  朱朗瞥了一眼神色慌亂的三名大匠,又是開口說道

  「楊主事不必驚疑,鐵模法能使鑄炮之速百倍提升,但卻又太易仿製,為避免為清虜偵得此技,方才需要嚴密管理」

  「朝廷今後戰事不斷,正是用人之時,朝廷先前所給待遇承諾也皆不會變,你等但管放心鑄炮便是」

  「小人明白,我等必盡心竭力,為殿下鑄好火炮」

  三名匠師主事皆是頭冒冷汗,連連應是,只是心中卻是愈發惴惴不安,也不知此時驟然聽到這鐵模法,對他們來說到底是福是禍

  朱朗卻是不管三名匠師心中所想,在布置好了鐵模法的保密事宜後,便前往營炮司場地查看

  營炮司專門用於仿製鑄造三百至五百斤的佛郎機炮,這些炮往往要隨軍移動,是以不能造得太重

  這些輕炮卻是不必多說,相比動輒數千斤的重炮,這些輕炮造起來卻是簡單得多

  而且因為這些營炮要經常使用,這些輕炮也是一律用銅澆鑄,這也讓營炮司的鑄造變得更為輕鬆

  銅的熔點低,延展性與韌性也遠遠超過鐵,乃是這個時代最好的鑄炮材料

  銅用來鑄炮樣樣都好,唯有一點,就是銅實在太貴,此時大明用的可是銅錢,用銅鑄炮和用錢鑄炮也沒有什麼區別了

  朝廷招募鐵匠自鑄火炮,相較於從濠鏡購買,價格降了大半,但鑄成一門銅炮的價格,算上材料與匠師薪餉等費用,仍然高達二十兩銀子

  只是這也無法,用鐵鑄自然是便宜,但這些營炮軍中是要經常使用的

  鐵鑄火炮炸膛概率太高,長此以往,軍中恐怕又會像崇禎朝時一樣,寧用刀槍弓箭,也不肯使用火炮

  朱朗在營炮司看了一圈,又是看了一遍澆築營炮的過程,這卻與先前的重炮沒有多大區別,只是將鐵液換成了銅液

  朱朗對營炮司主事及一眾工匠勉勵一番,便又去到了火銃司的工坊

  重炮司營炮司多是在露天場地,而火銃司的工匠則是在一個個鐵匠作坊之中,此時一眾鐵匠正揮著錘子,鍛打鐵條,工坊場地之內,一片叮叮噹噹的響聲

  這個時代的火銃構造極為簡單,基本就是一根槍管一個把手加一個火藥池

  使用火槍時,子彈塞入槍管,火繩點燃火藥池中的火藥,火藥爆炸產生推力,推動子彈發射,和煙花的原理基本沒有什麼不同

  火銃製作之中最重要的便是槍管,為了能承受火藥爆炸的衝擊力,此時的槍管皆以極韌的熟鐵打制而成

  製作槍管時,以一根圓形鐵棒為軸,將鍛好的長條鐵塊加熱後附在鐵棒上,繞著鐵棒打成圓筒形的槍管

  這樣打制出來的槍管在接口處會有接縫,顯然無法直接直接使用,而解決的方法就是再打一根更大的外層槍管,將內側槍管的接縫包在外層槍管之內,這便是所謂的雙層複合式槍管

  火銃司雖是名為火銃,但實際上火銃司中打制的並不是火繩槍,而是燧發槍

  火銃司試驗場,一名錦衣衛士卒端著一柄黑色的燧發槍,火繩槍原本夾著火繩的地方,此時卻是已經換成了一枚方形的小燧石

  士卒驟然扣動扳機,機廓帶動之下,燧石驟然下壓擊打在火鐮板上,下方火藥池的蓋板順勢移開,一蓬火星落入火藥池內,只聽砰的一聲,子彈便從槍口飛射而出

  一旁的火銃司主事曾成見得燧發槍順利擊發,也是不由鬆了一口氣

  這燧發槍哪怕是精心鑄造,亦有一定的機率無法一次性擊發,此次沒在殿下面前掉鏈子,讓曾成提著的心也是放鬆了幾分

  燧發槍在此時並不是什麼前所未見的絕密武器,歐洲數十年前便已經研發出火繩槍,而隨著佛郎機等紅夷到來,明廷亦是早已知道這類武器,明廷把這種不用火繩的火槍稱為自生火銃

  曾成在濠鏡炮廠為匠鑄過炮也鍛過槍,見過濠鏡紅夷貴族手中的這類自生火銃,因此在人手齊備以後,也是順利將燧發槍仿製而出

  只是朱朗一番問詢之下,卻是眉頭大皺,兩個月來火銃司中竟只造出了六百多支燧發槍

  如今軍器局三司皆有一千工匠,也就是說一千多名工匠一個月竟只造了三百多支燧發槍出來,平均三個工匠耗時一月,才能制出一把燧發槍

  曾成見得監國殿下皺眉,心中一緊,連忙稟報導

  「火銃司各匠原先並非專門的銃匠,是以對打制槍管技藝不甚熟悉」

  「這兩月間小人日日指點,司中一眾鐵匠已是開始上手,今後速度必可提升,小人保證今後每月產量定能翻倍」

  「這自生火銃構造與火繩槍其實並無太大差別,唯一的區別便是這自生火銃需要簧片擊發機廓,帶動火石撞擊引火」

  「這簧片必需打出極好極韌之熟鐵方可使用,火銃司之所以效率低下,亦是這簧片打制艱難,是以才拖慢了生產的速度」

  朱朗聞言也是眉頭微皺,火炮他還知道個鐵模鑄炮法,至於如何打造簧片,他就是真的不知道了

  朱朗一番問詢之下,卻是發現火銃司之中的工匠基本是各自為政,從打制槍管到製作簧片,再到機廓把手,竟全是一人來做

  朱朗心中一轉,也是開口說道

  「既是簧片難以打制,那就抽調匠司之中的熟手匠師,令其專門打造簧片」

  「槍管,機廓,把手這些槍銃部件同樣如此,以一批人專造槍管,一批人專造簧片,最後再令人鑄成整槍」

  「令專人做專事,日積月累之下必可令技藝純熟,提高打制速度,曾主事以為如何」

  這實際上就是前世的流水線式生產方法,將工序拆分為各個環節,以專人專門負責某一道工序,這樣日積月累下來,便熟能生巧,得以提高生產效率

  就比如簧片難以打制,若某個鐵匠擅長鍛造簧片,那就該讓他一直去打造簧片,改進工藝

  而不是讓他打了一片簧片後又去造槍管,造機廓,這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生產出足夠的簧片

  曾成聞言臉上卻是神色猶豫,此時的風氣與後世不同,這個時代每一門技藝都是安身立命的本事

  這個時代的工匠往往都是單打獨鬥,一門技藝從頭到尾都要掌握,只有這樣才能算是掌握了一份安身立命的本事,所謂的分工協作生產,對這些工匠來說是極為陌生的事情

  曾成工坊中火銃,基本也是由每名匠師自己單獨打制,卻是從未試過這種分工協作的方法

  只是監國殿下此時已經開口,而且聽起來也頗有道理,曾成也不敢明言拒絕,只得先行應下

  朱朗視察過軍器局三司,發現各色槍炮已在生產,心中也是頗為滿意,短短兩三個月便能徵到如此多的鐵匠,生產出槍炮,速度已經不慢

  這也多虧了是在粵省這等商貿發達之地,若是在內陸其他各省,單是想要湊集如此多的熟練工匠,都不知道要花上多少時間

  此時已過正午,朱朗與三司主事吃過午飯,正準備下午看看重炮司等人如何以火藥試炮

  但是錦衣府傳來的消息,卻是讓朱朗不得不暫時停下對軍器局的巡視,提前返回督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