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經制
堂中群臣皆是躬身行禮,口稱不敢
朱朗卻也不管下方眾人回應,又是看向下方的陳邦彥
「陳邦彥,廣州城的情況你最熟悉,這件事你來做,天明以後去找焦璉要人,把城中糧店的糧餉全數收歸朝廷」
「明日開始,城中開始定量配給糧食,府衙每日拿出三百石糧,分到城中各處,城中百姓按戶帖,每人可購半斤米糧,每戶限購一斤」
陳邦彥略一思索,便開口說道
「殿下若欲配給米糧,節用城中糧餉,臣請漲價出售米糧」
朱朗聞言一愣,但他還沒說話,呂大器便眉頭一皺,立時開口說道
「為何要漲價?」
「如今城中人心惶惶,若是此時漲價,城內人心定然不靖,若是為有心人煽動,甚至可能鬧出亂子」
「區區兩千石糧,既是已經配給糧餉,不如免費發給城中百姓,如此不僅可令城中百姓得沐聖恩,亦可安定城中人心,此時如何可趁機再行斂聚」
陳邦彥見著呂大器責問,臉上卻是神色不變,對著呂大器拱了拱手,而後便開口說道
「下官提議漲價,並非為奪民銀錢,區區兩千石米糧,就是漲價十倍,又如何聚得什麼銀子」
「下官提議漲價乃是為避免百姓搶購米糧」
「城中百姓家中定然還有存糧,此時若按常價出售,百姓見得四門緊閉,必然蜂擁買糧」
「若是漲價出售,百姓見米糧價高,必先食用家中之糧,待家中糧食耗盡,方才會取銀購買高價米糧,如此可稍解糧用之急」
呂大器聞言眉頭微皺,但略一思索竟覺得陳邦彥說的極為有理,眼下城中最重要的是節省糧餉,撐到肇慶援軍趕來
既然百姓家的糧餉沒法抄取統一分配,就想辦法讓他們先吃盡家中糧餉
如此朝廷便既能減少糧餉的發放,又不會讓城中陷入恐慌
「諸位以為如何」
朱朗開口問道,見下方群臣無人出言,於是也不再去管眾人,直接做下決定
「那便如此辦理,官售之糧漲價三倍出售」
「這是個好法子,還有什麼建議」
朱朗看著下方的陳邦彥,眼中閃過一絲滿意神色,這陳邦彥還是可用的
至於這呂大器是什麼心思,卻是難說了
呂大器這說法也不能說是錯,若他是真心有此疑問,那只能說呂大器久在中樞,思考的東西已經過於抽象宏大,換句話說就是飄得太高,已經有些不接地氣了
但若是他明知陳邦彥之意,而仍去聲言拒絕,便說明這呂大器根本就是居心不良,還是想要逼迫自己撤離廣州
若按這呂大器的做法免費發糧,城中之人蜂擁而來,恐怕立時便要將發放的米糧搶盡
而未得米糧的百姓眼見別人領到了免費的米糧,而自己卻一無所獲,到時必然便會群聚鬧事
城中一亂,是不是又有理由可以撤走了
朱朗看著下方眉頭微皺的呂大器,一時也猜不出此人的真實用意,而陳邦彥思索片刻,又是開口道
「若是以殿下之法,要以戶帖限購米糧,為防止奸民反覆屯購米糧,則每售一次米糧便需查驗一次戶帖,如此則所需人手眾多,府衙之中的人手恐怕不夠」
朱朗聽得陳邦彥說所言,眼中目光微閃,他先前便已經決定推行自己的賜官計劃,而眼下陳邦彥立刻就給他遞了一個再合適不過的藉口
想到這裡,朱朗立時開口道
「人手不足就招人,如今城中最不缺的就是人」
「城中以三千人劃為一區,在城中招募識字的士子或在民間有聲望的百姓」
「每個區放上三五人,這幾人既負責本區的糧餉發放,也負責本區的治安,同時也負責徵募本區的丁壯守城」
朱朗的方法,實際上便是前世的所謂網格化管理方法,劃分片區,下達任務,把管理十幾萬人,變為管理幾十個區域的負責人
不然整個廣州城十幾萬百姓,光憑著中樞這點人,恐怕清軍打進城來,朱朗都還找不到守城的青壯
「如今城中四門緊閉,城中百姓人心惶惶,恐怕不會有多少人肯出來協助守城」,陳邦彥開口道
陳邦彥話音剛落,下方的吳炳立時出列
「陳知府說的這是什麼話,殿下自己尚且不顧安危,竭力守城,若城中之人還不知盡忠報效朝廷,那這些人與禽獸何異」
「只要張榜告知城中監國殿下有令,城中百姓必然簞食壺漿應命而來,若是這城中士民到此時仍不肯應募,那這些人當真是無君無父,有負聖恩」,吳炳臉上神色肅穆,朗聲開口
朱朗看著一臉正色的吳炳,眼中卻是驟然一冷,他掃了一眼呂大器,卻是發現呂大器此時也是皺眉看著下方的吳炳
朱朗看著下方一臉忠貞模樣的吳炳,心中難以抑制的生出一絲殺意
這吳炳實在太過放肆了,吳炳此時看似是在替朱朗說話,但實際上卻還是在阻撓朱朗的守城之計
而且他竟然還拿著他朱朗的名號,來堵他這個監國殿下的嘴
什麼叫無君無父,什麼叫有負聖恩,滿城的百姓是不是無君無父,由得你一個做臣子來說嗎
這吳炳實際上還是在拆台,至於他所提出的說法就更是荒謬,皇帝讓伱守城,百姓就會來守城了?
若真是如此,大明何至於到今天這地步
城池是皇帝的,命可是自己的,給誰納糧不是納,這時候出頭守城,不僅守城的時候有性命之危,而且若是城池不守,一旦被清軍殺進來,事後追究起來可不是開玩笑的
相反若是什麼也不做等在城中,反而沒有什麼危險,無論明勝清勝,總是要百姓種地交糧的吧,難不成清軍入城還會屠城不成,就是屠城也未必能屠到他們這些小民之家
若是真按照這吳炳所說,只是張貼一紙告示,以大明朝對百姓的大恩大德,恐怕到時候能招到十個人,都是大明祖上積德了
而如果找不到人,募不得兵,發不得糧,城中又出了亂子,殿下是不是就該認識到這滿城的百姓實在是無恩無義,根本不值得去救,也沒法去救
到時候是不是就又該聽他們的令,趕快撤離廣州了
下方群臣聽得吳炳所言,有的目光微閃,有的則是面無表情,皆是偷偷看向上方的青年
所有人皆是沉默不語,想看看這年輕的監國殿下會如何回應
陳邦彥看著一旁信誓旦旦的吳炳,臉上卻是有些錯愕,臉上數度變化,一時間卻有些不知如何回應
他能如何回應,若是駁斥吳炳,這豈不是說廣州百姓都不念君恩,心懷私計
但若是讓他認同,那就更是不可能了
殿下可是已經說了讓他負責此事,人手的事情不解決,那配糧的事情就一定會出亂子
蘇觀生看著下方的吳炳,臉色也是微冷,這種頂著大義拆台的戲碼,幾乎讓他以為自己又回到了隆武朝堂之時
他見得陳邦彥臉色猶豫,於是便對著下方的顧元鏡微微點頭
陳邦彥在隆武朝時才得中舉人,雖然行事幹練,但終究還是立朝太短,對朝廷里這些冷刀冷箭的事情還是經驗不足
有些話陳邦彥不好說,但顧元鏡卻可以說,顧元鏡收到蘇觀生暗示,也是微微點頭,就要出言駁斥
但他還未起身,上方的監國殿下便已經開口
上方的監國殿下臉上卻是神色冷漠,直接無視下方頭髮半白的吳炳,開口說道
「賞罰不明,則威令不行,既是要募人協守,自當宣明獎懲,如此方是朝廷正道」
「告知城中,此次應募之人一經選中,立賜九品將仕郎出身,實任各區巡檢使及巡檢副使」
「應募之人戰後論功行賞,有功名的,生員可直接參加鄉試,想做官的賜監生出身,以考滿監生論,可直接入吏部銓選,要錢的也簡單,不想做官出仕的,直接發百兩銀子」
下方眾臣聞言,臉上神色卻皆是齊齊一變,若不是監國殿下還在上方,恐怕瞬間就要驚嘩起來
呂大器聞言,看著上方神色冰冷的監國殿下,眉頭也是緊皺
朝廷之重便在名位,若按殿下的法子,戰後恐怕有一兩百人能直接得賜官身,而且還能入吏部候缺
不經科舉,如何能就這樣得官,這有違朝廷經制!
更重要的是,這批人是殿下親手提拔起來的
如果殿下有心,這些人一旦入朝,恐怕立時就會衝擊他們這些正經出身之人的位置,這如何可行!
眾臣神色不滿,而後齊齊看向上方的呂大器
朝廷綱紀,祖宗之法,如何可為一次守城便壞了朝廷規矩,就是丟了廣州城不要,也決不能壞了朝廷規矩!
呂大器身為首輔正當帶頭規勸君王,以正綱紀
下方呂大器還在猶豫,但朱朗卻已經直接看向蘇觀生,開口說道
「呂閣老蘇閣老以為如何」
蘇觀生感受到朱朗目光,卻是毫不猶豫,直接起身開口道
「殿下聖明,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此時萬事當以守城為先」
「清兵日迫,此時絕不可有半分猶疑,當以重賞速速招募人手,安定城中,而後徵發城中青壯,協助守城,臣以為殿下此議可行」
蘇廣生朗聲開口,眼中閃過一絲精芒,他本就是監生出身,被排除在正經科舉一道的官員之外,這種情況哪怕是他做到了閣臣,情況也沒好到哪裡去
他入朝以後雖然被殿下硬抬到了工部侍郎的位置,還加了大學士銜,但到頭來還是只有顧元鏡這些隨他從廣州奔赴肇慶的隨員,肯入他麾下
但若是按殿下所言,給這批人賜下官身,這些人事後一旦入朝,立時便能成為他蘇觀生的助力
蘇觀生為何敢如此肯定,因為這些人和他一樣,都不是正途出身
這些雜流之人必定無法得到呂大器,瞿式耜,陳子壯等正途出身之人的接納,這批人只要還想往上爬,就只能投向同樣不是正途出身的蘇觀生麾下
到時他只要精心挑選一番,立時就能有一大批可用的人手,而不再是眼前這般捉襟見肘的模樣
蘇觀生立朝十幾年,從地方官做到閣臣,朝堂上下之人皆是看遍,早就不信什麼進士出身定然比舉人更出眾的論調
科舉應制是一回事,實際辦事又是一回事,不到縣衙里滾上兩圈,和胥吏劣紳斗上幾輪,誰也分不出到底誰才是可用之人
「蘇閣老這句話說的好,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我等性命皆依託在這一城之上,若不能守住廣州,我等則盡要命喪敵手」
「況且臨危之時仍肯應募之人,也定是我大明忠貞臣民,忠貞之人得賜亦是正理」
朱朗看了下方眾臣一眼,而群臣聽得朱朗那句命喪敵手,臉色也是微變,心中卻是生出驚懼與不滿
這事何至於此,只要殿下此時肯鬆口,所有人都能駕船離去保住性命,更不用打破朝廷經制,放一批無知百姓入朝為官,如此豈不是兩全其美
但這殿下也不知在發什麼神經,抱著什麼贛州廣州百姓的大義不放,還偏生要帶著他們冒險
若是早知如此,他們當初必定不會隨著這監國殿下先行離開肇慶
監國殿下沒了,再擁立一個便是,他們的性命可就只有一條!
只是這話他們卻難以說出口,朱朗護衛黎庶的藉口找的太好了,只要朱朗不改口,他們就根本沒辦法反駁
一旦反駁無論隨行之人心中如何贊同,事後必定都會對勸離監國之人口誅筆伐,勸動了監國殿下大家都能逃命,但事後自己卻會身敗名裂,這樣的虧本買賣誰人肯做
因此隨行的眾臣心中雖然各有心思,但卻皆是無人敢去反駁朱朗守城之議
而一旦守城他們就要留在城中,此時如果反駁監國殿下賞官守城的計劃,那極有可能讓城中無法及時徵到守城兵員,這又可能讓廣州為清軍攻破,危及他們的性命
所以在場眾臣一時間亦是陷入兩難,贊同不是,拒絕也不是
朱朗眼中目光微閃,他這計劃固然有在朝廷安插一批人手的心思,但實際上這個方法主要的目的還是儘快徵到兵員守城,畢竟若是守不住廣州城,這一切都是白搭
吳炳聽著監國殿下之語,心中卻是驟然騰起一陣怒火,什麼他們的性命依託在這堅城之上,他們此時明明就可趁著清軍未來,讓所有人安全逃離,他們憑什麼要把性命綁在這廣州城上
但這桂監國卻枉顧他們這些大臣的性命,非要弄險去守什麼城,弘光帝不見守,隆武帝不見守,怎麼到你這桂監國就要守什麼城
現在倒好,不僅守城,竟然還準備給一群無知百姓大肆賜官,大壞朝廷經制
若是賜的武官,那也就罷了,將仕郎可是文官一序,突然賜下一二百的文官,這桂監國到底想要做什麼
這桂監國到底明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若是不靠他們這些士人,他朱家拿什麼去治天下!
朱朗見著呂大器遲遲不語,正準備快刀斬亂麻,直接通過此事
但下方的吳炳此時卻是臉色赤紅,騰的一下直接出列,開口說道
「臣以為此事不可,朝廷之重在於名位,一兩百人直接以白身而得官,朝廷威嚴何在」
「國家掄才自有科舉典制,天下士人寒窗十年,步步而前,方有出仕資格,若是此輩只是協助守城,便可得官入仕,對天下士人何其不公」
「此事大壞朝廷經制,殿下此議不妥,臣請殿下三思」
吳炳臉上神色嚴肅,對著上方的監國殿下朗聲開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