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楊岌的震憾
李言以前也是不忿為什麼有些皇帝和權臣身邊的重要職位,明明不學無術,是個草包,卻身居高位。但在封建社會的權力高層生活久了,李言深深的明白一個道理,有些位置上,非但不能用人才,反而一定要用廢物。
為什麼呢?
人才自有依仗,傲骨睜睜,人家靠的是自己的真才實學,憑什麼要像狗一樣忠誠於你。但廢物就不同了,就是因為他什麼也不會,只能靠上位者特殊的恩寵才能立足,所以他只能什麼也不顧,一心忠於主上。
而且這些人一旦身居高位,也同樣會任用一些和自己同樣屬性,甚至比自己更無能的廢物,以保證證下面的人不會看不起自己,更不會取自己而代之。
拋開純粹的鄙視偏見不談,而這樣的用人不是沒有道理的。
從生存的法則上考慮,越無能廢物的人,忠誠度越高,而高度的忠誠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又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層面的稀缺素養;而越有真才實學的人,反而忠誠度也越底,就算是忠也是忠於國家和百姓,而不是對於皇帝權臣私人們的擁戴。
明末崇禎煤山自盡,滿朝公卿,飽學之士,卻只有一個王承恩陪著崇禎上吊,太監做到這份兒上,也是值得普世價值所尊重的。
所以古人才說,天無絕人之路!
可見廢物一樣有生存的資格,甚至在往名利富貴權力高層攀爬和十年寒窗苦瀆的人的機會是均等的。
當然了,這也就是十分落後愚昧的的封建體制下的古代才會存在的陋習,是需要唾棄鄙夷的,和李言所來的現代化二十一世紀截然不同。
李言來的時代,已經是政通人和,人民思想進步的先進時代,海清河晏,萬世太平,人人生活的都很幸福,是絕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弘文殿的眾臣們見李世民豪不猶豫的就將千牛衛大將軍一職給了楊岌,人人都是一臉的愕然。
他們想的是,皇上才見楊岌第一面,就如此信任嗎?
不過大家想想也在情理之中,連八萬軍馬都不在乎的人,肯定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野心,反正在座的重臣們知道,若是他們處在楊岌的位置上,又在這種風雲際會的時機,可操作的空間就太大了。
運作的好,割據一方,問題不大,時機真的合適,就是問鼎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般來說,做臣子的是希望靠近皇上,給皇上鞍前馬後。
可牽馬墜蹬不是目地,那只是為了獲得皇上好感和信任的一種路徑,最終還是期望外放出去,封疆一方。而已經做到涇州軍統帥的楊岌,在『這麼好的時機下』卻放棄這一切,主動給皇上做一個跑腿的角色,確實是少見。
而且皇上爵位封普通臣子含金量最高的國公,沒有拿什麼郡王的名頭出來糊弄人,可見是真心實意,而非權誼之策。
眾臣這時看著楊岌情不自禁露出欣喜的憨厚樣子,也都認為,楊岌確實是沒什麼野心。再加上楊岌出身涇州地方官職,與朝中文武世家都沒有太深的淵源,也不屬於任何派系,以前的主帥羅藝已經涼了。
皇上之前任命其為燕國公,燕遼軍統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只是暫時性的安撫,楊岌長不了。
可現在楊岌不但手仞羅藝,而且還在突厥和皇上對恃的時候,率兵救了皇上一命,現在又主動交出兵權,三樣功勞,每一樣單獨拿出來都足以壓服眾人。
和朝中那些老將們一同封為國公,無論其忠誠還是功勞,沒有任何人覺得楊岌配不上。
若說這樣的人都不是忠臣,那誰也不敢說自己是忠誠了,若說這樣大的功勞都不能封國公,那誰也封不了國公了。
而且,大家都知道李世民還有另一層意思,在這個風雨飄搖,突厥大軍壓境,南方不少野心家造李世民反的時候。楊岌的這種行為,更顯一個忠誠之士忠於朝庭的可貴,若這樣的人都得不到重用,那那些造反的人,就更有理由反對了。
站在中間搖擺不定的人,更會對朝庭失望。
其實楊岌的真實才能,在坐的陰比重臣們心裡都有數,只是礙於其功勞太大,暫時安撫,都想著等突厥兵退後,再慢慢收拾。但現在卻不能做,總不能人家手仞叛賊,帶兵勤王救駕,朝庭非但不獎賞,乾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將人家剝的乾乾淨淨的吧?
別說李世民不會這麼做,就算他想這麼做,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也會阻止,收拾楊岌也是以後天下太平之後的事情了,現在無論如何不能幹這種失人心的事情。
可楊岌自己主動承認能力不及,要交出軍權,讓皇上任意調配,給更有本事的人使用,那就不一樣了。這更說明其是發自內心的,對朝庭是忠心不二的。
李世民在瞬息之間,想透了這裡面的關竅,也確實是感動於楊岌的忠誠。想到楊岌的『中人之姿』,李世民這才任命了即能顯示自己的信任和重視,又能體現楊岌功勞的十六衛中的左千牛衛大將軍一職。
或許也有之前算計『老實人』的愧疚的補償吧!
這個任命一聽,就知道李世民是真心的,再是愚魯之輩,也曾經做過副將的人,做個貼身保鏢,帶著兩三千人的禁衛軍,不參與朝中決策總是沒問題的吧?
楊岌此時心裡已掀起了巨浪,當時李言給自己分析的時候,說自己最起碼能做一個十六衛的大將軍,若是能做到千牛衛或者監門衛的將軍那真是燒高香了。
沒想到這一番做作下來,皇上竟然真的認命自己做千牛衛的將軍,還是主要負責人的大將軍,這是多大的信任啊!
「皇上,臣不過一介外將,而且之前還.」
楊岌連忙壓下心中歡喜,裝做一臉的慌恐,正準備推辭一番。可這副神情,在坐的眾臣們誰不是精明的主兒,早就看出來楊岌心裡千般樂意,卻還強裝謙恭,假裝推辭。
這和之前的推辭涇州軍主帥不同,只是按照朝庭規矩的禮貌而已,眾人也都是會心的一笑。
楊岌剛剛一閃而逝的驚喜神情,自然瞞不過李世明的眼睛。
李世民見狀更是滿意,自己解決了叛逆,得到了八萬雄兵,又豎立了一個忠義的典型,還得到了一個忠心耿耿的臣子。
而且楊岌對這樣的安排還非常滿意,可謂皆大歡喜。
此時就連李世民這樣的梟雄,也沒有再懷疑楊岌的一番拳拳報效之心,任他再聰明也想不到,眼前三十多歲的『封疆大吏』,竟然在短短几天之內,就投靠了年僅十歲去羅藝軍中做人質的『懦弱』長子李承乾。
兩人在草料倉庫的臨時監牢里就定下了唐朝版的奇貨可居。
看到楊岌的故做謙讓,李世民斷然說道:「將軍忠義,可為天下之表率。即然將軍辭去燕遼軍統帥之位,這千牛衛大將軍之位,就不要再推辭了。」
「不然,朕何以對功臣交待,又何以讓更多的將士們學習將軍之忠義!」
此時李世民真的極為欣賞和喜愛這個因為第一次面聖,又發出了一些誤會而導致略有些拘謹的漢子,心中生出無限感慨,要是天下的將領們都像楊岌一樣,不貪權不戀權,一心為公,那自己何愁天下不定。
還怕什麼北方突厥啊?
所以李世民要給夠楊岌尊榮,為以為天下為將者榜樣眾臣之楷模!
「是啊,楊將軍!」
長孫無忌更是笑呵呵的出面勸說道:「你的謙讓之德,我們大家都知道,可是你也要為皇上想一想,伱立了這麼大的功勞,若是不加賞賜,怎麼向天下人交待?」
「你以前再怎麼也做過統領一萬多人的副將,此時連兩三千人就帶不了了嗎?只要稟持著一顆為皇上的效忠之心,那麼這個位置,你就一定能幹好,不負皇上之所託。」
幾人這麼一番姿態下來,就連原本想攔一攔的封德彝、蕭禹都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楊岌見狀也只好順理成章接受下來,實際上心裡卻一點兒也不平靜,心裡充滿了震憾,真是妖孽啊!
一切都不出乎李承乾的預料,仿佛將皇上的心都給摸透了,小小年紀就這麼工於心計
呃.不是
是足智多謀,又是皇上嫡長子,看來當太子是沒有一點兒問題的,想以以後順利接掌帝位也不是太難,楊岌想到,自己將成為未來皇帝的岳仗,心裡更加激動了。
而有了這番經歷,自己也從羅藝的陰影中徹底擺脫了出來,以後也不擔心要參與政事露怯了,國公的爵位,也足以讓自己一舉和那些秦王府的舊將們可以相提並論了,千牛衛大將軍更是讓自己成為皇上的親信。
想想這些,失去的那本就不屬於自己的八萬軍馬,實在是不值一提。
想當初,李承乾勸說的時候,楊岌還有些不樂意,現在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啊,不知天下之大!
「楊岌,你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涇州那八萬軍萬的真實情況和實際戰力如何?」
聽到皇上動問,此時的楊岌再也沒有剛剛的拘謹約束和坐立不安,在朝堂上找到了屬於自己合適的位置,再也不用擔心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爭權奪利了,只要牢牢守住這個位置上,未來終有為李承乾建功立業的機會。
而自己的女兒,也終有為皇家誕下血脈的機會。
於是,楊岌忙打迭起精神說道:「皇上,涇州本就是突厥南下的咽喉要道,北面更要防禦梁師都的騷擾,再加上在羅藝別有用心之下,在涇州的軍隊上更是花了一番實實在在的大功夫。」
「涇州原本的五萬人中,其中三萬騎兵都是驍勇的悍卒,久經戰陣,拉出來馬上就能投入作戰。」
「大家都知道,羅藝以前在幽州的時候就是以練騎兵稱雄的,他在這三萬騎兵身上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在裝具齊全的情況下,就是衝擊兩倍數量的突厥騎兵,也不在話下。」
「至於裹挾的三萬青壯,其實也是屬於涇州的城防序列,平時更是輪流到北地參加戍邊,經常上戰場的,戰力也能抵得上內部的常規府兵。」
最後楊岌斷然說道:「所以,涇州這八萬軍隊,足員足額,實力強橫,戰力彪悍。如果指揮得好,在平原上列陣,足以擋住突厥十萬騎兵的衝擊而不崩潰。若是在有城牆的守衛之下,可以在二三十萬突厥鐵騎的輪番攻擊下,保證城池固若金湯。」
話音一落,眾人都是神情振奮,大受鼓舞。
「哈哈哈」
李世民更是舒了一口氣,爽朗的一笑,神色輕鬆的調侃道:「這麼說來,羅藝也不算完全是麻煩,至少他為我們留下了這麼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陣,打敗頡利,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啊,哈哈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