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以奪取為樂的人
趙妤曦認為孟上榮的思考時間太長了,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他以前絕對想過這個問題,他在邀請人、篩選人的時候就有答案了。現在讓他把答案說出,他卻顯得這麼為難,肯定是因為他的答案很不光彩。哼!地下樂園裡的風景太另類,他的答案當然很不光彩!
顧庭晝正襟危坐,拭目以待:樂園的真面目,即將浮出水面。我倒要看看有什麼地方是我和趙妤曦不能去的!
孟上榮絞盡腦汁地扭曲事實顛倒黑白:「因為樂園對你們的傷害太大,這種危險的事,還是交給更合適的人來做吧。」
這是一句徹底偏離真相的真話!趙妤曦很不高興:如果我只有真假辨言的能力,而沒有使用細胞視力觀察往事,我會被你騙得暈頭轉向!顧庭晝應該不會相信這句話吧?因為這話不符合常理。
顧庭晝很生氣。
進入樂園的人不是為了享樂,而是為了承擔風險?如果真有這麼高尚的人在做這麼高尚的事,孟上榮為什麼不敢把這些人、這些事公之於眾?莫非這些人還有隱姓埋名的愛好?莫非這些人喜歡做無名英雄?
不可能!只有風險、沒有利益的事是不會有人去做的!樂園裡有危險、有傷害,這是事實,但是樂園裡還隱藏著巨大的不為人知的利益,這些利益或許與危險、傷害相伴。用更陰暗的思想揣度,人們進入樂園,獲得利益,這種利益是建立在某些人的危險、對某些人的傷害的基礎上的。
孟上榮在做著這麼可怕的事,但他竟敢用冠冕堂皇的說辭蒙蔽趙妤曦,不可饒恕!
「我能不能知道是什麼樣的危險是連上古者都無法承受的?」這是趙妤曦問的第三個問題,倘若孟上榮回答「不能」,那麼顧庭晝的第四個問題會接著這個問題繼續問。她信任顧庭晝。兩人之間這點默契還是有的。
「不能。」在回答上一個問題前,孟上榮經過長久的思考,但在回答這個問題時,他沒有思考。答案說出之後,他才意識到不對勁:他們還有第四個問題沒問!當他們再次問起這個問題時,我能給出「正確答案」嗎?
顧庭晝問出了他的問題:「樂園裡存在什麼樣的傷害是上古者也無法承受的?」
「心靈、情感上的傷害。」
心靈、情感上的傷害是個很模糊的說法,像是把很多事情混為一談,強行用這兩個詞概括了。趙妤曦看到這句話是真話,發生在樂園裡的事也能證明這句話是真話。
顧庭晝不覺得「心靈、情感上的傷害」對上古者有效。上古者可以調用大量人力物力尋找特殊的漸近線,控制心靈、控制情感。在漸近線面前,人與人的愛、恨、依戀、厭惡,都另有定義,都清晰可見,都可準確衡量,都可輕易抹去。
退一步講,即便受到了傷害,只要找一個能清除記憶的人,把往事刪除,傷害也會跟著往事一起消失吧?就算留下了什麼「不可治癒」的傷,也無非是再找一條厲害的漸近線就能解決的事。
換言之,孟上榮說的理由是客觀存在的,但是這兩個理由對上古者而言不成立。孟上榮有能力做到萬無一失,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他不邀請我和趙妤曦,絕不是因為這些微不足道的傷害,他所說的傷害,一定是些更陰暗、更見不得人的東西。
「孟上榮院長,我多問一個問題吧,心靈和情感上的傷害會讓上古者的漸近線、漸近率發生改變嗎?」
正確答案是「不會」,倘若樂園裡發生了這種事,其他上古者肯定不敢來了。但如果他回答「不會」,趙妤曦就會繼續追問為什麼不邀請她。如果他回答「會」,這跟回答不會效果是一樣的,因為,趙妤曦能分清真話和假話。假如他不回答呢?趙妤曦會怎麼想?趙妤曦的答案是「會」還是「不會」?
孟上榮回了她四個字:「無可奉告。」
從一開始,趙妤曦就在明知故問。她問許多問題,不是為了得到答案,而是了解孟上榮的底線。她曾見到樂園,僅這一眼,她便想讓孟上榮從人間消失。下次見到形如金火的人,或許可以跟她商量商量這件事。
顧庭晝在推測被孟上榮遮掩的答案:他的答案到底是「會」還是「不會」?如果是「不會」,他確實有避而不答的理由。他回答「不會」,我會追問,直到下一個「無可奉告」。如果答案是「會」,他也有避而不答的理由。若是樂園裡發生了這樣的事,還有上古者敢去嗎?人們可以為了享樂捨棄一些東西,但為了享樂而捨棄自己上古者的身份、能力,這就太愚蠢,太反常了。
「無可奉告就無可奉告吧,不說這些事了,大家吃飯。」組一下轉動轉盤,夾了一塊熊掌,也給顧庭晝夾了一塊熊掌,「這種珍稀食材在別的地方可不好找,你多吃一點。」
沉重的話題告一段落,孟上榮臉上顯出笑意:「趙院長的眼神真厲害,我讓人把熊掌加工成這樣,你也能看得出來。」
並不是每一個上古者都能心安理得地把像熊掌的熊掌吃下去,但如果不告訴他們這是熊掌,或者把熊掌做得很不像熊掌,通常,他們就不會有這層顧慮了。
顧庭晝沒想到孟上榮會拿熊掌招待他。這種被明令禁止食用的東西,他竟然也敢拿出來招待客人?而且,趙妤曦好像對這種行為一點也不反對?
不反對就不反對吧,上古者的數量比熊少得多,上古者能做到的事遠多於普通人,他們受到的約束遠少於普通人,只要她喜歡,多吃一點也無妨。
聚餐結束後,趙妤曦帶走了案例,孟上榮得到了返老還童藥。
孟上榮為趙妤曦準備的案例是兩個女生。多了一個。他還提供了兩份很厚的資料,資料里詳細記載了那兩人的漸近線的表現,以及漸近線、漸近率發生的改變。案例是真實的,資料也是真實的。
送走了兩位分院院長,孟上榮迫不及待地找人試驗返老還童藥,藥也是真實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