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治水之法

  翌日清晨,鄭健便上了街。【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乾都西街雖是人來人往,可這裡頭住的都是官家中人,亦或是達官顯貴。

  就算要找能識文斷字的,也不該在這裡頭找。

  只因這裡頭能識文斷字的,大抵是貢生和進士,指不定,還有昔年的狀元。

  人家確實是能識文斷字,但是能不能請得動,那就兩說了。

  要請秀才,亦或是清貧些的舉人,還是得去乾南靜安坊。

  只不過正德坊與靜安坊路途不算近,鄭健一介管家,不通馬術,又不好乘轎,自然得起個大早,好盡力辦事。

  事實證明,鄭健雖說是不識字的,但為人辦事,大抵是靠譜的。

  只一個上午,便足足找了十幾名秀才,甚至還給自己找了個私塾先生,可謂一應俱全。

  接下來的事情便要簡單許多,這十幾名秀才每日清晨便去顧府點卯,中午吃食也在顧府,直到月上柳梢頭,才堪堪歸家。

  這裡頭的十幾個時辰,無非便是伏首於案牘,細細研讀滄瀾江各個流域的地方志。

  說實在的,這無疑是個苦差事。

  若是記事的地方志,讀起來還略有幾分樂趣,能了解一番當地的風土人情,如此想來,倒也不錯。

  可偏偏顧家老爺要的,是那地方志中有關地域輿圖的若干信息。

  無非便是哪裡哪裡地勢高聳,哪裡哪裡江水綿延。

  讀起來當真是枯燥乏味得緊。

  還不能偷懶,因為讀完之後,還得總結一番,甚至謄寫出來。

  這可真是,要了人的老命了。

  鄭健找的這些秀才,大抵都是上了年紀的。

  為何依舊只是秀才功名?

  其中原因,無非便只偷懶二字。

  若當真能用功苦讀,莫說進士,只皓首窮經,十幾年苦功下來,考上個舉人想必是不難的。

  那這群秀才為何能耐得住這般難挨的枯燥,且一坐就是十幾個時辰?

  無他,唯錢多爾!

  這是看看地方志,謄寫一番罷了。

  顧府給的銀錢,竟那樣多!

  不愧是住在乾都西街的貴人老爺,就是豪氣。

  這樣的活計,哪怕在乾南靜安坊,也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

  所以這群人才這樣盡心盡力,說到底,都是銅臭味十足的人吶。

  不說別人,就說之前行走於各個名山大川,行醫問藥,採集藥材的李東璧。

  那可是過慣了苦日子,有著艱苦奮鬥精神的狠人吶!

  可自從跟了顧北川之後,便是越過越好,即便是一身半步罡氣的武道修為。

  這肚子,也是日益見長。

  可見伙食不錯。

  畢竟,若能吃上山珍海味,又有誰希望吃糠咽菜呢?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吶!

  只不過這卻不是顧北川需要擔心的問題,以飛鴻賺取錢財的速度,只要他不犯些腦子抽了的大錯,想來這輩子應當都是衣食無憂的。

  就這樣,依仗著這群秀才用功。

  只短短七天,那堆積如山般的地方志,便被總結謄寫成一本薄薄的小冊子。

  顧北川謂之曰:滄瀾水域冊!

  接下來的事情,便只能仰仗自己了。

  其餘人等,李東璧也好,這些個秀才也罷,大抵都幫不上什麼忙。

  顧北川又花了三天,通讀滄瀾水域冊,越看便越是覺得熟悉。

  這滄瀾江自源頭到源尾,共計六千三百餘公里!

  這等長度,怕是已經與後世的長江相當了,比之黃河,也要長出一線。

  流域更是遼闊之際,只粗略地算一算,顧北川便估摸著大致要有近百萬平方公里的。

  當然,肯定不到百萬,但是也差不多了。

  這樣的江水,難怪能流淌三百年之久而不息,當真算得上是見證了大乾的榮辱興衰。

  值得一提的是,若是全盛時期的大乾,其疆域是包攬了如今西涼與北燕的地盤的。

  算得上是尤為寬闊,也才堪堪將滄瀾江盡數囊括。

  可如今…三百年來,隨著大乾皇室日漸衰頹,昏君頻出,祖宗疆土也是拱手讓人,讓到現在,已然不足全盛時期三分之一的疆土。

  自然也就不能將滄瀾江盡數囊括,其還有一部分在西涼,又有一部份綿延至了北燕境內。

  見識到了此江之廣之長後,顧北川才意識到,淮河之小。

  淮河與滄瀾江,雖說被譽為大乾境內極有聲望的一江一河。

  淮河兩岸,也是人傑地靈,人才輩出之地。

  可和人家滄瀾江一比,依舊有些捉襟見肘。

  要治理這樣大的流域,談何容易!

  即便只是三分之一,怕是也要窮盡大乾幾代人的心血。

  即便顧北川是現代來客,懂得許多不屬於這個時代的知識,面對如此大江,依舊有些頭昏腦漲。

  後世科技那般發達,有學問的人又那樣多。

  可又能如何?

  治理起流域廣度尚且不如滄瀾江的黃河,依舊費了大功夫。

  不過所幸,顧北川不需要治理整個滄瀾流域,大乾朝廷也未必有那樣的能耐和決心去治理疆域內的所有流域。

  他們要的,只是滄瀾郡內那一小段流域安穩太平即可。

  帶著這個目的,顧北川開始細細研讀起來。

  即便是有目標,卻也依舊不容易。

  這畢竟是延綿了三百餘年,依舊不曾有人解決的棘手問題。

  各式各樣的舉措,想來大抵是一一試過了。

  可結果呢?

  滄瀾水災一天比一天嚴重。

  顧北川若想尋個長治久安的法子,就必須一一找出前人治水之法中的漏洞與長處,一一整合,再作分析。

  從更加全面,更加詳細的角度去看上一看,說不定才能想出妥善的法子。

  可偏偏,這又是個緊趕慢趕的急活兒。

  指不定哪天朝廷心灰意冷,將那招賢策給撤了,他便是想出了法子,也無處述說去。

  於是乎,這幾日的光景,顧北川不得不枕戈旦待,懸樑刺股,以求在那滄瀾水域冊中,尋得脫身之法!

  終於,約莫是在第二周的最後一天。

  睡眼惺忪,搖搖欲睡的顧北川看著手中已經被翻出重重褶皺的滄瀾水域冊,眼眸陡然睜開,滿是血絲的瞳孔中好似有精光一閃!

  他…似乎找到了治水之法!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