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皇家陶瓷研發中心
夏洪棣不解,這個忠勤伯好像是很不愛和權貴打交道啊。
問道:「那你為何不想和他們打交道啊?」
黑娃兩手一攤:「臣和他們又沒啥交情,又是請吃飯又是請喝酒的,不定哪天就給我裝進去了。臣又不是那種聰明人,明知是個是非窩,幹啥還要鑽進去呢?」
人家雖然沒有證據,但是有直覺。
夏洪棣看他甚為無語:「那朕總不能下旨限制別人和你交好呀!你這哪裡不聰明了,朕看好你,你是個大智若愚的!」
黑娃見裝傻糊弄不過去,又切換到了和皇帝說知心話的模式:
「哎,臣心裡清楚著呢,他們不過就是盯著臣這點賺錢的手藝麼,千方百計的來攀關係。
所以,陛下,您要幫臣想想轍呀,以後臣只負責新產品開發,其他可啥都不插手。要不,您讓人把其他事兒全給接手了唄,臣要是沒有半分權力,看他們還盯我不盯我!」
夏洪棣:這是權力的事兒麼?你就好比是個印鈔機,盯你才是大聰明人!
心中對忠勤伯這番不戀權又是一番看重,心裡自有一番計量。
話題一轉:「朕知道了,你這浴缸打算在哪裡生產呢?賣的話,要如何做?」
黑娃把琢磨了很久的建議提了出來:
「陛下,您看,以後我一年總要做出些新產品出來,總不能做一樣再讓商賈們投資一次。
要不,索性,您乾脆成立一個皇家陶瓷研發中心,所有產品都歸陶瓷坊管理。
生產的話,臣現在收到的各地泥土足夠研究了,發現哪裡的泥土適合做什麼樣的產品,就在哪裡建坊唄。
您給我找一些對工坊感興趣的匠師,我還能不斷的培養人才出來,這些人以後也可以派去各地開坊啊!
至於利益分配的話,新產品可以重新招商嘛,總不能讓原有的商賈,投資一次吃幾代人啊,有競爭,有對比,才會被爭搶不是?」
夏洪棣越聽,眼睛越亮晶晶,等黑娃說完後,拍了一下桌案:
「哈哈哈愛卿主意甚好!朕再琢磨琢磨,哎,賺再多的銀子感覺都不夠用啊,愛卿,你都不知道修河堤多費錢」
黑娃:我怎麼不知道,那就是個吞金獸!
我這麼費勁給你折騰銀子,不就是想把這些基礎設施搞結實了麼?
洪災什麼的,必須得給控制住嘍!
君臣二人又商議了一個上午,才算是把研發中心的工作落到了實處。
比起馬桶,浴缸和淋浴的轟動沒有這麼大。
畢竟,各種木質的浴桶也是很好用的。
但是,忠勤伯怎麼會,如此簡單放過有錢人呢?
這種皮質躺椅,連著一個陶瓷盥洗盆的,帶著一個小噴頭。
水箱裡熱水灌滿,噴頭一開。
就能仰躺著,讓丫頭給洗頭髮。
對貴婦們和有大肚腩的老爺們來說,這才是洗長頭髮最好的模式呀。
以前洗頭髮的時候,低著頭時間長了脖子發酸,稍微不注意,水就進眼裡了。
現在,丫頭們手藝好點的,還能幫著主子們按摩下頭皮和肩頸。
舒服得不能再舒服了。
就說那個陶瓷浴缸,底部還有暗門,泡完澡後直接拉開就能放水出去。
左右各裝一個熱和冷水龍頭,可以自行調節水溫。
貴婦人們覺得這可以擁有。
不愛泡澡的,陶瓷噴頭的淋浴了解一下。
很多男人喜歡這個。
能洗戰鬥澡,很省事的呀!
皇宮裡。
上聖皇太后,對自己的心腹嬤嬤發牢騷:
「你們說說,人家忠勤伯以前可是泥腿子出身,哪裡享受過這些,但是人家造出來的這些,哪樣不是有錢人都沒享受過的?
這麼一個沒啥根基的人,你們這麼久也沒拿下,要你們何用?」
越說她越來氣,摔了一盞茶!
知道夏洪棣又能多一個進項後,上聖皇太后嫉妒得面目全非了。
她也是每年大把撒銀子,用來網絡各色人才的人。
咋就沒有遇到過一個,像忠勤伯這樣的招財干將呢?
不甘心啊,不甘心
新作坊里,胡三牛也被黑娃帶著做新產品開發了。
胡一牛和胡二牛這兩個大舅哥,實在對玩泥巴沒有興趣,他們還是樂得和皮貨打交道。
人各有志!
黑娃只好把三舅哥帶上。
大梨村的磚瓦窯,已經培養出了好些個熟練工了,出窯的磚瓦都賣到了京城裡。
趙秀才的兒子趙青山,也被請回來做了磚瓦窯的大掌柜。
生產和業務相對單一,只要把好財務關,問題不大。
忠勤伯和天順帝最後的商議方案是,把大梨村的新作坊,作為了大夏皇家陶瓷研發中心。
黑娃他自己擔任了研發總顧問一職。
歲俸兩萬兩!
胡三牛也得了一個研發助理的編制,歲奉一千兩。
既然是研發中心,天順帝就下達了目標與要求,要求研發中心每年至少要出兩個新品。
至於新產品的批量生產和銷售,不用忠勤伯操心。
皇家接手研發中心後,安保措施就更上了一層樓。
新作坊,里里外外,足足有五百人護衛。
別說研發中心了,就是大梨村,一般的陌生人,沒有村里人擔保輕易都進不去。
隨處都有明崗和暗哨。
作為研發中心第一負責人的忠勤伯,每天上下班,都有五十個護衛跟隨。
天順帝還從工部給他配了二十個大匠師。
整個研發中心,加上打雜的才堪堪四十人。
夏洪棣知道不少人在打忠勤伯的主意,他要再不出手,別人還當他是沒脾氣的。
夫妻倆沒想到自己告狀效果這麼好!
這會兒,心裡踏實了不少。
誰天天的見著有人來碰瓷,不煩躁啊?
現在有了公家免費的安保,皆大歡喜呀!
蜀地,青縣,橋頭鎮。
忠勤伯府派來尋人的是護衛黑三,他帶著兩個小弟,住在了橋頭鎮唯一的客棧里。
大災才過去一年多。
元氣大傷的蜀地,正在緩慢的恢復中。
小鎮上原住人口,卻是不多。
遇上趕集日,前來做買賣的人和村民們也是稀稀落落的。
一個鎮上就一條街道,趕集日開著的鋪子,就那麼七八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