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扼殺萌芽】

  第185章 【扼殺萌芽】

  3月中旬,一位財經專家在《星島日報》發表『誰是香港的債王』文章。

  這篇文章將置地自從失去九龍倉後,投資變得冒進,投資多個大型項目而導致負債差不多150億港幣,每年利息都是12~15億港幣,大大吞噬了盈利。更重要的是,隨著『地產下跌』、『香港前途危機』來襲,置地將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一旦香港爆發更大的經濟危機,置地甚至可能是瀕臨破產。

  這位財經專家本身就是香港知名的財經評論家,再加上文章說得有理有據,甚至是已經出現這種情況,故非常具有說服力。

  所以,此篇文章一出,置地的股票應聲大跌。

  這個時代港股還不能合法做空,否則機構一定不會錯過這種機會。但就算如此,置地的股價也下跌不少。

  「胡說八道!危言聳聽!」鮑富達將報紙猛的拍在辦公桌上,氣憤的說道。

  他為什麼如此氣憤?

  原來他自1978年上任置地總經理以來,便開始加大在地產上的投資,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去年(1981)置地的『發展地產(出售為主的地產)』首次超過『商業地產的租金』,置地的總盈利也高達14.3億港幣,其中租金為6億港幣。

  如此驕人的成績,他怎麼容忍別人的詆毀?

  實際上,自從置地失去九龍倉之後(1980.6),鮑富達讓置地的投資更加的冒進。白筆山大型別墅群項目、美麗華酒店舊翼、皇后花園重建項目、交易廣場、香港電話公司.一筆筆大型投資,確實讓置地的債務高築。

  但在鮑富達看來,只要地產繼續保持去年(1981)的程度,置地很快可以擺脫債務高築的情況。

  誰知道從去年底開始,香港地產已經陷入調整的行情;而今年『香港前途』問題,更是隨著新港督的敲定,而凸顯出來。(尤德是5月份上任,但年初已經傳出風聲。麥理浩是3月份歷任,期間兩個月由布政司署任港督)

  鮑富達確實發現香港地產已經下跌,香港也出現前途問題的危機,但是他不相信地產會大跌。他始終相信,香港地產只是會調整。

  就是在『香港前途問題』上,鮑富達以及紐壁堅等怡和系的高層,也相信——帶英帝國會憑藉馬島戰役的勝利,而拿到香港繼續的管理權。

  英國人,都沉浸在『帶英帝國』的榮譽中,所以對於接下來的『香港前途談判』,他們還是有信心的。

  恐怕直到柴契爾夫人摔那麼一跤,才徹底摔醒了這些人,當然這只是象徵性的說法。

  紐壁堅來到鮑富達的辦公室,交代道:「鮑富達,外面的輿論對我們很不利,可能會導致銀行對我們失去信心,所以你要儘快將這種輿論打消!」

  紐壁堅身兼怡和、置地的兩家公司大班,即董事長,才是真正的『怡和系』第一人。紐壁堅背後有一些怡和股東的支持,所以就算是凱瑟克家族,也很難輕鬆推翻他。

  後世,凱瑟克家族為了讓紐壁堅辭職,也是經過一番博弈,然後再給紐壁堅100萬英鎊,才算趕走的。

  鮑富達馬上說道:「沒問題!地產調整隻是暫時的,一旦調整完畢,我相信很快再次上升。」

  紐壁堅點點頭,說道:「我知道沒有問題,但是輿論對我們有影響,畢竟銀行家也看股票。我們置地200億市值時,哪家銀行不是主動向我們貸款!」

  鮑富達說道:「嗯,相信這個輿論很快過去,我也會在報紙上多宣傳我們置地。」

  兩人不會懷疑有人在針對他們,畢竟這個沒有理由去那麼做,吃力不討好。他們只是認為,一定是財經評論家為了知名,報紙為了銷量,而在危言聳聽。

  不過這個輿論,恐怕一時半會是消散不了的,只能讓時間慢慢抹平。就怕市場不爭氣,那麼輿論就會發酵。

  此時不管是置地也好,還是佳寧集團、益大置業、鷹君地產、嘉年地產、恒隆地產等,該投資的項目都已經投資完畢。

  所以他們就算已經知曉危機襲來,也不可能改變什麼,只能硬挺過去。

  就好比股市暴跌,很多人都捨不得斬倉一樣,只是抱著幻想——挺一挺,就過去了。

  挺不過去就是破產!

  獲多利財務公司的總經理朗德斯,親自帶隊,來到泰富集團的會議室,商討收購事宜。

  見到袁天凡,朗德斯打趣道:「林生,你這挖人的手段高明,我都不敢帶屬下來你的公司。你把袁天凡挖走,我們滙豐銀行損失慘重呢!」

  袁天凡原本就是獲多利財務公司的中層,滙豐銀行本來要調到財務部任職的(高升),沒想到林正杰僅僅是合作過一兩次,便直接把人挖走。

  而林正杰挖人可是大膽的啟用,袁天凡一上任就是泰富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的『二把手』,負責『淘化大同』的資產重整。僅隔一年時間,袁天凡更是直接高升,成為泰富集團的董事兼財務經理。

  要知道,泰富集團作為香港上市企業的市值第十(超過新世界發展和港燈),財務董事可是位居高位,是集團的前三管理層所在。

  若不是泰富集團算是『較新的公司』,排資論輩不是很嚴重,袁天凡嚴格不可能升得如此快。

  就好比霍建寧一樣,1979年加入長實,僅是會計主管,幹了三年後,今年直接辭職,自己成立了公司。若不是香港正好爆發金融危機,霍建寧的會計公司經營不善,李家成也就失去這位高管了。

  林正杰沒有想過去挖霍建寧,畢竟就算他公司經營不善,也有李家成請他回去高升,是不會忠誠於林正杰的。

  反而是袁天凡,現在的忠誠度非常的高,因為林正杰展露出來的『眼光』,是他最佩服的存在。

  林正杰看著跟在一旁的梁柏韜,說道:「桑德斯,你們滙豐銀行就像是香港金融人士的西點軍校,我很難對人才視而不見。」

  朗德斯見林正杰看向梁博韜,連忙說道:「林生,你可別想再打主意了,畢竟袁天凡在金融領域,已經足夠泰富集團的財務掌控。再挖走一個,當心兩虎相爭。」

  他當然高興林正杰的比喻,這確實印證滙豐銀行在香港金融界的地位——相當於『香港的央行』、『港府的財政部』。

  袁天凡見狀,笑著打趣前上司,說道:「我們泰富集團發展迅速,自然需要接納更多的人才!」

  「哈哈」

  眾人笑了起來,很快並沒有當一回事。

  滙豐銀行還真不缺人才,因為很多人才會主動往滙豐銀行跑,待積累了經驗,再跳槽其它銀行。就好比梁博韜一樣,再過三年時間,一樣是被花旗銀行挖走,組建花旗銀行在香港的投資銀行業務。

  隨即,大家坐在一起,正式開始會議。

  林正杰首先霸氣的說道:「此次收購港燈,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獲多利財務公司的人,紛紛有些驚訝,這是林正杰首次亮出『只有包玉剛和李家成』才擁有的霸氣。不過想想又很正常,泰富集團系(四家上市公司)在地產高峰時,將大量的物業和地盤出售,回籠的資金是一個龐大的數額。

  朗德斯也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收購香港電話公司時,泰富集團壓根沒有出全力。因為考慮到最終泰富集團還獲利5000多萬,他甚至懷疑是一次狙擊戰。

  事實就是如此!

  朗德斯說道:「那就出一個別人給不起的價格,又對股民誘惑力十足的價格,而股份只需要抵達35%,便可以將港燈收納旗下。」

  上一次,泰富集團收購香港電話時,價格是泰富集團自己建議的;當時的朗德斯,就認為希望不大,當然他還認為泰富集團後面會提高價格,誰知道置地出價後,他們第一時間賣出了股份。

  林正杰點點頭,說道:「對,我聽說現在置地有些麻煩,相信這一次沒有銀行給他們貸款吧?」

  朗德斯說道:「至少我們滙豐銀行不會給置地貸款,因為獲多利公司已經接受泰富集團的財務顧問。」

  信你個鬼!

  滙豐銀行的兩面三刀,是林正杰記憶猶新的。前世『香港電訊』收購戰時,置地不僅給新加坡電信做財務顧問,同時也放款給李澤楷的公司。因為如此,還被新加坡電信揚言要控告。

  朗德斯之所以如此說,恐怕是因為『置地危機』已經被人揭露,滙豐銀行當然不會冒險。甚至一旦情況不對,滙豐銀行絕對是第一個向置地逼債的,這就是滙豐銀行的作風。

  前世滙豐銀行為什麼出賣華威,並不是西方利益,或者英國利益,而是美國抓到滙豐銀行的把柄——給墨西哥毒梟洗錢,所以滙豐銀行只能聽美國政府的話,否則滙豐銀行在美國將領到巨額罰款,嚴重可能影響在美國的業務。

  林正杰說道:「所以,我們可能出現的對手實際上是三家——置地、長實系、佳寧集團。這其中,置地和佳寧已經出現財務上的問題,唯獨長實有能力加入競爭。不過我們泰富集團不懼競爭對手,我們的現金流比長實系都更充裕得多。」

  朗德斯等人非常相信,因為泰富集團出售了太多的地產項目。

  眾人信心大增!

  朗德斯也開始說道:「香港電燈公司目前的市值是50.5億港幣,每股價格為5.15港幣(9.8億股),若是溢價25%,即每股價格6.45港幣每股,這樣的價格應該很容易成功。畢竟置地和佳寧深陷投資低迷,長實的李家成未必會在這個時刻加入。」

  前世,置地便是以6.3~6.35港幣的價格收購成功。

  林正杰聽聞後,認真的思考起來。

  前世李家成是看置地收購的港燈,所以可能故意放他一馬,知道置地必然會出現問題,說不定連置地一塊收拾。

  這一世換成泰富集團,李家成還會放林正杰一馬嘛?

  畢竟泰富集團事先套現那麼多資產,一旦收購港燈,就不可能出售。

  李家成或許這樣想,那他會不會加入競爭呢?

  雖然不怕,但也儘可能的不要捲入惡性競爭中。

  林正杰很快說道:「再給一個別人給不起的價格!」

  錢嘛,他有的是辦法賺!

  摳摳搜搜,到時候反而給長實、置地、佳寧的機會。

  朗德斯一驚,居然從林正杰身上,看到『船王』包宇剛的海派收購風格。

  他思索一陣後,說道:「那就是溢價35%,即每股6.95港幣以泰富集團目前持股10.5%,還需要24%的股權,需要資金16.36億港幣,涉及資金23.5億港幣.同時,港燈還發行了6000萬股『認證股』,我建議以9.5港幣收購1200萬股認證股,占發行的20%。」

  所謂『認證股』,就是『認股權證』,時間一到,是可以兌換普通股的。倘若有人收購足夠的『認證股』,是可以威脅大股東身份的

  一番算下來,泰富集團只需要出18億港幣,差不多就可以收購成功。當然,畢竟前面已經暗購了10.5%的股權

  林正杰說道:「就6.95港幣每股的價格收購普通股、9.5港幣每股收購認證股。這樣我們持有的普通股便是34.5%,也不觸及全面收購線(51%)。」

  一旦超過35%,那麼證監處就要求你收購51%。

  而一旦超過51%,證監處就要求全面收購。

  這就是個連環套!

  第一個線,是考慮到有人加入競爭;

  第二個線,是考慮到全體股民的利益。

  這也是為什麼,收購戰一般是高峰跌落的六個月後,因為在這六個月里,這隻股票的股價低迷,按照港府的收購條例,觸及全面收購線時,必須以六個月最高的價格。

  而收購人放在六個月後,就是想著——出一個六個月最高的價格,對股民毫無誘惑力,大家不會出售給伱。

  那麼所謂的全面收購,自然就成了擺設,收購人也不需要耗費龐大的資金。

  再『第一個線』當中,不要超過35%,則是考慮到有競爭者發起反收購,如果兩家都擁有35%股權時;那麼,想分出勝負——誰入主董事會,就必須朝著51%的收購線奮鬥。

  如果都不願意,那麼就由原來的董事會說話,兩家去擔任董事。

  總之在香港收購戰中,掌握時機是非常重要的。

  會議散去後,大家紛紛去做準備。

  這一次收購,泰富集團是準備充足,所以不會急著入場。

  而且在時間上,必須是3月底。

  因為去年的9月底,恒生指數才跌至1200多點,港燈市值也一度跌至50億出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