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虎將伍

  第720章 虎將伍

  張易之皺眉道:「先生是說蒙古?昔日匈奴尚不能侵漢,這鮮卑與突厥人的後裔,長期受制於遼人金人,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居,不通教化,也不知商貿,如何能成氣候?」

  沈放因與術虎等人相識,對蒙古風土人情也算略知一二,蒙古長期被金人統治,如今確有振興之象,但若說能威脅金、宋,他也有些不信。👺😂 ❻❾丂hU𝔁.𝐜𝕠ᵐ ☜☠

  柴九道:「你等看這遼金蒙古三國,自有相通之處。」這一年乃是金章宗泰和六年,宋寧宗開禧二年,亦是元太祖元年,鐵木真漠北建「大蒙古國」,已被宋金承認,蒙古已算是一個國家。

  眾人知難得柴先生要和大家講些東西,都是側耳傾聽。

  柴九道:「其一,人。夫興霸天下,必有雄主。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千秋功業,始於不世之英雄。遼有耶律阿保機,蹈鋒飲血,明達世故;金有完顏阿骨打,雄豪意氣,銳勇無敵;如今蒙古之鐵木真,一樣勇猛善戰,而且更懂韜光養晦之道。吾觀此人,尤勝遼金之祖。」

  沈放連連點頭,他聽術虎和速不台多次提起鐵木真,那發自肺腑的崇敬之情,絕非常人能享。聽的故事多了,不覺腦海中已經勾勒出一人畫像。此人能屈能伸,堅忍不拔,知人善用,胸襟開闊,氣度恢宏,戰無不勝。不管哪一樣,都是一代雄霸風範。

  柴九又道:「其二,一統。遼,金,蒙古,皆是多部族並立,氏族群雄紛起,難不在外,反在於內。能折服各族,並立一國,非雄主莫可,而一旦立國,各族間團結一心,必震驚天下。」

  眾人未必個個知曉,但如李雲政等人飽讀詩書,自是知道。遼,金,蒙古這一點極其相似,都是內鬥不止,而當遼金完成統一,結束內鬥,迅速就壯大起來。細想柴九之語,越覺大有道理。

  柴九繼續道:「三曰,天時。遼人初起,正值中原五代十國之亂,更有後唐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遂成霸業。金人崛起,源於遼天祚帝昏庸,國內也是叛亂頻生,叫金人坐大。如今宋金相爭,又各自內憂外患,如風中之燭,正是蒙古強盛之機。

  「四乃民風兵利。遼人遊牧,金人漁獵,蒙古亦是遊牧,疆域開闊,與天爭生存之機。一年中有一半時日,要遭受嚴寒酷凍之苦。因而民風彪悍,堅韌頑強。再加性情野蠻,各族好憑蠻力劫擄,好勇鬥狠,崇尚武力。族中不分男女老幼,皆擅騎射,全民皆兵。有同族之情義,作戰更是勇猛無畏,少有拋棄同袍者。」

  眼下屋中都是漢人,儘管不願承認,但遼金蒙古這三族打起仗來,確實是比漢人兇狠。

  柴九又道:「五稱師漢,蠻夷之地,部族自有一套規矩傳承。但若是一統,便需治國之道。治國之法,這三國皆無,若想長治久安,必學漢法。遼人金人都是大量任用漢人,才逐漸鞏固邦國,日益強盛。金國當中,十人中就有八個漢人,不論軍隊朝政,全倚仗漢人支持。我聽聞鐵木真眼下也招納了不少漢人,每晚在帳篷中問策到深夜。」微微搖頭道:「此人志向遠大,由此可見一斑。」

  梁輔臣搖頭嘆息,道:「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可嘆我漢人聰明才智,如今卻每每任人凌辱宰割,反是教出的這些徒弟,一個比一個兇狠,一個比一個貪婪。」

  柴九精神似是欠佳,說了幾句,已露出倦意,喝了杯茶,才又道:「不錯,這第六便是仇與貪。因民風之惡,睚眥必報。遼人待金人、蒙人苛刻,金人也待蒙人如豬狗,一旦形勢相異,必血債血償。是故蒙人興起,金人首當其衝。而宋金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蒙古人一旦打敗金人,又望江南富庶之地,必心生貪念,得隴望蜀。」

  搖了搖頭,接道:「蒙古人與遼人金人一樣,都是劫掠成性,野蠻貪婪,冷酷無情。父母老了,遇到冰凍,就趕出去凍死。不知倫理,搶婚收繼。見到旁人的妻子美貌,就去搶奪。見到旁族的水草豐美,就去攻占。帳篷里沒有一本書,卻最愛絲綢和黃金。江南富饒之地,蒙古人又豈會不動心。」

  古時蒙古人把牛羊、牧草、女人都作為衡量財富的標誌,為了自己部族的壯大,侵略弱小部族是家常便飯,在他們看來,也是天經地義。蒙古人有搶婚的習俗,有女人才能繁衍,部族才能壯大,搶走別的部族的女人,就是壯大自身。在部族的戰爭中,女人作為戰利品,是不會被殺害的。

  鐵木真父親是蒙古乞顏部首領也速該,母親訶額侖出身弘吉剌部,本同蔑兒乞惕人也可·赤列都結親,但在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秋,也速該根據「搶親」傳統搶來訶額侖,這才有了鐵木真。

  所謂報應不爽,鐵木真結婚後不久,老婆孛爾帖也被人搶走。而搶人的正是蔑兒乞惕人,他們為報訶額侖被搶之仇而來,順道擄走了孛爾帖。蔑兒乞惕部並不好惹,乃是一個異常凶強的部族,其人用大弓長箭,據說還會殺死他族人生食其肉。

  九個月後,鐵木真打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仗,將孛爾帖順利奪回,但孛爾帖已經懷孕,生下的孩子便是朮赤。因此朮赤一直被質疑不是親生。好在鐵木真視他為己出,對孛爾帖也是一直厚待,後封正宮皇后,母儀天下。

  也正因此,鐵木真恨極了蔑兒乞惕人,去歲打跑了不說。十多年後想起,還不解恨,直接派速不台追了上千里,一族全滅。

  相比搶親,所謂「收繼婚」,更讓中原漢人詬病。乃是指丈夫死後,女子要嫁給其兄弟,或是夫家其他男性,甚至亡夫的父、叔、伯、兒子(女方的親生子除外)、侄、甥。蒙古族、凶奴人,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赫哲族、藏族、滿族、烏孫人、扶餘人與高句麗族等都有此習俗。

  在漢地「收繼婚」早在先秦便為人不齒,以後各朝均有法律規定廢止。歷史上隋煬帝收繼其庶母宣華夫人,唐太宗收繼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楊氏,唐高宗收繼父親唐太宗的才人武則天,都是被人罵的狗血噴頭。

  而四大美人的王昭君和親匈奴呼韓邪單于,呼韓邪死後,被迫要嫁給其長子復株累單于。王昭君不能接受,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胡俗」,最終也成為這一制度的受害者。

  在儒學興盛的宋朝,此習俗更為世人不齒,導致漢人對蒙古族的印象也是極差。

  柴九說罷,也是感慨,道:「所謂弱肉強食,強大就想征服,羸弱便被奴役,古來莫逾此理。」

  張易之道:「子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文武雙濟,無所偏廢,才能外御強敵,內安社稷。太祖立國之初,受五代十國之亂,天下疲敝,欲安邦必要休養生息,鑄劍為犁,弭兵息民,本是至理。但杯酒釋兵權,以文臣壓抑武將,卻是不智之舉。及太宗繼位,國已無可戰之師,屢次敗於遼人,漸至聞風喪膽,只能屈己修好,羈縻勿絕。再遇金人,亦如是,接連喪師辱國,此皆武備不修之禍也。」

  宋人崇文抑武,讀書人更是自覺比武將高貴,甚至戰場之上,也是文臣為主,武將為輔。以致本末倒置,敗軍折將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張易之這般較為激進的讀書人,已是極為憤慨。

  沈放初見張易之,便是在臨安乾元書院聽吳曦講兵法。張易之暢評李廣,也叫他印象頗深。

  崇文抑武,始於宋太祖,確立於宋太宗。趙匡胤自己是武將竊國,黃袍加身,認定「大抵五代之所以取天下者,皆以兵。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對武將本就忌憚。立國之後,國內一片狼藉,必用文人治之,因此必須擺足姿態,處處厚待文臣,甚至立下「勒石三戒」,告誡子孫「不殺士大夫」。

  至此之後,重文輕武之風一發不可收拾。文臣集團更是趁勢而起,把持朝政,排除異己,上弱君權,下塞民路。

  與文臣春風得意相比,宋朝武將的日子分外難過。杯酒釋兵權之後,一干開國良將,人人自危,爭先恐後自污。廣置田產,甚至強取豪奪,叫子孫無所事事,惹是生非。

  西京留守向拱在洛陽十餘年,「專治園林第舍,好聲妓,縱酒為樂,府政廢弛,以致群盜晝劫」;元勛符彥卿,鎮大名,則寵任部下劉思遇,大肆貪污納賄;名將石守信專心斂財,「累令節鎮,專為聚斂,積財矩萬」;就連趙匡胤的妹夫高懷德,為了避嫌,也是不理軍務,日事田獵。

  沒辦法,誰叫趙匡胤釋兵權給的教導便是:「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