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鏖兵伍
果然柴九搖頭道:「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69𝔰𝓗𝔲𝓧.¢𝐨ᗰ °¤*(¯´★`¯)*¤°•.最險要之地,恰是最要害之處,最麻痹之所。昔年鄧艾險走陰平滅蜀,乃兵家必知之戰例。可惜總有人輕疏大意,以為天險無礙,被人所趁。」
三國爭雄,蜀有川中地勢之利。若不是鄧艾鋌而走險,於荒無人煙的大山之中,硬生生辟道七百里,奇襲綿竹,蜀未必會敗。此戰自不可能之地而得勝,歷來是兵家戰事之經典。
但據說鄧艾途中,有一處險地,名曰「摩天嶺」,乃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處。鄧艾翻越此處,見有廢棄的戍守哨所。一問之下,才知武侯諸葛亮一直在此設軍,他亡故後才被廢棄。也是驚得一身冷汗,對諸葛亮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李雲政道:「而且餓虎嶺過後,離信陽城不過三十餘里。」
郭汾陽點頭道:「不錯,此後用兵,方顯那金將果然不俗。」
信陽一地,宋軍確有三萬,淮河之前聚集了兩萬人,另有一萬,卻是在信陽城內外駐防。但此際淮河上兩萬宋軍已拉成一字長蛇,且分作四段。
《尉繚子·踵軍令》曰:「兵有什伍,有分有合,豫為之職,守要塞關梁而分居之。戰合表起,即皆會也。」說的是,軍隊有什伍編制,有分散有集中,各司其職,戰時按軍令分布會合。
兩萬人的大軍出擊,自然不能擠成一團。也分興軍、分卒、踵軍、大軍。各部前後左右呼應,承擔不同任務。
宋軍主將夏衍德,年紀已過六旬,大腹便便,別說騎馬,如今連老婆都騎不上去。行軍之時,只得備一軟榻抬著。
但他也並非完全草包一個,多年軍旅,行軍布陣還是拿的出手。分兵三路,主力一萬人渡口集結,預備與金軍會戰,西翼兩千,東翼五千,防止金軍兩翼突進。
東西兩翼與中軍各相隔三里,這是為了給中軍留下足夠的迴轉餘地,同時看護兩翼,不教金軍鋪開切入。
早間得到消息,有少量金兵預備在餓虎嶺渡河,已經搭起浮橋。西側有守軍三千人,但主將已迫不及待遣人求救。
夏衍德自不會救,敵人大軍就在面前,餓虎嶺必是一路偏師。那邊三千人,又有地勢之利,根本不需救援。
但隨後河上金軍渡船忽然轉向,夏衍德才明白上當。金兵兵行險招,竟要在餓虎嶺一地強渡。
夏衍德立刻派西翼兩千人火速前去支援。他甚至暗喜,餓虎嶺易守難攻之地,而且地域侷促,無法鋪開列陣。金兵最為倚仗的騎兵沒了用處,三五千人守住要害之處,金兵就會被困死河灘之上。自己中軍緊隨其後,東翼五千人卻是不動,防備敵軍兩面齊攻。
帶兵還未走出十里,前面傳來消息,餓虎嶺守將羅文竟是不戰而逃,將要害之地拱手相讓。
這一下夏衍德幾乎氣的吐血,但隨後一想,又沒了脾氣。自己派去支援的西翼兩千人行動太慢,遠遠落後於金人河上行舟。西側三千守卒要面對金兵大軍的輪番攻擊,以自己對這幫人的了解,決計抵不住半個時辰。西側守將選擇保存實力雖是大錯特錯,卻不意外。
宋軍歷來就是逃跑專家,這等穩輸不贏的遭遇戰,能不打堅決不打。便是他親自指揮,怕也沒勇氣玉碎當場。
只能哀嘆,我若有畢再遇這樣的猛將在手,莫說三千人,給他一千人,也能將金人趕下河去。
西側守將羅文乃是剛剛病故的招撫副使羅朝聞的侄兒,自己頂頭上司這也算為國捐軀。人死樹不倒,情義尚在,自己也不好對他侄兒怎樣。
當即下令,西線三千人與增援兩千人合兵一處,退至壩上,防禦敵軍奪取河渡。
但隨即的消息卻是叫夏衍德又驚又喜。金兵登岸之後,未曾沿河東上,反是朝南,直奔信陽而去。
敵軍攻打信陽,他其實是求之不得。《孫子兵法》說的清楚,「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攻打城池,乃是最不得已的手段,往往消耗慘重,也不能得勝。而且宋軍雖然野戰不行,但守城卻是拿手好戲。有諸般器械物資之助,便是如虎添翼。
宋金交戰多年,彼此也是知根知底。宋軍不怕金兵攻城,但畏懼與金兵野戰。據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曾說過一句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金人兇悍可見一斑。正面大軍交鋒,宋軍對金兵少有勝績。
若不是朝廷有令,不能叫金兵入境,擾亂民心,夏衍德豈肯列陣河上,與敵人正面相抗。他寧願三萬兵都縮回城內,等金人來攻。
實際宋軍早已存了堅壁清野的心思,連信陽城附近的樹木都砍伐去不少,不教敵人用來攻城。
敵人若敢不自量力,一萬五千人就敢攻城。他留一萬人守城,二萬人在城外策應,必能大勝。若是配合得當,全殲敵軍也未可知。
夏衍德當即下令,西側五千人轉道向南,做出追擊之勢,但只許追,不許追上。自己帶領中軍一萬,也做足架勢,直指信陽。至於東翼五千兵馬,仍是按兵不動,留在壩上。
對岸金軍旌旗招展,隊列不住往返,看似還有不少兵力,但夏衍德知道,這些全是假的。對岸金兵不過一萬五千多人,眼下大部盡皆過河,對岸最多數百人。
但他用兵謹慎,即使猜到也不願撤去壩上軍力。敵將用兵愛用險招,不排除又殺個回馬槍。
郭汾陽等人當時就看出夏衍德意圖,雲錦書道:「那夏衍德也不是一味草包,他表面如此調兵遣將。實際卻是暗暗下令,各部緩緩而行,切莫急著追上敵軍。」
蕭平安奇道:「這是為何?」
李雲政搶先道:「他怕的是金人回來搶奪河東渡口,紮下營盤,再圖深入。如今金人長驅直入,卻是一招笨棋。」
「所謂,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這道理夏衍德自然也懂。
宋軍原在河東,距離信陽六十里,路程上已是吃了大虧。更是連夜行軍,多的已經走了三十餘里,少的也走了二十多里。如此疲憊之師再奮起直追,不消金人動手,自己就能累倒一半。
敵軍出其不意,自最困難之處強渡,確實出他意料。眼下先機已失,阻敵於岸的策略已經失敗,更不能輕忽大意。
因此他如此調遣,全是虛張聲勢,不過是為了日後朝廷追問,有個託詞。我追了,只是沒追上。
夏衍德其實怕的是金軍回頭,先占據渡口,是以留五千人在壩上,怎麼也不肯撤走。金軍孤軍深入,又是輕裝,最多攜帶三日之糧,根本不需與他們正面衝突。若無補給,三日之後,其必自亂陣腳。
「人負米六斗,卒自攜五日乾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若計復回,只可進九日。二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六日。」信陽至渡口最近不過三十里,東岸也只六十里,最多兩日之功。但供養一萬五千人大軍,遣發勞役也要過萬。
餓虎嶺能渡官兵,卻難大量運來糧草輜重。自己只要守住東岸渡口,便掐斷了金軍的補給,令其變作孤軍。
所以夏衍德一見金軍不回渡口而戰,反是直奔信陽,那是心花怒放。打定主意,裝裝樣子,故意追不上,叫金軍去信陽圍城。至於城中和一路百姓損失,他根本不放在心上。
梁輔臣遲疑道:「金人想是太過托大,自以為能摧枯拉朽,一舉攻克信陽,因糧於敵。」因糧於敵便是從敵軍的領土上獲取糧食,不但減少了後勤補給的負重,令行軍更為迅捷,同時削弱了敵軍的實力,反叫敵軍缺少糧草。《孫子作戰》篇云:「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張易之搖頭道:「不會,夏將軍既已堅壁清野,豈會在外面留下糧倉。除非他有辦法以雷霆之勢攻克信陽,還不能叫守軍燒毀存糧。」
慕小倩插口道:「若無蝗災,他這戰法倒可能成功。」
眾人都是點頭,若不是蝗蟲剛剛過境,眼下信陽附近田中,都是熟透的稻穀,金軍長驅直入就不怕補給不足。
其實信陽初戰應該已經分出勝負,但柴九有意叫郭汾陽三人不要透露結果,就是讓眾人各抒己見,推演戰事。因此每講一段,眾人都要爭上一番。
術虎一一聽在耳里,心中卻道:「原來這其中有這麼多道理,這些我全不懂,只知道跟著隊伍前行,蒲里衍大人叫我做什麼,我便做什麼。但我從戰場上來,僥倖生還,不知道你們若真的也身處其中,是不是還能如此這般興高采烈。」
術虎乃是最早登岸的前隊,但大軍匯合之後,他們負責守衛河沿,大軍開拔,他們反是落在最後。
他也是第一次見到萬人行軍的陣仗,只覺自己面前黑壓壓一片,一排排士卒列隊自面前走過。每五十人之間,有一根火把,匯成一條長龍,連綿不絕。黑夜映襯之下,宛若星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