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入川壹

  第169章 入川壹

  蕭平安一路嘗試「行道訣」,果然奇妙。🐝👤 ❻❾Şн𝓊χ.匚σ𝓂 🎉🐟他此際內功已有不俗根基,身體反應,體內內息運轉倒是都比腦子來的快。不知不覺之間,本門「仙霞勁」,與紫陽道人所授的內功,三種功法同時運轉。本門「仙霞勁」為主,仍是在衝擊右側手少陽三焦經壁壘,紫陽所授內力引導「行道訣」反震之力,一起助力。三者竟是水乳交融,渾然一體。

  不知不覺之間,蕭平安落足越來越重,反震上沖之力也愈強。他雙足落在石道之上,腳下大響,聲音在山中遠遠送出。

  褚博懷跟在三人之後,見蕭平安練的物我兩忘,微微一笑。這「行道訣」乃是要借地面反震之力,自然是落足越重,效果越好,但如此一來,足下和大腿小腿吃力也是越大,此子練功倒真是不遺餘力。

  此前二十餘日,眾人都在大車之上,身子不得舒展。今日得以馳騁,更是山幽林靜,神清氣爽,奔上幾里,再走上幾里,竟是渾然不覺乏力。

  一連走了四個多時辰,褚博懷才叫三人住足。四個時辰,蕭平安腳下竟是一直重重作響,絲毫不見衰弱,勁力之足,大叫褚博懷吃驚。他見多識廣,知道三人這是憋了幾天,正是精神,但六百里不是小數,絕不能一昧消耗,必須張弛有度,才能後勁不絕。

  停了腳步,褚博懷叫三人歇息,自己要去尋水,被三人攔住。

  宋源寶道:「師傅你這是何意?是不是看不起我們!」

  當下蕭平安先去灌水,四人都帶了水囊,只是路上已喝了不少。此處山中林木繁茂,道邊常見山泉,片刻蕭平安就灌滿了水囊回來,順便還找了不少山中野果,雖叫不出名字,卻都是能吃。

  幾人帶的乾糧都不多,褚博懷經驗老道,林子瞻也闖蕩了幾年江湖,蕭平安和宋源寶兩人山中覓食之手段也是高明,四人渾不為飲食擔心。

  褚博懷見附近就有山泉,叫幾人一起脫了鞋子,用泉水泡腳。山間水涼,泡片刻就罷,卻也大有好處。雖不能解乏,卻去了腳汗,再走起來,鞋襪乾爽,腳也不易得病,這都是出門行路的經驗。

  歇了半個時辰,幾人又再上路。這六百里古道,自也要經過些村落鎮子,但群山之中,要尋車馬也是極難,也不費神去找,遇到村鎮,也是疾走而過。直走到後半夜才停下休息,這一日連走了十個多時辰,不下兩百二十里。

  睡了兩個時辰,眾人起身又行。蕭平安三人少年心性,自是誰也不肯服輸,這一日仍是發力疾走。

  褚博懷見蕭平安仍是腳下啪啪聲響,擔心他練壞了腳掌,忍不住出言勸他停下。

  蕭平安卻是不覺異樣,他有紫陽所授內功相助,腳上的反震之力盡皆傳到經絡之中,對肌肉骨骼的衝擊反是甚小。褚博懷不知,自是擔心他急功冒進,傷了身體。

  見蕭平安不聽,停下休息之時,捏他兩腿,見肌肉柔韌,果然不見脹澀淤結,也是稱奇,贊道:「你這孩子,身子倒練的壯實。」

  這一日一夜仍是只睡兩個時辰,又行了兩百多里,眼見行程已過大半,想來離前面青城派眾人已經不遠。

  幾人之中,宋源寶最是年幼,功力也是最弱,這兩日跑下來,已顯疲態,話也越來越少。

  幾人乾糧都已吃完,早上起來,褚博懷撿石子打死了好幾隻鳥,還有兩隻山雞。

  蕭平安幾人大喜,拿去洗剝了,架火烤熟,雖沒有調味之物,但連走兩日,又吃到熟肉,也大是滿足,只覺氣力又增。

  這日行到下午,又翻過一座大山。到了山腳處,突見前面一個大大的村寨,比一路所見都要大上許多。看房屋多是吊腳樓,知是當地土人的寨子。

  眾人所在武陵山區乃湘、鄂、渝、黔交界,也是土人主要聚集之處。這土人便是如今的土家族,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土生土長的人」。其先民被稱為「蠻」或「夷」。

  宋代以前,被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宋代以後,土家族就單獨被稱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蠻」等。土家族的名稱是民國時期才有。

  那村寨正在下山的路上,眾人一路行來,山上行人也不曾見過幾個,山下所見村落也都極小,眼前這村寨卻比中原的大鎮也不遑多讓。

  山上望去,一排排房屋鱗次櫛比,街道錯落,好生興旺。

  林子瞻道:「原來土人也有這麼大的寨子。」

  宋源寶道:「我聽說土人就是蠻夷,兇狠的很,見到漢人就抓來吃了,是真的麼?」

  褚博懷道:「哪有此事,那是漢人總被異族侵擾,對外族憤恨,說書的添油加醋。這當地的土人早就跟漢人交好,五代時便跟漢人學習耕種。唐宋以來,土人都是聽從朝廷管轄,朝廷任用當地首領酋長自治,稱作羈縻。此間土人對漢人,倒是不至兇狠。」土司制度是從元朝才有,宋時仍是朝廷認可的酋長為一族之首。

  宋源寶道:「那就好,那就好,這麼多蠻人,我倒有些害怕。」

  褚博懷道:「土人習俗與我等不同,咱們莫要生事,也不要與他們搭訕,直接過去便是。」

  林子瞻道:「既然也服朝廷管轄,又與漢人無仇,青城派想必也是從此過,何不打探打探消息?」

  褚博懷道:「話雖如此,畢竟還是異族,歷朝歷代,朝廷對土人忌憚,土人也對漢人懷疑。一直有蠻不出境、漢不入峒之禁,就是土人不出武陵,漢人也不進來土人地界。只是金人占了北方以後,大量流民無所安置,只得任他們向西而來。這裡土人究竟如何,也不好說,咱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青城派定是在前面不遠,追上去便是。」

  說話間,幾人已走到山下,眼見村寨就在眼前,但此時村前道上,卻已站了十多個人,似正在道上相候。

  林子瞻皺眉道:「沖咱們來的?」

  褚博懷道:「過去看看再說。」腳下不停,片刻幾人已到村口。

  正待入村,果然被道上一排人攔住。當先一人,是個年逾古稀的老翁,白白胖胖,三綹長須,眉目慈和,頭纏「人」字形青絲帕,身穿藍布「琵琶襟」,藍色褲子又肥又大,打著綁腿,腳穿布鞋,一副土人打扮。身後眾人大半是土人青年,一個個雄壯有力,中間還有幾人作漢人打扮。

  那老翁迎上前來,開口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土人語言接近彝語,但無本族文字,與漢人接觸後便通用漢語,氏族之中稍有地位身份者無不學習漢語。

  這老翁滿面笑容,想是精通漢語,《論語》中的話也會說,一句話雖顯得過於文縐縐,卻也算應景。

  褚博懷打個稽首道:「老居士客氣,貧道有禮。」

  老翁道:「今早天沒亮就聽到吉祥鳥叫,知道定有貴客路過,老漢早早在此恭候,果然得見諸位貴人。」

  褚博懷見他言語客氣,不知何意,道:「老居士過譽,我等鄉野之人,談何貴客,敢問老居士如何稱呼?」

  老翁道:「老漢阿聚什用,乃是此處的族長。」土人有名無姓,多以自然事物為名,阿聚什用乃是岩下大將之意。

  褚博懷拱手道:「失敬,失敬。不知族長有何見教?」他心中也是狐疑,這土人之間多是親屬關係。一族之長便是最大,此人身份尊貴,候在這裡究竟是何用意,索性直接問了出來。

  阿聚什用道:「小寨有個習俗,若是生了男丁,要請三日之內路過本村的第一個外鄉人起個名字。老漢昨日剛剛添了一個孫兒,不想今日吉祥鳥就送來諸位。」

  褚博懷點點頭,微笑道:「如此自當從命,老道才疏學淺,起的不好,還請老居士勿怪。」他也不知此地土人是否有此風俗,但知異族風俗那是萬萬不可推辭。土人性情剛直,又是崇拜圖騰,信奉巫術,外人若是犯了忌諱,必生事端。

  阿聚什用見他答應,也是高興,道:「請,請,請。」當先引路,帶著眾人進到寨中。

  順著中間大路一直向前,又朝一處山坡上走。在最高之處有所宅院,倒與漢人大富之家的宅院相仿,也是飛檐斗拱,高樓大廈。

  進了宅院,裡面格局卻與漢人府院似是而非,想是畢竟生活習俗迥異。

  進了大廳,眾人落座,通了姓名,客套幾句,褚博懷道:「煩問老居士,要起個什麼樣的名字?可有什麼講究忌諱?我等都是漢人,貴族語言卻是不通。」

  阿聚什用道:「正是想起個漢人名字,老漢自己也有個漢人名字,名叫李敢。」

  此時有下人婆子抱出一個嬰兒,六七斤重,額頭耳上都是細細的胎毛,果是新生之兒。睜著一雙烏溜溜大眼,不哭不鬧,看樣子倒也健壯。

  身後跟著一個壯漢,見了阿聚什用叫了聲阿爹,想是孩子父親。褚博懷起身輕輕捏捏手腳,贊道:「筋骨勻稱,體格強健,將來必是棟樑之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