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已經跑去淮南了,可事實上他在河洛、齊魯,在滎陽、鄭州還有大批的兵馬屯駐。閱讀
被宋廷苦心經營了一年有餘的沿河防線是一個很長很長的防禦線,趙構揮軍自滑州殺向開封府,那只是一個點上的突破。
從河洛之地到齊魯,別處的宋軍還足足有十幾萬人之眾。
如果趙桓沒有逃走,趙構揮兵突進汴梁城下,這就是金人第一次南下時候的場景再現。
但凡宋軍有一丁點的戰鬥力,一支支大軍匯聚殺奔汴梁,那都能給趙構/金人製造出很大的麻煩。
只不過現實很殘酷,眼下的局面就像當初時候一樣,一支支宋軍逃竄而去,就是沒人敢殺向汴梁城。
「進城,快搶進城去——」
滎陽城外,劉正彥看著洞開的城門哈哈大笑。王襄那個狗鳥官,不負眾望的果然逃了。
雖然他很不理解趙桓為甚還繼續對王襄那個狗頭委以重任,從河南知府改為鄭州知州就是懲罰了嗎?但王襄痛快的領兵南逃卻是劉正彥極樂意見到的。(宋將范瓊,靖康間為京城四壁都巡檢使,卻持劍為金軍驅逼徽宗及后妃出城,並斬殺阻撓宋徽宗、后妃等出城的汴梁軍民。然到趙九妹當權時候,這位依舊為御營司都統制)
王襄這麼一逃,鄭州就妥當了。西邊的河洛有翟家兄弟和李彥仙在,那一切就都也不是事兒。這般的燕王要殺回京城,西路就平安無事亦。
多了滎陽,然後劉正彥馬不停蹄地又奔去了鄭州,後者也是門戶大開,城中正值騷亂。
燕王軍立馬就改變了角色,從殺來的占領軍轉而成了自己人,全力收拾起城中的亂局。
「嘭……」一個衣衫不整齊的漢子撞破房門狼狽的逃了出來,神色慌張之極,可人還沒有多跑兩部,背心就爆出了一朵血花,乾脆的撲倒在地上。
在這個一命嗚呼的漢子身後的小院中,一大二小父子三人倒在院子裡的血泊中,而順著敞開的房門還可以看到堂屋地上倒著一具衣衫零落的女屍。
從正門闖進來的一伍燕王軍士兵,一人已經收刀回鞘,刀口染紅,在那女屍不遠處,兩具男性屍首整個死狗一樣趴著。
「秦三郎,你不講道義……」
又一個兩進的宅院裡,一個滿面精悍的漢子被兩名錦衣衛押著跪在地上,此刻漢子抬著頭看著不遠處的一人,眼睛裡儘是狠毒。在這個不大的小院裡,還跪倒了五六個人,另外還有四個人倒在血泊里。
鄭州的錦衣衛小旗秦三郎冷冷一笑,「爺爺不講道理,爺爺不夠朋友?」他秦三兒要是不講義氣就不會把他這賊鳥廝拉進圈裡了。雖然短期里只是一個外圍的小卒子,但只要老老實實的熬著,等到他們錦衣衛發展擴大了,這些人就是最優先招募的『自己人』。
可是這群賊鳥廝是怎麼做的?
鄭州城都要光復了,他們不配合著錦衣衛維持秩序,竟然夥同地痞流氓趁機搶掠來了。
「呸。看看你們這群腌臢撮鳥。趁著兵荒馬亂,搶劫殺人,奸yin婦孺,為非作歹,不殺你們,俺們大王豈不是沒王法了!」
「一個個盡都腌臢畜生,還說甚弟兄義氣!」
「我操你大爺。這個不講義氣的賊鳥廝直恁倚勢。當初用到老子兄弟的時候是怎生說的?既往不咎。現在就出爾反爾了?你們做官兒的搶飽了撈足了,吃了肉還不興老子兄弟啖口湯水……」這漢子顯然很不服氣,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錯在什麼地方。
「狗肉上不得台面的玩意兒。」秦三郎已經懶得再跟這人費口舌了,伸手從腰上抽出刀來,「門縫裡把人看扁了,活該有血災!」且不說他們錦衣衛的規矩與先前的官差們全然不同。那就算真的如此了,也該是先允了這些賊鳥,他們才能再去動手。
私下裡就伸手拿好處,活該被剁。
「把他們都給俺看好了。」
秦三郎才沒有太多的時間來跟這些雜碎玩意兒們費口舌呢,他還趕著去維持秩序迎接大軍呢。
鄭州的一幕絕對不是僅次一例,當權力出現空擋的時候,總有一些不知死活的人去幹掉頭的買賣。
可不是所有人都跟秦檜一樣聰明呢。
後者出身寒門,至少跟他老婆王氏比較,秦檜絕對是寒門子弟。因為他父親只當過縣長,而王氏的爺爺乃是王珪,則是大宋朝的宰相,本人還是童貫的乾女兒。
她的兩個兄長都是尚書省郎官,父親王仲山更是外任知州的。一個姑姑嫁給了鄭居中,正是當時的樞密使。而鄭居中還是徽宗寵妃朱貴妃的從弟,是趙佶的小舅子。
這般一比,可不就把秦檜這個縣長的兒子比的不是寒門更甚寒門了?
不過秦檜中進士卻相當的早,考中時年方二十有五。
十二年的時間就做到了朝中正四品的御史中丞,秦檜的前程絕不是黃潛善、汪伯彥之流可比,縱然比不得陳遘、何栗這等掛逼,那也算新生代的中堅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鳥人的名聲還相當的好。
金人第一次南下,趙宋擬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以求宋金雙方息兵,趙桓便委派秦檜、程瑀為割地使,護送肅王趙樞出使金營。金朝扣留趙樞為人質,約定割地議和後釋放趙樞,秦檜等人行至燕京而返。經御史中丞李回、翰林承旨吳開推薦,秦檜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升為左司諫。接著王雲、李若水再次出使金營,得見金軍二元帥,傳說金兵堅持要宋室割地,不然就進攻汴京。十一月,宋欽宗在延和殿召百官商議對策,范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檜等三十六人不同意。不久,秦檜升任御史中丞。
但這並不意味著秦檜早年就真是盡忠職守的大忠臣了,從秦檜的發跡史上看,這就是一個貪利的投機小人,不過那都是過去的事兒了,與眼下無關。自就不必廢話。
只說眼下,秦檜那是王宗濋派出城外尋趙構溝通的信使也。
之前趙桓南下,朝堂上願意隨他去的,就一個個都去了。不願意去的,依舊還留在京師的,那除了李若水、劉韐、王宗濋這種職責在身的人外,就是一些要掛冠而去的,最後剩下的就是願意投靠趙構的人。這是一個只能做不能說的事。
秦檜沒有立刻掛冠而去,那他就是最後一種了。
王宗濋自然看他很不順眼,但思之這秦檜的聲名,再想到趙構的對外態度,那秦檜顯然就是一個上好是信使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