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生辰大典

  溧陽公主佯怒瞪了魏陽一眼,佯裝要走:「再這般胡鬧,姑母可真要回去了。」

  宸妃則不客氣許多,直接訓斥:「臭小子,有話快說,不然罰你跪到天亮!」

  這話並非虛言,魏陽十歲前確有此等遭遇。

  古人還真是缺乏幽默感。

  魏陽心中暗自吐槽,隨即乖巧答道:「孩兒正在為父皇準備壽辰之禮。」

  聞言,溧陽公主與宸妃眼前一亮,異口同聲問:

  「何禮?」

  魏陽抓了抓頭,半開玩笑道:「孩兒打算親手抄錄《孝經》獻給父皇為壽。」

  孝為百行之首,於尋常百姓而言,此禮足見孝心。

  但在皇家,未免顯得寒磣。

  尤其在渤海王刻意炫富的背景下,魏陽的禮物更顯得格格不入。

  「孝心可嘉,但……」

  宸妃面露難色,雖覺此舉欠妥,卻又無更佳之選。

  相比之下,溧陽公主則爽快得多:「小子缺錢?五千金之內,姑母半日即能送入宮中。」

  五千金,相當於許多列侯家產之半,她卻眉頭不皺,足見財力雄厚。

  望著宸妃那驚羨的神情,溧陽公主心中暗自得意。

  如何?就算你有個好兒子,關鍵時刻還得靠我來解圍!

  當然,溧陽公主此舉並非全無私心。

  正如她常搜集各地美女,調教得才藝雙絕後再獻於皇上,背後皆有其利益考量。

  在魏真眼中,這無疑是一場精明的投資。

  他堅信,一旦魏陽有朝一日登臨帝位,今日的付出定會獲得數倍的回報。

  相比之下,宸妃的見識似乎略顯狹隘,她不停地向魏陽使著眼色,急於讓他接受這筆饋贈。

  然而,魏陽只是苦笑連連。

  溧陽公主的銀兩,豈是輕易可取的?

  他深知,若未來無法回饋相應的厚報,這位女子變臉的速度恐怕比翻書還要快。

  「侄兒深感溧陽姑母的厚愛,心中感激不盡。但侄兒已有其他打算,故而這份資助便不必了。」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這條古往今來的道理,魏陽銘記於心。

  雖與溧陽公主府結為姻親,他卻不希望兩家的命運徹底綁定,那將是他未來執政路上的一大阻礙。

  「既如此,姑母便靜候佳音,期待你的好戲上演。」

  不得不承認,魏陽那份從容不迫的自信極具感染力,讓溧陽公主的眼中流露出更多的滿意。

  轉瞬,她的目光落在一旁面色不悅的宸妃身上,暗暗搖頭。

  若非這個婦人的愚鈍拖累,魏陽問鼎九五的道路或許會更加順暢幾分。

  目的既已達成,魏真隨即告辭離去。

  宸妃卻不願離開,她還有千言萬語想要對兒子傾訴。

  最終,在溧陽公主的連哄帶勸下,她被請出了魏陽的寢宮。

  在這緊要關頭,絕不能讓這個女人成為擾亂局勢的因子。

  目睹這一幕,魏陽迅速向溧陽公主投去感激的一瞥。

  公主的及時出手,讓他免受了一場不必要的耳根之苦。

  時光匆匆,轉瞬間已至日暮。

  自晨光初破,未央宮內便人潮湧動,忙著布置皇帝壽辰的各項慶典。

  一隊隊鐵甲加身、手持利刃的近衛穿梭巡邏,這不僅是彰顯帝王的威嚴與尊貴,亦是對四方藩王展示朝廷的雄渾氣魄與堅實力量。

  臨近正午,身著華服的皇帝魏山蒞臨未央宮,接受了文武百官及諸侯王的祝壽之禮。

  這一切,皆是表面文章,眾人皆嚴格遵循著禮法的每一個細節行事。

  儘管吳楚兩國的使臣在此刻亦展現出異乎尋常的恭順,

  但眾人心照不宣,真正的高潮將在隨後的壽宴上緩緩拉開帷幕。

  屆時,皇城百官與四方諸侯將紛至沓來,攜重禮以祝君壽,

  而賀禮的貴重與否,無疑成了衡量帝王在群臣心中威望的一桿秤。

  早在踏入壽宴門檻之前,朝堂上下已暗潮湧動,各級官員私下達成了默契,關於禮品的等級與規格,一切早有默契的安排。

  違逆者,難免在權貴的圈子中步履維艱。

  至於魏氏宗親的諸侯王,則另當別論,財力雄厚且用心者,自當準備厚禮以表敬意;

  而對於那些忽視帝王情感,或領地貧瘠者,薄禮相贈,亦無人非議。

  然而,眾多賓客心知肚明,今夜的焦點,實則落在幾位藩王或使者的舉動之上。

  魏陽上次的亮眼表現讓人刮目相看,但在壽宴獻禮的舞台上,較量的唯有真金白銀的分量。

  一個無封地的皇子,又能如何大手筆?

  故此,眾人最為矚目的,莫過於渤海王魏洲,及其吳楚兩國使者的舉止——前者或將令人眼界大開,後者則微妙地傳達兩國君主的態度。

  隨著古鐘沉悶地敲響三十三聲,象徵著為帝祝壽的儀式步入尾聲,緊隨其後的,是萬眾期待的壽宴時刻。

  許多人自晨起便滴水未進,此刻飢腸轆轆,對即將到來的盛宴翹首期盼。

  隨後,文武百官及諸侯王伴隨帝王移步至清涼殿,那裡早已鋪設好琳琅滿目的宴席,佳肴美酒,一應俱全。

  尉遲太后自上次家宴後首次踏出長樂宮,魏山引領眾人向太后行禮畢,方各自就座。

  渤海王魏洲本當與眾藩王同席,卻被太后親切召喚,特設一桌於近旁,彰顯親昵之情。

  太后溺愛幼子,世人皆知,眾人對此亦不以為怪。

  唯有吳楚兩國使臣,目光悄然交匯,嘴角勾勒出一抹耐人尋味的微笑。

  或許是飢餓使然,魏山一聲令下,壽宴啟幕,整個殿堂隨即被咀嚼聲充斥。

  直至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暫歇筷箸,屏息以待那期盼已久的獻禮盛況。

  遵循著古老而不可撼動的傳統,向皇帝的壽辰進獻賀禮的儀式,依照距離皇權的遠近徐徐展開。

  首先進場的是朝堂之上的百官,他們身著華服,排成一列長隊,緊隨其後的是散布於帝國四境的諸侯與藩王,最終,才是那些尊貴的皇子與公主,攜帶著他們精心準備的祝福。

  然而,百官的獻禮環節往往顯得頗為單調乏味。

  彼此間事先的周密協商,使得呈上的禮品無非是那幾樣循環往復的珍稀之物,缺乏新意。

  這場景,不禁讓在場的一些人眼皮沉重,暗暗與睡意鬥爭。

  好在這些官員頗有眼色,簡短地行過禮,將禮物安置於指定之處後,便迅速歸座,以免擾了慶典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