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外的是,惡通天之母正是海平村慘遭倭寇屠殺的無辜之一。
對抗倭寇,於惡通天而言,已不僅是守土護國,更是一場復仇之戰,血債血償!
「羅通,如若你母在天有靈,定會為我們的勝利含笑九泉。」魏陽輕拍惡通天肩頭,沉聲道。
「殿下,這些年我從幽州各處『收集』的財寶,估約三萬兩,皆藏於奉德府一間草屋之下。我願以此充作軍資,助殿下抗敵!」惡通天情緒激昂,言辭懇切。
「知你急公好義,但這筆錢暫且留下,未來或有更大用途。比如,以你之名在寧德建一所學院,對你是功德無量之舉。」
儘管內心極欲得此款項,但念及與惡通天相交未深,魏陽不願顯得過於貪心。
「遵命,殿下若有需,我即刻帶來。」
「你的心意我心領了。明日,我們同往海平村,我會當眾宣布你的任命。好好休息,我先告辭了。」魏陽神秘一笑,轉身離去。
穿過後院,魏陽心中突然浮現出蘇師爺最後的呼喊。雖其言多狡辯,但魏陽不能不防其萬一——若扶桑女子果真與倭寇暗通款曲,是否會事先泄密?
魏陽心覺不妙,即刻召集數名親信捕快,秘密前往清平村,監視那位扶桑佳人。
此外,魏陽亦計劃親自前往清平村,會一會那位令魯南風與蘇師爺競相折腰的女子……
一夜更替,晨曦初現,魏陽披星戴月,乘著忠誠的赤影疾馳,抵達了海平村的懷抱。此時,海濱的空曠之地已化為臨時的演武沙場,士卒列陣,整裝待發。柴郡生與老將袁旺矗立台上,言辭激昂,正對部下訓誡。
劉從文望見魏陽匆匆而來,急忙迎上前去,關切之情溢於言表:「殿下親臨,實乃勞苦功高,未明而至,實為不易。」
魏陽步履堅定,邁向講台,朗聲道:「我必須儘早趕來,因有一要事需向諸位宣告!」
隨著他步入高台,新募士卒們或以軍禮致敬,或抱拳致意,更有屈膝跪拜者,形式各異,如同散落棋子,亟待凝聚成形。
目睹此景,一絲憂慮掠過魏陽心頭:二十日後,這千人之師能否蛻變成為紀律嚴明、無堅不摧的勁旅?
然時不我待,首要任務是確立將領,明晰尊卑,讓軍中知曉號令所出。
魏陽身為一縣之主,權未及王,所能任命的最高官職僅止於千總,而此位非柴郡生莫屬。
袁旺則被委以把總重任,統率半數兵馬。
牛大山、李四兒與惡通天三人,則各領百人,成為百夫長。
此外,袁旺與李四兒另兼教頭,傳刀法、弓弩之道;惡通天則負責挑選精英,組建偵察隊,以其敏銳洞察,探敵先機。
任命既出,台下卻暗潮湧動,士兵們面露不悅,低語交頭接耳。
對於戰功赫赫的柴郡生和老練持重的袁旺,眾人自是敬畏有加。
但對於牛大山等三人,異議則在悄然滋生。
這批士卒多為寧德青年,血氣方剛,對他們三位的背景知根知底。
他們疑惑,牛大山何以村民之身,甫一入伍即任百夫長?
僅憑其壯如牛犢?
李四兒,不過山林獵戶,不諳文墨,醉心養生釀酒,是否真能勝任百夫長之職?
至於惡通天,一名剛獲釋的盜賊,竟能晉升如此,國法綱常何在?
士兵們的嘀咕雖細如蚊蚋,然千人之眾,聲浪亦不容忽視。
魏陽心知肚明,一切皆在他的算計之中,他已有良策應對,以瞬間平復眾怨,穩固三人地位。
「殿下,或許我們……我們並不適合這位置。」牛大山心存忐忑,囁嚅道。
牛大山雖體格魁梧,心性卻敏感,面對眾人質疑,頗感壓力沉重。
魏陽目光如炬,威嚴之聲迴響:「大山,需銘記,在寧德,我即天命。任何決定,皆由本王裁奪!我既定你為百夫長,無人可逆!」
於是,一場關於信任與權威的試煉,悄然拉開了序幕。
當魏陽的話語落下,台下的士兵們瞬時安靜,議論之聲戛然而止。
在這些招募兵士的眼中,魏陽不僅是尊貴皇族血脈的持有者,更是寧德境內聲望與權力的巔峰象徵。他平定魯南風亂,解民於倒懸,分發糧餉,重建家園,減免稅賦,樁樁件件深得民心,宛如救世之光,無人不對他心生敬仰。
然,魏陽的現身雖足以震懾群雄,但要徹底征服這群血氣方剛之心,則需藉助三位勇士的實力展現。
「李四兒,何不一展所長,讓眾人領略神射手的鋒芒?」魏陽對身邊的李四兒道。
李四兒,質樸而憨厚,常年的獵獸生涯使他心中藏著一份傲骨。面對一群年紀輕他十數乃至數十載的青年,這份傲氣被激發,化作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只見他背手取下那柄蕩寇弓,拉開滿月,箭矢在弦,目光如鷹隼般鎖定遠處大樹上一隻幾乎隱於葉間的麻雀。
弓弦響,箭如流星,破空而出,正中麻雀,餘音未絕,場上一片啞然!
「這距離怕不百步開外,真是百步穿楊的神技,了不得啊!」
「殿下英明,怎會隨意選拔獵戶為百夫長,今日一見,果然非凡。」
「李四兒大哥,真乃神射手!」
讚譽四起,輿論瞬間反轉。但魏陽並未停歇,他運起真氣,隨手向天拋出一枚銅錢,李四兒眼明手快,再放一箭,正中飛行的錢幣。
銀幣落地,喝彩更勝,無不稱奇其箭無虛發的絕技。
李四兒技驚四座後,輪到牛大山出場,而這位憨直的漢子卻是一臉茫然,不知所措。
魏陽無奈一笑,指向山崖下堆積的巨石:「大山,去試試能否搬動那些石頭。」
「好嘞!」牛大山爽朗應答,大步流星走向石堆。
讓魏陽始料未及的是,牛大山竟選擇了其中最重的一塊。這塊巨石,約莫與人等高,估摸重量不下六七百斤,遠超常人所能承載。
魏陽心憂其可能出醜,更懼他重蹈秦武王舉鼎之覆轍。
「大山,不可魯莽,挑個五百斤左右的即可!」但言罷亦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