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削藩?

  次日清晨,陽光初破曉,魏陽披上了多年未碰的蟒袍,精神抖擻地踏過正午門的石階。

  路上,幾位大臣正談笑風生,但一見魏陽的身影,笑聲戛然而止,轉而恭敬地彎腰行禮。

  「拜見殿下。」

  魏陽嘴角勾勒出一抹淡笑,溫和道:

  「都起來吧。」

  言畢,他穿過人群,先行步入太和殿。待他身影消失,諸位大臣竊竊私語隨即響起。

  「這第九皇子突然間風頭正勁,宮裡怕是要有一番熱鬧了。」

  說話的是戶部侍郎簡雍,語氣中帶著幾分玩味。

  「哎,慎言,這宮牆之內,話可不能亂說,要是被其他皇子聽見,你的靴子可就不保了。」

  旁邊的大臣連忙勸阻,其他人聞言,皆是縮了縮腦袋,深知這是宮中的雷區,多言恐惹禍上身。

  金碧輝煌的金鑾殿內,群臣已各就各位,被封為親王的皇子們分列兩旁,依次是大皇子魏明、三皇子魏光、四皇子魏丕,以及新晉的九皇子魏陽。

  不少大臣目光閃爍,好奇地打量著魏陽,揣測他為何能得魏帝青睞。

  而魏陽則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樣,靜靜地站在皇子隊列的末尾。

  「皇上駕到!」

  隨著太監文喜尖細的嗓音響起,殿內齊聲高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行禮畢,魏帝輕輕咳嗽了一聲,示意大家起身。

  「好了,都平身吧。」

  魏帝目光掃過眾人,最終停留在魏陽身上。這時,文官隊伍中的尚書令上前一步,朗聲道:

  「啟稟陛下,北周使者傳來消息,同意了我們的和談條件,並希望儘快開展商貿洽談。」

  魏帝聞言,緊繃的神經終於放鬆了些許。

  這場和談,實則是心理的較量,誰能沉得住氣,誰便能占得先機。

  魏陽的智謀在這場和談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使得一切進展順利。

  「很好,此事不急,朕需觀察一陣,再做定奪。」

  群臣心領神會,這是魏帝給皇子們出的一道考題,人選未定。

  「還有何事?」

  御史大夫陳宣挺身而出,面色凝重:

  「陛下,鑑於當前國庫空虛,經濟壓力巨大,老臣有一計!」

  連年的自然災害,尤其是洪水頻發,讓大魏國力日漸衰弱,財政吃緊,戶部尚書幾乎每日在金鑾殿上哭窮。

  「哦?說來聽聽。」

  陳宣站直身子,聲音堅定:

  「老臣提議,削藩!」

  此言一出,殿內一片譁然。削藩非同小可,處理不當,恐將國家推向深淵。

  魏帝眯起眼,深吸一口氣,未置可否。

  「陳愛卿,此言非同小可,你有何具體策略?」

  其實對於削藩,魏帝何嘗不想呢?

  那些諸侯國,一個個的像刺一樣,讓魏帝寢食難安。

  陳宣胸有成竹地點點頭,隨即條理清晰地闡述了他的計劃:削弱藩鎮權力,推行均田制,讓農民擁有土地,減輕負擔,激發生產熱情,從而緩解國家經濟壓力。

  陳宣的構想雖美好,魏陽在一旁聽著,心中卻暗自搖頭。

  時機未到,他並未發言。

  金鑾殿內,爭論聲四起,贊同與反對之聲交織,而魏帝卻遲遲未表態。

  作為帝王,他深知削藩的後果,但若成功,大魏或將迎來嶄新的篇章。

  皇帝老爹眼珠子一轉,把注意力放到了最近讓他眼前一亮的魏陽身上。

  「陽兒,你有何高見不?」

  冷不丁被點名,魏陽心裡直犯嘀咕,心想:我就想安安靜靜當個吃瓜群眾,咋就這麼難?

  大庭廣眾之下,他硬著頭皮站了出來。

  這一下,正聊得熱火朝天的大臣們全都不約而同地閉了嘴,齊刷刷地望向魏陽,心裡頭那叫一個好奇——這魏陽究竟有啥能耐,能讓皇上這麼另眼相看?

  幾位皇子的表情也是五花八門,特別是四皇子魏丕,臉色比陰天還難看。

  以前這種時候,皇上第一個問的總是他!

  現在倒好,先問的卻是魏陽!

  大傢伙的目光聚焦下,魏陽站定,開口道:「父皇,兒臣真沒啥想法!」

  就這一句話,讓皇上的心涼了半截。

  回想前兩天魏陽那滔滔不絕的樣子,今天頭一回給他機會在朝堂上發言,結果等來的卻是這麼個回答。

  大臣們也是一片失落。

  那些還沒決定站隊的大臣原本還以為魏陽是個潛力股,現在看來,希望渺茫啊!

  而那幾個皇子,表面上憋著笑,心裡頭跟聽見了年度最佳笑話似的。

  隨便拉個人上來,說上兩句場面話總該行吧?

  誰能想到,魏陽直接來了句「沒想法」!

  這不是擺明了讓皇上難堪嘛?

  皇上無奈地搖了搖腦袋,嘆了口氣:「行了,今天的早朝就到這兒。」

  至於陳宣提的建議,皇上既沒點頭也沒搖頭,大伙兒哪還敢多問,只好散了。

  ……

  未央宮內。

  一名身披天子龍袍的男子正專注地批閱著案上堆疊的竹簡,眉宇間透露出帝王獨有的威嚴。

  魏陽踏入大殿,連忙趨步向前,恭敬跪拜:「兒臣拜見父皇。」

  「陽兒,你此來何事?」

  魏山皇帝眉頭輕蹙,對這位排行第九的皇子寄予厚望,而其表現卻讓他感到失望。

  魏陽見狀,臉頰不禁染上一抹愧色。

  演技,在這深宮之中,早已不是什麼稀奇之事。

  受歷史劇目薰陶頗深的他,自然懂得如何拿捏此刻的情態——低頭不語,眼眶微紅,一副知錯悔改的模樣。

  魏山見狀,語氣稍顯柔和:「若無要事,便退下吧,朕還需處理各州郡呈遞的文書。」

  為鞏固皇權,削弱諸侯勢力成為當務之急,然而歷經數十年的積澱,諸侯國已根深葉茂,削藩之路荊棘滿布。

  諸侯王們亦非等閒之輩,眼見朝廷頻繁動作,心中自是警覺,暗潮湧動之下,只怕刀鋒終將指向自己。

  「兒臣聽聞時局動盪,心中略有思量,願為父皇排憂解難。」

  魏山心中本就鬱結,聞言更添幾分不悅:「你年幼無知,又能知曉幾分天下大事?」

  「兒臣雖年少,卻深知父皇為削藩之事勞心勞力。」

  話音未落,一旁響起斥責之聲:「住口!你不是自稱無計可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