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南唐南唐1

  第938章 南唐南唐1

  時間來到開寶六年(973)4月,趙匡胤派翰林學士盧多遜出使南唐,為李煜慶生,受到了南唐君臣的高規格接待,彼此相談甚歡。在禮送盧多遜回國的時候,盧多遜忽然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說趙匡胤正重新繪製最新版的中國地圖,唯獨缺少江東諸州的資料,希望李煜方面予以配合。

  李煜不知有詐,欣然答應,將江南諸州的詳細情況毫無保留地交給盧多遜。這些資料包括南唐的山川地貌、水文資料、軍事據點、人口等,盡泄江南虛實。

  盧多遜在路上仔細研究,然後得出一個結論:江南衰弱,可取!回國後第一時間匯報給趙匡胤。

  趙匡胤喜出望外,大讚盧多遜同志足智多謀,從此開始器重他。

  不久前,南唐遭遇大饑荒,這次饑荒不僅是天災,更是人禍,跟李煜失敗的經濟改革脫不開關係。大宋給予了人道主義援助,贈送給南唐十萬斛米麥。

  5月,李煜派使者訪問汴州,表示感謝。使者給李煜帶回來一個噩耗:大宋已經將武統提上日程了!

  李煜嚇壞了,急忙上表,表示願意接受大宋冊封爵位,實際就等於進一步削制降位。李煜此前去國號,稱「江南國主」,現在連「主」也不要了,行嗎?

  不行。

  開寶七年(974),這一年的3月發生了一件國際大事,即大宋與契丹和解。當時趙匡胤已經兩次征討北漢無果,幾經權衡之後,決定先掃平江南,再解決北漢。

  李煜知道此時不該再抱有任何幻想了,他擔心大宋會先使出「皇弟牌」,於是再派使節出訪大宋,乞求歸還弟弟李從善。

  趙匡胤斷然拒絕,並回復李煜,說朕今年冬天準備有事於南郊(行柴燎之禮),希望李煜同志能來助祭。來吧,我挺想你的。

  為了表示對天朝大國的尊敬,李煜準備送你送到小村外,親自到碼頭歡送大宋使團。當時,民間盛傳一條小道消息,說大宋使團已經做好了綁架李煜的準備,只要李煜來到碼頭,就會被強行拉到船上,渡江北上。

  嚇得李煜沒敢露面,詐稱患病,缺席歡送儀式。

  趙匡胤再派使者,給李煜送來了最後通牒: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李煜來汴州助祭,來也得來、不來也得來,王師已經集結,別牽著不走、打著倒退。欽此。」

  李煜只能繼續裝病,並且給出了自己的最終態度:大哥,我這些年裝孫子裝得夠沒底線了吧?只求能保全祖宗廟宇,您這……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別把老實人逼急了!(臣事大朝冀勸宗祀,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

  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中華民族必將統一,這是歷史使命,是大勢所趨、歷史必然,不容討論。既然你非要頑抗到底,那就只好辛苦一下忠勇的將士們了。

  974年9月,宋以潁州團練使曹翰為先鋒部隊從荊南出發,繼而命宣徽南院使曹彬為西南集團軍總司令、潘美為總監軍,率十萬主力大軍後繼而出。

  大宋此前就在荊南建造各式戰艦數千艘,屯集重兵,磨拳霍霍,只等朝廷一聲令下,挺進江南。趙匡胤苦於沒有藉口,師出無名。於是,就有了前文的那個「商人」,向李煜透漏了大宋在荊南造船的機密,並建議他派敢死隊秘密焚燒破壞。

  現在看來,那真可能是趙匡胤的釣魚執法。李煜沒有上鉤。

  趙匡胤便再生一計,那就是扣留李從善,並且命令李煜來汴州朝覲、助祭。李煜拒絕後,趙匡胤就有了動兵的理由,另外,聽信讒言、擅殺忠臣(潘佑、李平)也是李煜昏庸無道的表現,也成為大宋興師的理由。

  恰巧吳越國也派來使者入貢,趙匡胤便讓使者給吳越國錢弘俶帶個話,讓他們秣馬厲兵,配合天朝夾攻南唐。趙匡胤還領著使者參觀了京城裡的一座豪華莊園,說這是幾年前讓翰林承旨陶轂牽頭建造的一座宮殿,現在命名為「禮賢宅」,是給李煜和錢弘俶準備的,先到先得,手慢則無。

  10月,見大宋要動真格了,李煜忙派弟弟李從鎰入貢求和,送來茶二十萬斤(一說是白金)、帛二十萬匹,又派起居舍人潘慎修送來帛一萬匹、錢五百萬作為「買宴錢」。二人均被大宋扣留,且對求和一事已讀不回。

  趙匡胤詔令吳越國錢弘俶為東南集團軍總司令,出兵夾攻南唐,且派丁德裕做監軍,率一千禁軍精銳前往助之,確保錢弘俶有效貫徹天朝的詔令。

  在南唐君臣的心中,南唐還是有一支「天兵天將」可以抗衡中原大國,這就是長江天險。長江信仰是李煜的精神支柱。

  然而讓南唐驚掉下巴的是,大宋居然在極短時間內架起一座浮橋。

  架浮橋是老套路,但要想在寬闊的長江上鋪設浮橋,簡直就是痴人說夢。李煜聽說大宋準備修建浮橋,便問左右如何應對,其心腹張洎「哈哈」大笑,說自打有狗那年開始,就沒聽說過長江上能鋪設浮橋的!李煜也自嘲地笑道:我覺得也是無稽之談。

  其實當有人提議修建浮橋時,就連大宋百官也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幫大宋完成這項奇蹟的人,是一個被南唐埋沒的人才——樊若水(一做樊若冰)。

  樊若水,南唐池州人,曾參加南唐的科舉,不幸落榜。不第後的樊若水向南唐朝廷上疏言事,希望可以得到領導人的賞識,不料上疏如泥牛入海。懷才不遇的樊若水頓足捶胸,今日你對我愛答不理,明日我讓你高攀不起,你讓我落榜,我讓你滅亡。樊若冰開始謀劃幫助大宋消滅南唐。

  樊若水夜釣採石,先把細繩系在南岸,然後快速划船到江北,往返幾十次,終於丈量出了長江的寬度,隨後便於970年叛逃汴州,上書趙匡胤,獻上建造浮橋渡江的詳細計劃。

  趙匡胤重用了樊若水,還命令李煜把樊若水在江南的全家老小几十口送到中原,解決了樊若水的後顧之憂。

  長江兇險,風高浪急,僅有一組數字是不能保證浮橋架設順利的,對此,樊若水卻胸有成竹。在他的參與下,大宋在荊南修建大型船隻,這些船並不是用來直接作戰,而是工程船。

  開戰後,數千艘大船攜帶大木樁、大木板,從荊南順流而下抵達採石口,在統一的指揮下,戰船並列間隔排開,中間用鐵鎖、木板相連接,不到三天,史上第一座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據野史記載,樊若水與前文提到過的「小長老」關係匪淺,「小長老」在浮橋的架設中同樣功不可沒。當樊若水夜釣採石丈量江面時,「小長老」說服李煜在採石修建一座佛塔,該塔用巨石壘成,闊數圍、高數丈,宋軍架設浮橋時,這座石塔就成了南岸繫繩子的基座,同時也作為了施工參照系。

  這座浮橋的通過性如何呢?史籍記載說宋軍如履平地。

  當宋軍出現在池州時,池州的南唐駐軍還以為是常規騷擾,因為自後周開始,中原就長年累月地在邊境閱兵、演習,南唐守軍早已習以為常,每當宋軍越境挑釁,南唐守軍就閉城不出,然後派人送去美酒佳肴犒軍。這一次也不例外,但很快,守軍就發現不對勁了,於是一鬨而散,皆棄城而走。

  池州被宋軍輕鬆拿下。

  這一戰,宋軍繳獲了南唐的三百餘匹戰馬。南唐向來善於水戰而不善陸戰,因地理等因素限制,南唐境內不產戰馬,向中原稱臣歸附後,中原每年都會贈送一些戰馬,幫助南唐組建騎兵部隊。開戰時,李煜將幾乎全部騎兵調往前線,經此一戰,幾乎被全殲。

  隨後,宋軍水陸並進,直逼昇州。南唐守軍倉促應戰,結果一觸即潰,被宋軍俘虜八百餘人、二百餘艘戰艦。

  以往每逢春夏之際,長江都會迎來汛期,江水暴漲,人們稱之為「黃花水」,而當宋軍抵達後,江水驟降,為宋軍免去了不少麻煩,南唐軍民士氣低落,認為宋軍自有天助。

  國難當頭,詩詞達人李煜認為專業的事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於是將軍隊指揮權交給了皇甫繼勛,將內政大權交給了陳喬、張洎,又以徐元瑀、刁衎為內殿傳詔,負責溝通聯絡。

  感謝老朋友「江湖留白」的月票支持,前幾日忙於搬家,今日雙更,以示感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