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石敬瑭的掙扎7
大遼帝國實行「五京」制度,有人說是五個首都,其實解釋成是一個首都、四個陪都更準確,這也是仿照中原(大唐),給國家首都找幾個備胎。通常情況下,這些「政治備胎」的設置和啟用,都被視作國家戰略重心的轉移。
比如大唐的「五京」:中京長安,東京洛陽,西京鳳翔,北京太原,南京成都。這幾個地名都是出鏡率相當高的熱點城池,都是地區政治核心、交通樞紐、經濟中心。
契丹把幽州設置為「南京」,把雲州設置為「西京」,「幽雲十六州」的土地在「遼五京」中占了兩個名額,足以見得契丹人對經營中原漢地的決心和毅力。
定州義武軍與「幽雲十六州」接壤,是契丹勢力繼續染指中原的橋頭堡。
石敬瑭亦知此理,所以婉言謝絕,給出的理由是:按照我們中原的制度,刺史升團練使,團練使升防禦使,防禦使才升節度使,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請先把王威同志送過來,先當個刺史,再一步步升到節度使。
耶律德光大怒,中原的制度?規矩?這種話,你小子也配說?那爹來問問你,從節度使升皇帝,需要踏馬的幾個官階、幾個級別啊?
石敬瑭一邊派使節出訪契丹,向所有權貴行賄,幫忙美言幾句,一邊也做出了正確的應對方法:急忙將相州彰德軍節度使王廷胤任命為定州義武軍節度使。
王廷胤,是王處存的孫子。王處存原為定州義武軍節度使,死後由兒子王郜襲位,王處直發動兵變,逐走侄子王郜,成為定州節度。這個故事可以理解為明朝的靖難之役,王處直相當於朱棣,王郜相當於朱允炆。
所以從人情倫理上來說,王處存的孫子(王廷胤)比王處直的兒子(王威)擁有更正統的定州繼承權。
而且王廷胤同志是平級調動,從節度使到節度使;而王威連個刺史都不是,從一個基層小科員,「呲溜」一下升成廳級幹部,步子確實邁得有點兒大,容易拉胯扯蛋。
石敬瑭不愧是政壇老油條,官場老狐狸,有驚無險地化解了這次定州危機。
「那……你以後不許那樣了啊。」
「親爸爸教育的是。」
3,列國友人
石敬瑭時期的後晉外交相對來說比較單一,也比較和平,因為誰都惹不起。在石敬瑭執政期間,後晉與各方政治實體保持了相對的和平。
3.1後蜀
天福二年(937)3月,石敬瑭遣使出訪後蜀,告之中原改朝換代之事,國書的抬頭是「大晉皇帝奉書大蜀皇帝」,其內容略為:
「中原多故,大憝(怨惡)繼興,朱氏不道而皇天不親,沙陀背義而蒼天失望……」一句話,朱溫和李克用都不是東西,所以咱倆才天各一方,各自登極,成鼎足之勢。隨後,石敬瑭表達了希望晉蜀兩國之間睦鄰友好,和平共處。
在國書中,石敬瑭以姻親為紐帶,增進感情。兩國走夫人路線的話,關係切實挺近,屬於是親上加親:
孟知祥娶李克用之女(一說是侄女),即李皇后;後娶李存勖之妾,即李貴妃。李貴妃生孟昶。
石敬瑭娶李嗣源之女。
咱慢慢捋:
石敬瑭的妻子管孟知祥叫姑父,因為孟知祥娶了她姑姑;所以石敬瑭的妻子與孟昶是表姐弟,姑表親。
所以,石敬瑭管孟昶叫小舅子,孟昶管石敬瑭叫表姐夫。
石敬瑭千里迢迢送來國書,「敘姻親之舊」,咱哥倆關係多近啊!你是我老婆的爸爸的乾爹的親女婿的親兒子,咱倆這不就是親兄弟嘛!
其實這關係就夠繞的了,何況細論起來的乎啊,二人還真沒半毛錢關係,起碼沒有血緣關係。
因為孟昶的生母是李貴妃,而不是李皇后。如果其生母是李皇后的話,李嗣源才是他的半個正經舅舅,為什麼說是「半個正經」舅舅呢?因為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不是親兒子。
然而孟昶偏偏是李貴妃所生,所以石敬瑭就是孟昶的沒有血緣關係的「媽」的沒有血緣關係的「哥哥」的女兒的老公……八竿子打不著的親表姐夫。
這還是基於孟知祥娶了李克用女兒的假設,如果娶的是侄女(即李克讓之女)的話,那倆人的關係就更扯了。
本書的最大樂趣是理清楚人物的倫理關係,比如「三從叔曾祖」。挺好玩兒的。
總之,石敬瑭主動跟孟昶敘親情,並承認了後蜀的政治地位。孟昶也樂得其所,在回信時,也用了「敵國禮」。
然而就在今年(937)年底,後晉邊防軍入侵後蜀的利州,一口氣打到劍門關,被後蜀大將趙廷隱擊退。
關於這次軍事衝突,權威史書如《舊五代史》、《資治通鑑》均無相關記載,唯有《十國春秋》中存有一句話的記載:「晉人侵利州,至劍門,趙廷隱領兵拒退之。」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初步結論:這次軍事衝突應該是一次小規模的邊境摩擦。
從邏輯上分析,石敬瑭肯定不會下令「伐蜀」,後文我們也會提到,藩鎮軍閥不請示中央而擅自出兵的事情,在石敬瑭時期也不算新鮮事,也就是說,也許石敬瑭自始至終都不知道這次衝突的存在,所以也就不會出現在《高祖實錄》中,而參與這次衝突的,也並非名聲顯赫之輩,故而終其《舊五代史》也不見隻言片語。
後蜀的軍事指揮官是開國功勳趙廷隱,所以後蜀的史冊中有所記載,不過因規模小、影響小,也只是留下了那區區16個字。
總的來說,後晉與後蜀還是保持了總體上的和平與穩定,實現了睦鄰友好。這才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互惠共贏。
3.2「三國演義」
天福二年(937)正月,石敬瑭剛剛登基一個多月,就給潭州節度使、楚王馬希范、荊南節度使、南平王高從誨加食邑實封,改賜功臣名號。給吳越國王錢元瓘加食邑實封,改賜功臣名號,後加「天下兵馬副元帥」,反正都是榮譽頭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