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石敬瑭的掙扎6
再比如,幫石敬瑭指定了內閣成員。
石敬瑭立國之初,政權核心首腦幾乎都清一色的「親遼派」,比如前文提到的桑維翰。
有一說一,這些「親遼派」並不能與「漢奸」劃等號,他們之所以親遼,並不是「精遼分子」,而是從務實的角度出發,認為搞好兩國關係是符合後晉利益,換句話說,他們是「以大局為重」。
呂琦、李崧,是李從珂的智囊,石敬瑭不但沒有貶黜、排擠他們,反而予以重用,其中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二人的政治主張是「親遼派」,在石敬瑭舉義之前,二人就曾建議李從珂通好契丹。
如今,國家的主人換了,但面臨的內憂外患絲毫不減當年,形勢比李從珂時期更加嚴峻,呂琦、李崧也更加堅定地主張與契丹搞好外交關係。
我們再次重申,「親遼派」的政治主張雖然是要卑微恭順地事奉契丹,但其核心是幫助後晉發展實力,所謂韜光養晦。而像薛文遇那樣的憤青,不切實際地宣揚狹隘地民族主義,只會以卵擊石,這種慘痛的教訓請讓李從珂同志幫大家解答。
石敬瑭任命翰林學士和凝當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並不是職權很大的官,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實權,其工作職能只是幫皇帝翻譯大臣們的奏章,把「之乎者也,矣言哀哉」的文言文翻譯成大白話,把其中的典故講出來。
「翻譯官」雖然沒有實權,卻能經常與皇帝近距離接觸,其意見或建議可以很容易地被皇帝採納,所以自從李嗣源設置以來,「端明殿學士」就是文武百官們爭相討好的對象。
和凝當上端明殿學士之後,為了保住清正廉明的名聲,決定閉門謝客,在大門口掛了一塊牌子,聲明不接見任何賓客。
前耀州團練推官張誼,給和凝寫信,大意是說你現在坐在最接近皇上的位置上,是皇上的耳目,替皇上聽、替皇上看,幫助皇上了解外界的情況,怎麼能拒絕一切賓客?雖然做官的可以免除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但卻辜負了皇帝的信任、國家的期許。望大人不要沽名釣譽,成為井底之蛙。
和凝當即把張誼推薦給桑維翰,說這是個人才。桑維翰提拔張誼為門下省左拾遺,官不大,但進了中央,可以直接給皇帝上疏言事。
於是,張誼就給石敬瑭上疏,指出契丹對本朝有擁立之功,所以我們在外交上必須信守承諾,保持對遼的友好,但是,我們也必須加強自身實力,對這幫蠻夷時刻保持戒備之心。
石敬瑭對張誼大加讚賞。
其實張誼的主張與石敬瑭的精神世界高度契合。
石敬瑭不是抖M,他對契丹的卑躬屈膝、委曲求全,只是學越王勾踐。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天福五年(940),太原留守安彥威進京朝見,石敬瑭跟他推心置腹,說了不少掏心窩子的話,說自己最重信義,契丹人仗義出手,所以我才履行當年的承諾。然而他們卻貪得無厭,索求無度,而你能顧全大局,委曲求全,我對此很滿意。
安彥威回答說:「陛下是為了天下黎民蒼生,才用卑微的態度、豐厚的禮物侍奉他們。我怎麼敢說有委屈!」
這就是高情商的回答,陛下是為了天下蒼生而裝孫子,陛下一個人跪下了,全國人民站起來了,而全國人民卻還指著陛下的脊梁骨大罵「狗漢奸」……
兩句話把石敬瑭感動地稀里嘩啦的,「知音難覓!」
這則故事也說明,即便沒有契丹的強勢干涉,石敬瑭在選拔任命官員時,特別是封疆大吏的任命,也要傾向於「親遼派」。
而契丹對於後晉內閣的干涉,不僅僅局限於「打招呼」,有時候是直接「越級」行使人事任免權,即由契丹直接任免後晉的官員,不經過石敬瑭,更不經過後晉吏部。
例如馮道、劉昫等出使契丹,為耶律德光、述律太后呈獻尊號,耶律德光就降制,加馮道守太傅、劉昫守太保,其餘隨行官員亦有封賞。
直接剝奪人事任免權,這是對後晉主權的嚴重踐踏!
2.2.2染指地方
除了干涉後晉政權的組閣,耶律德光還想進一步侵吞河北地區的土地。
天福四年(939),石敬瑭將定州義武軍節度使皇甫遇移鎮到潞州昭義軍。有關這次移鎮,背後牽扯著石敬瑭時期影響最為嚴重的政治事件,後文詳敘。
定州剛剛出現空缺,契丹爸爸就派人給石敬瑭捎話了:「請按照契丹禮法,讓王威同志主持定州工作。」(請使威襲父土地,如我朝之法)
這位王威,是王處直的幼子,當年王都囚父篡權時(921),逃亡到契丹。他的「威」字應該寫作「威阝」,王處直、王處存兄弟的子侄輩兒的名字都是「阝」字旁的單字,如王都、王郁、王郜。
順便一提,這就是前文送「烏古良馬」的那次「契丹遣使來聘」。
所謂的契丹禮法,也就是遊牧民族傳統。與農耕文明的「嫡長子繼承制」有所不同的是,遊牧民族習慣以幼子繼承家業。而王威恰好是前定州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的幼子,所以耶律德光以此為由,提出要王威來繼承先父的家業。
王威在契丹生活了整整十八年,早就被契丹人改造成了「精遼分子」。耶律德光讓王威做定州節度,實際是讓王威做地區代理人,把定州義武軍作為契丹人的傀儡,從而輻射整個河朔地區。
在得到了「幽雲十六州」之後,契丹內部進行了重大的行政改革,將幽州升格為「南京」,將雲州升格為「西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