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錢氏祖訓

  第1004章 錢氏祖訓

  【錢氏祖訓】

  在官方(宋朝)表述中,吳越國始終奉中原正朔,心向朝廷,特別是在王師征南的過程中表現尤為出彩,先是出兵配合王師圍剿淮夷(南唐),繼而主動歸朝,獻出土地,一個字:大大滴忠臣!

  這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豐功偉績,無論如何讚譽都不過分。

  它不僅避免了大量的人員傷亡,更成功保護了江浙滬包郵區的繁榮穩定,使得宋朝有實力跟北面的遼國相抗衡。直到一百多年後,偏安一隅的南宋之所以能與強悍的金國並存,也是依靠著江南地區繁榮發達的經濟,而這一切都與錢弘俶主動獻土息息相關。

  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說:錢弘俶獻出吳越國,是兩宋繁榮與穩定的重要基礎之一。

  這就是趙光義為什麼如此厚待錢氏族人的原因,比如前文所云《百家姓》排第二位,僅次於國姓,再比如趙光義對他不斷地宴請和賞賜等等。

  錢弘俶諸子在其獻地時就得到了節度使、防禦使等官職,成為副省級幹部,日後又有升遷。史籍說錢弘俶有子侄68人,而真正見於史料記載的也不過區區十餘人,我們不必一一細考。

  值得一提的是,錢氏後人在宋朝以後並未像諸多顯赫一時的家族那樣就此沉淪下去,而是不斷湧現出人中龍鳳,時至今日仍有錢氏後人為中華民族發光發熱,這麼說吧,錢氏後人在封建時代出了5位狀元、360名進士、133位將相、1000多位名人;在近現代,世界級科學家108人、中科院院士18人、諾貝爾獎1人、外交家2人、「學科之父」3人……

  具體的人名,請大家自行問度娘吧,懂的都懂。

  媒體常炒作所謂的「豪門」,什麼是豪門?靠賣塑料花轉行房地?如果中國真有「豪門」一說,那麼杭州錢氏才是真正的豪門。

  我以一介草澤布衣的身份,特向錢氏宗族表達崇高的敬意。而我能做的,就是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把有關錢氏的黑料儘量……寫全了吧,畢竟有陰影才顯得立體。

  關於錢鏐同志的黑料,在前文就有過記載,這裡僅對宋朝的官宣做一點點小小的補充。

  嚴格來講,吳越國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尊奉中原的,不過在此期間,吳越國也曾奉遼國正朔(錢弘倧),使用過遼國的年號——「會同」;也曾改元(錢鏐),使用了自己的年號——「天寶」、「寶大」、「寶正」。

  所以在獻地之前,錢弘俶命人銷毀一切帶有偽年號印記的東西,例如官印、信件等,然後對宋宣稱自己一直使用中原年號,宋朝官方當然也是裝糊塗的高手,承認了吳越國的說法。其實在當時就有很多漏網之魚,比如個別寺廟鐘上的銘文、墓碑,包括後來還出土了一些碑文、陪葬品等,也就是說宋朝人是知道真相的。不該知道的,知道了也不知道。

  在有關錢鏐同志的各種故事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當屬《錢氏家訓》,錢鏐治家有方,兩度制定家訓,後人將其總結為「武肅王遺訓」或「錢氏家訓」。

  907年4月,朱溫派來宣諭使者,告之唐禪於梁,並封錢鏐為吳越王、增食邑二千戶、實封三百戶,賜「啟聖匡運同德功臣」榮譽稱號。

  當時許多人對朱溫口誅筆伐,罵他是篡唐的國賊,比如河東李克用、鳳翔李茂貞、西川王建、淮南楊行密……組成反梁統一戰線,揚言反梁復唐。錢鏐集團內部也有不少人秉持這種觀點,勸錢鏐反對朱溫,比如大才子羅隱。除此之外,更多的藩鎮軍閥則是騎牆派,對新生的後梁政權持觀望態度。

  錢鏐則在一片反對和質疑聲中,選擇了堅定地站在朱溫這邊。

  很多人對此表示不解,因為錢氏集團與朱溫集團在此之前並不存在利益同盟關係,而且朱溫還曾故意攪局江淮事務,挑撥錢鏐與楊行密之間的戰爭。如今朱溫集團正處風口浪尖之上,錢鏐為何偏要在這個時候上朱溫的賊船呢?

  錢鏐笑道:「吾豈失為孫仲謀耶?」

  自此之後,西川王建、淮南楊氏、南漢劉氏、閩國王氏等不斷私信錢鏐,邀請他加入「十國」朋友圈,還給他送來為他量身定做的龍袍、玉冊等禮物,勸他趕緊稱帝。每當此時,錢鏐都會「哈哈」大笑,對身邊人說「這幫人好比坐在爐炭之上,還想忽悠我一起跳火坑,我才沒那麼傻呢!」

  前文強調過,吳越國在「十國」中非常特殊,其一就是「奉旨建國」,吳越國的政治地位與其餘諸國有本質的不同。

  錢鏐諄諄告誡其子孫,一定要尊奉中原,不准稱帝、獨立,不管中原王朝如何疊代易姓,兩浙之地始終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將來的某個時候,務必順應歷史潮流,「宜速歸附」。

  這是民族大義。

  在治國方面,錢鏐告誡子孫要休兵養民,強調「民為貴,社稷次之」,封建統治者能有民貴君輕的覺悟實屬難得。總之就是不要學習鄰居——南唐,不要窮兵黷武,要用心發展經濟,關心民生。

  錢鏐去世後,直到中原開啟征淮戰爭,吳越國數十年未動刀兵,從未主動發起過對外戰爭,人民得到休養生息,入宋後,兩浙白髮老者不識兵戈。浙民安居樂業,經濟繁榮。

  當然,在其家訓中,亦有封建糟粕,比如在婚姻問題上,錢鏐就重點強調了「門當戶對」,要求子孫必須挑選名門望族、高官顯貴之家,而不要貪圖美色與「下賤」之民成親,因為與平民結婚會「污辱門風」。

  研究歷史須還原歷史背景。

  錢鏐的這番言論放在今日顯然不太妥當,但是在封建時代,特別是唐末,這種觀點才是最主流的觀點。在當時,官宦人家的婚姻可以看做是一種社交工具,比如閩國、南楚、南漢、南唐等之間的聯姻、「和親」,再比如與文武百官之間的聯姻,政治家要的是秦晉之好,而不是梁祝化蝶。與平民結婚?浪費資源了屬於是。

  其中還有一條是頗有含趙量的,「戒聽婦言而傷骨肉」,意思是不要聽婦人之言而殘害自己的手足兄弟。錢鏐是提醒子孫不要讓後族、舅族過於強大,尤其不能後宮干政,更不要為了爭奪權力而對手足兄弟揮舞屠刀。

  縱觀吳越國始終,錢鏐的意志基本得到了貫徹。比如錢元瓘的生母陳氏,雖然母以子貴,但她絕不干政,不但不藉機提拔自己的家人,還有意打壓陳氏子弟,「故陳姓無有以功名顯者」。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錢元瓘的恭懿夫人吳氏,吳氏本人很低調,但她的五個兄弟就沒那麼省心了,據說在宋朝初年還曾密謀造反,群臣勸錢弘俶將他們誅殺,錢弘俶不忍心殺自己的這五個舅舅,只是將他們貶官流放。

  再比如錢弘佐的杜氏夫人,她的侄子就是杜昭達。當然杜昭達之所以觸及權力巔峰也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姑姑,他的爺爺是錢氏集團開國元勛杜建徽。

  相比較而言,吳越國的後族是五代十國時期最安分守己的後族之一。

  錢鏐子孫眾多,他也擔心子孫們會因爭奪權力——特別是受到舅族、後族的挑唆之後而同室操戈,所以特意囑咐。錢氏子孫做的也很不錯,流血事件少之又少,比如錢弘俶上台後,雖然沒有還政於錢弘倧,卻始終厚養,為他養老送終;再比如錢元瓘,在最血腥、最動盪的年代,他也是把死亡名單縮減到最小的範圍。

  不要吹毛求疵,拿「錢元、錢元珦謀反案」等說事,有一說一,錢鏐子孫數量直奔三位數,一共才弄死幾個?看看同時期的其他勢力,比如自滅滿門的南漢,或者其他朝代,唐有玄武門之變,明有靖難之役、清有九子奪嫡……錢家人很有愛了。

  兄終弟及,兄友弟恭,很有宋朝范兒。

  感謝老朋友「江湖留白」的月票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