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端水

  第510章 端水

  看著好大兒背的磕磕絆絆,李元徽一下就想起來自己小學時候背課文的場景。

  這孩子這也算是很努力了,但天資這個東西,因人而異。

  不過李元徽原本也就不是就為了讓他背書,在了解過這幾個月李承平一直捧著《道德經》之後,這關也就算他過了。

  「還算勤勉,不錯。」

  李承平聽著阿耶的評價,心下一塊大石頭算是落了地。這好幾個月都沒這麼放鬆過。

  他現在一翻開《道德經》都腦袋疼。

  午間是在外野炊,讓人打了洛水的河鮮。吃過午飯之後李元徽又帶著幾個兒子放了一會風箏,等到時間差不多了才回城。

  一回到洛陽,又是沒完沒了的軍務政務。

  江淮和河內戰場一勝一負,結果不盡相同但需要做的善後工作同樣的多。

  齊王長史、行台左僕射郭風和已經帶著齊王敕書前江淮宣慰諸軍,穩定人心。

  將作少監曹符正在主持重建河橋,河內駐守的大軍正在加固各處的防禦工事,做好了長久在河內跟漢軍對抗的準備。

  另一邊,漢軍也在淇水對岸,以枋頭為核心,又修建了好幾座戍城,同樣是做好了長期應對唐軍的準備。

  而李元徽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對參加滅西魏的一眾功臣進行封賞。

  兩個主帥,李藥師封衛國公,食邑兩千戶。呂欽封荊國公,食邑一千八百戶。

  此戰表現突出的徐乾德被封為豫章郡公,副手傅惟學被封為漢壽縣公。

  至於河內之戰,老朱的吳郡公被加了三百戶食邑,變成了一千八百戶。並封其五個兒子官職。

  常雁衡、張堅、蕭釋之、陳瑱、劉伏威、黃君漢、慕容三藏等也全都加了封邑,但全都沒有加官進爵,畢竟對比人家滅國之功,河內打了這麼久,戰果也就是奪回了河內郡。

  收復故地和滅國之功,沒法比。

  雖然在全局來看,洛陽諸軍對抗北漢是極其重要功績,但沒辦法,就是沒有滅國之功光彩奪目。

  於是在李藥師、呂欽封國公,徐乾德封郡公,連後進的驍將傅惟學都成了縣公,這就讓天策府一眾大將開始眼熱了。

  滅國之功,誰不想要啊?

  滅西魏,還是偏師都能得到這麼大的封賞,那咱們要是把東魏滅了,那不是?

  於是乎,一眾將領們開始蠢蠢欲動了。

  甚至有人直接在議事的時候提出了滅東魏的構想。

  畢竟想滅北漢還是有點難度,但跟東魏打,大家還都是覺得比較現實的。

  雖然這次東魏趁機打進了巢湖,還奪取了廬江郡的皖口、皖縣等長江沿岸,但這是建立在唐軍防務空虛,洛陽主力對抗北漢無法分身,各州郡兵和水師參加滅西魏之戰。

  這才讓他們撿了個便宜。

  但要是咱們發發力,搞定個東魏應該也不在話下吧?

  畢竟在座的各位誰又沒跟東魏打過仗呢,江淮老軍那就是靠打東魏起家的。江東那邊人什麼揍性我們能把不清楚?

  為啥還跟北漢這死磕,咱去干東魏啊,咱也整個滅國之功。

  這其中尤其數左右武衛和左威衛將軍劉伏威最為熱烈。

  劉伏威,也就是劉元慶,因為李玄慶登基成了皇帝,所以要避諱,所以改名叫劉伏威。

  他左威衛下屬的十個折衝府,在河內之戰中損失了一半的軍力。其本人雖然驍勇,但在跟北漢的作戰之中很少能占到便宜,因此也是覺得南面的軟柿子可以先捏。

  至於朱德裕、張堅、常雁衡、陳瑱、張鎮惡這些真正的江淮大將,卻反而保持著比較謹慎的態度,並沒有被下屬們鼓動起來。

  李元徽本人沒表過態。這代表主帥不想打。軍隊都是人構成的,人在經歷過長期高強度的對抗之後,是需要休息恢復的。所以下面的士卒也是不想打的。

  因此,李元徽在議事之中表示,你們想要進步的意願我是明白的,但現在咱們剛跟北漢打了這麼久,咱們歇歇。

  眾將自然是沒有意見,也不敢有意見的。因為下面的士卒和上面的主帥現在是都不想打的狀態。

  將領們雖然想要進步,但也知道輕重。至於什麼逼宮之類,以及下克上想法更是想都不敢想,怕是提了以後都得被下面的士卒給辦了。

  而李元徽其實對將領們想要進步的心情也是能夠理解的,因此在安撫過眾人之後也真開始讓李藥師和李青蓮等人開始制定攻滅東魏的計劃,先規劃戰略。至於這個事李元徽還不是沒有考慮過,但大唐同時打了四場比較大型的局部戰爭。需要時間來修整,恢復元氣。

  至於一眾參與征伐西魏的州郡兵,則在領功受賞之後各自歸建。

  各個衛府也要開始重新徵召士卒,進行補充戰損。

  洛陽能夠直接控制的四個衛府,按照長安方面的計劃,所有十二衛府,包括左右武衛和左右威衛全都要增加五個折衝府,總人數要擴充兩萬人。

  李元徽並沒有繼續擴軍的打算,因為目前的軍隊人數,已經十分龐大了。天策六軍和新軍就有四萬人,這些人是完全脫產的士兵,直接需要財政供養。

  要不是衛府軍的十萬人並不是完全脫產,而是跟土地掛鉤,光是養這十萬大軍就得讓李元徽把稅賦程度收到九十年後。

  這個財政狀況想要擴大軍隊規模就得窮兵黷武。極限壓榨。自然是不能這麼幹。

  相比較而言,他還是準備走精兵路線。

  雖然府軍制在這個時空里是大唐所創造,但這種在短期內似乎能夠維持,並且可以激發士卒的戰鬥力和組織性,但長久來看,勢必難逃土地兼併的惡性循環。

  這也是為什麼李元徽要建立新軍的原因,走職業化精兵路線。就是要兩條腿走路,哪怕將來府兵制崩潰,也不至於無人可用。當然,他估計是看不到這一天。

  而李元徽對新軍的首次作戰表現很滿意,並且賜號為「捧日軍」,但只保留了五千人的編制。

  仍舊以徐乾德、傅惟學為左右都督。

  之所以壓縮捧日軍的規模,也是為了搞一下平衡。

  徐乾德和傅惟學和一眾小將的資歷太淺薄,比起天策六軍的一眾都督差了太多。

  比如張鎮惡已經是營主的時候,徐乾德還是個被破格提拔的校尉。

  雖然背嵬軍是重裝騎兵,這麼多年一直由張鎮惡和羅士襄督領,這是信任。但你不能因為徐乾德立了一次功直接讓他領兵兩萬,畢竟老朱現在節制的也就十個折衝府,萬餘人的兵力。

  身為上位者,得學會端水。

  直接讓他統兵兩萬,這一群人的心態都得出問題。不利於團結。

  所以李元徽想過之後,新軍除了分出五千人成立捧日軍之外,另外再分出五千人成立天武軍,以謝叔方和羊獻果為左右都督。

  餘下的萬人直接由他直轄,成立侍衛親軍,以張鎮惡為左廂大都督,於仲亨為右廂大都督。河南贊治竇羨君兼任護軍。

  侍衛親軍三個主官,一個姻親,一個表兄,一個發小。

  而於仲亨卸任之後的天策府司馬兼中領軍,則由李藥師接任。

  雖然他是從青州刺史任上離任,並且授封衛國公,但這個位置給他仍舊不算是貶謫。

  甚至李藥師在接到這個任命之後也是鬆了一口氣,因為這代表他重新回到洛陽霸府的權力中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