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得失難計

  第399章 得失難計

  晉王李玄慶帶著一眾僚屬、部將登上了剛剛籌建好的玉璧城,俯瞰下面的汾河。

  右領軍衛將軍徐懋功道:「此城一出,汾河都在大唐的掌握之中,殿下於此處築城,真乃是高屋建瓴,眼光獨到。」

  天柱府從事中郎崔孝同也讚嘆道:「玉璧城橫亘於此處,北燕十萬大軍也要望而興嘆,殿下可謂是高瞻遠矚,算無遺策。」

  李玄慶卻笑道,「你們這話就不要說了,以為在此處築城是我首創?」

  徐懋功詫異道:「若不是殿下首倡,難不成是太子殿下?」

  李玄慶搖搖頭道:「是我四弟,齊王李元徽。」

  徐懋功和崔孝同等人聞言都覺得意外,並非是懷疑齊王的能力和眼界,而確實是他們沒想到的,畢竟齊王遠在洛陽,怎麼會對此處情形瞭若指掌?

  「武德二年,太子與我,還有齊王,兄弟三人統率大軍二十萬,與劉玄機爭奪晉陽之歸屬,也算是天佑大唐,鏖戰數月,晉陽到底是被我們拿下來了,回師關中的時候,我們沿著汾水河谷南行,當時四郎便指著此處說到,『若晉陽有失,可於此處台地造一城,燕人雖有鐵騎千群,雄兵百萬,亦不能過』.當時我還沒有在意,但今年年初,晉陽失守,兩個月前齊王與我書信,舊事重提,提醒我,所以才在此處築此玉璧城」

  說完之後,李玄慶又感嘆:「四郎之遠見,我不如也。」

  眾人聞言全都有些驚駭,這種戰略預判就有點嚇人了。剛打下晉陽的時候,就開始算計晉陽要是失守怎麼辦?甚至還想好了要在什麼地方築城?

  這未免太過駭人了,因為這座城的選址太絕了。

  因為有黃河、汾水和太行山的存在,河東這個產鹽產礦,又土地肥沃的區域實際上是跟關中連成一線的。

  從北方進入關中有兩條水運線路,一條是走黃河,自陝津上岸,過三門峽,再換船走渭水。

  另一條路就走汾水入黃河再進渭水。

  因為河內和洛陽都在大唐手中,所以第二條路北燕根本就不用想了。

  對於北燕而言,拿下晉陽,接下來順勢攻打河東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雖然目前受困於國力北燕方面還沒有發動對河東的作戰,但就看他們進攻平陽的架勢,也是想要拿下戰略主動權的。

  不過現在這座玉璧城的出現,就已經基本上決了燕軍走汾水進攻河東的戰略路線了。

  汾水經過太原盆地一路南下之後,本來應該繼續往前走的,但是因為李玄慶等人腳下站著的這一片名叫峨眉台地的高山,這片台地的邊緣受水流侵蝕和河流沖刷,形成了陡峭的黃土斷崖和沖溝,沿河一面高度甚至在五十米以上。

  汾水受到了峨眉台地的阻擋,從而順著這片台地轉向了,往西流入黃河。

  所以走汾水,就一定要過這片台地。

  如果不走汾水,從晉陽要去河東,就得走聞喜隘口,道路崎嶇,沿途地形又非常複雜,容易受到阻擊。

  並且陸路運輸的成本,比起水路的消耗太大了,所以最好的選擇還是走水路。

  但現在大唐在峨眉台地上建了玉璧城,那就是跟歷史上東西魏的局勢一樣的。

  高歡為啥非得死磕玉璧,因為繞不過去。你就算人過去了,你的運糧通道怎麼辦?

  而最絕的是這個峨眉台地上面非常平整,面積也足夠大,也就是說守軍甚至還能在上面種地收糧食.

  所以李元徽遠在洛陽,也當即就提醒三哥要在峨眉台地上築城。

  因為這城造好了之後,大唐面對北燕最起碼防守是沒有壓力的。

  而戰略規劃大師王思政本來就應該是歷史上主導建造玉璧城的規劃者,但現在被唐軍搶先一步,這局面就對北燕有些被動了。

  而在玉璧城造完了之後,李玄慶留徐懋功守玉璧,而自己率領兩萬大軍北上,馳援平陽。

  此時北燕已經圍城兩個月了,但好在李玄慶在之前給平陽補充了足夠的人手、軍械和糧草,以至於兩個的時間,北燕都沒有拿下平陽城。

  守將宇文興也算是竭盡全力,城中士卒也早就疲憊不堪,只剩下不足千人了。

  如果援軍再不來,那宇文興已經準備投降了。

  因為按照律法,守城兩個月,沒有援兵到,守軍投降不追究家人。

  不過終於,援軍還是等來了。

  李玄慶率軍沿著汾水水道一路逆流而上,水路並進,雖然只有兩萬兵馬,但卻走出了十萬人的氣勢。

  空中旗幟遮天蔽日,金鼓聲響天動地。

  劉玄機見到這種情況,也只能無奈的跟眾人嘆了口氣,而後選擇了退兵。

  其實平陽本身的戰略位置就已經很重要而來,是位於晉陽和河東之間的重要節點,並且西依呂梁山,東接汾水,卡死這裡其實就已經卡死了汾水水道。

  但平陽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跟晉陽太近了。並且相對而言,城防雖然完善,但卻無法稱之為天險。

  但現在玉璧城的出現,大唐就等於上了個雙保險。

  即便你攻下了平陽,順著汾水往下走也得在玉璧磕的滿頭包。

  回去的路上,劉玄機也接到了關於唐軍的情報,這才知道原來李玄慶這兩個月一直在峨眉台地上築城,位置也就王思政選擇的地點,不由得感嘆:「李氏人才輩出啊。」隨後看了一眼有些懊惱的王思政勸慰道:「思政不必介懷,唐軍於此處築城,正說明你的預判是對的,所謂英雄所見略同,不外乎如此。」

  王思政道:「多謝大王寬慰,不過唐軍於此築城,我等再想奪取河東,可就難上加難了。」

  劉玄機卻大笑道:「哈哈哈,若天命在孤,孤自當橫掃天下,立不世之功業,豈是一座小小的玉璧城所能阻擋的?此路不通,那就換條路走。我初至長安時曾經聽過一句話,『條條大路通長安』。哈哈哈哈」

  「且不管是魏武還是漢昭烈,都屢屢受困,比起這兩位,我劉玄機還不夠順利嗎?」

  劉玄機的豁達爽朗以及樂觀的態度,感染力極強。讓一眾將領很快就從戰事的失利之中走出來,不再糾結。

  而大唐和北燕,在武德四年的鬥爭之中,也算是互有勝負。

  大唐失去了晉陽這個北方樞紐城市,但得到了青州這個膏腴之地。

  青州臨海,土地肥沃,人煙稠密,雖然不足以成為根基之地,卻能夠給大唐提供鹽鐵之利,以及合格的兵員。

  而北燕雖然拿下了晉陽,但因為玉璧的出現,讓汾水這條珍貴的水道沒有了用無用武之地。

  雙方得失,其實眼下很難計算。上天給與的饋贈和收取的代價,永遠不會擺在明面上。也許到最後退場才能看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