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霸府

  第396章 霸府

  老熊當道,鄴城方向肯定是不好打。

  打仗也好,爭奪天下也罷,更多的時候看的是實力察覺,國力差距,但有些時候,人才是關鍵性因素。

  所以李元徽一直覺得,一個政權的主導者,也是衡量其國力大小高低的重要因素。

  比如高緯和宇文邕。

  北齊國力明面上可是比北周強多了,但最後呢?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所以李元徽對晉陽的易手非常之警惕,他擔心的甚至不是一個戰略要地的得失,而是類似於與這種類似符號性質的神秘學因素。

  好在李唐目前並沒有高家那麼昏庸,所在的關中地理位置,也比河北要好些。

  河北如果沒有晉陽,那就是永無寧日了。但關中失去晉陽,最多也就是失去了從并州出兵的河北的優越地理條件。

  但還是可以通過洛陽,以及黃河沿線北渡,北伐。

  所以相對來說,晉陽對河北算是存亡的關鍵,而關中則對應的是隴右和上郡等地。

  想到這裡,李元徽不禁有些頭疼,西河也失守了,這就意味著燕軍可以通過進攻大唐上方的上郡地區以及朔方和北地。

  這就相當於在關中上面懸了一把刀,不一定致命,但這麼懸著就已經很讓人生出畏懼了。

  在黎陽和趙翊見過面之後,李元徽又趕到了朝歌,想著跟於仲亨囑咐了一番,隨後就返回洛陽。

  不過於仲亨卻主動請辭,希望能把他從這個位置上調離。於仲亨道:「我在朝歌,統兵萬人,於黎陽城掎角之勢,若只是要防備北燕鄴城方面,倒也不算什麼,但我知道,我還得盯著黎陽的趙翊,趙翊在前朝的時候就是名將,雖然他手下的兵力還沒我的多,但其人卻有英雄之氣,不是我能夠比擬的,所以四郎你還是要另選一人,才能起到牽制趙翊的效果.」

  於仲亨是比較有自知之明的,並且他跟李元徽的關係也非常親厚,私下裡可以直接稱呼一聲李四,或者四郎。所以在城頭上只有兩人的情況下,就直接道出了自己的擔心。

  畢竟他們在楊巡之亂開始,剛從軍的時候,就在趙翊麾下。那個時候他就已經是國家大將。

  李元徽聞言皺了皺眉,於仲亨說的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他立即開始思考,麾下的將領之中,誰適合過來接替於仲亨,駐守朝歌。

  想了想,李元徽首先把老朱否決了,這種強力猛人,一般不能往外放,就算外放,也得安插好制衡人員。劉玄機就是例子,成長空間太高,你放出去就很難收得回來。就一直讓他在眼皮底下,給他高位,給他體面。但想要出去執掌一方,不行。

  不過想到老朱之後,李元徽覺得徐乾德倒是不錯。

  這也是准軍神級別的人物,用兵勉強能跟李藥師相比,也是時候讓他跟老朱分開一下,讓他獨當一面。

  畢竟李藥師和徐乾德這種單純的大將之才,是可以放心任用的,只需要做一些制衡就行。

  同時,李元徽覺得李藥師老讓他干幕僚的活也是浪費了,這種有能力指揮大兵團作戰的高手,還是得讓他帶兵去。

  不過適合他的位置,確實不多,這個還得好生籌劃一下,做些安排。

  正好,李元徽被封為天策上將之後,還打算進行一下人員調整。之前他是鎮軍大將軍開府。

  現在換成天策上將,也還是要進行一下調整,來適應接下來的作戰需要,以及別的方面需求。

  於是,回到洛陽之後,李元徽首先是將左驍衛中郎將,都督五個折衝府的徐乾德,調到了朝歌,接替於仲亨。雖然官職沒有調整,但權力明顯是增大了不少,而且獲得了獨立領兵的權限。

  隨後,開始搭建整個天策府的人員任命。

  天策府,天策上將一人,齊王李元徽,掌國之徵討,總判府事。

  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中郎二人,並掌通判府事。

  其中,長史依然是留給李百室,而司馬一職則留給了李青蓮。

  從事中郎兩人,於智寧、高侃。這四個人都是跟隨他時間非常久的,尤其是李青蓮,從李元徽前往揚州任職就開始了,跟隨他的時間快十年了,一直參與軍機要務,重要謀劃和戰略制定全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軍諮祭酒二人,蔣益,鄭善道。主謀軍事,贊相禮儀,宴接賓客。其中蔣益原本是前燕衛王慕容定的參軍,精通軍略,慕容定時候曾經得到過慕容超的重用,但很快因為宰相們想要專擅,而將之調出朝堂。潁川之戰後歸降大唐。

  李元徽第一次獨立領兵之時,蔣益就作為副手被慕容定派到李元徽軍中,因此兩人也算是老相識。

  鄭善道早年曾經跟趙大一起前往雁門救駕,後面還做過淮南太守,跟李元徽是老相識,既是滎陽鄭氏出身,也跟江淮系的將領們相熟,情分還在。

  典簽四人。掌宣傳導引之事。分別是謝吉,王環,賈元本,柳元景。

  其中謝吉出身陳郡謝氏,是中原士族,王環琅琊王氏,柳元景則是河東柳氏。賈元本則是寒門出身。

  主簿二人,曹符,婁涸。掌省復教命。曹符是昭武帝曹皇后的侄子,是大魏帝室之後。

  婁涸則是婁浚的堂弟,婁居士的從子,算是鮮卑豪族。

  錄事二人,李淳風,荀弘,記室參軍事二人,陳克莊,竇識掌書疏表啟,宣行教命。

  這四個人當中,李淳風和竇識是關中人,其中李淳風還是隴西李氏,而竇識則是扶風竇氏,李元徽的表弟。

  荀弘和陳克莊,兩人分別出自潁川荀氏和陳氏,這兩個大族在前魏之時非常之顯赫,但卻沒有在王朝更替之中成功躋身高位,反而是站錯隊導致家族衰敗。

  此外,天策府還有功曹參軍事二人,掌官員假使、儀式、醫藥、選舉、考課、祿恤、鋪設等事。倉曹參軍二人,掌糧廩、公廨、田園、廚膳、過所等事。兵曹參軍事二人,掌兵士簿帳、差點等事。騎曹參軍事二人,掌馬驢雜畜簿帳及牧養支料草粟等事。鎧曹參軍事二人,掌戎仗之事。士曹參軍事二人,掌營造及罪罰之事

  六曹並有令史。書令史。

  此外還有參軍事六人,掌出使及雜檢校之事.

  而這些官吏,除了跟隨李元徽很久的老人之外,都是在東都洛陽的豪族以及中原世族之中挑選。

  這些任命,其實也意味著東都的鮮卑豪族以及中原等地的世族都開始向著齊王府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靠攏。

  而李元徽在憑藉陝東道大行台和都督關東諸軍事,以及最新加官的天策上將,其實已經在洛陽形成了霸府。

  所謂霸府,也就是藩王或者藩臣的府署,而李元徽的齊王——天策府勢力在洛陽,已經完全可以稱之為霸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