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莫效高齊

  第395章 莫效高齊

  因為晉陽的失守,李元徽也就是順理成章的推掉了朝堂上當時決定進攻青州的決議。

  畢竟這個時候發兵青州從戰略上來看,幾乎是沒什麼意義的,青州的得失完全跟并州不能比。

  實際上,如果這個時候,李玄慶和李元徽兄弟兩人如果同時集結重兵進攻并州,那麼以兵力優勢奪回晉陽的可能性也很大。

  但這麼幹,無疑非常冒險的。對方只需要堅壁不出,憑藉堅城跟你打消耗,等你師老兵疲,再以精銳突襲,足夠大唐喝一壺了。

  晉陽易手之後,河內的位置就很重要了,駐守河內的大將軍李思行也要直接面對上黨方向的燕軍,也是加緊了紫霞關和太行陘等各處的防務。

  北燕的奪取晉陽之後,也沿著汾水直下想要突襲河東,不過駐守在平陽的唐軍都督宇文興看到一眾敗兵之後,並沒有選擇開門接納,而是直接關閉城門,堅守不出。

  事實證明也這個選擇太對了。

  燕軍騎兵直接驅趕敗兵過來了,若不是宇文興早就關閉城門,說不定就被直接衝破了。

  見突襲沒有效果,燕軍又派人勸降,被宇文興下令一頓亂箭給射跑了。

  不過城外大批的潰兵因為無法入城,被燕軍直接驅趕到河邊,許多直接跳河逃生,還有大批人選擇了投降。

  河東的王翊則完全把心思放在了軍務上,唐軍原本在河東有一萬衛府軍,河東的郡兵約有三千人。作為守備一方,原本兵力也夠了。

  北燕方面除了晉陽方面想要順著平陽南下之外,上黨的燕軍則走了相對險峻的聞喜道進攻河東。

  不過因為王翊的布置得當,燕軍並沒有能取得什麼戰果,隨後迅速撤軍。

  而晉王李玄慶,終於在四月上旬到達了河東,全面接管了并州軍政要務,一同趕到的還有兩萬精兵。

  刺史王翊可算是鬆了一口氣。

  與此同時,劉玄機在派遣傅弘之率騎兵驅逐敗兵試圖奪取平陽的同時,親自帶著五千兵馬,從晉陽出發,走呂梁山路,突襲了大唐治下的西河郡。

  西河太守賀詢戰死,餘眾皆降。

  并州除了河東,幾乎全境已經落在了燕軍手中。

  長安的李源感覺自己每天聽的都是壞消息,但眼下他也拿不出什麼好的措施,只希望老三老四能夠抵擋住北燕的攻勢,不要讓局面變得難以控制。

  不過局面可能跟他想的也不太一樣,在去年完成軍隊整編之後,目前劉玄機走的是精兵路線,這也就表明了其實北燕方面兵力相對有些相形見絀。

  並不足以讓北燕在運氣爆棚拿下晉陽之後,再順勢強攻拿下河東。這事是由雙方的國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大唐即便丟了晉陽,損兵萬餘,但國力上仍舊是占據優勢的一方。

  同時,劉玄機也不覺得自己有能力打進關中,所以這個時候去死磕河東,那是沒有任何的意義。

  所以北燕方面發動了另一步棋,四月中,北燕青州都督楊侃沿著黃河出兵,進攻濟北。

  楊侃麾下有兵馬三萬餘人,其中堪稱精兵的不過是從瓦崗帶出來的老底子,不過數千人。其餘都是重新徵召的新兵,所以這樣一支軍隊來說其實戰鬥力和威脅程度都非常的有限。

  唐軍方面負責防備青州軍的,也同樣是瓦崗舊部,慕容三藏和黃君漢。

  其中慕容三藏智謀出眾,精通兵法,而黃君漢老成持重,兩人對楊侃率軍進犯做了充足的準備來應對。

  雙方其實都知道,青州戰場這邊都是偏師,所能起到的也就是策應主要戰場,因此穩定壓倒一切。

  楊侃也是知道自己情況的,所以並沒有進行強攻,反倒是慕容三藏在固守的同時,數次率領騎兵突襲,給青州的北燕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李元徽在洛陽接到戰報之後,也只是傳令給慕容三藏和黃君漢,讓他小心應對。

  同時發信給河東的晉王,詢問并州戰場的情況,並且表示如果河東方面決定出兵收復晉陽,自己這邊會隨時發兵上黨,或者出兵河北,為主攻方向做牽制。

  此外,李元徽還親自前往黎陽和朝歌,了解北燕在冀州的防務。

  「守鄴城的王熊是個經驗老道的傢伙,原本在前燕就做過荊州刺史和鴻臚寺卿,其在襄陽太守任上數次剿滅過作亂的蠻人,軍政皆通,是個難得的人才,後來因為勸諫前燕昭武帝東征,被貶謫為平原令,如今被劉玄機啟用,作為冀州刺史,卻是大患」

  「我先前數次率軍想要趁機奪回鄴城,都被他反制了.」

  城牆上,趙翊跟在李元徽的後面,先是說了目前北燕冀州刺史王熊的出身來歷,又說看了自己的嘗試進攻鄴城卻失敗經過。

  李元徽則寬慰道:「趙將軍不必介懷,想那劉玄機乃當世之人傑,他發兵襲取晉陽,怎麼會不在冀州方面做些提防?至於王熊,此人我也是聽陛下說過的頗為難纏,勝敗乃兵家常事,將軍不要太過介意了」

  李元徽還真是聽李源說起過這個人,甚至還見過幾面。王熊出身樂浪王氏,京兆霸陵人,生性耿直剛強,處事公平,深受鄉人敬畏。

  大燕文帝政和年間,擔任御史,後改任雍州別駕。為政清廉,疾惡如仇,勤於公事,受到刺史慕容亮的賞識。

  後來漢中等地的氐羌作亂。王羆奉命率軍,討平叛軍。

  回去以後,王熊因功進封立義將軍、西河太守。但他卻不肯接受西河太守的任命,當時作為同僚的李源很奇怪的問他:「西河是個大郡,俸祿優厚,你為何不願去呢?「

  王熊道:「如今長安的好木材,都出自西河郡。我若去西河,達官顯貴建造宅第,所需木材必定要求我辦理。私下採辦,我能力不足,若向百姓征索,又會違背法律,所以我不肯去。「

  後來李源還經常拿這件事,來教育幾個兒子,要量力而為,有些官職即便顯赫,但若是註定得罪人,或者容易違法亂紀,那這個官不做也罷。

  總之就是在你還沒有能力擺平這些風波的時候,就不要把自己置身風波之中。

  李元徽現在想想,當初老頭子還真是明智,特別是沒當皇帝之前,那真是清醒。

  但做了皇帝之後,好像就喜歡出些昏招。真是無語啊

  不過李元徽卻突然想起這個王熊的來歷了,這不是「老熊當道,貉子難過」的老熊?這可是個大猛人啊,不過韋孝矩、王思政、王熊這些本應該在關中政權發光發熱的人物,怎麼全跑北面去了?

  這就有點光怪陸離了。

  別我們李唐真奔著北齊高家那個方向一路狂奔吧?這麼玩可就有點讓人頭大了。

  教育問題真的得太重要了,李家可千萬不能跟高家學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