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趕鴨子上架

  第319章 趕鴨子上架

  按照宇文成業的制定的計劃的完整版,大概是將天下分作六百四十軍府,其中人口稠密的關中最多,有二百六十一府,也完全是要把關中作為根基。

  但目前天下還沒大定,大唐所能控制的只有半個天下。

  且各地的形勢諸軍情況較為複雜,最後經過中樞的宰相們和將領們反覆的研究探討,最後才敲定了方案。

  大唐目前的總軍力大概是五十萬左右,其中關中有大軍十餘萬,涼州、隴右、蜀中、荊州、洛陽等地諸軍加起來也有十餘萬。

  江淮原來的十幾萬人加上瓦崗軍、東軍降兵以及水軍,也有二十萬。

  而這些軍隊也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改制之後,各軍分布為:關中四衛,洛陽兩衛,淮南兩衛,豫州一衛,荊州一衛,兗州一衛,徐州一衛。

  而除了這衛府軍以外,還設置州郡兵。根據每郡的人口、面積、耕地等因素,人數也不一而足。此外,各縣可募集民壯,為弓手鄉兵,類似於民兵組織。

  基本上是把各州郡的控制的兵馬大規模的壓縮,擴大中軍的規模。

  不過邊地州郡,和內地州郡的也有些不同,隴右涼州以及諸多邊郡除了郡兵之外,還會在想要地方設立軍鎮,戍堡等軍事設施。一鎮兩千至三千人,由鎮督統領。

  戍堡則看其大小,設置都尉校尉。

  一衛有上將軍一人,大將軍一人,衛將軍兩人,另有都督數人。

  其中上將軍明顯是榮譽頭銜,而大將軍也要看他具體有沒有差遣,真正統管軍務的就是兩個衛將軍。

  一衛的人數為兩萬五千人左右,十二衛也就是三十萬人。

  一衛統轄二十五個折衝府,折衝府分上、中、下三等,上等千二百人人,中等千人,下等八百人。

  每府置折衝都尉為長,左右果毅都尉各二人為副。每軍府轄四至六團,團人二百人,設校尉。

  每團轄二旅,旅百人,旅設旅率。

  每旅轄二隊,隊五十人,隊設隊正。每隊分為五火,火十人,置火長。

  而這些,都是根據大燕留下的戶籍土地帳冊制定。

  除了十二衛之外,另有四府,左右備身府,左右監門府。左右監門府掌諸門禁衛,左右備身府統率千牛備身等為皇帝侍從、儀衛。

  留給李元徽的編制,也就是四個衛。

  左右威衛、左右武衛。

  不過李源雖然給出了編制,但左右威衛和左右武衛大將軍都是長安任命的。

  其中右威衛大將軍鄭果,左威衛大將軍高晃,右武衛大將軍李思行,左武衛大將軍給李元徽自己兼任了。

  鄭果和高晃,基本上算是掛名的,而八個將軍都是由李元徽自己任命。

  其中,左威衛在豫州,右威衛在徐州,左右武衛在江淮。

  經過跟幕僚們的商議,李元徽也決定了各衛將軍的人選。

  左威衛將軍慕容三藏、黃君漢,駐地是豫州,其人馬主要以瓦崗軍和洛陽降兵組成。

  右威衛將軍劉元慶、陳瑱,駐地在徐州,其兵力構成主要是以劉元慶的義軍和江淮徐州籍老兵構成。

  左武衛將軍朱德裕、蕭釋之,右武衛將軍常雁衡、李玄道,這兩衛是把李元徽初創的十八營老兵精銳全部放進去了。

  另外新組建的三千六百具裝甲騎,被單獨拿出來,成一軍,李元徽也打算剽竊一把,取名「背嵬軍」,由羅士襄、張鎮惡統率,為左右都督。

  齊王府六護軍所統率的侍衛軍,也有數千人。

  而張共烈、周虬等人的豪強部曲數萬人,李元徽仍舊保持了他們獨立成軍的編制和官職,特別跟李源請了詔書,給他們搞了一堆將軍號。

  沒把他們劃入衛府之中,一來是編制不夠,二來是私人屬性過重。

  另江淮十八營每營都保留了三百人的編制,設校尉統領,號「江淮健兒」,為帳下親軍,竇奉節為都督,加中護軍。

  這些部隊都是被排出衛府之外的,留著這些部分軍隊也算是李元徽培植的另外一股勢力。

  打仗時候也算是戰略預備隊。

  此外,數千歸德軍將士,被李元徽大方的「送給了」三哥李玄慶。

  這數千人也算是精銳老兵了,參與過數次大戰,但因為都是荊州籍,在荊州都有父母兄弟和家人,也很思念家鄉。

  李元徽也就很大方的讓他們去荊州都督,也就是三哥的治所所在的宛城報到了。

  手下的大批將領也因為改制再次得到了晉升。表兄竇羨君被任命為梁郡太守,好友於仲亨為陳郡太守,殷拱為陳留太守,張堅為東海太守,夏侯元弘為廬江太守,喬孝玠為豫章太守

  這些人除了太守之外,還擔任的當地的府軍都督,負責管理當地的幾個軍府。李元徽在他們上任之前就講明白了,讓他們重點主抓軍務,政務不懂得都交給君丞。

  整個五月,李元徽都在忙於改制和遷移治所的事情。

  到了六月初,才把這些事都忙完了,剛喘口氣,就有兩個方向重新燃燒了戰火。

  一方面是青州軍出兵琅琊,駐守琅琊的太守齊彪是瓦崗舊人,因為楊氏和瓦崗聯繫緊密,所以也知道齊彪的底細,城中守軍只有不到兩千,且稱不上是精銳,在內應開門的情況下,琅琊很快陷落,齊彪灰溜溜的跑到了東海。

  據他估計,青州軍出兵大概在三萬人左右。

  李元徽對此的應對是,傳令給左威衛將軍陳瑱和劉元慶,以及徐州刺史裴敏之,集結兵力,奪回琅琊郡。

  另外上奏長安的同時,並且謝信給姐夫柴榮,讓他佯裝從兗州出兵,攻打青州,就算出不了兵,也得裝腔作勢一下。

  而另一個方向,鄴城又開戰了。

  劉玄機統率十八萬大軍,兵臨鄴城。

  冀州刺史趙翊再度告急。

  而長安的命令,這是讓李元徽有些摸不到頭腦。

  他雖然已經料到的了,二哥可能不會被老爺子放出來,畢竟戰功夠多了。

  應該會讓三哥出關中,至洛陽統率大軍,參與河北戰事。

  但意外是,長安的信使飛快的從武關道一路疾馳,出南陽,直奔壽春。

  竟然是讓他作為東道大行台,行軍大總管,督關東諸部,解鄴郡之圍。

  這任命讓李元徽很吃驚,「我二哥和三哥呢?」

  信使如實道:「秦王被命前往涼州,防備突厥,而晉王殿下,被禁足府中。」

  李元徽直接就蒙了,「禁足?」

  信使悄然低聲道:「本來陛下在朝會上說要讓晉王掛帥出征,但晉王卻舉薦秦王.後來晉王殿下跟陛下吵了起來,陛下發怒,這才禁足晉王,下詔令殿下您主持陝縣以東諸州戰事.」

  李元徽這下明白了。

  本來老爹就想搞搞平衡,讓二哥和三哥在朝中,他在地方上,互相制衡,避免一家獨大,誰知道三哥直接表示我支持二哥,這讓老爺子怎麼玩?

  二哥本來就大功在身,現在太子之位空懸,老爺子遲遲不立二哥不就是擔心勢大難制?

  即便是親兒子,老爺子手裡的這點權力還是不想放出去。

  讓二哥去涼州,什麼防備突厥不過就是個藉口。

  但讓他去跟老劉對峙,這老爹也真是瞧得起他了。

  不過沒法子,趕鴨子上架,三哥鬧了這齣他老四都不能在搞事了,不然老爺子非得氣炸了不可。

  想不到,這麼快就要兵戎相見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