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府軍十二衛

  第318章 府軍十二衛

  四月中,李元徽一路乘船回到了合肥,留守和提前返回的一眾將領出城相迎。

  李元徽跟一眾人見過面,勉勵一番之後,就回了將軍府。

  府中的女眷在齊王妃的帶領下,全都在內院等候,見到李元徽進來全部躬身行禮,除了王妃本人。

  「拜見齊王殿下。」

  眾人齊聲道,而慕容佳音則直勾勾的看著李元徽身後的段矜,隨後看向了另一個方向那個少年,她一眼就認出了對方的身份,弟弟慕容克邪,當下慕容佳音內心有些激動,隨後才看向李元徽。

  「殿下一路辛苦了。」

  李元徽道:「辛苦談不上,倒是有勞王妃替我管家。」

  互相客套一番之後,李元徽分別看望了一下自己的兩個兒子,李承道、李承安,隨後又跟後院的幾個女子說了說了話,這才回到主院休息。

  慕容佳音則把段矜帶到另一側的院落之中,兩人以前關係很不錯,算是好友,牌友。

  現在的關係就有些尷尬了。

  不過兩人也都是聰明人,倒不會一來就開始別苗頭。

  雖然大燕亡了,但慕容佳音作為李元徽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其地位和象徵性仍舊是不可撼動的,如今又生下嫡長子,更是穩如磐石。

  而段矜現在沒名沒分的,連妾室都不算,雖然李元徽早晚會給她個安排,但絕對是不會讓她影響正室的地位。

  甚至就算慕容佳音不在,王妃的位置也輪不到段矜。

  所以,在刨除掉情感因素之外,其實兩人的利益衝突上並沒有很大,反倒是有很多互補。

  因為大燕亡了,本質上兩人都是大燕的餘黨,一個代表舊宗室,一個代表鮮卑豪族,算是一條線上的。

  所以兩人的談話,也算是比較和氣。

  當夜,李元徽就宿在王妃的院中,兩人在用過晚飯後,慕容佳音才正式道謝:「多謝殿下將伐折羅帶到江淮來。」

  李元徽道:「你我夫妻,不用這麼客套,談什麼謝不謝的。」

  慕容佳音道:「若不是殿下,伐折羅不知道還能活多久」

  李元徽聞言沒有在解釋,有些事沒法說的清楚。以老爹行事的風格,慕容家的旁系可能沒什麼事,但直系還真不好說。

  一夜春色過後,李元徽仍舊起的很早。用過早飯之後,就立即召集了一眾幕僚和各部將領。

  隨後宣布了自己在路上經過深思熟慮的人事調整和任命,同時提出了將自己的治所,從合肥遷移到了壽春。

  首先壽春是大城,比起合肥這種幾乎是純軍事要塞的城池來說,功能也多了很多。

  其次,徐州方向一旦有事,就是可以直接從壽春出發從淮河向東挺進。

  同時也更便於李元徽對豫州的管轄。

  眾人自然是沒什麼意見的,實際上合肥作為純粹的軍師要塞,自然是沒有壽春繁華。

  並且從現在的實際需要,搬遷到壽春也是合情合理的。

  同時,針對現在的軍隊規模龐大,李元徽也跟鎮軍府的幕僚們商議了一下軍隊建制和指揮系統的問題。

  目前李元徽作為鎮軍大將軍,都督四州軍事實際控制的軍隊在二十萬左右。

  這已經經過一輪裁撤之後的數字了,規模依然龐大。

  其中,水師大概是四萬人左右,騎兵輕騎重騎加起來,不足兩萬,一萬八千人左右。

  其餘以步軍為主。

  而目前整個大唐,占據了半個天下,全部的軍隊人數也就是在五十萬左右,也就是說李元徽執掌了大唐四成的部隊。同時還控制了大片有利農業生產的平原地帶。

  無論是淮南、淮北還是中原,都是人丁稠密的平原。

  即便如此,李元徽覺得也應該適當削減軍隊人數,不過具體怎麼個消減方式,還需要在討論。

  李四在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長安方面也在思考如何加強對軍隊的控制,以及如何維持穩定,以及有利於繼續征戰。

  仿佛是命中注定,府兵制、均田制這兩個方案被一個姓宇文的人提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宇文成業。

  而這兩個制度,很快得到了李源認可。

  府兵制度,簡單來說就是把全國分為若干個軍府,每一個軍府負責從本地區徵兵。官府通過均田制度將土地分配給軍戶,免徵賦稅,以此來保證軍戶為朝廷提供軍事力量。

  而均田制,顧名思義。

  丁男和十八歲以上的中男授永業田二十畝,口分田八十畝;老男、篤疾、廢疾各授口分田四十畝;工商業者減丁男之半,寡妻妾各授口分田三十畝;如上述人為戶主,則減丁男之半授田。年老時要收回五十畝口分田,身死時口分田全部要由政府收回,另行分配。

  雖然李源認為這個策略很不錯,並且有利於社會穩定,但卻沒有辦法立刻推行。

  前朝大燕的推行的基本上算是部族制和募兵制相結合,後期部族制漸漸消亡,基本上就以募兵為主。但軍隊仍舊殘留著鮮卑各大部族的影響。

  到了大唐,這種影響依然存在,但這並不是主要問題。

  主要問題是,關中的土地,不夠分。

  這就不得不說,歷史上北周推行府兵制的時候,關中歷經戰亂,殘破不堪,十戶九空。

  有大片的土地可以用來推行府兵制。

  但現在的關中,卻是遍地豪族。

  並且因為魏宣帝在位時候強力推行在隴山、子午嶺等地植樹,禁止過度採伐,以固水土,關中目前仍舊是天府之國,且因為大燕几十年的經營,頗為殷實。

  最重要的是,李家奪取關中的戰事,沒有持續太長時間,長安也是開門獻城,一眾關中豪族全都投向李氏。

  所以對關中組織架構和生態影響很小。

  人家豪族投降你,你總得保證人家的利益吧?新朝初立,收個田賦大家都很有眼色的都交了。

  但伱直接把人家土地都收了,那就有點過分了吧?

  再說大部分士卒家裡本來就有地,都是良家子。

  不過李源很快就把這個目光看向了豫、徐、荊、兗等地。

  這個策略放在關中,目前很不適合,但豫州徐州兗州因為戰亂的關係,百姓流離失所,甚至豪強都不多了。

  畢竟流民義軍有時候主要強的就是塢堡,因為只有豪強的塢堡會有糧食.

  這也就客觀造成了豫州徐州兗州等地有大片的農田是無主之地。

  適合朝廷收回來,在分下去。

  而均田制雖然在關中難以實行,但卻不妨礙建立軍府。

  於是乎,李源對軍制的改革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

  十二衛府軍,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