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在世蕭何

  第223章 在世蕭何

  回到合肥以前,李元徽跟幕僚們商量的是要把沛郡和隸屬於徐州的淮北地包括淮陰拿過來,好跟瓦崗形成一個戰略緩衝區,避免爆發衝突的時候,對面直接突到淮河岸邊。

  但因為楊邃和崔孝同的勸諫,翟讓發兵的異常果斷,迅速奪取了琅琊、東海、下邳三郡十數縣,還把劉元慶所統領的徐州義軍驅逐到了沛郡。

  鄭善道也沒想到對方行動的如此迅速,所派出的三千郡兵還沒等到達沛郡就發生了這樣的狀況,好在統兵的郡丞婁賀一見沛郡的核心地帶已經被徐州義軍所占據,這三千兵力去了凶多吉少,於是當機立斷,率軍走水路沿著渦河直上,占據了譙縣,也就是曹操的老家。

  譙縣是徐州和豫州的交接處,順著渦河南下,就是鍾離,是曹魏時候的五都之一。

  婁賀立即給太守鄭善道和合肥的都督府發了軍報,秉明情況。

  李元徽這邊收到線報之後,直接去了鍾離,打算就近指揮,接收徐州的情況也更快些。

  因為隨行人員不少,李元徽就沒去鍾離縣城,而是在皇覺寺住下了。

  皇覺寺的老方丈親自迎接,並把寺內不少院落都騰出來給李元徽和他的親衛。

  李元徽本人是不信佛的,但進了廟裡,該燒香還是得燒柱香,香火錢該給還是給點,就當是房錢了。

  廟裡待了大半個月,北面的情況居然神奇的穩定下來。

  這一幕甚至讓李元徽有些懷疑,這個劉元慶是不是瓦崗扶持起來的啊?

  他在徐州大鬧一通,地盤都被翟讓拿去了,然後又跑到沛郡。若這一切真是瓦崗設計的,那只能說背後有高人指點。

  這一手玩的很漂亮。

  如果不是瓦崗策劃的,那翟讓這個人就更得注意了。

  做事這麼果斷,沒用一個月就拿下大半個徐州,並且還玩起了養寇自重,這手段讓李元徽都覺得不俗。

  不過這樣一來,徐州的三股勢力直接就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態勢。

  徐州都督裴敏之占據著徐州州治以及最核心的彭城一帶,徐州義軍劉元慶已經擁眾十餘萬,卻不是經過淬火提煉之後的瓦崗軍對手。

  瓦崗軍翟讓親自統率數萬大軍集於下邳,單雄信將兵數千屯於呂縣,就在彭城和下邳之間。

  儼然已經控制了大半個徐州,並且隨時可以進取彭城。

  徐州的主動權全都在瓦崗軍手中,這樣的情況對於李元徽來說可非常令人頭疼。

  關中那邊雖然好消息連連,但這個好消息對於江淮方面來說未必就是好事。

  一旦老爹老哥們打進了長安,那基本上就是奔著跟洛陽方面翻臉去了。

  到時候江淮可就是是四面受敵。

  所以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前,必須得有足夠的戰略空間,以及足以對抗圍攻的兵力和資源。

  因此李元徽立即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這徐州義軍造反如果不是瓦崗在後面拱火,那就說明這幫人是受不了壓榨,為了活命。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可以嘗試把這些人收歸己用。

  現在天下間能一下子拿得出大量的糧食,養得起十餘萬人的勢力還真不多。

  江淮算一個。

  首先淮南是大面的平原,水域發達,魚米之鄉。加上李元徽這幾年搞屯田,積累了大量的糧食。

  這個年代最尖銳的矛盾,就是吃飯問題。

  起義的人並非全都是吃不上飯的人,但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吃不上飯。

  因此解決了糧食問題,就能解決大多數問題。

  劉元慶現在占據沛郡,如果進行大規模的劫掠,還能維持一段時間。

  如果不這麼幹,沛郡的府庫基本上支持不了他們多久。

  但問題在於,如果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那麼沛郡原本的秩序也就蕩然無存,百姓會流離失所成為流民,部分人會被裹挾加入義軍,這樣的地方是無法作為根據地支持徐州義軍的活動。

  所以李元徽這邊,是打算找個人去見劉元慶的,勸說他帶著沛郡歸降。

  不過看了一圈,自己帶的人都是些武夫,羅士襄、王佛保都是能以一敵百的猛人,但這樣的人肯定當不了說客。

  李元徽倒是能把道理說清楚,但這種活就沒有主帥去乾的。

  正在猶豫要不要安排信使去約劉元慶找個相對中間的地方見一面,羅士襄過來稟報,說是有鍾離大戶前來求見,還帶著淮南太守的薦書。

  李元徽一聽,帶著鄭善道的薦書,自然也就讓人進來了。

  見面的地方是在禪院內的一個亭子裡,李元徽這邊用泥爐燒水煮著茶,也算是附庸風雅一回。

  來人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七尺有餘,身材中等,長相清俊,穿著得體的袍服,留著整齊的須髯,眼神之中很有光芒,見到李元徽之後,眼神之中閃過一絲異彩,隨後躬身一稽道:「鍾離野人李百室,拜見都督。」

  李元徽聞言,心中一驚,李百室?這不是老朱的蕭何在世嗎?

  不過面上卻不見波瀾,決定還是得考校一番,試試成色:「李先生不必多禮,請入座。聽說先生是賢德之人,今日來此,必有賢德之言教我。」

  言罷,示意親隨倒茶。

  李百室聞言拱手道謝,隨後進入亭中,與李元徽相對而坐。

  「敢問都督,您想要的賢德之言,所為何事?都督是想要做大燕忠臣呢,還是想匡扶天下呢?」

  李元徽聞言笑道:「請問這二者有什麼分別嘛?」

  李百室道:「都督如果想要做大燕忠臣,就應該縮減軍隊,等著朝廷問罪。聽說光平皇帝仁厚,看在晉陽公主的面上,或許都督能夠免於一死。」

  李元徽道:「我有何過要請罪?」

  李百室直視李元徽道:「楚王韓信有什麼罪過嘛?為什麼變成了淮陰侯呢?都督您坐擁三郡之地,帶甲十萬,父兄又占據三州,這就是大罪了。」

  李元徽笑道:「危言聳聽,若我要匡扶天下呢?」

  李百室道:「秦末戰亂之時,漢高帝從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亂殺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業。現在大燕綱常已經混亂,國家四分五裂,稱王稱帝者不可勝數。倘若唐公與都督父子兄弟,效法漢高帝,天下便可輕易平定!」

  李元徽聞言又是一笑,「李先生所言,有些空乏了,先生不如與我說說,我該做些什麼。」

  李百室略一思索,沉吟道:「都督雖然雄踞三郡,但江淮北接中原,南抵江東曹元靜,西御荊州曹烜,此二人皆當世英傑,都督欲圖之不可急切」

  「.而近來徐州生亂,我以為將軍可謀取譙沛,以為藩屏。以阻青兗瓦崗西進之勢.」

  「都督當行仁政與江北,斂谷聚兵,守御大江,等唐公東出崤函之日,就是將軍北上中原之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