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向北

  第153章 向北

  三十萬突厥騎兵,兵分五路,從并州腹地,利用太行山脈之間的孔道,也就是傳統的太行八徑,侵入幽冀二州。

  始畢可汗親自率十萬鐵騎,出居庸,寇上谷、漁陽、廣陽。

  兄弟俟利弗率五萬騎,出飛狐口、紫荊關,寇涿郡。

  兒子什缽苾率五萬騎,出鴻上關,寇中山、河間、渤海。

  兄弟咄苾率五萬騎,出舊關,寇常山、巨鹿、安平。

  大將執失思力率五萬騎,出滏口陘,寇魏郡,趙郡。

  突厥鐵騎捲起的胡塵,隨風而起直上雲霄,籠罩在整個河北大地上。仿佛大河以南的洛陽、長安,青、徐、兗、豫諸州,都能聽見動如雷震一般的馬蹄聲。

  慕容超原本在一眾大臣眼中,是個憨態可掬的胖子,老實,本分,不爭不搶,也不受先帝慕容英的寵愛。

  但眼下,登上帝位不過數月的慕容超,外表上看起來就是個清瘦的中年人,鬍鬚也有些凌亂,眼眶深陷,雙眼中布滿血絲。

  身上穿著件圓領袍已經顯得有些大,這還是兩個月前織造的那一批新衣服,依照當時的尺寸應該很合身才對。

  至於朝廷上的兗兗諸公,一個個都顯得神采奕奕,儀表端正,威儀如舊,仿佛是沒有收到河北已經狼煙的軍報。

  「七月初,漁陽被圍,十日前,幽州都督韋質率步騎一萬五千餘,與突厥主力戰於漁場城南七十里處,不力退走.數日後鷹揚郎將劉建公開門投賊,漁陽城破,太守徐之方殉節,郡丞崔宏戰死。」

  「趙翊督左領軍、右領軍、左虎賁軍合計四萬餘,數日前與拓跋餘慶戰於沁河之南,小勝一場,斬首數百,俘敵千餘。得知突厥入侵之後已經退回懷縣,繼續與拓跋餘慶對峙.」

  「巨鹿、館陶、邯鄲、襄國前後失守,戰死、殉節的縣令、郎將以上的官員有數十人」

  「賊將執失思力率軍寇鄴城,夏王引軍還鄴,逐之」

  這一條一條的軍報,讓不斷攻擊慕容超的心防。

  他想不明白,這天下怎麼到了他手中就變成這樣,明明阿耶走之前還好好的

  大朝會一如既往的沒有商量出什麼對策。

  兵部尚書、輔國大將軍段義弘倒是提出了徵召兵士,並重新組建新軍的提議。

  眼下洛陽方面雖然且能夠控制大半個天下,但賴以維持大燕統治天下的中軍精銳此刻已經幾乎算是分崩離析。

  只有趙大率領的左領軍算是保持著完整的建制,其餘各部早就建制不全,這次連先帝一手打造的驍果軍都散了,中軍基本上就剩下一點老底子了。

  這點老底子,不能用來拼命,而是要作為基本的骨幹,徵召新兵,重新組建中軍,完成以老帶新。

  朝廷方面要還下詔讓河北各地豪強、士族、民眾,結社自守,組建「義從」。

  詔書很快送到了河內懷縣的燕軍大營之中,趙大在接招之後並沒有立即動身,而是先把使者請下去休息,隨後召集了一眾心腹商議。

  長史周璞聞言立即建言道:「將軍此刻應該率軍北上,抗擊突厥,以收幽冀民心,燕趙之地多慷慨義士,非豪勇之輩不能臣之,若將軍首倡大義,必得兩州人心。」

  趙大聞言有些心動,但更多的是遲疑,朝廷明確下詔書讓他南渡,回軍洛陽,違抗詔書,可是大罪啊。

  趙二則遲疑道:「周參軍,皇命不可違啊。而且大軍之中,受兄長節制的只有兩萬餘,其餘各部.」

  趙二沒說完的意思是,剩下都不是趙家兄弟能控制的,若是向北抗拒朝廷,這些人都不會跟隨他們。

  周璞擺擺手道:「不必糾結於此,詔書雖說是讓將軍率大軍回師,但洛陽朝廷關心的並不是將軍本人是否回洛陽,而是這數萬中軍精銳,如此將軍不如請命,與冀州都督夏王互換.冀州軍將軍也看過了,也算是訓練有素且人心可用,此天下喪亂之際,冀州富庶,人心可用啊.」

  趙大等人聞言,都是眼前一亮。冀州本就是燕趙之地,民風尚武,又是重要的糧食產地,這樣的地方自然絕佳寶地。

  「那夏王」

  周璞道:「將軍,留在河北抗敵,是火中取栗,而非順手牽羊,非大毅力者不能為,夏王出身宗室,少年既身居高位,怎麼會願意留在風雨飄搖的河北呢?而洛陽朝中宗室凋敝,若是將軍能換的夏王入朝,想必無論是聖人還是魏王殿下都會樂見其成。」

  趙大聽後點了點頭,周璞說的很有道理,現在河北是抗擊突厥人入侵的第一線,鄴城以北數十萬鐵騎,隨時可能朝不保夕。

  這種情況下如果擅自丟城棄地,那按照國法軍法,可都是要殺頭的。

  即便夏王慕容麾身份尊貴,免於治罪,但此後必然要一直背負著污點。

  但是如果有人願意接替他的位置,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回洛陽朝中任職,這對他來說自然是好事一件。

  趙大立即命手下心腹和義社兄弟們,挑選出數千精兵,並組織各部渡河南返,隨後又讓周璞他草擬一份請戰奏表。

  僅僅三日後,朝廷的批覆就來了。

  任命他為鎮北將軍,都督冀州軍事,使持節,兼任冀州刺史、魏郡太守。

  並默許了趙大抽調出四千精兵和部分將領隨他北上抗敵。

  隨後趙大等人立即率軍北上,趕往鄴城,一同前往的還有朝廷使者。

  進了鄴城之後,慕容麾得知趙大是來替換他的,朝廷下詔命他回上京,當即大喜。立即設宴寬帶趙大和使者一行人。

  第二日開始就把都督印綬,以及冀州軍的各部的情況,目前的戰線,情報等全部交接。

  事無巨細,非常配合。

  第三日直接揮手作別,把冀州先全盤托於趙翊,而後如離弦之箭一般,南返洛陽了。

  這裡卻要說一下,地上方眼下雖然是各州都督掌控軍權,但此時朝廷還有些權威,遠沒有到各地擁兵自重,發展到軍閥的程度。

  最起碼各地都督是聽調也聽宣。

  而夏王慕容麾也是很擔心鄴城一線守不住,難以抵擋突厥人南下的腳步。

  若讓他臨陣脫逃,那是萬萬不可能,但調他去朝中編練新軍,那自然是沒二話。

  於是乎,在慕容麾的配合之下,趙大很快的就接手了冀州軍,並立即廣而告之,號召燕趙之地的慷慨悲歌之士,投軍殺賊,結社抗敵。

  趙大本來就素有勇名,如今在危難之時前往冀州任職,威望日漸高隆,魏郡、趙郡附近有識之士紛紛來投。

  其中不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這樣的名門士族。

  而這一切的首倡者,參軍周璞,更是被趙大引為謀主,言聽計從。

  「我得先生相助,真是如虎添翼啊。」

  節堂上,趙大高聲的誇讚坐在身側的周璞,周璞則搖搖頭笑而不語。

  趙二卻冷不丁插了一句話道:「兄長,該是『如魚得水』啊。」

  趙大聽到這話,卻是愣了一下,確實一旁的王君雅小聲跟他解釋道:「這句話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孤之有孔明,如魚得水爾』.」

  趙大卻笑道:「我又怎麼能比得上劉先主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