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大家一起匡扶大燕

  第149章 大家一起匡扶大燕

  長安陷落,梁王稱帝。

  這樣炸裂的消息,自然是隨著京兆府還帶著血腥的風一樣,飛快的傳遍天下。

  慕容盞在稱帝之後,立即封原并州都督宇文涉為車騎大將軍,率軍前往潼關協防。

  冊封拓跋氏之女為皇后。封代國公拓跋餘慶為征北大將軍,都督并州諸軍事。

  拓跋氏的兄弟子侄也都各有封賞。

  在他起兵之初就投奔的母族宇文氏陳國公一脈,包括其舅父宇文成業、叔外祖父宇文勘全部被封為國公。

  宇文成業還被封為驃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

  並按照之前的約定,將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馬邑五郡割讓給突厥,並接受突厥可汗的冊封,成為「長安可汗」。

  開門的江陵王慕容堅也被封為鎮南將軍

  原本的右僕射裴弘德被任命為尚書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好不掩飾的籠絡和示好。

  而裴弘德也順水推舟接受了慕容盞的封賜,成為「西燕」的宰相。而洛陽方面則被稱為「東賊」。

  李元徽是在剛進潁川境內的時候聽到這個消息的,得知慕容頜、龐令勛、高惠宗等人全都死節殉難之後,十分難過。

  慕容頜除了是他和慕容佳音的媒人之外,對他還有舉薦和提攜之恩。

  在這個時代,相當於老師一樣。

  至於龐令勛,那真正算他老師了。

  雖然沒有正兒八經的拜師,但龐令勛對他真的是傾囊相授,如何安營紮寨、行軍布陣,如何處理突發情況

  將自己過去的征戰經驗毫無藏私傳授給他。

  至於高惠宗,也是在討楊巡之亂之中的結識的,算是同袍。

  在陽翟設了靈堂祭拜一番之後,李元徽還沒等走呢,吳王從許昌來了。

  來的很隱秘,慕容鞅算是輕車簡從,只帶了幾十個護衛從許昌一路騎著馬狂奔而來。

  所以搞得蓬頭垢面的。

  李元徽本來已經上了停在潁河的船上,準備回去不騎馬就坐船了,看到慕容鞅來了直接把人帶到船艙里。

  「四郎,我還以為你不會見我呢」慕容鞅嘆了口氣道。

  李元徽道:「何出此言啊?大王是我妻兄,就是與我兄長沒什麼區別,只是因為江淮的軍情緊急,所以急著回去,不然我此行定然回去許昌見大王你的。」

  「日久見人心啊.四郎,我有一事問你.」

  李元徽急忙道:「大王,我先說好,伱要是想學梁逆,咱們今天就當沒見過,你也別跟我說」

  慕容鞅無奈道:「四郎你想到哪裡去了?」

  李元徽解釋道:「大王,如今大燕是多事之秋,朝廷西有梁逆自立,僭越稱帝,東有瓦崗作亂,南有偽魏,北有突厥虎視眈眈,此危急之時,你要是還想往上澆油呢,那先帝留下的基業可就徹底斷送了」

  慕容鞅道:「我真沒那個心思,就算有,手裡也無兵無將,能做的什麼事?我不過是想問你,眼下大燕局勢,尚能挽回餘地?」

  李元徽道:「前漢有七王之亂,王莽篡位,魏朝有三馬食槽,最後都明君賢臣力挽狂瀾,今大燕之局勢遠不如漢魏之困局,正該我等盡力報國之時.」

  一頓輸出之後,李元徽都覺得自己是大燕忠臣了,而被PUA的慕容鞅也是面露堅毅。

  「多謝四郎解惑,本王不日就再度返回朝中,請命隨軍討滅梁逆.」

  慕容鞅躬身一稽,表示受教了,然後瀟灑轉身離去。

  李元徽看著他的背影,無奈的嘆了口氣,心中暗道:大舅哥啊,就這亂局,你就消停消停吧那幾位可還沒發力,這大燕就快完犢子了,要是等他們發威的時候,你太爺燕武帝慕容毅來了也鎮不住這局面啊

  「也不知道二哥現在忙活啥呢,按照他的脾氣,這會兒應該去隴西拉隊伍了吧」

  李元徽這隨口猜測,就是事實真相了。

  李二帶著十幾個親衛過了隴山,一路疾馳,半個月趕回了隴西郡治襄武。

  拿著臨走之前找慕容頜簽署的軍令,去見太守新任太守崔彥光,重新拿回了自己之前統領的兩千餘騎兵。

  崔彥光也知道這其實不和規矩,畢竟之前是聖旨把李二郎調過去長安的,現在這人自己拿了雍州都督的軍令就回來了。

  不過現在這規矩已經不重要了。洛陽的政令能送過來得猴年馬月啊。

  甚至能不能送到都是兩碼事。

  崔彥光出身清河崔氏,其祖父是武帝慕容毅的心腹謀士,被稱為「吾之子房」白馬公崔參。

  慕容毅對崔參言聽計從,立國之後更是先後擔任侍中、尚書令、司徒等高官。

  崔彥光在成為隴西太守之後,也得知郡內的狀況。這位李二郎君在隴西軍中很有威望,又與附近的羌胡部落交好,換句話說崔彥光很清楚自己讓不讓李二拿會自己的部眾都無關緊要。

  人家想要自己也能拿回去。

  不過到時候崔彥光的臉上就不好看了,而從小被祖父教導的他更是隱約能看得出現在的形勢。

  天下本來是一鍋馬上就要燒開的水,慕容英臨死前緊急的從灶里抽出了幾根柴火,看起來好像沒那麼熱了。

  但他死後,他的好兒子們又連續往灶里添了幾根柴,現在水離沸騰,就差那麼一線了。

  等到慕容盞奪取長安自立為帝的消息傳到隴右,崔彥光立即就感覺到,這水已經開始沸騰了。

  要持續多久,可就沒人知道了。

  「二郎,長安失守,高陽王殉國,朝廷是不是接下來就會讓咱們隴右的邊軍出兵關中?」

  襄武城內的大營之中,在李二被調入朝中之後,來到隴西任職的堂兄李孝察拿著剛到的軍報放到李二的桌上。

  帳內其餘幾人聞言全都吃驚站立而去,聚攏過來。

  李二卻不為所動,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坐下,然後拿起軍報看了起來。

  看過之後才遞給一旁的表兄竇琮示意他們傳看。

  「關中失守,朝廷要發詔書,最近的路線是從洛陽出發,經過伏牛山脈,到南陽郡,而後取道漢水,沿著漢水過上庸,經過漢中,走祁山道,最少也要兩個月」

  「隴右這裡,隴西、南安、天水、廣魏四郡,最多能出兵不過一萬餘人,若是梁逆進犯,憑藉隴山地勢和騎兵之利,破之易如反掌,若是以這萬餘人去攻關中不過是杯水車薪,除非聯合蜀中、安定以及河西的兵馬,尚有成事之機.」

  「但關中失守,洛陽朝廷威信掃地,這隴右、蜀中、河西各處的將軍太守們,還會不會聽朝廷的號令,那就.猶未可知了.」

  李二說完自己的見解,眾人都默不作聲,這些人都是李家的黨羽,族人,姻親,故舊。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不過他們現在面對這樣的亂局,一時間面對眼下的情況,有些疑惑,不清楚這對李家是好事,還是壞事。

  表兄竇琮問道:「二郎,那以你之見,我們現在該如何是好?」

  李二聞言初時並未做聲,而是深思了片刻。

  天下大勢很明顯已經有沸騰之狀,阿耶在蜀中,四弟在江淮,各自用兵數萬。

  但蜀中四塞之國,是天然險阻,也是天然障礙,阿耶若出蜀自己在隴右響應,有很大機會入關中光復長安。

  眼下關中在慕容盞手中,討伐叛逆,匡扶大燕不是正當其時?

  至於這關中打下來之後,姓甚名誰,那可就不是姓慕容的說了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