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龍回大海虎歸山
左思右想之後,最後的結果還是應召出兵。
劉玄機統領騎兵兩千為先鋒,李元徽親自督領朱興宗、張鎮惡、劉聚、郭興、何貴諸部四千人在後,沿著潁河北上。
此外,李元徽還命令廬江郡出兵一千,廣陵郡出兵一千,淮南郡出兵三千。也就是總規模達到了一萬一千人。
廬江和廣陵方面是有郡丞率領,淮南郡這邊太守鄭善道親自統兵。
李元徽把自己中軍留在合肥,美其名曰加強訓練。其實是因為這支隊伍的將校都是他的親屬和舊友。
此外張堅也是他所能信任的,也同樣留守,還特意讓他鎮守江都。
其餘各部隨時待命。
五月末,江淮方面正式出兵。而洛陽和關中兩處戰場上的局勢,並不樂觀。
野王城在堅守半月之後,終於告破。隨後拓跋餘慶率軍直驅河內,與冀州都督夏王慕容麾戰於懷縣。
慕容麾在宗室之中算是青年才俊,驍勇善戰,但對上代國公拓跋餘慶這個沙場老將,還是顯得有些稚嫩了。
兩軍在懷縣外對峙,此時懷縣尚在燕軍之手,但城內只有千餘守軍,此外河內太守桓謙還發動了一千民壯協助守城。
懷縣令姚經方乾脆直接住在城上,盯著城外的局勢。
拓跋餘慶的大軍約有六萬餘人,其中有兩萬是突厥人,其餘是拓跋部族軍和一路收容的軍隊。
沿著沁河南岸下寨,據懷縣城西北約有七八里處,一直向南延伸聯營十幾里。
慕容麾率軍兩萬五千餘,在沁水北岸,距離懷縣大約十里,三處似乎是形成了一個不太規則的三角形對峙局面。
洛陽這邊嗎,慕容超已經有些慌神了,連續發出詔書令各處勤王,並命令左領軍將軍趙翊、左將軍鄭果率師回援。
趙翊在接到命令之後,也是猶豫了一番,最後還是決定響應洛陽的詔書,留下滎陽和陳留的州郡兵數千人,和鷹揚郎將韓彬一部,駐紮在酸棗。
隨後率步騎四萬渡過黃河,一路沿著衛河推進到沁河交界之處。
這讓河內戰場的形勢開始朝著燕軍傾斜。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雙方十幾萬大軍擺在河內戰場,遙相對峙,卻始終都沒有真正的交兵。
雙方都很克制,頗有些「東線無戰事」的默契。
而西線戰場,在迅速拿下安邑之後,慕容盞親自率大軍從蒲坂渡河,直驅關中,走的就是曹操破馬超韓遂的路線。
慕容盞進入關中之時,沒有急著進攻關中腹地京兆府,而是聽從宇文涉的建議,派遣精銳騎軍襲取潼關。
潼關雖然險要,但確是許久沒經歷過戰爭,兩年前楊巡造反也沒能打到潼關,這次也算是猝不及防,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被叛軍奪了關城。
潼關到手之後,慕容盞迅速出兵,連下鄭縣、渭南,十萬大軍直驅京兆府。
「長安,我回來了。」慕容盞身披一身造型華麗的明光大鎧,頭戴鳳翅兜鍪,看起來頗具氣勢,威武不凡。
「這就是長安城嗎?我們不是在京兆府?」一旁的突厥將領阿史那處羅詫異道。
并州都督宇文涉解釋道:「京兆府指的就是眼前這座城和周邊數縣,至於長安其實並不是官方稱謂,而是這座城的俗稱,意思是長治久安這些我想史蜀胡悉先生應該清楚吧。」
與幾人並騎的史蜀胡悉點點頭道:「其實數年前,我跟隨商隊來過長安,氣勢恢宏,繁華的簡直不像是人間,有無數的奇珍異寶,難以言表。」
「哈哈哈,等我拿下這座城,城內的珍奇寶物隨你們挑選。」慕容盞很是大方的說道。
史蜀胡悉意味深長的望著城池,嘴上卻是道謝:「那就多謝大王了我想用不了多久就該稱您為聖人了?」
「不急,等打下這裡再說。」
慕容盞漏出了一個勢在必得表情,眼中滿滿的自信。
此時長安城東的通化門望樓上,都督雍州軍事、使持節、上柱國、開府儀同三司、西京留守高陽王慕容頜正帶著自己的一眾幕僚和部下,望著城外渭河南岸的叛軍大營觀陣。
此刻慕容頜有些悔意,心中暗道要是聽了那李二郎建議,或許不會這麼被動。
長安此刻只有兩萬餘兵馬,這還是把扶風郡郡兵都調過來湊得。
而早在潼關失守之前,唐國公李源之子左監門內率李二郎就建議慕容頜主動出兵,還說只要給他兩千騎,雖然不能保證一定能大勝叛軍,但肯定能拖到洛陽援軍過來。
但慕容頜還是顧慮太多,最後也沒同意李二的建議。
李二見慕容頜不同意他的策略,也不肯給他兵馬,直接就提出要帶著家人去往蜀中避禍。
卻沒想到這個要求慕容頜居然沒反對,同意了,還把自己的家小託付給李二,讓他們一同前往蜀中。
同時,留在長安的貴胄,不光是誰家的,五日之內,想走都放行。
於是乎,不少家裡有人在洛陽做官的,直接就舉家南下,或是去蜀中,或是去荊楚。
慕容頜這麼做其實也很無奈,畢竟長安是西京,有大批的勛貴、朝臣家眷。
平日裡這些家眷有人質性質,但此時一旦長安淪陷,大批家眷姻親落入慕容盞之手,那麼洛陽諸公和天下刺史都督,在面對慕容盞的時候很可能就會投鼠忌器。
而且如果不讓這些人走,到時候外一城破了,有什麼結果都不清楚,慕容盞還帶著突厥人一起來的,按照這些人的作風,到時候城破大概率要洗劫搶掠的。
生靈塗炭,慕容頜可不願意背這些罵名。
所以想走的,不管是官屬,還是平民,一律放行。
至於走出去以後,去哪裡,這些事情慕容頜是不管的。
不過大多數人,都跟著柴榮夫婦和李二帶領下向著蜀中進發。
陳倉城外,數萬的隊伍前後連成了長龍。
隊伍之中,多是豪門世家以及門下護衛,此外還有數萬百姓,拖家帶口。
這麼龐大的隊伍,肯定是要走相對平緩的陳倉道,褒斜道因為太過險峻並不適合大隊同行。
在岔路口,李二衝著大姐和姐夫一拱手,「大姐,姐夫,我就不跟你們去蜀中了。」
柴榮驚訝道:「二郎,你欲何往?」
倒是大姐直接就猜到李二的想法,「二郎伱可是要去隴右?」
李二笑道:「大姐說的不錯,我在隴右尚有舊部,臨洮和狄道一帶的羌胡藩部更是唯我之命是從,隴西又是我李氏郡望所在,阿耶在益州,我在隴右,可成掎角之勢。」
大姐嘆了口氣道:「既如此,我也不勸你了,此去隴右還有數百里,萬事小心。」
李二點點頭:「大姐和姐夫也多保重,替我跟阿耶說一聲。還有阿寧也拜託你們了。」
柴榮道:「二郎放心,都是一家人,萬事有我,你且放心去。」
大姐嘆道:「大哥在洛陽,四郎在江淮,你這要去隴右,三郎在蜀中,你們兄弟幾個真是天各一方.去吧,一路小心。」
李二笑了笑,又衝著馬車上的妻子揮了揮手,隨後縱馬而去,跟著他離去的只有十幾個心腹武士,比起幾萬人入蜀的隊伍,甚是蕭索落寞。
卻像是龍入大海,虎歸山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