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三贏只有瓦崗輸

  第126章 三贏只有瓦崗輸

  這場突襲的結果,從開始就註定了。

  毫無防備的瓦崗軍在根本沒想到幾十里外就有一支精銳騎軍在側,突然出現這裡無異於神兵天降。

  不過程知節和單雄信兩人也都是悍勇之輩,單雄信讓程咬金收攏各部結陣,自己則帶著所部精銳數百人迅速集結起來,列陣在已經紮好的柵欄後面,準備對抗燕軍騎兵和己方敗兵的衝擊。

  在戰場上,一旦形成潰敗之勢,很少有軍隊能夠力挽狂瀾。

  李元徽親身經歷的對抗楊巡叛軍那場大戰,屬於概率極低的黑天鵝事件。

  但眼下燕軍對於瓦崗,就是一頭洶湧而來的灰犀牛。

  你看道他來了,就知道戰敗是必然的結果。

  但戰敗也是有區別的,全軍覆沒是戰敗,在戰敗之中最大程度的保存有生力量,伺機而動又是另一種情況。

  敗而不亂。

  但第二種情況,只有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軍隊才能做的到。

  就目前的瓦崗軍來說,聲勢極大,在豫、兗二州擁兵十萬,已經成為目前天下反燕的主要力量。

  但急速擴張是隊伍的數量,訓練和武器裝備這種軟硬實力都沒跟得上去。

  也就導致了瓦崗軍現在的戰鬥力,實際上很一般。能夠堪稱精銳的,也就程知節和單雄信兩人各自麾下不滿千人的親兵。

  這部分親兵是最早參加瓦崗的,打過幾年的仗,經歷過不少陣仗。

  且人人披甲,雖然大部分都是皮甲,鐵鎧很少。但最少有甲。而他們用的兵器也都是繳獲官軍和自行打造的刀盾、長矛。

  雖然只是木棍加上了槍頭,但有沒有這個槍頭他的殺傷力完全不同。

  碰到數量不多的州郡兵,還能憑藉數量優勢較量一番,最後在拍前精銳的親兵一錘定音,這是瓦崗軍歷來的戰法。

  但一旦面對眼下這種類似雪崩的局面,無論如何是挽回不了的。

  在位於城北瓦崗軍率先被擊潰之後,城東的瓦崗軍雖然勉強組織起軍陣,但立即就被自己人的潰兵給沖爛了。

  潰兵之勢猶如黃河決堤,一發而不可收拾。

  裴行嚴身當鋒鏑,銳不可當,手中馬槊上下翻飛,掀起陣陣血霧。

  眼前的這些瓦崗軍隊裴行嚴來說,都是土雞瓦狗,沒有任何的挑戰性,而今日之所以如此興奮,殺的興起,完全是因為身後那個姓李的平南將軍。

  李元徽比他年紀還要小几歲,但卻已經是平南將軍了。

  論出身,裴行嚴出身聞喜裴氏,跟隴西李氏並列十姓。其父裴敏之,也是朝廷重臣,如今也是一州都督,不輸唐國公李源。

  裴行嚴自幼隨父親征戰,悍勇無比,是左龍驤軍中有名的猛將。

  但身後大纛下的李元徽,卻是十四歲就做了虎賁郎將,爵封鄴侯的異數,十六官拜平南將軍,總督江淮三郡兵事。

  年紀相仿的同輩人之中,誰能不羨慕?

  且李元徽這一路高升,就從來沒展示過他的悍勇。

  好像大多數時候,看起來都是靠運氣。

  這就更讓人嫉恨了。

  不過裴行嚴也明白,就算心中不服,也得對這位少年權貴保持足夠的敬意。

  第一是因為人家功績在這。

  二則是這位年少將軍,治軍帶兵都是有一套的。

  今天這場仗,他是想要明明白白的展示一下自己的強大武力,至於未來功名,未必輸你!

  但李元徽是一點沒有好勇鬥狠的心思,大家身份地位都不同。

  你很能打嘛?伱能打又怎樣?不過是個小癟三

  另一邊,張鎮惡率一隊騎兵根本就不在意四處奔逃的敗軍,眼睛直盯著單雄信所在的中軍。

  先登、陷陣、斬將、奪旗。這可是四大軍功。

  陷陣的活裴行嚴幹了,張鎮惡對斬將奪旗很有興趣。

  而且他也明白,李元徽這時候讓他入場,就是不希望裴行嚴把所有功勞都搶到手裡。

  畢竟動用的上陣動用的可都是李元徽厚著臉跟朝廷要的精銳騎兵,這要是讓裴行嚴把風頭都出了,不是替他人做嫁衣?

  李元徽固然對功名什麼的不甚在意,但也沒有為他人做嫁衣的良好美德。

  裴家父子在徐州,等於是卡住了江淮北上運河要道。在未來變局之中,還不一定是敵是友呢。

  所以更不能讓裴家父子小看了。

  借裴行嚴三百重騎立功,算是示好,再讓張鎮惡這個不比劉玄機差多少的猛將上陣適當取些功勞,則是為了給裴家父子看看。

  咱手下也是有猛將的。這仗有沒有你們,咱都能打。帶你們玩,那是給你裴家面子。

  至於第二層心思,讓張鎮惡立些戰功,這也是對江都張家的示好。

  在江淮一代聲名赫赫的張五爺,可以算上一方豪強,在加上張家的財力,和張堅張鎮惡這兩個萬人敵,張家必須拉攏。

  甚至要不是已經成婚了,李元徽絕對要求娶一個張家小娘子結個姻親,上一道保險。

  李元徽的這層心思,裴敏之自然是不清楚的。

  不過第一層他還是能看的明白。心中暗笑這少年人倒是還挺計較,同時他也不得不承認,眼前這小子不好對付。

  不是他能仗著資歷和官職就可以隨意拿捏的晚輩後生。

  李元徽的行事雖然還有些少年意氣,但也足夠讓他這個朝廷重臣,沙場宿將鄭重對待。

  戰場上,裴行嚴遙遙望見單雄信組織起親兵在一段柵欄後面結陣,並沒有直接莽上去,而是直接繞過。

  但後面的馬得意和王統所部,見到這樣的情況之後,非常默契的各自派遣兩隊騎兵以包抄封堵的方式,驅趕潰兵去衝擊單雄信部。

  面對己方的敗兵洶湧而來,臨時假設的柵欄很快就被潰兵們踩到了,單雄信所部的精銳也成功的被裹挾進入敗退之勢的滾滾洪流之中。

  而城內的睢陽守軍在君丞段承晦的帶領下,配合騎兵進行戰場收割,並且不斷擠壓叛軍的空間。

  此刻瓦崗軍的另一位主將程知率領本部親兵,則退至浮橋,維持秩序讓各部依次通過運河上的浮橋退往運河東岸。

  不過慌亂之下的叛軍為了逃命,可謂是慌不擇路,你爭我奪。

  幾座浮橋之上都是相互擠壓推搡,時不時的還有瓦崗軍被自己人擠下運河。

  程知節最後,是冷著臉讓士卒抓了幾個為了搶先過河起內訌的當場砍了腦袋,這才讓混亂的場面得到一定緩解。

  不過隨著燕軍的步步緊逼,越來越多的潰兵湧向渡河浮橋和運河河畔。

  場面也越來越不受控制。

  李元徽和裴敏之也適時將大纛前移,裴敏之還傳令給前軍,讓他們不要逼得太急,緩一緩讓他們自己人亂一亂。

  隨後裴敏之還跟李元徽解釋了一番:「古語云,困獸猶鬥,這也是為什麼圍城要圍三闕一的原因,若是逼得太緊,賊虜知道生機已決,就會拼死反斗,而現在後面退路,前面有逼得不是太近,他們就要為了奪取生機而同室操戈了。」

  李元徽很是恭敬的拱手道:「將軍用兵謹慎,晚輩受教了。」

  裴敏之連忙擺手:「李將軍客氣了,老夫不過多活了年歲,多了幾分經驗而已。」

  兩人正打著太極,睢陽內的太守王文陽親自出城迎接。

  得知兩人是去徐州和江淮上任的王太守,心裡直呼運氣真好。口中更是盛讚道::「兩位將軍真是神兵天降啊,多謝兩位將軍救助,感激不盡」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城被圍了半天就解圍了。

  而李元徽和裴敏之其實也跟興致很高,上任路上還有這種軍功送上門,雖然不足以讓他們這兩個大將立馬晉升。

  但這樁軍功,也足夠讓兩人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可以沒有作為,而不用擔心朝廷催促剿匪的壓力。

  於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有瓦崗軍受傷的結果達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