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4章 覺悟
【抗爭和救贖之神(關信賢)】
【陣營:守序善良】
【聖徽:大樹、海面、還在正在撈起生命的大手、手邊有試圖攀爬的自救者】
【聖物:大燈樹、木舟。】
【聖典:任何生靈都有活下去的權利,為生存而戰是每個生物的權利,而為了好的活著是每個生物的義務,生命苦海無邊,但總有拯救】
就如當初的大貓一般,九階的准神們如果準備登神,往往已經有了自己的教會和勢力。
現實就是八階的大佬也有不少已經走上了這條路,至少,在暗中開啟了試驗
「包括你們?」路平安直接詢問會中的大佬,這些可都是有頂頭上司的。
「都有,不過沒有用自己的身份而已。」
這似乎是高層次眾所周知的秘密,路平安詢問後才知道一些具體內容,他們的教會並不是那種大型的,基本都是幾十、幾百人的小型「邪教」。
如果在地球,往往在某個花旗那邊的偏遠村落,成為了都市傳說和恐怖故事的原型。
這是他們試驗、履行自己規則的實驗品也是因為東國政府強勢,才讓大部分准神以上選擇國外發展。
「為何在花旗?」這離得有夠遠的,來去都很不方便吧。
「那邊有錢是大爺,你錢給夠,可以讓官方幫你打掩護。就算弄出了大亂子,只要資源和錢給夠,議員、新聞、政務官、法官都搞定,什麼大事都可以化小,小事再弄點其他新聞就糊弄過去了。」
聞言,路平安愣了愣,看來雖然世界線有的東西變了,但有的東西還真沒變。
比如在某些國家,邪教不僅可以直接開張,甚至可以納稅登記,就是真正的合法結構,尤其是在某些較為封閉的小鎮、村莊,很多道德觀、世界觀和外界完全相逆的小世界,那教會高層比皇帝還要皇帝。
東國近些年隨著某些正神教會的做大,其實在某些偏遠區域也有一些這樣的趨勢,但一方面是正神註冊制度限制了他們不要太過線,一方面是東國人的傳統唯物教育過於深入人心,教會勢力比起宗教組織,更類似公司法人。
但是,為了驗證自己的「道路」,需要更多的狂信徒和實驗品,他們很自然的把目光投向了域外,那些花錢什麼都能買到的國度。
林女教會的這些大佬做這些事一點都不奇怪,他們也需要更多的「人性錨點」和「規則錨點」,但他們的數量肯定是有限的。
「難怪正神教會們會這麼支持涅槃計劃。」
「僅僅能夠提供一個國家、一個大陸的錨點,越是高階的職業者越是無法拒絕這種誘惑,尤其是很多准神其實被他們的神威脅的時候」
離開了本土之後,踏入了高層職業者的世界後,各種趣聞和神祗的奧秘,對路平安來說並不是什麼秘密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契機」
一個異域的人口、資源、信仰、社會、根基、社會概念,最終成為了職業者的「秩序」,培養出一個個頂級戰力。
這是世界的底蘊,東國的正神始終是五十以上不過百,也是有其極限的。
一般來說,神祗之間的競爭會很是激烈,尤其是同一途徑、相似神職的競爭,更是你死我活。
「儘量扶植有可能登神的存在,短期內登神」
原本,雖然救贖教會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和背書,但依舊有不少人出於自己的利益,暗中使袢子。
但現在,別說阻止和競爭了,只要有機會登神的存在,都會得到大力的扶植。
「他們,怕了」
怕誰就不用多說了,世界意志一旦甦醒,就是所有人直接完蛋的結局。
雖然各位大佬追殺神獸已經快殺瘋了,但誰也不敢說世界的人格意志已經徹底搞定了。
外來者要如何占據有主的屋子?
「換套門鎖是必須的,如果可以的話,門鎖、甚至屋內的管理設施都換成自己的,然後連住戶也換成自己人」
諸神作為本世界的「次級權柄掌控者」,在逐漸把自己的規則寫入這個世界的同時,也逐漸掌握了這個世界的控制權。
原本,這份工作要慢一點的,但現在,顯然不是等待的時候
「結果,反而成就了我們」
路平安啞然失笑,他也沒有想到機運會來的如此之快,之前主要在各個東國大佬的領地的「救贖教會」和「重生商會」,已經開始向著全世界布局了。
而這也意味著新神的「聖物」在整個世界蔓延,原本的「交易地網絡」系統開始了試運行。
沒有神力的支持,沒有從高往下的「點亮坐標」,就不可能部署蔓延整個世界的網絡。
值得一提的,在這方面,關信賢又沒走尋常路
「沒有神像嗎」
他並沒有製作神像,準確的說,將「神像」和「聖物」混合,把「大燈樹」變成了自己的神像。
這就意味著,只要聖樹所在的地方,都就能夠向這位「救贖之神」祈禱,祈求他的力量如果他的力量進一步提升的話,燈花恐怕也會是。
這樣一來,形成神力網絡,最終把目標指向路平安的「交易地」,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那麼,代價是什麼呢?」
「全部他放棄了用神像來穩定自己的人格、形態,那麼,隨著時間推移,他很有可能受到『神像(燈樹)』信仰的影響,真的變成一棵樹。」
「不,不是樹」
路平安嘆了口氣,他隱約已經看穿了關師兄的選擇。
燈塔一般的燈樹?如果它是立著的時候,的確是的。
但如果它倒下的話,那不就是扶桑木小桑嗎
「我還奇怪,他的聖徽之中居然沒有方舟,原來那樹就是。」
而既然關信賢給世界還有路平安看了他的覺悟,路某人自然也不會就這麼無視
「來吧,看看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說話的時候,路平安已經趕回了新國的首都,半年的積累期已經足夠了,是時候做點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