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野心家

  第614章 野心家

  喬治其實沒資格嘲笑義大利人,俄軍在馬祖里湖的表現,也沒比義大利人好多少。

  可要是這麼看的話,英法聯軍的表現,也沒比俄軍好到哪兒去啊。

  就連戰爭爆發後綜合表現最出色的德軍,也因為小毛奇的失誤,導致「施里芬計劃」徹底失敗。

  小毛奇如果不分兵給皇儲和興登堡,德軍還真有可能一口氣占領巴黎。

  去年9月的馬恩河戰役,德軍一度距離巴黎只有60公里,把英國人嚇得幾乎就要提前上演敦刻爾克大撤退了。

  義大利人和奧地利人的肥皂劇才剛剛拉開大幕,喬治提醒德米特,不要對義大利人寄予太多期待。

  義大利王國剛參戰的時候,協約國集體狂歡,認為義大利的加入會成為這場戰爭的X因素。

  表面看確實是這樣。

  在俄軍的兩面夾擊下,奧匈帝國已經初露敗相。

  義大利參戰後,協約國將對奧匈帝國形成三面圍攻,如果奧地利戰敗,德意志覆亡是遲早的事。

  估計連康拉德都沒想到,義大利人蓄謀已久的攻勢,居然是以這種虎頭蛇尾的方式結束。

  「義大利人本想來摘桃子,卻被看桃人養的狗咬爛了屁股。」

  王弟尼古拉對義大利人的評價是正確的,但是不合時宜。

  伊松佐河戰役結束後的第二天,《君士坦丁堡時報》的編輯,在報導中引用了尼古拉對義大利人的評價。

  喬治讓德米特提醒尼古拉,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

  義大利王國再爛,那也是帝國盟友,康拉德為了防備意軍突襲,肯定要加強義大利方向的防禦,這對俄羅斯和巴爾幹聯盟多少是個利好。

  同為協約國一部分,尼古拉怎麼能吐槽呢,應該鼓勵義大利人再接再厲,向奧匈帝國發動新的攻勢,奪回被占領的領土。

  尼古拉主動來找喬治說明情況,那些話並不是尼古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

  巴爾幹各國派駐在戰區司令部的聯絡官,私下裡有很多聚會。

  伊松佐河戰役結束後,尼古拉在戰區司令部偶遇希臘王子尼古拉斯,兩人隨口聊了幾句,不知道怎麼著就被記者得知。

  喬治命令德米特詳細調查。

  軍事聯絡官是可以接觸到軍事機密的。

  德米特效率高,很快就調查清楚事情經過。

  喬治很重視輿論宣傳的作用,《君士坦丁堡時報》是喬治成立的,同時成立的還有《日報》和《晚報》,喬治把這些報紙作為輿論和宣傳的重要陣地。

  這時候的報紙不像後世一出就是一大疊,只有一張。

  巴爾幹這麼多國家,光是戰場就有三個,每天發生這麼多事,一份報紙根本不夠用。

  同時成立三家報社的目的是養蠱,讓他們充分競爭,充分發揮輿論宣傳作用。

  為了獲得第一手消息,三家報社都在戰區司令部派出常駐記者。

  尼古拉和尼古拉斯閒聊的時候,他們旁邊恰好有一位《時報》記者。

  編輯大概覺得尼古拉對義大利人的評價很精彩,於是就在報導中援引。

  喬治責成德米特成立新聞處,對新聞報導的內容進行審核。

  德米特終於體會到參謀長的工作之繁重。

  喬治很多事只是做出決定,然後就扔給德米特,後續工作都是由德米特負責。

  德米特一邊籌備新聞處,一邊還要策劃對奧斯曼帝國的反攻。

  奧斯曼帝國參戰後,由於兵力不足,第14集團軍一直處於防禦狀態。

  一個星期前,喬治從遠東徵調的增援部隊抵達君士坦丁堡,從希臘王國和羅馬尼亞王國抽調的增援部隊也已經集結完畢,隨時可以開赴戰場。

  德米特計劃援軍從黑海沿岸登陸,從北向南推進,最終和在地中海方向登陸的英法聯軍匯合,擊敗奧斯曼帝國。

  喬治對德米特的計劃進行修改,要求派出一支部隊在波斯半島登陸,開闢對奧斯曼帝國的第二戰場。

  波斯半島那地方,大部分都是沙漠,荒無人煙,連奧斯曼帝國都不重視。

  喬治知道那片土地的價值。

  「在波斯半島登陸,對我們的後勤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德米特不建議這樣做,俄軍在整個印度洋都沒有補給點。

  現在戰爭對於後勤的要求越來越高,巴爾幹戰區之所以面對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夾擊遊刃有餘,主要是因為有君士坦丁堡這個穩定的大後方。

  開闢第二戰場的話,俄軍的補給點將拉長到2000公里以上,這對孤軍深入的俄軍來說將是巨大的災難。

  「你知道一艘貨櫃貨輪可以裝載多少補給物資嗎?」

  喬治提醒德米特,俄軍的後勤能力,和第十次俄土戰爭時期,已經不是一個時代了。

  擁有黑海出海口,喬治就不再依賴問題頻發的西伯利亞鐵路,阿穆爾生產的商品,可以通過蘇伊士運河順利抵達君士坦丁堡。

  海運的速度雖然慢了點,成本低,運輸量大。

  採用貨櫃之後,效率也比鐵路更高。

  喬治的計劃並不複雜,只從遠東抽調一個軍,搶在英法聯軍之前儘可能搶地盤。

  最好能把整個波斯半島拿下。

  本身就資源豐富的俄羅斯帝國,如果再擁有波斯半島——

  喬治就想問還有誰!

  「好吧,是我無知了——」

  德米特不得不承認,他的知識系統需要及時更新。

  從傳統角度出發,派出一支偏師在遠離本土的地區開闢第二戰場,無論對於哪個國家來說都是災難。

  第二次布爾戰爭英軍之所以灰頭土臉,成為全世界的笑柄,關鍵原因就在於遠離本土。

  喬治擁有的資源超出德米特的想像。

  如果部隊是從東印度出發,那麼距離波斯半島其實也沒多遠。

  荒無人煙對於進攻部隊來說確實不是好事,因為不能遵循哥薩克的傳統以戰養戰。

  可喬治的目的也不是繳獲戰利品,而是去占地盤。

  波斯半島周邊都是海,登陸點隨便挑,以阿穆爾的建設能力,修建一個補給基地,也就幾個月的事。

  港口建設之所以複雜是因為要考慮太多因素。

  如果只是補給的話,其實並不複雜,畢竟奧斯曼帝國要調集軍隊也需要時間。

  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奧斯曼帝國根本顧不上這支偏師,所以喬治只需要考慮當地人是否配合。

  這個問題不考慮的話,搞不好在波斯半島登陸的俄軍,也會跟的黎波里的意軍一樣,陷入無窮無盡的治安戰。

  有時候喬治會好奇,明明很簡單的事情,偏偏讓義大利人搞得很複雜。

  換成喬治,喬治才不會跟遊牧民族打游擊戰呢。

  遊牧民族的弱點很明顯,人數少,實力弱,居無定所,沒有穩定大後方,跟哥薩克一樣都是以戰養戰。

  換成喬治,喬治會從遊牧民族中扶植一個合適的代理人,讓代理人去對付反抗的遊牧民族。

  這才是以夷制夷的精髓。

  用這樣的思路去波斯半島,那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波斯半島的遊牧民族,對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也肯定不是心甘情願,別看奧斯曼帝國出版的地圖上,整個波斯半島都是奧斯曼帝國領土,實際上奧斯曼帝國在波斯半島的統治區域僅限沿海地帶,大片的內陸地區都是空白地帶,奧斯曼帝國的勢力根本沒有深入。

  說白了就是任由波斯半島內陸地區的波斯人自生自滅。

  喬治只需要從波斯半島內陸地區找一個合適的部落酋長,給他一些好處,承諾等擊敗奧斯曼帝國之後,劃給他一塊地方讓他建國,有的是人願意給喬治賣命。

  至於劃在哪兒,肯定是喬治說了算。

  波斯半島遍地沙漠,除了沙子什麼都沒有,鳥不拉屎的地方,白給都不要。

  那美麗富饒的小亞細亞半島行不行?

  所以去吧,帶著你的國民,去小亞細亞半島建國,把荒無人煙的波斯半島留給不挑食的俄羅斯帝國。

  至於到了小亞細亞半島之後,能不能立足,那就不是喬治要考慮的問題了。

  聽完喬治的計劃,德米特的眼神就有點發直。

  「聽你這意思,建立一個國家好像是很容易的事,可為什麼他們不去做呢?」

  喬治就笑。

  想搞事情,也要有資本才行啊。

  現在全世界才幾個國家啊,未來遠的不說,單就波斯半島那地方,混亂程度不亞於巴爾幹半島。

  喬治說句不好聽的,現在波斯半島人都沒幾個,一千人就算是大部落了,部落之間的戰爭還特麼弓箭長矛呢,能指望他們有多大心氣。

  以俄羅斯帝國的實力,只要在波斯半島登陸,那肯定是摧枯拉朽。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喬治承認,這個時代之所以誕生這麼多野心家,根本原因就在於這個時代有無數機會。

  德米特連連點頭,再看喬治的眼神,就和喬治嘲諷歐洲那些野心家時,看那些野心家的眼神一樣。

  口口聲聲人家是野心家,也不看看你自己。

  恐怕你自己才是這個時代最大的野心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