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亡國的真正原因

  劉明遇盯著茅元儀道:「你不相信?」

  「茅某不敢!」

  「其實這事不難解決!」

  劉明遇指著周圍空曠的環境道:「關外沃野千里,地廣人稀,良田何止億畝,只要滅了建奴和蒙古,將流民遷到關外來,每人分上幾十畝田,或者上百畝田,再給他們提供農具種子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茅元儀道:「難就難在,總會有人想方設法給侯爺搗亂!」

  在茅元儀看來,這一次劉明遇其實是有機會幹掉皇太極的,如果不是朝中出了奸臣,顛倒黑白,在朝中詆毀劉明遇,劉明遇完全有機會把皇太極殺了。記住本站域名

  就算不濟,也可以追至瀋陽城下,讓建奴士氣崩潰。

  說到朝中有人扯後腿,劉明遇沒有反駁這句話,因為這是事實。

  劉明遇嘆了口氣道:「是啊,每年七百萬兩的遼餉,不知道肥了多少人,真要把建奴給滅了,遼餉可就沒了,本侯這是在斷人財路啊,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他們不拼命才是怪事!」

  茅元儀捏緊拳頭道:「這條財路必須給他們斷了!不把這條財路斷了,老百姓就沒有活路了!」

  這些年不知道多少流民拖家帶口的跑到大名道來求一條活路,跟流民接觸得久了,他自然也知道老百姓過得有多苦。

  如果這七百萬兩遼餉能省下來,老百姓的負擔就輕了一半,哪裡還會有那麼多人別井離鄉,妻離子散?就沖這一點,不管多少人在背地裡咒罵他,恨不得弄死他,他也得將這條財路給斷了!

  「別天真了,哪有這麼容易斷的!」

  劉明遇拍了拍茅元儀的肩膀道:「世界上不止你這麼一位聰明人,事實上聰明人有很多,宋時有王安石,本朝有張居正,他們都看到了財稅的問題!」

  眾觀歷朝歷代,稅收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王朝的興盛與衰敗。最為典型的就是明朝,明朝末年,戰事四起,朝廷入不敷出,而明朝的主要稅收,來自于田地稅。而此時的明朝,土地兼併嚴重,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官僚和眾多藩王手中。

  這導致整個明朝,稅收年年減少,從頂峰時期的一千多萬兩降到明朝末年的五百萬兩白銀。雖然明朝時期,有數額巨大的白銀流入,加上銀子在不斷貶值,所以財政問題越來越嚴峻。

  兩宋時期,朝廷的稅收在一億貫左右,還有歲幣,這不得不說,這些宋朝士大夫依仗著歲幣這個恥辱性的賠款,在利用契丹人不懂金融規律,瘋狂地從遼國吸納金。

  滿清可以堅持,那是因為後世直接淪為了歐洲列強的產中傾銷地,光每年的關稅就多達四千萬兩白銀,這筆錢在大明可是沒有的。其實也不是說沒有,而是這筆錢換了一個名目,比說保護費,進入了鄭家的腰包。

  國家和政府,要想控制住國家,首先要能收上來稅,可是沒有人願意交稅。商鞅的「賦稅平」的平均稅負思想、曹操的賦稅負擔平均思想、王安石的「摧抑兼併,均平賦役」的稅收思想等等又分別以其獨有的特色思想充實了稅負平衡理論。

  現在的大明官員,幾乎清一色都是出身地主士紳階級,而他們嘴裡所說的民,其實不是農民,而是指士紳,無論是崇禎朝時期的歷次稅收改革,全部都無疾而終。溫體仁也好,周延儒也罷,他們雖然想做事,卻因為背叛了自己的階級,直接被整下台。

  古往今來,可以說,敢向地主和士紳收稅的人,從來沒有好下場,商鞅就是認為大秦的貧富差均懸殊,希望可以減輕普通百姓的負擔,增加國庫收入,於是商鞅被車裂了,王安石鬱鬱而終,張居正則更慘。

  聽完劉明遇的闡述,茅元儀有些絕望:「侯爺,難道說,這天下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嗎?」

  「有!」

  劉明遇淡淡的笑道:「你聽過賣官鬻爵這個詞語吧?」

  茅元儀點點頭道:「難道說……」

  「沒錯!」

  「朝廷要增加稅收,那就開源或節流!」

  劉明遇苦笑道:「能節流的法子已經想遍了,每名士兵平均不足七錢銀子的軍餉,就算這麼少的軍餉,還拿不到,將士們吃都吃不飽,還能指望他們打勝仗嗎?敢降官員的俸祿,他們也會造反的,根源上只能節流,可加稅已經讓天下遍地狼煙,到處叛亂,實在是沒有辦法加了,唯一的法子,就是賣官鬻爵!」

  這其實並不是劉明遇想出來的辦法,而是後世的經驗。自古以來,最反動,最薄情寡義的人,那就是讀書人。

  就想是那些遍布網上的公知大V,其實他們就是知識份子,歷朝歷代,他們雖然在一定時期,對於國家有著明顯的促進和發展作用,如果從長期來看,他們起到的作用是挖掘國家的根本。

  太祖非常厲害,就直接採取讓他們接受貧下中農接教育,其次是擴招。大明一億五千萬人口,從開國到崇禎朝,大明共計有十萬八千名舉人和進士,其中進士不足三萬人。

  如果說舉人相當於後世的大專生,而進士相當於本科生,那麼本科生在二十年前,還是天之驕子,說句不好聽的話,讓他們從事基礎工作,他們會認為對他們的侮辱,可是現在呢?一個城管都要是碩士和博士後。

  任何事情都是物稀以為貴,只要把進士和士紳打成白菜價,他們自己內部就會鬥起來,朝廷的稅收也可以挽救國家的危機。

  大明的這潭死水,只要動起來,還是有機會可以重煥生機的。這並不是作者異想天開,事實上大明朝出現的問題的事件,大不列顛一樣沒少,全部犯了一遍。

  海軍將領比軍艦多,陸軍將領比坦克多,一隻咖啡杯可以採購價一百五十英鎊,一提手紙要十五英磅,這是大不列顛幹的事情。同樣的問題,大不列顛的官僚就是一直賣賣賣,將四分之一的日不落帝國,賣的只剩英倫三島,自願降低身份,成為養子的小弟。

  茅元儀聽到劉明遇的計劃趕緊搖搖頭道:「萬萬不可!」

  「賣官鬻爵若是不成的話!」

  劉明遇嘆了口氣道:「那只有最後一招,死得人更多,影響更大!」

  「什麼?」

  「你知道革命嗎?」

  「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劉明遇指著茅元儀道:「你迂腐了,革命,簡直而言,就四個字,改革換代!」

  茅元儀目瞪口呆:「這……這……」

  「不可思議吧?」

  劉明遇苦笑道:「這是事實,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元朝末年,天災人禍,民不聊生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茅止生啊,你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自然也知道歷代歷代,其實都在這麼一個圈子裡打轉!」

  茅元儀的身體不自覺的顫慄起來,他望著劉明遇喃喃的道:「侯爺欲反呼!」

  「傻蛋!」

  劉明遇拍了拍帳篷里的桌几:「你先告訴我前朝都是如何滅亡的?」

  「這還用說嗎?自然是昏君荒淫無度,大興土木,弄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最後民怨沸騰」

  」我看了看歷史,總結了一下原因,什麼昏君荒淫無度啊,大興土木啊,啥的是真是假難說得很!」

  劉明遇接著道:「你說這歷史被稱為荒淫無道的昏君,都是誰?商紂王帝辛?他是如何荒淫的?他幾個妻妾?有幾個孩子?那你回道我,周文王,周武王,他們幾個孩子,多少妻妾?如果你記不清了,那就回答另外一個問題,隋煬帝幾個孩子?幾個皇后,幾個皇妃?李世民幾個兒子,幾個公主,多少后妃?」

  茅元儀半天沒有回答過來。

  答案是肯定的,皇帝有的孩子多少,對於國家來說,是個事嗎?

  崇禎才幾個孩子?他才幾個后妃?

  比皇太極而言,崇禎那就是聖人。

  可崇禎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子上,他是昏君。

  歷史向來都是以成王敗寇論。

  劉明遇道:「有一條是共通的,那就是民不聊生。是的,民不聊生是每一個朝代滅亡的前奏。為什麼會民不聊生呢?史家會無一例外把矛頭指向天子,認為天子失德,所以才會弄得民不聊生,具體怎麼個失德法,荒淫無度啊,大興土木啊,重用酷吏啊,任人唯親啊,重小人而遠賢臣啊吧啦吧啦吧啦,多得數都數不過來。」

  茅元儀道:「難道不對嗎?」

  「對個球!」

  劉明遇指著茅元儀道:「筆握在你們文人手裡,鬼才知道是真是假,難道讀史的人還能把死掉的皇帝從棺材裡弄醒一一盤問不成?但有一條他們沒有寫上去,那就是官府盤剝,土地兼併對,土地兼併,這才是民不聊生的真正原因。」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