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大明

  第542章 大明

  「朱標殿下.復活了?」

  劉伯溫一時間接受不了,他直勾勾地看著李漁,這個六朝中排名靠前的智者,此時訥訥不能言。

  當年舊事重上心頭,

  六朝人間的強者中,或許有人也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誰也不會出手。

  強行把一個死人復活,已經觸及到了輪迴的禁忌,更何況這個人還是人皇之子,會讓天劫的威力千倍萬倍的增加。

  「你還是太年輕,你以為躲過了規則,殊不知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規則的鎖鏈已經將你拷牢了。」劉伯溫終於打破了沉默,他嘆了口氣說道:「歷代大良賢師,都要逆天而行,以為自己可以打破規則,但是這些舉世無敵的強者,最終有幾個活了下來?」

  李漁笑了笑,「你說的鎖鏈,對我來說,就是下一個瓶頸。」

  他一直在遵從自己的道心做事,所以即使為了所謂的仙途,強行改變自己,那麼他也走不到最後。按照李漁如今對道的理解,放棄本心,或許能很快走向一個高峰,但是卻並不可取。

  甚至那樣的話,失去了自我,太平經不選他,能不能修煉都是一個問題。畢竟這世道有資質,卻沒有門道修煉的人,是多不勝數的。

  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是自己這樣,喜歡傳道,喜歡幫年輕人一把的。

  很多的修士,都是修為越高,就變得越自私。尤其是見慣了親朋舊友的離去,就會把人間感情看的很輕。

  他們太看重自己的修為了,對其他的事尤其是比他們弱的人的事,都漠不關心。

  所以天下打成一鍋粥,民不聊生也好;瘟疫橫行,十不存一也罷,站出來都是大良賢師。

  劉伯溫繼續澆花,不再說話,這也是一種態度。

  李漁清楚,劉伯溫的意思是不打算參與其中,雖然他是大明的開國功勳,和朱標和是老熟人,更是當年從閻羅殿手裡奪人的直接參與者。但是劉伯溫很明顯不想摻這件事,朱標復位與否,他都不會出手。

  李漁本來也不是來找救兵的,對如今的大明來說,不缺一個劉伯溫。甚至徐輝祖,都比劉伯溫重要,因為他們計劃不是推翻一個王朝,而是巧奪皇位。

  這次的政變,不需要奇謀詭計,不需要精兵強將,不會打仗也不會死太多人。

  只是布置下大幕,在適當地時候,讓主角閃亮登場。然後在京中,控制住最緊要的那批人,最後順利讓朱標繼位。

  「當初明太祖要留下愛子的魂魄,先生也參與其中了吧?」

  劉伯溫苦澀地點了點頭,說道:「悔不當初啊,對大明甚至對太祖皇帝,根本就是得不償失。」

  他陷入了回憶,呢喃自語道:「其實當時並非只有太祖有這個想法,大明開國之處,文臣武將都是人中龍鳳,各個桀驁不馴。而他們都是真心欽服太子殿下,所以這件事當時是眾望所歸。只不過大家都沒有想到,後果會如此嚴重,以至於整個大明的國力都被耗的七七八八。」

  「不過這些都已經是前塵舊事,老夫本一輩子不願意再提起,只不過殿下他死而復生,讓人不勝唏噓。若是有機會重返大明,老夫也將會見他一面,除此之外,對大明老夫已經再無掛念。土地子民還是那個土地子民,但是我們這些老東西,本不該再出現在大明了。」

  李漁沒想到老頭這麼深沉,他口風一轉,問道:「陛下這段時間如何?」

  「你要是問治國之策,她是半點沒學到,不過她身邊那個薛寶琴悟性驚人,很多事一點就透。你若是問修為,她早已經是仙人境界,比我還高一些,不出所料甚至超過了你。」

  李漁呵呵一笑,趙福金的境界,是他一手打造的,但是不可否認,融合了補天貪石和御靈堂教主畢生掠奪的別人的修為,再加上那個空前絕後的天劫,如今福金的修為確實深不可測。

  她是大宋的女皇,又有如此高的修為,地位十分穩固。有幾個信得過的人,幫她治理國家,沒有什麼不好。一個實力超群的君主,實際上是不需要事必躬親的。對於大宋,李漁明顯上心很多。

  大宋和大明不一樣,這裡是自己的基本盤,大明的事失敗之後,最多不過是帶著原班人馬逃回大宋,只要有大宋在,自己在外面做什麼都有退路。

  李漁抱了抱拳,離開這個小院,準備去見一見福金。說起來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個小丫頭了,不知道她當了一段時間的皇帝,還是不是那麼調皮、貪吃、嗜睡.

  劉伯溫沒有回頭,聽著他的腳步聲越來越遠,他才放下花灑,坐在了欄杆上。

  好像被抽掉了所有力氣,劉伯溫倚著亭子內的柱子,渾濁的目光看著大明的方向,遠處的朝霞如同金針,刺破雲層。

  誰都有年輕的時候,那時候大家聚在一塊,是真難,但是也真不怕。

  就像是剛才出去的那個年輕人,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就算攔路的是神仙,也敢舉起兵刃來砸爛他的狗頭。

  一個個的強敵,都在他們面前倒下,鄱陽湖的陳友諒,金陵城裡的張士誠,都是不世出的梟雄,最稱職的敵人。

  一路上哪一場惡戰不是酣暢淋漓,直到開國那一天,一切如夢似幻。

  徐達、常遇春、胡大海、藍玉、李善長、李文忠

  曾經的大明不必大唐差多少,都是將星閃耀,名臣薈萃。

  李家是世代王侯,李世民是褐裘公子,當時太祖和手下一幫弟兄,都是草根泥腿子出身。要不是中間隔著一個柴榮,兩邊都想較量一番。

  那時候朱元璋和李世民都很尊重柴榮,而且他也確實不好惹,所以六朝中出身最懸殊的兩伙人,沒有正面打一架。

  後來就發生了那件事,大明在幾年內,快速衰弱。而大唐則蒸蒸日上,成為六朝第一強國。

  如今,只剩下這個遠走他鄉的老頭,看著年輕不知畏懼的後生,發出的一聲嘆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