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語氣平緩,開始匯報:「接下來,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基於目前開發的ITIC類型非富勒烯受體材料,製備半透明、疊層器件,這兩個方向既是並列的,又有一定遞進的關係。」
「首先說一下疊層器件,如果是簡單的四終端法的雙結疊層器件,其結構是一個正常的器件,外加一個半透明的器件,通過串聯的方式進行連接,然後垂直放置,兩個電池器件相當於被捆綁在一起,吸收一單位的太陽光。」
「如果是複雜一些的二終端法的疊層器件,則相當於先製備一個半透明的器件作為一個子電池,然後再在其頂部直接製備另外一個子電池,實現疊層的效果。
「二終端法的製備工藝比較難,但是靈活性比較高,如果想做的話,甚至可以把第二個子電池也做成半透明的,再在其上面如同蓋房子一般加蓋第三個、第四個電池器件,實現多結疊層器件。」
「考慮到半透明器件算是疊層器件的一個前置條件,我打算首先進行半透明器件的開發。」
「半透明器件,顧名思義,就是這種電池器件用肉眼來觀察,是半透明的,也就是有一部分可見光可以透射過去。」
「而可見光的範圍大致是390-780納米,因此在半透明器件有效層材料的選擇上,具有近紅外光吸收的材料就是一個優先的選擇,也就是光吸收範圍在700-900納米甚至800-1000納米的材料,對應材料的禁帶寬度在24-38電子伏特左右。」
「剛好,我們組裡就有這樣的材料,比如陳婉清學姐開發的IEICO、IEICO-4F,鄔勝男學姐開發的FNIC-4F,就是比較契合的材料。」
「初期的話,我打算選擇PCE10作為標準給體材料,IEICO-4F以及FNIC-4F作為受體材料,進行初步嘗試,之後可以拓展到其他的體系,包括自行鄔勝男計劃合成的IHIC、4TIC等。」
「對於半透明器件來說,一個重要的表徵參數是AVT,翻譯過來就是可見光範圍內的平均光透過率,進階一些的表徵參數還有色度圖等等。」
「傳統的電池器件,因為有效區域內是用100納米左右厚度的銀、鋁、金等金屬電極蒸鍍覆蓋,AVT通常小於1%,而製備半透明器件,通常是從電極上來做文章,也就是換用透光的電極,比如薄的金屬電極,銀納米線甚至ITO等等,而摸索透光電極的製備工藝,也將是我接下來主要的工作內容。」
許秋已經很久沒有在組會上進行這麼長時間的匯報了,一番演講下來,還有些口乾舌燥。
「非常好,」魏興思稱讚了一句,隨後說道:「剛好許秋你這邊如果能有什麼成果產出的話,可以用在鄔勝男寫的本子裡,作為前期工作。」
韓嘉瑩上周在整理J3體系的工作,目前文章進度為五成左右,目標期刊為AEM。
因為J2性能沒有J3好,所以雖然同樣是12%+的體系,但投AM被打回來的機率比較高,索性就直接投AEM了。
根據魏興思預計,韓嘉瑩這篇文章情況差不多是這樣的:
投AM過稿機率20%,被拒不轉刊機率40%,被拒轉到AEM、AFM等一區期刊機率20%,被拒轉到AELM等二三四區期刊機率20%;
另一方面,直投AEM過稿機率60%。
那麼自然選擇直投AEM更加穩妥一些。
鄔勝男上周在整理m-ITIC體系的文章,目前進度八成左右,看這個樣子,放國慶假期前是可以把文章投出去的。
然後她打算等收假後,開始同步進行IDIC-M體系的工作,以及魏興思傑青基金的撰寫。
莫文琳上周主要在撰寫H22:ITIC:IEICO體系的文章,進度差不多四成。
三元體系的套路還是很多的,因為有三種組分混在一起,相比於二元體系,會多出很多的可能性,就看作者怎麼來解釋了。
就比如莫文琳的第一個工作,由H22給體、富勒烯受體PCBM和非富勒烯受體ITIC組成的三元體系,當時根據TRPL結果表徵,許秋推測「PCBM和ITIC是平行結構的」,莫文琳把這個觀點放在了文章的標題中,作為了一個文章亮點出現。
在這篇工作中,許秋推測「ITIC和IEICO因為分子結構相近,形成了受體合金」,也被莫文琳寫在了文章當中。
包括接下來第三個J1:ITIC:PDI4-B4T的工作,許秋發現這個體系3D-PDI材料加的很少,卻實現了器件性能的提升,便推測「PDI材料的主要作用不是提供互補的光吸收,而是為提供電荷拆分驅動力的作用,幫助給體材料J1實現激子拆分」。
猜想類型的觀點,只要提出來以後能自圓其說就夠了,就算錯了也不要緊。
而且,像現在這種猜想,別人沒有X光眼,看不到具體的微觀場景,很難去辯駁你的觀點是否正確。
莫文琳的幾個工作,許秋參與度還是比較高的,提出了不少觀點。
畢竟有機光伏領域其他人產出的文章,許秋幾乎穩吃一個二作,他這二作也不是白當的。
中午飯後,許秋跑了一趟江彎校區,下了校車後直奔江彎先材,這邊的校園裡還是如同之前那樣,沒有什麼人,依舊處於「江彎大草原」的狀態。
來到先材門口,許秋取出一卡通刷卡,門禁裝置傳來一陣急促的「滴滴」聲,提示「門禁未開通」。
想到新卡還沒有辦理過門禁,他又換了本科生的舊卡,同樣開門失敗,提示「此卡已註銷」。
好吧,舊卡的有效期過了,許秋只得呼喚保安大叔來開門。
說起來,學生在畢業之後,一卡通會被註銷,但裡面通常會剩下一些錢花不完。
在指定時間內,畢業生是可以去一卡通辦把裡面剩餘的金額提現的,如果逾期不提現,則自動視為捐贈出去。
許秋舊卡里的金額,含小數點就只有三位數了,也就懶得去提現,索性直接捐了出去,只是不知道捐哪裡去了。
而有些土豪喜歡在一卡通里,一次性充值500、1000甚至2000的,到畢業了忘記提現,那就虧大發了。
當然,土豪可能也不差這點錢。
保安大叔開門後,許秋先去保衛處辦理了博士生新學號的門禁,隨後乘坐電梯直接到達五樓,打開520、522房間的U型鎖,走了進去。
許秋已經好久沒有來江彎,不過這邊的實驗室相較於之前的變化也不大,只是老王在通風櫥中集成了水、電、氣以及抽氣裝置。
許秋仔細檢查每個通風櫥的水路的出水情況,下水情況,插座有沒有電,氮氣的氣路是否通暢,以及排風機的抽氣效果。
水電氣都沒什麼問題,三個風機也比較給力,運行的時候聲音不算太大,而且吸力還蠻強的,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氣流的運動。
可能是風機比較新的緣故吧,像張疆那邊的通風櫥,有一個的風機的聲音賊大。
「嗡嗡嗡」、「嗡嗡嗡」的,非常影響做實驗時的心情,因此就被分配給了無機實驗。
通風櫥的事情了結以後,現在江彎實驗室的裝修事宜就全部完成了。
之後如果搬家的話,還有差不多四部分事情,儀器的搬運,危化品的搬運,手套箱的返廠改裝,所有儀器的重新調試與標定。
現在還有個小尾巴,類似於之前氣體管路的驗收,現在通風櫥這邊也需要負責人簽收,老王才能從學校拿到貨款。
於是,許秋就給老王打了個電話,對方表示「在外面,半小時以內一定到」。
在等老王的這段空閒時間,許秋離開了自己的實驗室,打算到先材樓里的其他地方逛逛。
了解一下鄰居們都是幹什麼的還是很重要的,萬一有什麼事情,也好跑路。
一樓是類似於之前老化樓的學校公共儀器平台,這邊的配套還是不錯的。
有不少比較貴的儀器,比如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核磁共振儀NMR等等。
當然也有一些常規的凝膠色譜儀GPC、傅立葉變換紅外吸收光譜儀FTIR等等。
而且,這邊的儀器都比較新,新通常就意味著好,畢竟技術一般都是疊代向前嘛,很少有像後退的。
二樓有一個非常大的會議室,類似於電影院的那種座位,估計能承載300人一起開大會,另外還有一個學生活動中心,類似於自習室的感覺,配套的條件非常不錯,座椅居然不是板凳而是單人、多人沙發。
三樓歸屬於江彎先材研究所,他們幾個課題組就占了一層樓,畢竟有院士大佬嘛,學校對於院士大佬的資源傾斜程度非常高。
不過,材料系雖然有兩個院士,但都不歸材料系管,都是獨立出去的部門。
其中一個是這邊的江彎先材實驗室,另外一個則是裝備院,搞軍工的,條件也非常好。
裝備院在邯丹校區有聯排的好幾棟專屬平房,屬於保密機構,進入課題組的學生都要簽署保密協議。
他們做的領域偏向應用,不是很好發文章,但待遇非常好。
魔都綜合大學材料大多數博士每月差不多拿2-4K,而裝備院就是4K+的那種。
而且組裡的每個人都能輪著獲得國獎,因為每年都有一個專門的國獎名額給裝備院,不需要和材料系其他學生競爭。
這就屬於國獎躺著就能拿。
六樓是另外一個化學系的獨立研究所,性質類似於江彎先材實驗室、裝備院,但具體情況許秋不清楚。
有可能是因為先材樓是一期工程,後面化學樓、環境樓是二期工作,所以當時在先材蓋好後,有不少空房間,化學系的那個獨立研究所就跑過來占了一層樓。
四樓、五樓和七樓屬於材料系。
許秋隨意看了看,四樓的學生辦公室現在依然沒人入駐,還是空蕩蕩的。
其他大多數房間都有裝修過的痕跡,有幾個是正在進行裝修的,但是進展都不快,有不少房間都還沒有開始吊頂。
而像520、522房間這樣完整裝修好的實驗室,一個都沒有。
看來材料系的其他的老師對於搬家這件事情還是比較牴觸的。
其實,對於搬家的事情,魏興思也有些牴觸。
但誰讓系裡給的新實驗室的面積大呢,而且還可以整合原先邯丹、張疆兩個實驗室,不用到處跑。
總體來看,利大於弊,他自然就比較積極。
七樓就是頂樓,這裡有幾間專門是用來排風的房間。
在七樓的樓梯間裡,有一個攀爬的裝置還可以上天台。
不過,天台的頂部是有一把鎖給鎖起來的,比較安全。
逛了一圈,許秋回到520房間,沒等多久,老王便帶著單子趕了過來。
許秋簽字,完成了對通風櫥的驗收。
PS:周一求推薦票,求月票,限免了,就直接二連更了。
PS2:兩章近7K字,限免還不少更,作者君是不是很有節操,所以你們懂的……滿地打滾求票票,不要下次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