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陛下何故造反啊?

  第531章 陛下何故造反啊?

  「啊我才幾十年沒回來,就已經快進到這裡了嗎?」

  楊規看著眼前灰頭土臉的楊堅,不由心中感嘆,錯過了一點好戲啊。本來說是出去看看取經人玩玩,但萬沒想到華嚴這個小子這麼對胃口,起了收徒之心,忘記把培養他的時間也算進去了。

  因為要培養他,所以帶他完整走了一遍取經路,一路上還多方協調,甚至有的地方還親自出手。至於華嚴身死道消之後上奏天庭,留下靈魂,重塑軀體這種事情那就更不要提了。

  於是換來的結果就是,他們出去的時間,比原定的晚回來了十幾年以上。

  楊堅在楊規的建議下,將國號定為「唐」而非「隋」,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總之楊堅果然感覺一股大氣運臨身,時時刻刻加持在自己身體和腦子裡。

  這讓大唐開國皇帝楊堅感到自己做事有如神助,無論是處理政務還是軍事方面,都順暢地不可思議。甚至還找到了不少人才臂助,讓他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就已經完整了大一統全國的壯舉。

  他主政期間,大興仁政,減免賦稅,停止刀兵,在短時間內,楊唐全國上下,人口數量快速回復,得到了迅速發展,史稱「開皇盛世」。

  其實做到這點也很簡單,在這一點上,太上老君的說法是一點沒錯,治大國若烹小鮮,講究個無為而治。縱觀古代中國所有朝代,每逢有「盛世」,絕不是因為實行了什麼新政。

  正相反,每逢有什麼新政,古代人民的生活反而更加糟糕。歸根結底,沒法對古代的官員進行一個完整的監督,新的政策在皇帝想來是利國利民,在底下的狗官看來卻是新的撈錢渠道。

  因此楊堅登基稱帝之後,除了發兵統一全國之外,治理國家所踐行的就是楊規告訴他的一個方陣,不折騰。

  只要不折騰,按照經濟運行的自身規律,加上人民群眾吃苦耐勞的性格,自然而然地就能回到正規。

  在「開皇盛世」數年之後,國家底子恢復的差不多,楊堅終於開始了自己的第一項折騰,打破世家大族對官員壟斷的第一步,科舉。

  楊堅著手廢掉九品中正制,隨即按照楊規的說法,開科取士。此舉一出,世家大族跳著腳的罵街,一年之內扶持了三十多個造反勢力來搞楊堅。

  但是沒用。楊堅本身說是政變當的皇帝,但其實他登基的過程,就是一個地方軍事割據政權反向包圍中央,然後造反逼皇帝退位的過程。

  軍隊是他的基本盤。

  楊堅這才登基幾年呢,軍隊的戰鬥力經過一段時間的修生養息,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更強了。開皇盛世的政策,也帶來了更多的稅收,讓他可以更好地改進軍隊裝備。

  那些個世家扶持的反賊,根本就沒能掀起什麼風浪,幾乎是在短短几個月間,就被楊堅盡數撲滅。

  而因為他是開國皇帝,地方政事的官員也都是他的鐵桿,世家想要架空楊堅的舉措,也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無功而返,只能先按捺下來。但這可不代表那些個龐大的世家大族們,會就此服氣了楊堅,平靜的水面之下,隱藏著湍急的暗流,就等著一朝爆發。

  楊堅可沒理這些個世家大族的反撲,全都是些小卡拉米,楊堅直接利用堂煌大勢,無可匹敵地碾壓過去。

  他首先利用楊規改進的造紙術,讓紙的價格急速下降,隨即又搞出了印刷術,這讓書籍的價格低廉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許多寒門學子,也都能夠看的起書,這就打破了世家大族對於知識的壟斷。

  其次科舉取士的內容,從一開始也沒定成所謂的儒家聖賢書。這要是放到後面幾個朝代,或許很困難,天下的讀書人聯合起來,就算是皇室也能個掀翻了,可現在楊堅就占了一個便宜,時間早。

  楊堅的國號名為唐朝,實際上就是隋朝的時間,這會兒還沒衍聖公呢。曲阜孔家,要到宋朝才被封為衍聖公,對孔子的神話,現在也才剛剛起步。

  其實對於孔子和孔家的神話,本身就是科舉制度發展的附帶品。在如今之前,甚至都不需要科舉取士,自然也就不用拘限在一家一姓之言裡,文壇大宗那都是暢所欲言。

  這才出現了自宋以前,前人說的都是聖賢書,自宋以後,只有解讀聖賢書的情況。

  現在孔子的封號,最大的就是北魏所封「文聖尼父」,「孔聖人」這一稱號,嚴格來說應當是自此而始。

  不過北魏一個北方胡人政權,連全國都沒能統一,更沒占據漢人正統,他封的這個稱號,只是為了自己統治的正統性和文治背書而已,沒什麼人宣傳,自然也就沒傳開。

  等到後來唐太宗追封「先聖」,宋真宗追封「玄聖文宣王」、「至聖文宣王」,「孔聖人」這一稱號,這才算是有了比較大的市場。而真正到深入人心的「至聖先師」,那甚至要等到明清了。

  在此之前,孔子最大的身後名,也就是漢朝所追封的「褒尊侯」而已。等到了歷史上的隋文帝楊堅時期,這才追封孔子為「先師尼父」。

  但其實,帝王嘛,做的都是對自己有用的事情,尤其是楊堅這種開國皇帝,他絕不會因為仰慕誰的身後名而去追封一些實質性的東西,一定是其中能夠有對他統治有利的地方。

  而現如今,孔子地位抬高,對楊堅的統治是不利之處,自然楊堅也不會追封什麼「先師尼父」稱號了。儒家學說,在現在的文人群體之中,是主流,卻遠遠不到後世那種「唯一」流的地步。

  因此楊堅面臨的阻力要小得多了。

  該拉攏的拉攏,該教化的教化,所有人都是天子門生,除了那些個世家大族,很難有人能夠抗拒這個誘惑。

  楊堅按照楊規曾經提到的「務實」思想,將科舉考題出了一些簡單的行測和申論,擇優取士。儘管這個科舉的選拔制度比起來還相差太遠,但終歸是比獨尊儒術八股取士的科舉要強得多了。

  科舉舉行了幾屆,楊堅才開始了自己的第二項折騰政策,重新丈量土地,改革稅法,用的是楊規跟他提到過的「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

  結果就是剛進行了幾年,就怨聲載道,迎來了世家大族的反撲。世家大族直接扶持他家老二楊廣,跟他爹來打對台。

  此舉也正好合了楊廣的心意,畢竟他早就看楊堅這個老登不順眼了,牢牢把持著權力和皇位不放手,甚至還想要傳位給大哥?

  什麼嫡庶神教,長幼有序,你當女頻呢?在男人的世界,就一條準則,拳頭大的才能說話!

  於是楊廣在世家大族的幫助之下,暗中安插勢力,掌控軍隊,準備造他老子的反。主要的支持者,就是獨孤家。

  獨孤伽羅最支持的就是楊廣,這讓楊堅極為被動。畢竟楊勇也是你的親兒子,誰能想到在沒有利益糾葛的情況下防範枕邊人呢?

  但楊堅忘了一個事情,獨孤伽羅可不止是楊家的媳婦,還是獨孤家的女兒,對於她來說,楊家的利益和獨孤家的利益,未必哪個更重。

  顯然,楊廣就是最優解。幫助楊廣,既是自己的親兒子,保全了楊家的利益;同時楊廣的政治主張,也是同樣對世家大族有利,又保全了獨孤家的利益,一舉兩得。

  於是獨孤伽羅果斷反了,跟歷史上一樣,選擇了幫助自己的二兒子楊廣來繼承皇位。

  在獨孤伽羅偷偷摸摸地小動作幫助下,楊廣終於有一天站在了金鑾殿上,帶著一群大臣和侍衛向自己老爹「兵諫」。

  奈何楊廣和獨孤伽羅漏算一點,楊唐的開國皇帝楊堅,每天時不時喜歡慢慢騰騰打一趟拳,並不只是為了養生什麼的,楊堅是個實打實的武林高手,論實力,甚至能上九鼎世界的《地榜》!

  楊堅也不再是當年那個被宇文護追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小年輕了,他是積威甚重的大一統王朝皇帝,天下的共主!

  在楊堅打趴下一群侍衛之後,橫劍在楊廣咽喉上,楊廣的那些個「同盟」們,果斷跪下請求皇帝陛下開恩饒命,說只是被楊廣一時蒙蔽。

  給楊廣氣的牙根子都痒痒。但是沒辦法,現在他就打不過他爹。

  不過楊堅也明白,既然楊廣身後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可能還掌控了一部分朝臣和軍隊,未來自己的生活應該是極為不安全的。

  按說作為一個皇帝,就算面臨這種境地,也應該選擇跟反賊硬鋼,或者哪怕是軟弱綏靖呢。哪知楊堅的選擇出乎了所有人意料,他牢記當年楊規告誡他的話:

  楊廣想要皇位,給他!楊廣想娶媳婦,給他!

  要什麼給什麼,楊堅直接傳位給楊廣,什麼也沒要,就帶著自己一家老小,和一些金銀細軟,直接退位讓賢,出了京城。

  一出來他可就後悔了。他是皇帝的時候,再怎麼說,大家也都要忌憚他的身份,但他既然自廢武功,自己退位,那大家的忌憚可就少的多了。

  一路下來,楊堅一家被世家大族和變法路上利益受到損害者派來的刺客刺殺了無數遍,饒是他實力驚人,也是灰頭土臉。

  就算是回到老家隱居起來,仍然還時不時要面對刺殺。

  楊規回到長安之後,發現皇位上竟然已經換了人了。

  他甚至根本不用進皇宮就能知道,皇宮上面飄著的明顯就不是楊堅的氣運,之前那濃郁如華蓋的紫色氣運,現在多少帶點支離破碎,而且還有一些髒兮兮的黑色點子在上面,眼看就是國之將亡。

  楊規掐指一算,算到了楊堅的所在之處,帶著媳婦和徒弟就趕奔了過去。縱地金光的速度只是縱地金光的速度只是相對於他當神仙的時候慢了許多,但在這麼一個凡人國度,也是絕對夠用,比高鐵都慢不了多少。

  不多時就找見了楊堅。

  此時楊堅剛經歷完一場刺殺,正灰頭土臉著呢,還得給他家老祖沏茶,上哪說理去。

  楊堅把茶杯遞給楊規、后土和華嚴,看著華嚴先問,「這位是……?」

  不怪楊堅神經質,任誰從皇位上退下來這麼大的反差,又經歷一直被人刺殺的事情之後,多少都要有點精神緊繃的。

  「哦,這是我新收的徒弟,外國人,沒事。」楊規擺擺手。

  楊規一句「外國人」,這才真正讓楊堅放下了提著的心。楊規給再多背書也不好使,畢竟自己的親兒子和親媳婦都能勾結外人來圖謀他的皇位,現在楊堅對人的信任程度很低。

  不過外國人就不一樣了,世家大族總不會能把手伸到外面那麼長去,畢竟聽說外面可都是神魔的天下。就那些個世家大族,也就在自己家裡這一畝三分地的凡間興風作浪,碰上那種一張嘴能吞下十萬天兵的大獅子精你試試?

  什麼狗屁權謀、智計,都是胡扯,多大的世家也都是螻蟻。

  楊堅嘆了口氣,隨即開始向著楊規抱怨:「我說老祖啊,您這不坑我嘛,楊廣那個畜生膽敢反他老子。我原本以為按您老的話做,要啥給啥,把皇位都給他了就能消停,結果這顯然是不給我活路啊。」

  「怎麼沒給伱活路啊?」楊規看了楊堅一家老小一眼,「你這不是活著從皇城裡殺出來了嗎?」

  「這也算活啊。」楊堅嘆了口氣,「倒確實是沒死,但是這跟死了還有什麼區別,當年宇文護在的時候我也沒這麼狼狽啊!」

  被勢大的敵人都沒壓迫成這樣子,居然讓自己的二兒子辦到了,楊堅不知道該哭還是笑。

  「我保的就是你當時能活,後面的執行計劃,還是要看具體情況嘛!」

  「那您說現在咱該怎麼著吧?」楊堅倒看看楊規能說出什麼來。

  「好說啊,現如今的情況我也了解了,不是楊廣被稱為暴君,天下反王四起嗎?」楊規抻出一張地圖來一指,「你也造反就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