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中國第一高樓
對於後世所建造的超級工程,歷朝歷代的古人無不深深的折服。
尤其是對各朝的帝王來說,這種感覺來得更加強烈。
唯有他們最是清楚,每一次的大興土木有多麼的艱難。
可後人卻幹得異常出色,取得了一系列偉大的成就。
讓他們欽佩的同時,也深感羨慕。
李世民深知,每一項超級工程都是利國利民的,他也希望有一天能在大唐土地上建造超級工程。
不過他也清楚,以大唐目前的能力,短時間怕是無法辦到。
他仔細回想了一下後世的繁華昌盛,頓時覺得後人能建造如此多的超級工程也是情理之中的。
畢竟就他從之前天幕視頻中了解到的,或是通過主播直播看到的。
後世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極其高的程度,能建造超級工程也就不足為奇了。
李世民:主播,朕看到後世有很多高樓大廈,不知道最高的大廈有多高?
相比於其他的超級工程,他覺得還是後世的高樓大廈帶給自己的衝擊更大。
尤其是到了夜晚,那些燈紅酒綠的高樓大廈來得更加絢麗,給他的印象極深。
和其他的超級工程相比,高樓大廈的建造難度無疑是最小的。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在大唐的土地上也能建造高樓大廈。
經過李世民這麼一提醒,蘇晨立馬反應過來。
在中國規模龐大的基建工程中,全國各地的摩天大廈無疑是最亮眼的成績。
「上海中心大廈,是我國最高的摩天大樓。」
「它以632米的高度矗立在上海陸家嘴,是中國第一高樓。」
「其建築面積為57萬平方米,擁有地上127層,地下5層,總投資為150億。」
「大廈的外形為螺旋上升的龍塔造型,據說是因為環球中心而特意設計。」
「上海中心大廈不僅是城市最高天際線,也是我國第一座超600米摩天大樓,更是我國最後一座6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
「早在1993年,浦東新區對於陸家嘴新地標規劃就已經開始。」
「隨後420米的金茂大廈和490米的上海環球中心大廈分別於1999年和2010年竣工,最後的上海中心大廈也於2008年動土開工。」
「上海中心大廈的目標並不是中國第一高樓,東邊的環球中心比金貿大廈高70米,上海中心大廈再比環球中心高140米。」
「其內在的數學邏輯以及完美的天際線,才是確定大廈高632米的真正原因。」
「但誰都沒有想到,這一高度居然會被永久定格。」
「大廈由美國建築公司負責設計,從高空俯瞰其截面就像一個圓潤的三角形。」
「也有人說大廈像吉他撥片,更為形象的比喻則是打蛋器。」
「大廈從下而上以順時針方向向上旋轉,其形態宛如一條盤旋升騰的巨龍,與江面龍形倒影形成雙龍意境。」
「大廈的外牆首次採用大規模雙層玻璃幕牆設計,兩層玻璃間每隔十多層做一次隔斷,形成24個高挑通透的空中閣樓。」
「單從外形設計上來講,上海中心大廈龍塔造型絕對堪稱史詩巨作。」
隨著蘇晨一邊介紹上海中心大廈,一邊尋找相關視頻播放給大家觀看。
各朝各代的古人無不被視頻中的摩天大樓所震撼,那高聳入雲的高樓極為壯觀,光是看畫面就有一種自身渺小的感覺。
632米的高度,光是想一想就令人窒息。
他們也知道後世有很多摩天大廈,可現在才明白大廈高到了一種何等驚人的程度。
在視頻畫面中,從上海中心大廈最頂端往下眺望,根本就看不到地上。
要說最震撼的,當屬各朝的松江府老百姓。
他們一下子就認出來了,上海這個地方就在他們松江府。
平時看著平平無奇的小漁村,到了後世卻建造了摩天大廈,這種衝擊所帶來的震撼可想而知。
在震撼的同時,他們不禁有些失落。
看看如今的松江府,再看看後世的上海,這種落差感令他們沮喪。
「2008年上海中心大廈開始建成,但是大廈632米的高度重達80萬噸,相當於70個艾菲爾鐵塔。」
「由於距離黃浦江畔不到一公里,並且上海特有的鬆軟地質,加上地基靠近江邊,超高的樓層和驚人的重量會帶來地質下沉和高樓傾斜的風險。」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修建一塊穩固的地基來支撐,而這塊地基的強度將是史無前例的。」
「如何在鬆軟的地質上打造一塊可以承重的地基,是建設工程中最困難的地方。」
「上海是位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形成的平原,屬於軟土地基,並且地下水豐富土質濕軟。」
「要想在這種特性的土質上建造一棟超高超重的摩天大樓,首要問題是解決大樓的基礎。」
「首先在地基下打入955根長86米的工程樁,並且在每根樁基半干後,往預埋的注漿管進行高壓注漿。」
「漿液可以從側面擠出孔底的沉渣,填充樁基的縫隙讓承受力大大提高。」
「為了確保大廈的絕對安全,還開挖了一個直徑121米,深33米的超大身基坑,並計劃澆築一塊一萬多平方厚六米的大底板。」
「但是如果分層分塊澆築,則會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影響使用壽命。」
「因此底板必須一次性澆築完成,才能滿足其強度和使用年限的標椎。」
「但是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混凝土在澆築時會出現水化熱的反應。」
「它會引起混凝土局部產生高溫,最終會導致局部膨脹開裂,這樣就會使底板的穩定性不達標。」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嚴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減水劑。」
「這樣對混凝土運輸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人要在60多個小時內完成整塊底板的澆築。」
李治:我大唐最高的建築大雁塔還不到70米,和上海中心大廈有著天壤之別。
玄奘從西天取經回來後,為了保存從印度帶回的經書和佛像,特意修建了一座石塔,也就是大雁塔。
大雁塔雖說是大唐第一高建築,但完全比不上後世的第一高樓,連一個零頭都沒有。
上海中心大廈給了他靈感,是不是可以在長安建造比大雁塔更高的建築。
因為他意識到,修建最高的建築不單單看著壯觀,也同樣是國力強盛的體現。
如今的大唐,在他的統治下,疆域面積達到一個頂峰。
而且老百姓安居樂業,整個社會繁榮昌盛。
有了如此功績,他覺得可以修建一座高樓來表彰一下。
如此一來,不僅能彰顯他的功績,也能作為大唐強盛的象徵,更能極大的增強大唐子民的民族自豪感。
「2010年3月26日,全上海80%的攪拌車從全市各處的攪拌站將混凝土運送到工地。」
「經過連續63個小時的澆築工作,大廈底板一次性澆築成功。」
「至此,大廈地基最大的問題被解決,工人們可以放心大膽的在這個穩固的平台上開始下一階段的施工。」
「在施工兩年後,大廈工程突破正負零。」
「終於在地面上冒出了頭,並且以三天一層的速度向上崛起。」
「但隨著高度的增加,建築工人的危險越來越大。」
「幾百米的高度,正常人只是站著都會腿軟,更別說工作。」
「此時我國自主研發的空中造樓機就解決了所有問題,鋼平台和兩米高的護欄給工人提供了安全平穩的施工場地。」
「並且在一層樓的施工完成後,工程師利用牛角支架充當鋼平台的兩手兩腳,藉助修好的外牆著力上升。」
「在大廈快速爬升的同時,另一個問題也接踵而來。」
「隨著高度的不斷增加,施工也愈發緊張。」
「其中最為困難的則是架在樓頂的起重機,在接近700米的高空時。」
「地面的汽車在司機眼裡就像是一個移動的光點,在起吊鋼材時必須要地面指揮配合才能完成。」
「但是在碰到大霧天氣,則需要司機進行盲吊。」
「高度上的恐懼和施工難度的增加,以及長時間孤獨的工作,都彰顯著我國基建工人偉大的付出。」
「除了施工上的困難,風流對大廈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然而螺旋上升的造型,和每層扭曲一度的設計,體現了它的高明之處。」
蘇軾:西湖邊雷峰塔的建造頗為不易,就更不用說上海中心大廈的建造有多麼艱難了。
不說其他的,單單建造地基就用了兩年時間,可想而知有多困難了。
可就是在這樣的困難下,後人最終還是成功了,想想都有些不可思議。
而杭州的雷峰塔,在五代十國時期,是吳越王妃子得子為祈求平安所建造。
據說,當時為了建造雷峰塔,整整花費了六年時間,其中的人力物力財力無法想像。
最終,建造而成的雷峰塔成了杭州一大名勝景觀。
他就有去雷峰塔遊玩過,作為全國第一高塔,當時看著確實震撼人心。
但如今有了上海中心大廈的強烈對比,他突然覺得雷峰塔也就一般般,沒什麼大不了的。
「螺旋上升的造型能很好的延緩風力環繞建築時,產生的漩渦脫落。」
「而漩渦脫落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在風吹過大樓時,會在背部兩邊產生漩渦。」
「當它的頻率和大樓的固有頻率相同時,就會產生共振,從而引起大樓的劇烈擺動。」
「而漩渦脫落的大小和頻率,則和大樓的形狀有關。」
「上海中心大廈螺旋扭曲上升的設計,使每個高度上的漩渦脫落頻率都不一樣,這樣就很難產生共振現象。」
「不僅如此,大樓的126層還安裝了一個我國自主研發重達1000噸的阻尼器上海慧眼,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阻尼器。」
「在大樓受到風流作用時,阻力器會產生反作用力,從而讓大樓在颱風來臨時保持穩定。」
「為使大樓成為綠色環保的經典之作,上海中心大廈的外牆採用的雙層幕牆系統,就像熱水壺內膽一樣。」
「雙層幕牆之間的距離,有效的避免了室內與外界溫度的直接交換,比單層幕牆節約50%的能源消耗。」
「除此之外,大樓的塔冠被設計成雨水收集器,收集的雨水可為大樓提供用水。」
「並且在大樓的頂部風洞處,還安裝了三組風力發電機。」
「利用600米高空的風力,為大廈提供了照明用電。」
「上海中心大廈一共設計了19種節能技術,每年能節省25%的能源消耗。」
「2015年,這座集辦公、娛樂、購物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終於正式完工。」
「它擁有世界上最快的電梯,能以每秒18米的速度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將客人送到119層的上海之巔。」
「為記錄所有參與建設的工人和單位,上海中心大廈用一面長60米琉璃材質的榮譽牆鐫刻下了500家單位和4021名建設者的名字。」
原本各朝各代的古人還在為上海中心大廈的雄偉而震撼,可聽到主播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時。
一個個愣住了,表情有些複雜,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在上海中心大廈專門立一個榮譽牆,把所有建築工人的名字刻在牆上,這種做法令他們為之動容。
在他們看來,上海中心大廈可是第一高樓,說是國家的象徵都不為過。
而建築工人不過是普通人而已,自然是沒有資格出現在榮譽牆上面的。
就好比他們朝代建造一座宏偉的宮殿,這種榮譽是不屬於那些工匠的。
可後世人卻不忘普通工人的付出,並把這些工人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上海中心大廈榮譽牆上面,這一做法大大超出他們的意料。
直到此時此刻,他們仿佛明白了之前困擾他們的一點。
後人建造一個又一個的超級工程,他們還很疑惑後人是怎麼創造如此奇蹟的。
現在看到後人對待建築工人的態度,他們覺得找到了答案。
連普通的建築工人都如此尊重,也難怪會取得這些偉大成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