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艱難啟程的戊戌變法
甲午戰爭的戰敗,不僅讓清晚期全國上下震動,就連其他朝代的古人也是為之愕然,不敢相信。§.•´¨'°÷•..× ➅9𝓼Ⓗยχ.𝕔o𝐦 ×,.•´¨'°÷•..§
日本不過一個小小的島國,各朝古人再清楚不過。
不管是哪個朝代的老百姓,都從來沒有把日本國放在眼裡。
畢竟在各朝古人的眼裡,日本是一片蠻夷之地,只不過是中華的藩屬國而已。
甚至日本經常派人到中原王朝學習先進的知識,再把這些知識帶回彈丸之地。
所以,面對日本國,各朝古人心裡是有一種優越感的。
可現在看到日本把清政府按在地上摩擦,不僅割裂中原大面積的領土,還索賠了兩億兩白銀。
儘管日本欺負的是清朝,但不管怎麼說也是中原王朝,這讓他們如何能接受得了。
各朝古人大罵清政府懦弱無能的同時,也怒罵倭寇賊心不死,包藏禍心,膽敢一直覬覦中原大地。
「1894年甲戊年,號稱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被小國日本打的全軍覆沒。」
「次年春,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與遼東半島,賠償兩億兩白銀。」
「中國人民群情激奮,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如果甲午之前中國還有點尊嚴,想著要自強的話。」
「甲午戰後,中華民族就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主流話語從自強變成了救亡,清政府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之中無法自拔。」
「割地顯示清政府已無能力保護本國人民的安全,巨額賠款和各種不平等條約顯示清政府已淪為帝國主義搜刮中國人民的幫凶,而清政府也依舊是那個腐朽的封建國家。」
「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勾結,極力打壓民族資產階級的發展,竟然造成收洋貨的稅比國貨低的魔幻現象。」
「幾千年來,打壓商人的封建制度構造讓資本主義無法發展。」
「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清朝,變則存、不變則亡越來越成為一代知識分子的共識。」
「在這種背景下,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順勢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李世民:中華民族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不能再像之前的洋務運動那樣小打小鬧,想要解救中華民族,不大刀闊斧的改革是不行了。
要是之前的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還想著自強以擺脫列強的操控。
現在甲午戰敗之後,清政府就真的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時刻有著被小日本滅亡的風險。
畢竟西方列強山高皇帝遠,沒有侵占中華大地的可能。
而野心勃勃的小日本則大不相同,就在中華大地旁邊,時刻都想著侵吞中原大陸的領土。
一想到小日本狼子野心,妄想侵吞中原大地,他就莫名的有一股火氣。
想到這裡,他當即就下令把長安城的日本人驅逐出去,永遠不許踏足神州大地。
之前日本使者團大規模來到大唐長安城想要學習大唐的文化,他還沒當回事,懷著寬闊的心胸讓日本人順便學習。
但現在看來,日本人心懷歹意,隨時都想著反咬中原王朝。
如此白眼狼,他自然是不允許日本人再留在大唐地界的。
「甲午戰爭四年前,1890年,梁啓超17歲,廣東人。」
「梁啓超8歲寫文章,後又以16歲的年紀考上舉人。」
「當時主考官內閣學士李端芬見梁啓超年紀輕輕,才華橫溢,見識過人,當即決定把堂妹許配給梁啓超。」
「少年中舉的梁啓超前途無量,自命不凡。」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康有為。」
「康有為此時32歲了,屢試舉人不中。」
「兩年前,剛滿30歲的康有為進京參加舉人考試時,剛遇光緒大婚親政。」
「感受到政治變化的康有為上書光緒皇帝,以布衣身份大聲疾呼變法革新。」
「結果上書沒被送上,還被考官以如此狂生不可中為由落馬。」
「康有為失意的回到廣州,覺得仕途再無望,準備回家照顧老母,教書終老。」
「但他回到廣東後,發現自己已經悄然出名。」
「1890年,17歲的舉人梁啓超也聽說了康有為的名聲,拜訪了32歲的秀才康有為。」
「那時梁啓超少年英才,以自負對聖人之學領悟到一定程度,沾沾自喜。」
「但一見到康有為,則瞬間瓦解。」
「康有為慷慨陳詞,把梁啓超推崇的官方主流意識形態駁斥的一無是處。」
「他給梁啓超介紹民權、平等、議會等思想。」
「梁啓超自數當頭一棒,冷水澆背,夜不能寐,自此拜康有為為師,康有為的命運也開始逆轉。」
「梁啓超少年英才,享譽廣州城,又靠著內閣大學士李端芬的關係結識了一批京城高官,這樣的梁啓超成為了康有為最忠實得力的宣傳者。」
「康有為開始在兩廣講學收徒,開辦萬木草堂,醞釀維新變法理論,刻印大量變法書籍。」
梁啓超:老師對當下時局的理解,我自愧不如。
每每回想當初前去拜訪老師,他就被老師的思想所震撼。
老實說,他當初是抱著一種高高在上的心態前去拜訪老師的。
畢竟他年少成名,是一個舉人,而老師那時不過是秀才而已。
要不是聽說老師在京城搞出了一些動靜,年少輕狂的他是不會特意去拜訪一個秀才的。
當時西方的思想衝擊著中華大地,各種要求改革的呼聲也是日漸高漲。
而他一直在讀聖人書,自負對聖人之學有一定的見解,便想著看看老師口中高呼的變法革新是怎麼一回事。
於是抱著了解西方思想的心態前去拜訪老師,想要看看聖人之學和西方思想有何不同。
可當他從老師那裡聽到民權、平等、議會等思想時,他內心掀起驚濤駭浪,被這些西方思想所震撼。
也正是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震撼之處,他才決定以舉人的身份拜師一個秀才。
「很多人評價康有為喜歡自吹自擂,說話誇張,心高氣傲。」
「他在保皇運動時期,也曾為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篡改事實,偽造光緒密詔。」
「他的有些思想也是從別人那裡剽竊而來,且他提倡享樂,反對封建禁慾思想,後期拿著華僑捐過來的錢過相當豪華的生活。」
「其實康有為在當時也是一個極富爭議的人物,政敵評價他傲慢專橫、狂妄自負。」
「然而另一面,康有為是個天才級的宣傳家、鼓動家。」
「他敢說敢為,充滿愛國熱情,按照自己的理想堅定去實踐。」
「也許很多和康友為同時想到中國需要變法的人,甚至可能比康有為更早。」
「但是他們的宣傳水平有限,不是遭遇抵抗,就是沒有引起大的反應。」
「很多人也沒有康有為的狂妄,不惜斷送自己的前途來排斥當時占據主流的封建學說。」
「很多人也沒有堅定實踐下去的信念,只寫寫書,並沒有如康有為一般出來各方奔走,大聲疾呼。」
「康有為幾番上書,力陳改革,雖被人視為張狂,但他沒有屈服。」
「他的學術造詣確實沒有很高,好求博,經常一知半解就急於大發議論。」
「這樣他提出的變法主張有很多不切實際的內容,比如變賣邊疆土地等。」
「但是說他學術造詣不高,是跟那些頂級的知識分子相比。」
「他積極學習宣傳西方人文科學思想,涉獵甚廣,系統研究並提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變法改革方案,能夠到達打動光緒和一幫大臣的地步,這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的。」
「是中國這個特殊又動亂的時期,選中了這個狂妄而喜歡自吹自擂的康有為。」
「狂生康有為的《新學》把當時官方主流意識形態的宋學漢學毀為基於偽書的思想,在《孔子改制考》考慮把孔子重新塑造為勇於變法創新的人物。」
「如果作為學術書籍,這些書貢獻有限。」
「但是如果把這些書看作是政治宣傳書,則大獲成功。」
「在普遍信仰孔子的時代,他的托古改制減緩了阻力,借著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萌發迅速傳播。」
「而保守派的誹謗也隨之而起,妖言惑眾,毀滅聖教,幾次焚毀康有為的書籍。」
「但是變法改良的歷史趨勢已經形成,康有為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康有為的書籍屢次遭到焚毀,卻又屢屢複印流傳。」
「剛萌芽的改革派借著同樣剛萌芽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正奮力想要突破保守派的言論封鎖。」
「正當此時,甲午戰敗的消息傳來。」
張居正:康有為雖說人品方面有些瑕疵,但和他為了拯救中華而鼓吹變法革新相比,這些瑕疵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是他一貫的主張。
只要為了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哪怕個人方面有些缺點也是可以接受的。
他主導大明的改革是如此,如今的康有為也是如此。
康有為的個人品性先不論,單說他為了救亡圖存所做的貢獻,就已經足以彌補這些瑕疵。
在當時頑固派占據主流的時代,康有為冒著斷送前程的風險四方奔走變法革新,這樣的勇氣尤為難得,極少有人可以做到。
也正是這份難得,才更顯得康有為的愛國熱情難能可貴。
老實說,就他所看到的,康有為更像是一個熱衷變法改革的熱血青年。
要頂著巨大的阻力變法革新,僅僅憑藉這份熱血還遠遠不夠。
還需要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如此才能應對那些頑固派的阻攔推行變法改革。
想想他在內閣首輔的位置上幹了這麼長時間,有了足夠的政治經驗才開始推動大明的改革。
就這樣的情況,他還遇到了反對派的大力阻擾,就更不用說毫無政治鬥爭經驗的康有為。
如果不出他所料的話,康有為要是僅僅只有這些資本,恐怕變法革新也會以失敗告終。
「1895年甲午戰敗,日方點名要求李鴻章談判。」
「李鴻章急電,日方限三日內簽訂條約,割讓台灣與遼東半島,賠償兩億兩白銀。」
「保守派為代表的大臣堅決不同意,台灣民眾更是反應激烈,哭聲震天。」
「然而日本已經占領遼東,威脅不籤條約就打到北京。」
「由於甲午年是慈禧60大壽,該年特別加試舉人考試,隔年加試進士會試。」
「康有為在那次考試中舉,並在簽訂條約的那年和各省舉人一起雲集北京參加會試。」
「此時反對簽訂條約的李鴻章的反對派,悄悄把李鴻章要簽訂賣國條約的情報泄露給了各種舉人,並鼓動他們上書。」
「各省舉人群情激奮,一波一波,摩肩接踵,前仆後繼,紛紛聯名上書拒簽合約,要求嚴懲李鴻章。」
「形成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場浩浩蕩蕩的群眾運動,史稱公車上書。」
「雖然後來康有為和梁啓超把公車上書宣傳成是自己所主導,而騙過了歷史學家幾十年。」
「然而近年的研究顯示,康有為、梁啓超確實也組織上書,但只是眾多上書中的一個。」
「而且由於光緒批准條約已成定局,很多人中途退出,並沒有把上書給投遞出去。」
「康有為雖然沒有投遞,但在公車上書中已經明確提出了完整的改革方案。」
「設銀行、築鐵路、開礦山、建工廠、組商會、譯書籍、辦新校、開報館、革官職。」
「資產階級改良派借著甲午戰敗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康有為也得以高中進士,正式進入了官場。」
康有為:之所以把公車上書宣傳成是自己所主導,也是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變法革新的隊伍,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頑固派的力量太強大,他要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
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力量,推動改革往前邁一步。
他正苦於自己的名聲不夠大,吸引不到太多人的目光。
好在甲午戰敗的消息給了他千載難逢的機會,讓他從中看到了提升名望的機會。
簽訂戰敗條約必然會引得全體國人群情激奮,而他要是可以在這件事情中好好表現,就可以吸引全國民眾的目光。
也正因如此,他才積極的聯名上書,要求拒簽合約,嚴懲李鴻章。
雖說最終沒有成功,但不管怎麼說他也是上書的一員,把自己宣傳成公車上書的主導者也並無不可。
事實證明,他的這一決定非常正確,正是靠著這樣的名頭獲得了全體國人極大的關注。
「此時的清政府是有實權的慈禧,和沒有實權的名義上的君主光緒所把持。」
「光緒是慈禧妹妹的兒子,4歲抱入宮,按照繼承人的條件悉心栽培。」
「光緒和慈禧之間沒有感情是不可能的,但站在權利中心,個人感情在政治形式面前基本不堪一擊。」
「光緒對慈禧又敬又怕,光緒1889年大婚之後,按照祖制,慈禧讓光緒親政。」
「但慈禧還是牢牢掌握了軍政大權,幾乎所有軍政要員、封疆大吏都是慈禧太后的人,這些人被稱作後黨。」
「明面上是光緒出面治理國家,實際上所有奏章都要抄錄到慈禧那裡。」
「光緒對於重要的事情都不敢做主,每每都會請示慈禧。」
「但在政治場上,有執政者就必然會有反對派。」
「一些被後黨排擠的大臣們,圍繞在三朝帝師翁同龢的身邊,形成了光緒的心腹帝黨。」
「沒有實權的帝黨想方設法想要掌權,後黨洋務派造成了甲午戰敗,給了帝黨攻擊的機會。」
「帝黨順應民間呼籲,猛攻後黨。」
「而為了奪權,帝黨就必須要提出不同於後黨洋務派和頑固派的施政方案。」
「這時康有為代表的改良派,隨著民間救亡圖存的呼聲,闖入了光緒和帝黨的眼裡。」
「康有為中進士之後,很快就上書光緒皇帝。」
「甲午戰敗,奇恥大辱,中國正面臨瓜分危機。」
「我們失去琉球之後,一下子越南、朝鮮、緬甸、暹羅等屬國都在兩三年內被奪去。」
「如今割讓台灣,內地不保了。」
「在這四千年未有之變局面前,我們不能再苟安於借款,必須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現在非變法不能救中國,隨後洋洋灑灑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方案。」
「光緒正煩惱救國無門,看到上書後喜出望外,立即副錄呈送慈禧,抄發各省督撫將軍處討論。」
「康有為及其改良派順應形勢,和帝黨組成了牢固的聯盟。」
「一個沒有實權又沒有太多政治經驗的年輕皇帝,和一個同樣缺乏政治經驗的書生鼓吹家康有為,在沒有實權的帝黨的鼓動下就這樣聯繫在了一起,主導了戊戌變法。」
劉徹:可惜,這樣的變法改革註定要失敗。
像戊戌變法這種由上往下的改革,哪怕是一個握有實權的皇帝都很難改革成功。
要知道改革就必然會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尤其是像戊戌變法這種方方面面都需要大力改革,可想而知遇到反對派的阻力有多麼的大。
實權皇帝都難以做到,就更不用說一個沒有實權的傀儡皇帝了。
光緒沒有實權,康有為沒有政治經驗,帝黨也同樣沒有實權。
就這樣沒有權力的改革團隊想要成功,無疑於痴人說夢。
所以從一開始,戊戌變法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別說是沒有實權的光緒主導變法,哪怕是掌握實權的慈禧想要戊戌變法,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康有為出名了,大量京城高官爭相拜訪這個剛獲進士稱號,還沒有正式職務的康有為。」
「甲午戰敗,民間改革呼聲高漲。」
「公車上書之後,民間議政風氣不再是禁忌。」
「一時改革呼籲得到了各階層的廣泛支持,成了風尚,洋務派頑固派都聚集到了康有為改革救國的旗號之下。」
「突然步入輿論中心的康有為摩拳擦掌,開始了其準備已久的宏大的改革計劃。」
「康有為開始用自己的影響力組織學會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連接改革人士,培養擴大自己的改革勢力,創辦報刊宣傳變法思想,啟蒙中國人。」
「一時之間,隨著康有為及其黨羽的奔波倡導,全國各地學會報紙大量湧現,林林總總,蔚然大觀,給當時中國思想界颳起了一股颶風。」
「還是舉人的梁啓超用其卓越的文筆和思想,深刻揭露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猛烈抨擊封建頑固派的保守。」
「數月之間,只有24歲的梁啓超主筆的《時務報》銷售萬餘份。」
「戊戌變法後來失敗,然而這對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解放,對今後中國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可是當改革派突飛猛進之時,保守派也覺得時機已到,開始反撲了。」
「甲午戰敗的陰霾一過,大清國的新政風貌消失。」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國家需要改革,但幾乎所有人也不希望改革動了自己的利益。」
「隨著新思想對傳統舊思想攻擊的加劇,保守派越來越無法容忍,對康有為的誹謗如潮水般湧入。」
「保守派解散分化學會,另立報紙,攻擊改良派。」
「改良派沒有政治經驗,帝黨沒有實權,後黨洋務派的老狐狸動動手指就可以把他們按趴下。」
「似乎變法救國之說,只是曇花一現,又要回歸以前了。」
「正當這時,又一場亡國危機徹底刺醒了睡夢中的清政府。」
梁啓超:戊戌變法還是失敗了嗎?
雖說戊戌變法正在推進,但他心中一直有一層陰霾,總覺得戊戌變法很可能無疾而終。
在主播講述清朝晚期的歷史事件時,雖說還沒有提到戊戌變法的相關信息,但他心中已經有不好的預感了。
現如今主播明確告訴他戊戌變法後來失敗了,他儘管早有預料,可依舊難掩失落,要說不難過是不可能的。
可很快他就振作起來,重新燃起鬥志,陰霾一掃而空。
雖說戊戌變法的失敗已成必然,但他依舊會不遺餘力的推動變法。
哪怕不會成功,只要戊戌變法可以解放國人的思想,那麼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有意義的。
「1897年11月1日,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被殺。」
「德國趁機派軍艦於11月14日占領膠州灣,次年強迫清政府簽訂租借條約。」
「其他帝國主義國家見此情景,爭先恐後,紛紛跟上,猶如餓狼撲食。」
「俄國派軍艦占領大連、旅順,英國強行租借威海衛,法國租借廣州灣。」
「帝國主義國家瓜分非洲的同時,也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在這幫強盜面前,軟弱又沒有實力的清政府,只能連連後退,唯唯諾諾。」
「亡國危機迫在眉睫,國家命運危在旦夕。」
「在廣州的康有為聽到消息,立即趕赴北京,力陳變法,民間變法維新的呼聲再次高漲。」
「如果現在還不變法圖強,恐怕江山社稷危在旦夕。」
「到這時,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要變法了。」
「光緒也已下決心召見康有為,後黨恭親王出來阻撓,非四品以上官不能召見。」
「光緒只好組織大臣們見面,康有為被請到了總理衙門的西花廳。」
「這天當康有為走進總理衙門時,出席問話的大臣有李鴻章、翁同龢、榮祿。」
「按照康有為的描述,在這裡保守派和他來了一番論戰。」
「榮祿先開口,祖宗之法不能變。」
「康有為答祖宗之法是用於治理祖宗土地的,如果祖宗的土地都不能守衛了,還談什麼祖宗之法。」
「李鴻章質問,難道六部可以裁撤,規章制度都可以不要了嗎?」
「康有為答今天是列強並列的時代,不再是過去的大清天下,現在的法律官職都是過去的舊法,造成中國危亡的都是這些舊法,理應廢除。」
「翁同龢問變法需要的款項,從哪裡籌措。」
「康有為答以中國之大,只要改變制度,稅收將比現在增加10倍。」
「接著康有為陳述了他所設想的變法方案,並說日本明治維新最容易模仿,自己編有《日本變政考》《俄大彼得變政記》可以借鑑。」
「第二天,帝黨翁同龢把接見康有為的情況告訴了光緒皇帝,並加以保薦。」
「光緒把《日本變政考》《俄大彼得變政記》拿來每日研究。」
雍正:大清江山已經淪為了被瓜分殆盡的命運了嗎?
儘管他已經知道清晚期的局勢很糟糕,可如今聽到西方列強堂而皇之的瓜分大清帝國,依舊讓他痛心疾首。
如今正處於鼎盛的大清帝國,日後卻要面臨西方列強瓜分的命運,光是想一想就令人憂心忡忡。
大清的江山社稷危在旦夕,變法維新是必然的。
但想到那些守舊派用祖宗之法不可變來阻攔變法,他覺得有必要留下一道聖旨,讓晚期的大清皇帝不必顧忌祖宗之法。
儘管他也知道這道聖旨能發揮的作用有限,但總歸可以幫助後面的大清皇帝減輕一些阻力。
他能做的就只有這麼多了,其他的就只能靠後代子孫的努力了。
畢竟他能影響的也就只有自己活著的時候,大清未來的結局如何就看後代子孫的造化了。
「同時還沒有進入政治權力中心的康有為,繼續依靠民間力量製造輿論。」
「當時正值在各省舉人又一次進京考試之機,他鼓動舉人聯合各省學會組織了聲勢浩大的政黨雛形保國會。」
「當時保國會第一次大會會場人聲鼎沸,座無虛席。」
「康有文發表了極富激情的演講,列強聯手瓜分中國,中國國土日割,國權日削,國民日困。」
「當今中國人猶如牢中之囚,為奴隸,為牛馬,為犬羊,只能供人驅使,聽人宰割。」
「在這奇恥大辱,奇慘大痛面前,期待大家激勵精神,重新振作,聯合四萬萬民眾臥薪嘗膽,以圖保國保民保教。」
「在康有為極富感染力的演講之下,聽眾無不為之動容,民間改革呼聲至此到達高潮。」
「隨著保國會影響力的逐步擴大,守舊派對康有為的誹謗也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妖言惑眾,僭越妄為,包藏窩心,結黨營私,頑固派不斷上書指責康有為。」
「有害於政治穩定,亡國也輪不到你康有為去保。」
「根本上頑固派無法理解康有為把國家危亡當作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企圖發動輿論的號召。」
「同時洋務派張之洞發布《勸學篇》呼籲正人心,辟邪說,封建綱常不能動搖,封建制度不能改變,中國的聖教是中華之根本。」
「李鴻章則加緊迫害帝黨成員,甚至此時一部分守舊派已經開始預謀要盡逐帝黨,廢除光緒。」
「然而後黨打擊帝黨越狠,帝黨的不安和自衛的心理也就越深,他們就越發加緊聯合改良派。」
「1898年6月11日,光緒經過慈禧的同意之後,發布了《明定國是詔》,定下了國家改革方針。」
「時局艱難,大家團結一心,發奮圖強,一起變法維新,維新變法艱難啟程。」
康有為在保國會第一次大會上發表的演講,經過主播重新講述出來,頓時讓光緒時期的大清老百姓為之動容。
晚晴的老百姓只知道要改革,至於為什麼必須要改革,則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現如今從主播口中知道了康有為演講的內容,他們不禁連連點頭,只覺得康有為說的太有道理了。
要想不當奴隸,不當牛馬,不任人宰割,就唯有變法圖強。
中國只有通過改革變法強大了,他們老百姓才能不被別人欺負。
這一刻,全體國人呼籲變法改革的呼聲達到最高潮,令改良派為之欣喜。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