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7 章 阿房宮和驪山大營

  「這個你們都有點操心過頭了,其實驪山大營不是這個意思的。」

  楊端和倒是好脾氣的一個將領,不過這次他葉算跟著柴尺占了大便宜了,這次征北的行動基本上算是很大的程度上是一場掠奪戰。前期的掠奪基本上都是他和王齎乾的。

  其實對於新軍來說,重騎和重步兵自然是不是適合幹這個,偵察兵們一個個都是領路的好手,自然是跟著到處跑,至於游騎和輕騎為了準備大戰掠奪的也不是很多。

  所以說前期的功勞基本山都是他們兩個的,不過楊端和這個人除了脾氣好以外還是一個重信義的人,既然人家是送給功勞給自己的要求自己配合一下也是不多的。

  這次征北戰役能這麼順利和他呃配合也是分不開的,不過這裡大家對於比較神秘的驪山大營感興趣也是很正常的。

  其實你們仔細看一下就明白了,楊端和隨手撤下了地圖鋪在了桌子上,然後拿過筆來在上面做了幾個記號,柴尺和眾將都點了點頭,這個大營修建的很是巧妙。

  基本上是在支援各處的最佳位置,無論是支援北方也好,還是支援月氏那邊也好,同樣是非常有利的位置,雖然距離百越大營稍微有點遠,但是從哪裡走古道相對來說還是很方便的。

  另外這裡可是皇家的陵寢自然是需要守護的,柴尺本身對於陵寢一事不是太懂,只是覺得古人對於修建陵墓太執著了。

  楊端和倒是知道這裡的來歷自然把這些東西說了一下,不過柴尺倒是不這麼認為,不過歸納了一下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中州的傳統文化中,天皇地君是最尊貴、神聖不可侵犯的。天庭掌握著天上、人間的一切禍福,冥冥之中,所有的王權更替、人世間的變幻無常,都由上天決定。民間百姓常說「受命於天,順天行事」,這都是出於對上天的敬畏。

  玉皇大帝是掌管天上的皇帝,玉帝在天庭也算有個大家,有老婆孩子也要管一大批天兵天將,累了困了也要有個行宮休息。所以給玉帝休息的地方就稱為天宮了,但紫微垣以它居於中央的位置,在恆古以前稱為「紫宮」。

  玉帝高高在上,他享受著天堂的榮華富貴,對於人間的事情就要委託一個人去管理。派誰去呢?當然是派他最信任的人了。天上人間畢竟是兩個世界啊,既然要去做皇帝,這樣的好事除了自己的兒子,別人是想也不用想的。於是玉帝就把管理人間的美差交給了兒子。這就是歷代封建皇帝,都尊為「天子」的原因。

  最威嚴聳立的是俯瞰一切的太和殿,旁邊兩座是象徵天地乾坤的帝後宮「乾清宮」「坤寧宮」,守護著帝宮的是日精門和月華門,象徵日月;周圍又有象徵十二星辰的東西宮院圍繞著。這種天地日月的星辰建築模式,充分體現了天子的神聖和威嚴。

  紫禁城是「天上偷來的宮殿」,皇帝雖然貴為天子,但他畢竟生活在人間,這就不能象天帝那樣長生不老。所以,自從秦始皇派徐福尋找長生不老藥失敗後,歷代皇帝在生前就開始盤算安排自己的身後事了。雖然無奈也沒有辦法,皇帝可以操縱一切,惟獨不能決定自己的生死,這就是天數。

  皇帝在生前可謂享盡人間富貴,那種顯赫的權勢地位,無數的寶貝,如雲的美女,應有盡有。而這一切都會隨著肉體的消亡變得煙消雲散。怎樣才能留住這一切,並在死後繼續享受帝王的尊貴呢?既然能把紫禁城從天上偷來,為什麼不能把它帶入地下呢?這樣不就可以在陰世延續生前的繁華了嗎?

  中國傳統堪輿特別重視陰宅風水,是希望人死後返歸祖靈世界。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祖靈世界是自己社會的另一半,是現實世界的虛幻延伸;祖靈與人的世界,實際上只是不同空間的同一社會。

  皇帝是龍的化身,更是上帝之子,來凡間只是為了擔任一朝天子。一旦在凡間的命數到了,真身在陵墓,靈魂又化為一條龍直衝雲霄,又回到自己父親身邊匯報工作經驗去了。

  這些就是為什麼始皇帝要修建阿房宮和驪山陵墓的原因,在始皇帝看來,阿房宮就是他的陽宅,驪山陵墓就是他的陰宅。

  所以驪山大營自然也被賦予了的看管陵墓和掌管阿房宮的安全了,對於這個柴尺直到現在才算事了解了原因了。

  至於這兩處的工程柴尺倒是沒有問過,到底現在完成了多少,自己還真是不知道,當他聽說兩樣工程都已經完工了之後還真是大吃一驚。

  自己記得歷史上始皇帝的驪山陵寢可是到了二世又修了兩年才修好的,不過馬上他就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在哪裡力,按照始皇帝原來歷史記錄應該是已經死了。

  不過自己穿越了以後,自然還是直接救活了始皇帝,按照現在的時間算早就過了原來二世的兩年的時間了。驪山陵墓自然也是建成了。

  至於阿房宮那個也是早就修好了,其實在柴尺的那個時代這個阿房宮到底有沒有修好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爭論。

  有人說修好了,後來被項羽一把火給燒了,而另外的人說,根本就沒有修好,直接就在二世的時候停工了。

  無論是停工了還是被燒了,這裡總是不完整的,不過柴尺對這個阿房宮是記得很清楚的,之所以記得清楚是因為那首《阿房宮賦》。

  明明唐代的小杜說修好了,但是這裡卻說沒有修好,看來要麼中間的歷史出了問題,要麼就是後世有什麼隱瞞在這裡。

  記得後世的資料寫的很清楚的說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

  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州首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國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 。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王寺街道。

  阿房宮又稱阿城,阿房宮前殿遺址建在一條古代河溝上,這是秦朝帝都咸陽以阿房宮、灃峪口為中軸線的佐證。

  長期以來,專家認為阿房宮選址與漢代未央宮、唐代大明宮等宮殿一樣都位於高地之上,但2015年,在阿房宮遺址發現了古河溝,說明阿房宮前殿下並不是一片完整的高地。在河溝上修建宮殿,意味著打斷原有的水網,使流水改道,再深挖淤泥、回填夯土。河溝一帶的阿房宮基礎深達5.8米,工程量非常浩大。

  阿房宮中心線一直向南,正對著秦嶺北麓有名的峪口「灃峪口」。南至灃峪口,北至渭河,阿房宮所在地正是這條軸線上的最高處,與文獻的記載意義相合。由此推斷,阿房宮選址具有強烈的軸線意識,這條軸線有可能是秦始皇給統一後的秦帝國都城咸陽所定的軸線。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宮上林苑中。」可見秦始皇在建立了秦帝國之後,並沒有立即遷移政治中心,依然在全力經營先王的宮殿。「築咸陽宮,因北陵營殿,端門四達,以則紫宮,象帝居」(《三輔黃圖》)。但隨時間的推移,首都咸陽人口急劇增加,渭北地區因受兩河(涇水和渭水)的限制有了人滿為患的感覺,出自建立「帝在之都」的考慮,在九年之後這才有了重新建設朝宮的舉動。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東巡途中駕崩,九月葬於驪山。秦始皇去世時,阿房宮尚未修成,工程被迫停了下來,秦二世胡亥將所有刑徒都調往驪山陵填土。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趙高作亂,將二世劫持在望夷宮,逼迫二世自殺。二世既死,阿房宮最終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國滅亡。

  不過怎麼看這個都是有懷疑的,畢竟唐朝的杜牧是幹過史官的,他的消息要比現在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