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規矩不成方圓。
老京城人的禮兒多這是出了名的,尤其是過年,講究特別多。
每一天該做什麼都有規矩。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燉豬肉;
二十七,殺只雞;
二十八,貼年畫;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扁食;
大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
過完小年,京城的年味越來越濃。
這年代的過年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兒,只有到了這幾天,孩子才能得件新衣裳,大人們也能放三天假放鬆放鬆,全家老少聚在一起,吃頓好的。
說好,其實也不算。
物資匱乏的年代,晚飯能吃頓帶肉餡的白麵餃子,大概就算是幸福。
今天是臘月二十四,新曆2月1日,星期天。
照規矩,各家各戶都在忙著大掃除,胡同里只有孩子們在追逐嬉戲著。
常瓏穿著大花的棉襖叉著腿坐在大院門口的石鼓上,小腿來回晃蕩著,手裡抱著個紙包,裡面裝著根灶糖。
這玩意兒是供奉給灶王爺的,但是灶王爺心善,捨不得吃,小姑娘又是個勤儉持家的好孩子,自然捨不得丟掉,只能勉為其難的自己吃掉。
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
常威條件好,做出來的灶糖上還撒了芝麻,不用吃,光是看著就香。
幾個小孩子已經從她身前來回跑了幾次,她也不吃,就拿在手上,翻來覆去的欣賞著。
常小蠻怕涼,沒有爬上來,站在石鼓旁,小舌頭舔了舔手裡的糖瓜,擔憂道:「姨姨,你偷奶奶的糖瓜給我吃,會不會挨揍啊?」
她站在陽光下,厚厚的棉衣套在身上略顯笨拙,她的頭髮被常威紮成兩個不太對稱的小辮子,幾縷碎發不聽話的垂在額前,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仿佛能說話,閃爍著對小姨的感激。
常瓏從石鼓上滑下來,把自己衣服上的幾粒芝麻摘下來,小心翼翼的粘在常小蠻的衣領子處,朗聲道:「放心吧,奶奶不會知道是我偷的,你快點吃。」
常小蠻感受著口腔里的甜膩,咯咯地笑,露出一排細密的小牙齒,「姨姨,你真好。」
常瓏有點心虛,咬了一口灶糖沒說話。
陳銘記從胡同口走來,一眼就看見她們倆,笑道:「你們兩個小饞貓,坐在這裡不冷嗎?」
「陳爺爺好。」常小蠻原地蹦了蹦,脆脆道:「我穿的好多,不冷。」
陳銘記笑呵呵的應著,撐著膝蓋半蹲下身子,把她衣領子上的芝麻摘下來丟進嘴裡輕輕咀嚼著,夾著嗓子道:「小丫頭,你大舅舅在家嗎?」
「大舅舅出去啦,我在等他呢。」常小蠻歪著小腦袋想了想,把手裡的灶糖舉高了些,「陳爺爺,您吃糖。」
孩子的笑容是最溫暖的陽光,能瞬間融化人心中的寒冰。
陳銘記哪裡肯吃,捋了捋小丫頭的麻花辮,「爺爺不吃,爺爺來找你大舅舅說事情。」
常小蠻用力的點點頭,伸出一隻手拉住陳銘記的衣襟,「那爺爺來家裡坐,我請你吃樹葉。」
陳銘記愣了下,吃樹葉......常家日子也這麼難了嗎?
常瓏在旁邊解釋道:「小蠻是說請您喝茶。」
陳銘記頓時笑了,連忙應下,牽住常小蠻的手朝院子裡走。
常瓏看著手裡的灶糖嘆了口氣,趕緊大口大口的吞下肚,又把衣服上掉落的芝麻塞進嘴裡,垂頭喪氣的回家。
常威回來的時候,小姑娘拿著比她人還高的笤帚在掃院子。
到底沒能躲過去。
幸好陳銘記說「大過年的」「還是孩子」救了她一條狗命。
當面教子,背後訓妻。
楊敏要收拾她,才不會顧及家裡來不來客人。
只能說這個年代的孩子真皮實,內心也足夠強大,當眾挨罵挨揍都能坦然應對。
常威沒理會常瓏求助的眼神,進屋打著招呼:「陳叔,您今兒怎麼有空?」
陳銘記起身笑道:「我來向你匯報下農場的事。」
「向我匯報?叔,那您得站好,兩腿併攏,腰不要挺這麼直,笑容再燦爛點。」
常爺爺沒好氣的拿煙鍋子在常威身上輕輕敲了下,對陳銘記道:「他就是這個痞殆性子,您別計較,回頭我再收拾他。」
「老爺子,您這話說的,他可是我親侄兒。」
「行,你們聊著,我到院裡看看老六去。」
陳銘記起身送了常爺爺出門,拿出煙給常威遞了一支,「農場的事情已經報到了市委,聽說是龍組和鼓樓街道合辦的農場,市委同意過完年後開會研究,甄市長給我打過電話,問題不大。」
常威笑道:「您今兒來,怕不是為了農場的事吧?」
這種沒結果的事情,打個電話就行,哪有休息日登門專門說的道理。
陳銘記嘆了口氣,坐回椅子上,歉疚道:「常威,叔這是上門求助啊!」
常威沒急著詢問,拿起暖壺給他續上水,又給自己泡了杯茶,坐下來不疾不徐問道:「叔,什麼事?」
「年關啊——!」
「你們街道辦也拉了饑荒?」
「我們是沒拉饑荒,但是轄區里困難戶、五保戶、軍烈屬太多,大過年的總得讓大夥吃頓餃子吧?」
陳銘記低頭抿了抿嘴,抬起眉梢有些心虛的看向常威。
這不是常威的工作範圍。
而且上次中秋節,常威已經捐了兩萬多塊錢。
雖然錢是資本家出的,但那是人家給常威的慰問金。
這次再求上門,他無顏以對。
但是想著轄區里困難家庭的狀況,他又不能無動於衷,最後只能咬著牙來找常威想辦法。
他說吃頓餃子,其實別說餃子,這些人家到了冬天,連吃飯都難。
常威細細思量了一會,道:「這次需要多少錢?」
「不光是錢的問題。」陳銘記沮喪道:「現在是有錢也買不到糧食,我們街道辦組織了一次募捐,湊了三百多塊錢和兩百斤粗糧票,還差的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