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古代的「流量密碼」

  於是,朱棣好奇問道:

  「為何這樣說?」

  朱瞻基侃侃而談。

  「此事本身就存疑。」

  「《呂氏春秋》中記載,周幽王戲弄諸侯並非通過烽火台放狼煙,而是採用了擊鼓的方式。」

  「而且烽火台在西周時期並未出現,孫兒只知烽火台在漢代才得以完善。」

  「而在西周滅亡之際,仍有諸侯前來勤王,甚至有國君戰死沙場。」

  朱瞻基稍作停頓,繼續深入剖析:

  「西周的滅亡,實質上是一場周王室的內亂。」

  「周幽王對褒姒寵愛有加,褒姒為了讓自己的兒子伯服成為繼承人,便慫恿周幽王廢掉了王后申姜及太子宜臼,改立伯服為太子。」

  「但褒姒仍然視宜臼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後快。」

  「為了保命,宜臼不得不逃離鎬京,投奔自己的外祖父申侯所在的申國。」

  「周幽王向申侯索要宜臼,卻遭到了拒絕。」

  「周幽王十一年,憤怒的申侯聯合犬戎、繒國攻打鎬京,大獲全勝。」

  「周幽王帶伯服逃離鎬京。而犬戎則攻入鎬京,大肆燒殺搶掠,並俘獲了褒姒。」

  「逃出鎬京的周幽王和太子伯服,最終也被殺於驪山。」

  最後,朱瞻基做出了總結。

  「所以,周幽王死於廢長立幼。」

  ......

  【自那時起,謠讖便頻繁地出現在史書之中。】

  【隋末的「楊花落,李花開;桃李子,有天下」。】

  【元末的「莫道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

  ......

  嬴政突然就悟了。

  大秦的民間,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謠讖:「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謠讖,就是華夏最早期的謠言。

  嬴政突然摸了摸下巴。

  既然謠讖屢禁不止,那他也可以編造啊!

  古代輿論戰,看誰能打贏!

  ......

  【謠讖之所以會成為古代起義前的標準化流程,是因為在信息閉塞的古代,沒有什麼比一首朗朗上口,又略帶神秘色彩的童謠更易於廣泛傳播了。】

  【這就相當於是古代的「流量密碼」。】

  【因此,謠讖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那些有心之人實現其政治目的的強有力武器。】

  【那「金色蛤蟆睜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這句謠讖,究竟出自哪位有心人之手呢?】

  【無人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大的受益者是黃巢。】

  【當黃巢看到曾經輝煌的大唐王朝如今吏治腐敗、民不聊生,華夏大地滿目瘡痍,民變四起,他又想起了自己昔日的豪言壯語。】

  【「我總有一天要殺回長安城」。】

  【「沖天向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於是,黃巢秉持著言出必行的原則,也舉起了反旗。】

  【黃巢召集眾人說,各位都聽過金色蛤蟆的預言了吧,金色約等於黃。】

  【那這預言中的金色蛤蟆,說的不正是他嗎。】

  【在金色蛤蟆的神秘光環加持之下,黃巢也成功地拉起了一支屬於他的起義隊伍。】

  ......

  李世民滿頭問號。

  金色蛤蟆就是黃,這也太牽強了吧!

  王仙芝攻下了曹州,倒是因為這句謠讖,被黃巢撿了個漏。

  運氣還挺好的哈!

  ......

  【我們之前提到,黃巢家三代販鹽,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勢力和影響力。】

  【加上黃巢本人善騎射,性格豪爽且樂於助人,在當地享有良好的聲譽,所以他的義軍隊伍也是不斷的壯大。】

  【不過此時的黃巢,並未打算孤軍奮戰。】

  【此時各路起義軍風起雲湧,小規模起義軍的最佳歸宿,就是能加入風頭最猛的草軍。】

  【不過,加入大起義軍也是一門學問。】

  【如果麾下兵馬眾多,加入後自然能獲得更高的職位和更豐厚的回報。】

  【王仙芝和黃巢同為私鹽販子,早年是有過合作的。】

  【因此,當黃巢率領隊伍投奔時,王仙芝非常高興地說,兄弟,有了你的加入,咱草軍那是如虎添翼,如我添你啊。從今以後,咱哥倆就可以攜手橫行天下了。】

  【於是,王仙芝任命黃巢為草軍的二把手,黃巢也由此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

  ......

  李世民心中暗自著急。

  王仙芝本來就拿下了曹州,風頭正盛。

  加之眾多起義軍紛紛投靠,又添黃巢這一強援。

  其勢力之龐大,已近乎一支正規軍!

  為何大唐朝廷還遲遲未有行動?

  ......

  【眼看王仙芝的草軍日益壯大,朝廷著急了。】

  【下令由淮南、忠武、宣武、義成、天平等五軍節度使組成平叛領導小組,拿出「團結一致、不畏強敵」的精神,全力推進平叛事宜。】

  【與此同時,王仙芝也沒有閒著,他和黃巢一起率眾發兵沂州,準備攻打沂州城。】

  【沂州是平盧軍的地盤,節度使宋威立馬上奏朝廷,他願身先士卒,力抗叛軍,並懇請朝廷調撥五千步騎,協助平叛。】

  【朝廷對此請求無不應允,還任命宋威為「諸道行營詔討草賊使」,大概相當於平叛領導小組的組長。】

  【隨後,朝廷下令各軍鎮的討賊部隊統一接受宋威的調度,由宋威全面負責並主持平叛工作。】

  【在宋威的指揮下,各鎮討賊軍迅速向沂州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