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

  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

  這也算是劉封的試行,日後劉封必然是不會照抄東漢體制了。

  事實證明,明清的體制要遠遠勝過東漢,且比東漢體制穩定的多。明朝也有許多幼年皇帝,留學生登基時才九歲,但明朝的朝局卻不會因為這些幼年皇帝而發生動盪。

  相比起東漢的權力鬥爭,明朝的政局無疑要溫潤的多,哪怕皇帝成年之後,也往往比較容易的拿回大權,而不是像東漢這樣每次都得政變,干刀尖舔血的活計。

  幕府建立之後,並非所有部門都全功率運作的,諸如衛生部、審計部、公安部等部門,投入的資源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是很少,主要是供給他們人員俸祿、筆墨開銷等物資,以供他們嘗試構建組織架構,規章制度以及日後的行政方法。

  這些制度化的東西必須要先敲定下來,日後想要擴張落實時,只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物資就行了。

  左將軍幕府已成,但還有揚州牧州府需要招募名士充任。

  按照一貫以來的習俗,州牧府中的四大吏——別駕、治中、長史、功曹,自然是要招募本地的名士來擔任的。

  經過一番思考,劉封最終做出決定,徵辟會稽餘姚人虞翻為別駕從事,吳郡吳縣人顧雍為治中從事,丹陽郡故鄣人朱治為長史,豫章南昌人劉壹為功曹。

  虞翻、顧雍、朱治,包括楊弘,都是各自郡國中的名士,這個名單不但囊括了會稽、吳郡、丹陽和豫章四大揚州郡國,還江東各郡名士各取一人,可謂是面面俱到。

  其中,虞翻是會稽郡中親劉封士族的代表人物,不但本人才能卓絕,剛猛濟事,而且還文武雙全,乃是江東之寶。

  顧雍則是吳中四大姓之首顧家掌門人,且吳中四大姓彼此聯姻結好,同氣連聲,顧雍在吳郡乃至江東名聲極大,納其為治中,也可安定吳郡人心。

  朱治為孫堅所舉孝廉,本身就是丹陽土著,又在孫堅麾下屢立戰功,得封中郎將,多次擔任千石官職。他不僅僅是代表了丹陽郡士民,同時也是孫策降軍的代表,既可安撫丹陽郡人,又能穩定孫策以及孫家降兵之心。

  最後一個豫章劉壹,卻是有些冷門,其人在歷史上聲名不顯。

  劉壹是豫章本地土著豪門,乃是代理豫章太守華歆所徵辟的功曹。

  在三國志中,劉壹只留下了一段話。

  那就是《三國志注魏書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中所記述的:孫策在椒丘,遣虞翻說歆。翻既去,歆請功曹劉壹入議。壹勸歆住城,遣檄迎軍。歆曰:「吾雖劉刺史所置,上用,猶是剖符吏也。今從卿計,恐死有餘責矣。」壹曰:「王景興既漢朝所用,且爾時會稽人眾盛強,猶見原恕,明府何慮?」於是夜逆作檄,明旦出城,遣吏齎迎。策便進軍,與歆相見,待以上賓,接以朋友之禮。

  劉壹在這個時空也一如既往的勸說華歆向周瑜投降,為華歆所採納。

  因此,周瑜所報的功勞之中,劉壹排名僅次於華歆,位列第二。

  劉封細思之後,決定選擇劉壹擔任功曹,一來其人在華歆麾下就出任過功曹,華歆用人能力還是頗強的。

  劉壹即便不是什麼特別出色的人才,但他的見識才學,品行道德應該足以勝任這一職務。

  如此一來,劉封所徵辟之人完美的覆蓋了整個揚州和主流派系,除了劉壹差點意思外,其他三人俱是郡國上上之才,大可委以重任。

  如此一來,江東便足以安定,而江北因為大旱的緣故,民心所向,士豪歸附,比起江東來還要可靠忠誠。

  至此,整個揚州只剩下了最後一個問題,那就是山越。

  這近半年來,劉封軍在整個江東鎮壓不服,清剿山越,進展很是順利,幾乎沒有敗績。

  俘獲的山越又提供了數萬青壯勞力,也是上佳的兵員。況且丹陽如今也在劉封手中,而且還保存了元氣,丹陽兵可是天下精銳。

  陶謙那時候靠著曹豹、許耽等人帶著軍紀稀爛的徐州軍,就一度逼的曹操托妻獻子,可見丹陽兵之精銳。

  倘若當時陶謙能好好練兵,肅立軍紀,憑藉丹陽兵的精銳,他還真就未必會輸的那麼慘,那麼快了。

  劉封這次親自駐蹕宛陵,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衝著丹陽兵而來的。

  ********

  「主公,兩萬人實在過少,恐怕不敷使用啊。」

  看著面前濃眉大眼,正氣凌然的太史慈,劉封心中暗自嘆息了一聲。

  果然如同他所想的那樣,揀選精銳,單獨編練成軍的消息一經傳出,軍中大將們就開始騷動起來了。

  但凡覺得自己有點跟腳的,都跑他面前遊說起來,想要進入精銳軍中。

  哪怕是太史慈都不例外,相反,作為劉封弓馬老師兼心腹重將,不但惦記上了軍主之職,更想要鼓動劉封擴大規模。

  劉封故作嘆息了一聲,搖頭道:「老師,就這兩萬人,也是父親額外調撥了徐州和豫州的資源襄助,否則恐我揚州入不敷出啊。」

  其實這次編練精銳,兩萬人是保底,之前也曾經提起過,劉封的底線是不超過四萬人。

  但他卻不能這麼跟太史慈說,要真這麼說了,一來太史慈這些武人說不定又希望能編練六萬人,甚至八萬人了,二來也是難得的東西才值得珍惜。

  太史慈臉色一暗,其人也是能文能武,故此比一般武人要明白的多。

  劉封如今可不僅僅只是揀選精銳,他還要提升士卒待遇,同時還要繼續擴軍。

  這三管齊下,對於財政的壓力是相當之高的,的確不得不小心謹慎,否則一旦財政崩了,沒錢沒糧,那時候拿什麼來養兵。

  如今劉封僅有揚州一州之地,除了兩萬精銳,還要再編列十三萬野戰軍,若不是有劉驃騎傾力支援,恐怕就連這兩萬精銳都編練不起來。

  若想要有所改變,勢必要在財政上打主意,只有更多的收入,才能編練更多的精銳。

  想要財政增加,無非是開源節流。

  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太史慈一時之間也沒有什麼好的建議可以提出,所以也只能暫時罷休。

  況且劉封也表露出了揀選精銳並非一朝一夕的態度,日後若有機會,必定還會繼續推進的。

  想到這裡,太史慈臉色又好轉了起來。

  旋即,太史慈又想到另外一件事,旁敲側擊的問道:「主公,不知這摧鋒軍主將可曾定下?」

  劉封沒好氣的暼了眼太史慈,故意問道:「老師是有人想要推薦嗎?」

  太史慈頓時一噎,這弟子當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我難道還能推薦其他人不成?

  看見太史慈臉上一陣青一陣白,劉封心中好笑,太史慈的心思他自然是很清楚,要不然也不會噎到對方的心肺。

  不過太史慈畢竟是太史慈,從來就不缺少毛遂自薦的勇氣。

  最早和太守毛遂自薦去送信,後來和孔融毛遂自薦欲破敵,被拒絕後又毛遂自薦去找援兵,之後在劉繇那也曾經毛遂自薦對抗孫策。

  太史慈乾笑兩聲,沒有第一時間毛遂自薦,而是轉而問道:「主公,不知摧鋒軍是如何規劃?」

  劉封意外的暼了太史慈一眼,不過想想也是,太史慈有急智,善謀略,其本質是更偏向士族,而並非豪強。

  很多人誤會太史慈,看見他為孫策所收服,覺得他是個猛張飛一樣的人物。

  可縱觀太史慈一生的大事,其實他表現出來更多的卻是智謀。

  他年輕時太守和刺史爭端,明明晚到的他卻立刻想出了騙術,將州吏手中的文牘騙到手毀掉。

  在孔融那,想要帶兵破敵,也是有理有據,即便被孔融拒絕後,他單騎一人衝出重圍,用的還是謀略。

  到了劉繇處,為劉繇所輕視,可他依舊找到了機會和孫策大戰神亭嶺。

  也就是劉繇魄力不夠,換了曹、劉、孫三家中的任何一位,太史慈立時就可扶搖直上,得到他想要展現自身能力的機遇。

  哪怕劉繇落魄了,太史慈依舊能單槍匹馬在陌生的地方拉扯起一支隊伍來,還和祖郎合作,硬生生闖出一份基業。

  可見太史慈實是文武雙全,只是因為太過能打了,以至於大家很容易就忽視了他的智計和謀略。

  看見太史慈發問,劉封也不做隱瞞,畢竟對方是自己最心腹的重將之一。

  毫不誇張的說,這次揀選精銳之中,主將人選只會在太史慈和趙雲兩個人之中誕生。

  賈逵才能卓著,但畢竟是後來人,徐盛、潘璋雖是心腹老人,但能力卻不足為一軍之主。周瑜、孫策能力、聲望都夠了,但畢竟是新附之人,難以服眾。

  這麼遴選下來,也就只有趙雲、太史慈最為合適了。

  劉封取出一卷帛書,親自交到太史慈手中,後者打開一看,上面乃是記錄著這次擴軍的規劃。

  摧鋒軍共下轄十個營頭,每營為兩千人,也即是一校,由校尉統領。

  十個營中,兩個是騎兵營,其餘五個是步兵營,另配有三個特種營,分別是輜重營、工兵營和炮兵營。

  騎兵營編制為:

  重騎兵:(軍司馬一部,下轄兩個曲四百人)配全套鐵質馬甲四百套,一等戰馬四百匹,為沖陣馬,三等馬八百匹,其中一半為馱馬,一半為騎乘馬。

  遊騎兵:(軍司馬兩部,下轄四個曲八百人)配全套皮質馬甲八百套,騎弓八百張,二等戰馬八百匹,為沖陣馬,三等馬一千六百匹,其中一半為馱馬,一半為騎乘馬。

  輕騎兵:(軍司馬一部,下轄兩個曲四百人)配輕甲四百套,騎弓兩百張,手弩兩百張,二等戰馬四百匹,為沖陣馬,三等馬四百匹,為換乘馬。

  輜重兵:(軍司馬一部,下轄兩個曲四百人)配大車一百駕,拉扯駑馬兩百匹,馱馬兩百匹,騾馬兩百頭。其中還包括有少量醫療兵、工程兵等特殊兵種。

  以上這些是常規裝備,其他還有一些軍械物資在戰時會予以補充,保持冗餘,以備戰損替換。

  總體來說,一個騎兵營編制為兩千人左右,其中戰鬥兵一千六百人,輔助兵四百人,全部馬騾化,能夠長途快速機動而保持戰鬥力。其中配備了大量的馬匹,包括能夠承載重裝的一等戰馬。

  同時,還補充進了極其珍貴的八百套連帶馬甲的全裝鐵甲,經過劉封的建議,馬甲並非全部鐵質,而是鑲鐵甲片的皮甲,在儘量保證防禦力的情況下,為戰馬減輕了負重,從而拉長重騎兵的戰鬥時間。

  這樣兩個騎兵營,戰鬥力是極其強悍的,而營長劉封心裡已有人選,自然是張遼、徐晃二人。

  以猛將統御驍勇,只要戰術得當,劉封有信心正面擊潰數倍之敵。

  若是能夠再搭配上精銳步兵,縱然以一敵三,劉封也有信心戰而勝之。

  摧鋒軍的標準,就是按照戰場以一敵三來來設定的。

  步兵營編制為:

  重甲步兵:(軍司馬一部,下轄兩個曲四百人)配全套鐵質甲冑四百套,長戟、長槍各四百杆,長刀四百把,塔盾四百面等等。

  中裝步兵:(軍司馬兩部,下轄四個曲八百人)配全套皮質甲冑八百套,長戟、長槍八百杆,長刀八百把,副手小盾八百面等等。這種小盾可以單手綁定,在歷史直到唐末宋初才被人發明,此時自然是被劉封提早創造了出來。

  弓弩手:(軍司馬一部,下轄兩個曲四百人)配輕甲四百套,強弓兩百張,勁弩兩百張,長刀四百把。

  輜重兵:(軍司馬一部,下轄兩個曲四百人)配大車一百駕,拉扯駑馬兩百匹,馱馬兩百匹,騾馬兩百頭。其中還包括有少量醫療兵、工程兵等特殊兵種。

  如今彭城的工坊基地已經越做越大,再加上大量的戰俘被送去挖礦,像笮融、薛禮那些人的部眾,早就已經爛的出奇,也只有炮灰的作用。

  像這種兵馬,劉封是不敢用的,他還擔心這些傢伙弄髒了自己的部曲,帶壞了自家的軍風。而這些人的心早就已經養野了,也沒法再安心種地。

  思來想去,這些人最好的去處也就是礦洞了,於是就讓他們去大山之中發揮最後的光熱,也算是為他們之前的行為贖罪了。

  你還別說,這大幾萬的戰俘送去挖礦,銅、鐵、煤等礦藏的產量一下子暴增,尤其是重點開採的鐵和煤,產量各自翻了一倍和三倍。

  原料足夠,工坊拉足,全力以赴的生產軍械、甲冑、農具等物資。尤其是鐵甲,更是重中之重,如今月產量已經高達一百二十套,年產量成功突破一千套。

  而且這還是在保證其他軍械和大量農具的前提下,若是壓低了其他軍械和農具的需求,鐵甲的產量還能再上一個台階。

  之所以有這麼巨大的變化,是因為劉封在工坊中開始推行水力打磨和流水線制度。

  大量的熟練工被解放出來,而新手只需要學習打造甲葉這一個工序,難度無疑大大下降,這是工坊中的工人數量得到了大量的補充,從而提升了產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