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貪官的辦事能力

  第201章 貪官的辦事能力

  鄢懋卿這個人正經點講,拋開人品不談,辦事能力還是真的有的。

  可惜的是此人貪得無厭,又遇到了嚴世蕃這個聰明絕頂以為能把所有人都耍了的主子,他的悲劇自然也就被註定了。

  當然現在的他還是風風光光志得意滿的,畢竟他總理的可是鹽政啊。

  現在的大明雖然財政舉步維艱,但是人口的繁衍速度也是遠邁前朝的。

  開國至今二百年矣,最核心的漢地兩京一十三省,是極少發生大的動亂和災異的。

  雖然這些底層老百姓們在這樣的封建王朝壓迫之下,也活的像是行屍走肉一般,但至少他們還都能活,運氣好的也可以通過三四代的努力逆天改命。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個大明朝到嘉靖皇帝時期,全國上下的戶籍人口加上隱匿的人口,少說也得要將近兩億人。

  這兩億人的數字放在後世乍一聽好像並不太多,畢竟後世的還有人口超過十幾億的國家,但是放在當今世界,這兩億人可能就占據了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也正是因為有如此之大的人口體量和領土疆域,但凡是能在這個土地上干一些壟斷性質的工作,那絕對是利益驚人的!

  可就是在如何的環境之下,大明的鹽稅卻成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一年到頭能收上來的鹽稅也就六十萬兩而已。

  而且這六十萬兩的鹽稅收著收著就收成的定製,好像是被承包了出去一樣,每年就六十萬兩,誰來都這麼多。

  可想而知這其中貓膩到底有多大。

  但是鄢懋卿是個人才啊。

  根據《明史·鄢懋卿》里的記載:「兩淮余鹽,歲征銀六十萬兩,及懋卿增至一百萬。懋卿去,巡鹽御史徐爌極言其害,乃復六十萬之舊。」

  由此可見六十萬兩的鹽稅根本就不是大明鹽稅的真實水平,但凡去個能幹事敢幹事的人,至少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百分之八十之多!

  但可惜的是,鹽稅牽扯到了利益面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想要鹽稅收全收整,指望封建時代的行政效率和管理手段以及人心,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所以現在嚴世蕃既然在嘉靖皇帝面前吹牛說鄢懋卿能把鹽稅翻番征至百萬,嘉靖皇帝肯定是沒理由拒絕的。

  到時候銀子征來了,那就是國庫里實實在在的入帳,如果搞砸了把地方上弄的天怒人怨,大不了就是一揮手把鄢懋卿宰了平息眾怒就完事了。

  所以這件事不管怎麼算,嘉靖皇帝都覺得自己沒有吃虧。

  只要嚴世蕃用的這個鄢懋卿真能搞來銀子,給他點恩典又如何?

  就在鄢懋卿志得意滿在嚴世蕃的推薦下得到了總理兩浙、兩淮、長蘆、河東四鹽運司鹽政的差事之時,朱載坖也沒有閒著。

  自從黃錦到裕王府勤快了之後,朱載坖感覺自己好像是跟上班了一樣,每次黃錦過來說話,都會帶著一兩個問題和任務過來,讓朱載坖寫成自己的見解和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

  朱載坖也清楚這後面十有八九就是嘉靖皇帝的主意。

  但是朱載坖卻沒法拒絕,也沒法推諉不干。

  畢竟現在的朱載坖也算是有「把柄」在嘉靖皇帝的手中,所以朱載坖也能被動的投入到這些本該是朝廷內部討論和考慮的問題之中。

  這次黃錦帶來的問題就是最近一直議論還沒定下的京師擴建工程。

  朱載坖聽著黃錦說的這個京師擴建工程計劃,他隱約也想起了點什麼。

  好像在原來的歷史進程之中,嘉靖皇帝之所以下定決心建設京師外城,並不是真的考慮到了人口日漸擁擠的京師需要更大的城市範圍來承接日常的生活需要,而是因為俺達入寇的刺激讓他覺得京師必須得再有一圈外城,才可以更加的安全。

  但是由於財政的困境,本來要修成「回」字形的京城外城,結果最後只能修一道南牆,就沒錢繼續修修下去了,然後就把這道南牆連著內城的城牆,整出了一個「凸」形的京師外貌,顯得很是另類。

  而這個丑不拉幾的「凸」字形京城,直到數百年後清朝也亡了,民國也結束了,在郭某建議下才被拆了.可是在那個時候即便是丑不拉幾的「凸」字形古城牆,也已經有了深厚的歷史底蘊,根本就不是後來所建的那種毫無美感和特色的鋼筋水泥建築能比的。

  所以說,這座興盛於元明清的京師,命運還真是多舛啊。

  現在黃錦帶著這個擴建京師的問題來了,朱載坖也不得不絞盡腦汁的去思考到底怎麼樣才能將這座即將要擴建的京師,建設成一個磅礴大氣而又不失文化底蘊的世界第一城!

  要知道在未來的科技發展之中,各種交通工具的發明和出現,都將引起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改建問題。

  很多城市由於在初期建設上的規劃短視,都導致了後來的各種棘手的城市問題。

  所以想要讓未來的京師不落伍,除了要先在現在的規劃建設上留有餘地之外,還要為未來留下巨大的發展空間。

  要不然等到將來,科技和交通都發展到了一定地步,人口的密度又達到一個難以想像的階段。

  原來以為是寬敞宜居的城市和道路就會顯得逼仄雜亂,成為問題叢生的城中村、

  所以在朱載坖的考慮之中,未來的京師擴建方案一定要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超前,給未來的交通和人文發展,留出足夠的空間。

  並將京師永遠的保持著這種專屬於東方建築之內的特殊文化韻味,即便是再過一千年,它也依然不會過時,依然會讓走在這座古老城市小巷之中的感受到這座古都特有的歷史底蘊!

  也只有如此,朱載坖才覺得不負未來,不負本心。

  要不然,又建了一個現在看著還行,以後擁堵不堪的巨型「城中村」,這對朱載坖而言絕對也是不可饒恕的。

  所以在思考了很久一會兒後,朱載坖才對著黃錦說道:「公公,擴建京師外城,乃是千秋功業,直接關係到千秋萬代之後的後人如何評價我們這一代人的作為,所以為了陛下千秋聖名,這是一點都馬虎不得。本王得細細想想其中的規範和邏輯,然後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