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6章 力士名牌
酒令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酒文化,此「論語玉燭」酒令籌中,寫有觥錄事、律錄事、錄事和玉燭錄事,這些當為酒宴上的執事人。
酒宴席次坐定,眾人公推觥錄事,由觥錄事決定抽籌次序,指定律錄事、錄事和玉燭錄事共同擔任酒宴的執事人。
觥錄事掌管酒令旗和纛,負責決定對違規者的懲戒。
這組宴集行令專用器具,在出土唐代文物中尚屬首次發現。
唐代酒令制度記載不詳,宋人洪邁《容齋隨筆》中就有「今人不復曉其法矣」的感慨。
特殊的酒具都有了,那麼自然不能卻酒杯。
像是銀高足杯素麵,高14.8厘米,口徑14.5厘米,圈足8.6厘米。
五曲形,深腹,圈足,足內刻有「力士」二字。
腹外飾突棱一周。
據現在一些專家考證,此種杯是酒器中與酒籌配合使用的「觥盞」,其形制獨特,迄今為止仍屬孤例。
除了酒杯之外,這座窖藏還有銀盆3件。
一件鎏金,高7.3厘米,口徑34.5厘米,底徑24厘米。
兩件素麵,其一高7.5厘米,另一件高6.8厘米。
鎏金摩羯戲珠紋銀盆,腹部五曲。
底面為小波紋地,鏨刻一對翹尾展翅、睜目張口的摩羯,嘴前各有一顆火焰寶珠,襯以蓮花、荷葉和游魚。
底腹及腹沿之間,飾破式草葉紋與卷草紋帶,腹內五曲區間內刻珍禽,襯以渦輪狀卷草紋和魚子紋。
外底鐫刻有「力士」二字,刻花處皆鎏金。
素麵銀盆,敞口,平底,口沿內刻「力士」二字,出土時覆於銀酒瓮之上。
3件銀盆當為酒樽,是筵席盛酒之器的古稱。
唐代筵席上的盛酒之器多為盆,口徑一般在30厘米以上。
盆子、杯子都有了,自然也不缺少碗。
鎏金鸚鵡銜枝紋五曲銀碗,碗為海棠形,內底刻一對鸚鵡,間以纏枝蓮花和魚子紋,圈足邊緣飾連珠紋一周,圈足內刻「力士」二字,刻花處鎏金。
此器大於酒碗,當為酒海,白居易有詩句「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
不管這些是酒具還是餐具,整個一套宴席用具,自然也不會缺少了盤子。
此時陳文哲也看出來了,這座窖藏,沒有金器,只有銀器,最多也就是有點鎏金器。
盤子當中,最好的是一對鎏金壓花雙鳳菱形銀盤。
除此之外,其他銀盤還有二十多件,但是都沒有那一對鎏金壓花雙鳳菱形盤好。
這種銀盤,高4.8厘米,長21厘米,寬15.3厘米。
盤底中心線刻火焰寶珠一顆,一對鸞鳥飾於兩邊。
盤沿面壓出8隻飛鳥並以纏枝花、魚子紋襯底。
花鳥紋飾及凸起邊緣處皆鎏金,另一件素麵銀盤,形制相同,內刻「力士」二字。
在盤子邊上,還有一摞小盤子,也就是碟子,也是銀製品。
像是素麵菱形銀盤,這種素麵銀碟就有六十多件。
這種小碟子高5厘米,口徑15.2厘米,底徑8.2厘米。
五出蓮瓣形,圈足內刻「力士」二字。
盤與碟的區別在於,盤大碟小。
盤多用於盛放各式果品或面點,陳設於酒宴席上;
碟多用於盛放乾果,置放於賓客面前。
看完了這些,剩下的一些全是鎏金器具。
其中有鎏金蝴蝶紋銀盒,鎏金魚紋銀盒等。
鎏金蝴蝶紋銀盒高4.8厘米,口徑5.8~8.9厘米,底徑4.2~5.7厘米。
整個銀盒為變形蝴蝶,蓋面微隆。
子口,圈足。
盒頂錘刻蝴蝶紋樣,蓋、底腹部同飾連續紋樣。
鎏金魚紋銀盒高4厘米,口徑5.2~7厘米,底徑4~4.9厘米。
呈海棠形,蓋面微隆。
器直腹,子口,圈足。
盒頂部刻出4條小魚,製作精美,別出心裁。
盒子的主要用途是盛放化妝品,大的也可用於盛放茶餅和茶末。
最後是鎏金人物銀瓶,這隻瓶子也是殘損的,實在是可惜。
這件鎏金人物銀瓶殘高7厘米,口徑3.8厘米,腹徑6.6厘米。
此人物瓶應有三足,出土時已佚。
頸部分別刻有連珠紋、摺帶紋及蔓草紋帶。
腹部以魚子紋為地,以串枝花為隔,用華麗的卷葉紋構成3個蓮瓣形開光。
開光內以針狀扇式紋,和草葉紋為點綴。
刻劃三組人物圖:一幅是三童表演胡旋舞,一幅是二童對坐鬥草,一幅是三童表演雜劇,底外還刻十二重瓣花一朵。
西陝耀縣柳林背陰村出土鎏金春秋人物三足銀罐、西陝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素麵三足銀罐與此件相似。
在西陝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出土有銀石榴罐,同出有大量的丹砂。
由此推測,鎏金人物銀瓶可能為盛放丹藥之器。
唐代有很多著名的時間,比如「安史之亂」,就是在這場動亂之後,南方成為金銀器製作中心。
此時的器類增多,工藝高超,紋樣華美,民族色彩濃厚。
其中,尤以鎮江(時稱潤州)為著。
據現在考古發現,整個南方出土唐代金銀器的總數達1100餘件,而鎮江占九成左右。
潤州爐火純青的金銀器製作工藝,使其成為南方的中心產地。
製品多供奉皇室,並鏨刻「力士」名牌商標。
其對宋元金銀器的製作工藝,有著深遠的影響。
所以,陳文哲知道,大批量出現帶有「力士」名牌的器物,還真不算稀奇。
但是,數量多,並不意味著不珍貴,畢竟這些製品多供奉皇室,也就是說,這些東西也算是皇家之物,自然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
陳文哲知道的唐代窖藏出土金銀器,總數量也不過是一千多件。
而在這處被盜墓分子隱藏起來的窖藏之中,就有數量多大一千七百多件的銀器。
這還這只是銀器,還只是只是唐代的窖藏,既然唐代有窖藏,那麼宋代呢?只能是更多啊!
現在留下來的窖藏,最多的就是宋代之時,特別是南宋時期的一些戰亂地區。
比如遂寧金魚村窖藏的形成,就與南宋末期四川地區戰亂不無關係。
只不過這座窖藏主要藏的是瓷器,但是這些金銀器、陶瓷主人,都是為躲避宋蒙戰爭,而把手中的寶貝藏於地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