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上朝,變革進行時

  第395章 上朝,變革進行時

  次日。ღ(¯`◕‿◕´¯) ♫ ♪ ♫ 6❾𝓈ĤỮⓍ.c𝕠𝓜 ♫ ♪ ♫ (¯`◕‿◕´¯)ღ

  陳洛開始根據李序統計的名單,回訪前一天錯過沒見著的那些賓客。

  這批人里位高權重者不少。

  別人願意親自來拜謁,自己同樣沒必要倨傲擺譜,只會遭受嫉恨,導致未來的路上多出不少絆子,去往別人府上喝一杯茶,笑著解釋幾句,算是解個善緣。

  至於對方想要與自己達成什麼利益關係,陳洛乃是有一套打太極的功夫,輕鬆推諉,應付過去。

  大半日內走了不下三十戶人家,所幸長安城的權貴都聚居在城北,要是東邊住兩家,西邊住三家,那他想一家一家拜訪過去,恐怕路上都得花掉兩個時辰。

  待到申時過半,陳洛總算從倒數第二戶人家出來,坐上馬車後伸了個懶腰,「阿張,我們接下來去趙大夫府上。」

  「唯。」張安點頭應下,開始駕車向東而去。

  半刻鐘都沒花,馬車便再度停穩。

  走下馬車,陳洛對門子道:「去稟報趙大夫一聲,說陳珣陳伯玉前來回訪。」

  「是陳公啊,您直接去會客廳即可,我去喚我家主君過來。」門子打量陳洛一眼,接著面帶笑容,恭敬行禮,想必是早就得到了趙綰的囑咐。

  陳洛點了點頭,趙綰的府邸自己來過幾次,不用僕從引路,便進門去往會客廳,找到位置坐下。

  沒過一會兒,他便聽見趙綰的聲音傳來,「哈哈哈,昨日不恰好,與伯玉錯過了,想著今天要是不忙就再去找你趟,沒想到居然是你先來了。」

  這說的顯然是客氣話。

  如果趙綰真有今日再去找自己一趟的打算,那肯定早就出門了,畢竟現在離太陽落山都只剩一個時辰。

  陳洛起身笑著回道:「我昨日讓趙兄苦等多時,怎麼好意思讓你再來找我呢?於是今兒起了大早,一個個回訪昨日錯過的那些人,之所以最後來找趙兄,恰是因為可以多聊一會啊。」

  面對這般情況,他自然同樣以場面話去回應。

  兩人笑呵呵地坐下,趙綰喚來僕從道:「去拿我書房屜子裡的新茶,給貴客泡壺好茶來。」

  陳洛想要擺手拒絕,卻不好拂了對方面子,只好臉上掛著三分苦笑。

  現在茶葉在長安勛貴府上屬於一種身份象徵,畢竟普通百姓家裡事沒有那個閒工夫去專門泡茶。

  因此陳洛回訪,幾乎每家都泡茶招待,一連喝了數杯,給自己的膀胱倒是造成了不小的考驗。

  待到僕從端著陶壺過來,屋內頓時茶香四溢,果然是好茶。

  不過兩人已經開始商議正事。

  陳洛接過茶水之後,僅僅是淺淺抿了一口,便放在邊上沒再去管。

  「我這次進宮面見陛下,倒是言說了地方官場上的某些弊病,估計陛下是有改革之意,或許後日早朝時便會宣布。」陳洛沒有把察舉制和太學的事情全部說出,但整頓官場秩序,與趙綰這個御史大夫同樣脫不開關係,所以給對方隱約透了點底。

  聞言,趙綰沒有立刻接話,而是先品味起對方話里的深意。

  想了想,他先試探道:「伯玉這次賑災任務完成得相當之好,途中是遇見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了?」

  陳洛將廬江太守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出,再補充道:「我已將此人的惡行全部向陛下言說,陛下是雷霆震怒啊。」

  趙綰當即附和,「大漢有如此蛀蟲,確實該死,是我這個御史大夫失察了啊。」

  「地方上郡縣太遠,這些人又會偽裝,藏得極深,一時難以清查,並非趙大夫的過錯,不過陛下肯定是不會容忍這樣的行為繼續下去的。」陳洛嘆了口氣,臉上掛滿了思慮之色。

  趙綰當即領悟到其中的意思,點了點頭說:「伯玉放心,我雖然不像陽夏文貞侯那般,有獨自監察天下官員,威震住所有貪官污吏的能力,但蛀蟲出現在了眼前,還是願意伸手將其摁死。

  我等會便是去寫文書,後天早朝,直接上書彈劾廬江太守。」

  「趙大夫一心為公,真是直臣啊,讓我佩服,想必陛下亦是欣賞。」見暗示成功,陳洛倒是出聲誇讚,表示協議達成。

  畢竟廬江太守乃是兩千石官員,如果自己出面彈劾,在旁人看來帶有「以下犯上」的意思,是想踩著廬江太守上位。

  換成趙綰出面,那就是御史大夫的正常職權了。

  至於廬江太守的那些罪狀,就用自己賑災的遭遇當一個引子,到時候朝臣自然明白這事乃是由陳洛主導,功勞是別人分不走的,而且還能給人留下不逾越的好印象。

  真正要談的事說完,陳洛仍留下來喝了小半杯茶,待到酉時一刻方才離開,結束一天的行程,打道回府。

  ……

  時間眨眼而過,風平浪靜的長安城,又迎來早朝的日子。

  陳洛說到底只是一名六百石的議郎,哪怕擁有賑災之功,也不過是個小角色。

  畢竟他與劉徹在宮中乃是密談,內容並未傳出,只有少部分人隱隱約約感受到陳洛的份量,在上朝進宮前見到,主動前來打聲招呼。

  陳洛走在殿內最外圍,他還是可以在這裡有個位置坐著,比站在台階上的待遇還是好上不少。

  等到劉徹乘坐龍輦前來,坐倒皇位之上,代表著早朝正式開始。

  議完幾件平平無奇的瑣事,劉徹微微眯眼,開口道:「諸位可有事上奏?」

  「稟陛下,臣上書彈劾廬江太守,不顧百姓生死,欲貪污賑災糧食。」趙綰緩緩站起,一臉正氣凜然。

  劉徹當即皺眉,驚訝中夾雜著幾分憤怒道:「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情?文書呈上來,朕倒想看看他哪來的膽子。」

  見狀,原本廬江太守在朝中的幾位好友,頓時不敢吱聲。

  這件事情牽連的因果太大,而且是由御史大夫親自出面彈劾,自己現在出面袒護,萬一到時候廬江太守罪狀落實,指不定會牽連到他們。

  那就虧大了。

  畢竟走到高位,誰都不敢講自己一點違背律法的事情都沒做過,就算沒有親自做過,家人和親族做過,他們有時候也是不得已去幫忙掩蓋過幾次。

  宦者從趙綰的手中接過那封文書,劉徹仔細地閱覽起來。

  片刻後,只聽劉徹一巴掌猛然拍上案牘,發出「砰」的巨響。

  「荒唐,荒唐,南方洪災的時候,朕專門調動關中與雒陽倉中糧食賑災,日日夜夜地掛念著蒼生百姓,生怕出現餓殍倒於路旁的情況,沒想到他居然敢這般敷衍對待朕遣派下去的差使,敢這般對待賑災事務。」混雜著拍桌聲,劉徹的怒吼在殿內迴蕩。

  面對這危險度拉滿的情況,殿內眾臣瞬間把腦袋低上幾分。

  自己在這個時候礙了陛下的眼,恐怕前途盡毀啊。

  作為殿內唯一站著的趙綰,只覺得小腿略微有些發顫,伯玉不是說他早就和陛下匯報過這件事了嗎,怎麼陛下的反應居然如此劇烈。

  要知道按照他原本的打算,是想著扳倒了地方上兩千石的貪官,以證明自己在御史大夫的位置上還是做了些實績,免得以後要登上史書,史官卻沒有事情記載。

  不過事已至此,他只能硬著頭皮繼續道:「還請陛下嚴懲此人,以儆效尤。」

  劉徹沉聲應下,「廬江太守他是兩千石的官員啊,放眼整個大漢,能坐到這般職位上的人,數量沒有過百,他本該是國之棟樑,卻是自掘根基,必要嚴懲。」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朝中臣子沒有再出面為廬江太守求情,紛紛開始跟著彈劾,擬定判決。

  最終劉徹綜合各方面的意見,是將廬江太守全家流放三千里,去遼東郡戍邊。

  那片地方現在荒蕪得很,就連匈奴都沒有多少劫掠的興趣,畢竟冰天雪地里走上百里都沒有人煙,根本搶不到什麼東西。

  不過定罪完廬江太守,劉徹沒有將這個話題結束,而是繼續道:「廬江太守的事情,難道會是孤例嗎?

  朕雖然居住在長安,但並非沒有見過關中以外的風景,並非不知道底層百姓的疾苦。

  一個廬江太守阻撓賑災,便可以造成成千上萬的災民餓死,若是大漢有十個廬江太守這樣的人身居高位,後果不堪設想啊。

  朕對此憂心,諸位覺得呢?」

  劉徹說完這話,殿內眾人倒沒有輕易出聲,顯然還是思考其中的意思。

  大部分人都被廬江太守的情況給整懵了,一時半會都沒反應過來。

  要知道對於一位兩千石的官員來說,廬江太守受到的懲罰實在太重。

  這些高層官員,哪怕真犯了什麼事,只要不涉及謀逆,一般都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畢竟大漢高層之間,或多或少都有著幾分關係,哪怕看在往昔的情誼上,都會出面勸住劉徹,讓他不要輕易做下這樣的決定,實在太狠了些。

  不過劉徹剛剛的語氣太過果決,沒人敢出這個頭,只能選擇遵從決議,讓廬江太守全家戍邊遼東。

  只是讓他們沒想到的,乃是廬江太守受到責罰,並不代表這件事情結束。

  陛下似乎藉此再做文章。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選擇沉默。

  沒有辦法判斷局面將朝著哪個方向發展,胡亂站隊,反倒不是一件好事。

  與此同時,陳洛站起身來。

  他擲地有聲道:「稟陛下,我認為廬江太守之事,乃是給大漢敲響警鐘,官員貪腐,吏治敗壞,實際上是在損害整個大漢的根基啊。

  面對這樣的情況,改革勢必進行。去除制度中某些壞的部分,引導吏治向好的方面發展,並且吸納有朝氣的官員加入官僚體制當中,從而在根本上解決當下的問題。」

  他這番話,是吸引到了殿內絕大部分的目光。

  而趙綰投向陳洛的眼神中,充滿了驚愕。

  他昨日是與陳洛有過交流的。

  原以為自己出面彈劾廬江太守,就是計劃的核心部分,革職一位兩千石的官員,並讓其受到重罰,已經是相當成功的安排。

  但現在看來,自己似乎只是整個計劃中的第一環,甚至遠遠算不上是重頭戲。

  而陳洛接下來要引申出來的內容,才是陛下在今日朝堂想要商議討論的事。

  擔任了御史大夫數年,這點政治敏感度,趙綰還是有的。

  他苦悶地掐了自己一把。

  變革。

  若是陛下同意了的話。

  這豈不是青史留名的好機會嗎,沒想到自己離得如此之近,卻又完美錯過。

  「說得不錯。」劉徹滿意地點了點頭,「伯玉可否有相關想法?」

  陳洛點了點頭,流暢應答,將察舉制的構想說出。

  劉徹表示非常滿意,又從中挑出幾個瑕疵。

  於是一來二去,兩人問答之後,察舉制的推行幾乎成了定論。

  這個時候,殿內群臣大部分都反應過來。

  這恐怕不是臨時起意吧?

  這個察舉制的內容討論得如此完備詳細,想必眼前的君臣二人,早有約定好了,就等現在這個時間在殿上宣布。

  至於之前被革職查辦的廬江太守,僅僅是個引子,或者說是添頭罷了,順帶起到威懾殿上群臣的作用。

  對於這齣雙簧,要說最為震撼的,還是趙綰和王臧。

  他們從劉徹登基初期,便是受到重用的臣子,基本上朝中有什麼大事,或者需要頒布希麼政策,那麼劉徹都會來找他們倆商議。

  可這察舉制的風聲,他們卻沒有聽到分毫,完全是由劉徹與陳洛商定完畢。

  這也是陳洛給出的計劃過於完備的原因。

  畢竟察舉制的構想與細節都沒有什麼漏洞,劉徹不用再和其他人去商議討論,這察舉制到底有沒有實施的可能。

  不過趙綰和王臧的心裡,倒沒有什麼嫉恨。

  畢竟他們與陳洛的關係較為親近,而且屬於同一勢力。

  何況這察舉制到底能否順利實施,都還是一個問題,沒有形成真正的定論。

  他們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莫須有的事情,就與陳洛敵對上,惹了陳洛不說,惹到陛下,才是真正的麻煩。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