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南郡陰雲
三日後,劉徹的旨意已經由使者傳向雒陽,那兒是有京師倉以外,另外一處重要糧倉。🐍🐝 ➅➈丂卄𝔲ⓧ.cσᗰ ♝☜
按照洪災的標準去應對此次事件,那就必須調動足夠的糧食救濟災民,不會使這場自然災害激發民變。
而大漢的主要糧倉,基本都在北方。
齊地相距南方可能的受災地點較遠,故而調運糧食前去賑災,在路上的損耗過大,而且耗費的時間太長,恐怕糧食運到的時候,缺乏食物的百姓早就成了餓殍。
關中京師倉的糧食,可以沿河流先往蜀地運送,再運至南郡、江夏郡。
至於雒陽糧倉則主要負責供給廬江郡與豫章郡。
雖說按照常理,雒陽的糧食運往南郡和江夏郡會更為方便,但這片區域由關中的京師倉負責,而京師倉要將糧食運往廬江、豫章二郡,那損耗不亞於齊地糧倉往南運糧,得不償失。
故而劉徹下達的旨意中,便特意提前作出指示,給出了相對合理的安排。
隨著使者離開長安,作為專門負責人的陳洛和曹壽,正式啟程。
他與曹壽兵分兩路。
自己先於京師倉的糧食,向著巴蜀之地行進。
現在南方的災情尚不明朗,得前去將各地受災的嚴重程度給探查清楚,好根據具體的受災內容,安排專門的救災計劃。
一路上,陳洛無論是在馬車上或是船艙內,都在不斷編寫小冊子,記錄著應對洪災以及事後救援的方式。
等到了地方,他就可以直接將它們分發給當地官員,讓那些人理解自己行為的目的,直接達到較高的組織度,不用再花費過多口舌,花費額外的功夫去進行培訓之類。
尚未受災的區域,則是提供警告,讓當地的亭長和三老注意危險預警,如果有山洪爆發或泥石流的苗頭,那就趕快轉移。
受災較輕的區域,如果洪水已經退去,則安排專人組織百姓打掃清理房舍,集中填埋畜禽屍體,淨化飲用水源,提供過渡期的糧食。]|I{•------» «------•}I|[
至於受災較為嚴重的區域,當地百姓暫時無法返還居住地時,官方則需要專門進行集中救助,統一安排住宿管理,分發糧食,營寨內安排醫者巡視,治療病患……
至於另外一邊的曹壽,則前往雒陽糧倉,負責催促對方迅速將糧食往南方調去。
要知道無人負責監察的話,有些時候可能區區小事都會因為官吏懈怠,往後拖延。
雒陽方面派出的糧隊,比方在出庫環節卡上兩天,在裝車方面又卡上兩天,漸漸累積起來,可能就導致雒陽的糧隊十天半個月都未能出發。
若是中途環節再出點什麼意外,那雒陽糧倉的糧食恐怕一直往後拖延著,兩三個月才能運到南方。
這也是陳洛為何要特意與曹壽攀上些交情的原因。
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主義,面對天災無能為力,只有眾志成城,方可成功抵禦。
前去雒陽的曹壽別說存心使壞,只要他毫不作為,那少了雒陽糧倉的供給,恐怕餓死的災民都會成指數級增長。
……
在兩人離開長安旬日後,數封加急文書由使者送入宮城,呈在議事殿上。
「稟陛下,豫章郡告急,江堤潰,吞兩岸田地千畝,席捲十數縣城,更有滅村慘劇。」
「稟陛下,南郡遇百年未見之洪災,臣求援。」
「稟陛下,蛟獸鬧雲夢,江夏郡難得安寧,災民遍布江陵城。」
「稟陛下……」
一時間內,南方數郡皆上書,雖然言語存在差異,但實際上的內容沒有什麼區別,都是遭遇洪災,需要朝廷施以援手。
畢竟單靠一郡之地,或許可以處理中小型的事故,但是面對這樣大範圍的災害,完全沒有合適的應對方案。
不是每個郡府都像三河地區以及齊地的郡治,有著豐富的錢糧儲備,可以抵禦外界災害。
換成春秋時期,這樣大範圍的洪災,足以讓數個小國一蹶不振,社稷傾覆。˜」*°•.˜」*°• 69shux.com •°*」˜.•°*」˜
這同樣是體現出了大統一王朝的優越性。
有了中央政府的存在,地方遭受災害,至少心裡存在著一個念想,知道朝廷會給自己托底,會給當地百姓托底,官員們在出面安撫災民的時候,至少有著幾分底氣。
見著這一封封文書,朝堂上的群臣皆面露焦急。
劉徹派遣陳洛前去南方賑災的時候,其實朝堂上並不是沒有其他聲音的。
畢竟南方諸郡並未表現出受災的模樣,不免讓人懷疑陳洛這次前去南方,究竟是賑災還是作秀。
見到陳洛一開始就擔任六百石的官職,不免會有眼紅之輩。
現在陳洛又要有「賑災之功」,接下來豈不是又可以更上一層樓了?
不過劉徹把決定直接下達,並未給反對者太多時間。
當然,那些人仍忿忿不平,只等沒有洪災發生,或者陳洛表現不佳的時候,就出面回踩一腳。
結果沒等來陳洛的消息,南方諸郡告急,向朝廷求援的文書就抵達了長安。
如果不是到了十分危急的情況,那些郡守的用詞不會這般直白。
朝堂上的群臣倒是暫時熄掉了勾心鬥角的心思,先考慮起南方的危機。
丞相衛綰悠悠站起身來,沉聲道:「陛下,當今南方危急,陳議郎行事尚且稚嫩,是否需要再派遣名老練之臣,去接替他的位置,以妥善解絕南方洪災之憂?」
待他說出這個提議,贏來了不少贊同之聲。
陳議郎還是太年輕,這麼恐怖的洪災他把握不住的,建議換成其他人過去處理。
這些贊同聲倒不是完全在針對陳洛,其實相當一部分人都是在為國家考慮。
這場洪災波及數郡之地,需要進行相當複雜的調動,這對於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來說,大概有些勉強,換成有豐富管理經驗的臣子,或許更加合適。
就連王臧在這個情況下,都只是默默低下了頭。
照理來講,他應該支持屬於陛下這派的陳洛擔任處理洪災的負責人,但如果陳洛不能合適地善後,使得百姓安生,那讓陳洛前去負責此事,反倒更是害了他。
倒是一旁的趙綰站起來。
他躬身行禮道:「稟陛下,臣以為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
陳議郎並未做錯什麼事情,他旬日前才離開長安,現在尚未抵達受災之地,就直接將他換下,似乎有些不妥。
而且我看陳議郎在長安城中提前進行的一些安排,都頗為恰當,如果他在南方行事皆符合情況,將他換掉,更是有損士氣。」
之所以他會站起來說話,是因為陳洛屬於他的直系下屬。
如果直系下屬沒有犯下原則性的錯誤,便受到諸多攻擊,自己這上官又沒有站出來的話,那以後御史部只怕將離心離德,沒有了凝聚力。
至於另外一個原因,則是趙綰相信陳洛。
對方在議郎這個位置上表現出來的能力,讓所有同僚為之咋舌,朝堂上剛剛提出反對意見的那些人,又有誰可以做到這點?
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匯聚在一起,最後眾人目光落在劉徹身上,等待他來進行抉擇。
「陳議郎此番提前向朕預警,言說南方恐有洪災,故而朕這才讓他前去救災,至於諸位擔心陳議郎不夠穩重,這不還有平陽侯在嘛。」劉徹呵呵一笑,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結束了朝堂上群臣的爭論。
伯玉能有這個機會,那是他自己掙來的。
要覺得自己有這個能力頂上去,那你們咋沒有提前跟朕說哪裡會發生災害啊?
劉徹任用臣子,主打的一個用人不疑。
陳洛真要是沒有辦好事情,那他之後自然會去責備,降下處罰,但現在陳洛的隊伍才剛剛出發,自己就派人把他喚回來,讓其他人頂替……
這不純純瞎搞嗎?
更何況救災這事,刻不容緩。
陳洛現在至少已經出發旬日,估計再有個三五天就能抵達巴蜀一帶,去了解受災前線的事宜。
如果臨時換成其他的臣子去處理這事,那他們又要在路上花費個十多天,才能趕到洪災現場。
這中間浪費的時間,足以做太多事情。
故而劉徹認為完全沒有臨陣換帥的必要。
而劉徹的這一番話,也熄滅了朝堂眾人爭論的心思。
既然陛下都這麼決定了,那麼自己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不過這陳伯玉如果真將這件事情辦砸了,那他們可就要上書彈劾了。
而且比起地龍翻身來說,洪災、旱災與蝗災,皆延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大,處理起來非常不容易。
那陳伯玉沒有在地方上有過執政經驗,想要在洪災處理上表現合格,屬實不易。
於是各種各樣的心思,此時都在朝堂群臣的心底浮現。
「散朝。」劉徹輕揉眉心,揮手宣布道。
他坐上龍輦,離開議事大殿時,目光向南方投去。
伯玉,朕選擇相信你,你也莫要讓朕失望啊。
自己在朝堂上抗住的壓力不小,但如果陳洛表現優秀,那就是讓自己擁有更大的人事任用權。
證明他劉徹任用的人,可以辦好事情。
————
建元四年春三月,南方大洪,帝力排眾議,遣議郎陳洛、平陽侯曹壽賑之。
開倉濟民,紮營於城郊高坡,埋死豕,隔病患,醫者療之,疫漸絕。——《漢書·武帝紀》
————
漢武帝建元發生的那場洪災,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具有詳細記載的賑災記錄。
面對恐怖的自然災害,我國古代政府反應及時,並且制定了完備的救災方案,最終平穩渡過了這場災害,相較於同期世界上其他文明,宛若一場奇蹟。——《顯微鏡下的大漢》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