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長安朝堂的變化

  第293章 長安朝堂的變化

  代地與關中的景致頗有不同。

  往往到了九月,夜裡的氣溫逼近零度,次日清晨出門,枯草上往往結著一層薄薄的白霜。

  要知道在長安,甚至到了九月末都有穿著單衣在集市閒逛的人,他們還會說自己被擠出了一身熱汗,若是不那麼顧忌他人眼光,更是光著膀子,將外面脫掉的衣裳搭在肩膀上。

  代地山野間的樹木,葉黃、葉枯、葉落,開始到結束的流程似乎只需要一剎那,往往快得讓人有些反應不過來,仿佛一場秋雨就把它們連帶著樹上的蟬鳴全部打了下來。

  而且在代地的北邊,已經是稀樹草原的模樣,只是大部分百姓按照千百年來的傳統,依舊固執地選擇在那並不肥沃的黃土地上耕作,但少數人因地制宜選擇放牧,故而出現了更南方以及關中地帶絕對看不見的成片牛羊。

  陳洛最初來到代地的時候,對於這些與長安、楚地迥異的生活環境頗為不適應,加上劉樂不在身邊,往往清晨衣服穿薄了,出門凍得一哆嗦,才急急忙忙回到屋裡加上一件內襯。

  現在他待了四年,對代地漸漸熟悉起來,知道一場秋雨一場寒,該在合適的時候添衣保暖、烤火驅冷、吃羊肉避寒。

  反而長安在自己的記憶里沒有那麼清晰,在腦海里回想起來,通常帶著一層灰濛濛的濾鏡。

  這幾年中,陳洛收到長安的信件並不多。

  在最開始來到代地的時候,倒時不時有人從長安寫信來關心問候自己,四年過去,他回想一番,這幾個月從長安寫來的信件屈指可數。

  唯數不多有印象的是張蒼向自己抱怨,說地方上有官員開始與豪強勾結,案例還不止一起。

  將封紙拆開,陳洛取出裡面的信將。

  不過它並非私人信件,而是官方的通告文書。

  「天子欲臨北地巡狩,需安排好招待事宜?」陳洛看完全文後,默默念道。

  放下文書,他揉了揉下巴。

  這是劉盈今歲第幾次離開長安了?

  記得年初的時候,劉盈就回沛縣,在沛宮待了一陣,理由是思鄉戀舊,欲與鄉民同樂,還免除了沛縣與隔壁豐縣三年賦稅,說讓他們沐浴天子恩澤。

  當時劉樂專門寫信過來,對自己吐槽這事來著。

  天子頻繁離開京畿之地,並非什麼好事。

  不過陳洛很能理解劉盈的心態。

  劉邦留下的安排確實沒有什麼毛病,在劉盈繼位之初,各方勢力在明面上都不敢輕舉妄動,保持著平衡,朝堂運轉沒有出現任何毛病。

  只不過再完美的體系,終究需要人來維持運轉,其中「零件」的缺失,是需要安排合適的替補。

  若是劉盈學會他阿父一半的權術,會玩平衡之道,那麼這套體系長期維持下去,倒沒有什麼問題。

  可他並沒有那樣的心術。

  大漢十六年冬,舞陽侯樊噲於府中因病去世,太尉之位空缺。

  他在擔任太尉的一年多里,常因為臥病在家,而未上朝。

  不過他上不上朝,管不管事,其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太尉的位置,必須要有像樊噲這樣的人來當。

  劉邦留下的體系之中,功臣派和外戚派需要互相制衡。

  樊噲乃戰功封侯,又娶了呂雉的妹妹,因此他的身份在兩邊都會得到認可,位列三公之一,能夠服眾。

  等到樊噲去世,接任太尉的人選在朝堂上經過好一番爭論,沒想到劉盈提議讓呂產接任。

  大部分朝臣齊聲反對這項決議,讓仗都沒打過幾次的毛頭小子出任太尉,掌握大漢第二高的軍事權力,不是開玩笑嗎?

  雖然有韓信這樣的先例在,但韓信是韓信,不是什麼人都能碰瓷的。

  陳洛那段時間還在代國地方上的各個縣城之間奔波,對於長安朝堂上具體發生的事宜,並不了解。

  等他回到代城,一切已經塵埃落定,得知的乃是最後結果。

  右丞相周勃重新回到太尉的位置上,宣齊國國相曹參回到長安,擔任右丞相之位,而被提名太尉的呂產掌禁軍南軍,他的堂兄呂祿掌禁軍北軍。

  長安朝堂上的人事變動出乎了陳洛預料。

  前幾步的動作,看似沒有什麼毛病,屬於合理合規的調動,但是關於呂產和呂祿的任命,方才能看出關鍵。

  要知道長安城內最主要的駐軍就是禁軍。

  而且他們並不只是負責宮城,還需要在城外乃至整個京畿三輔進行巡邏,有必要的話,甚至會調動出去進行作戰,劉邦親征南越時,率領的主力就有禁軍構成。

  南北禁軍的人數合計兩萬,稱得上整個關中地區最為強悍的戰力。

  讓周勃擔任太尉,卻讓呂產和呂祿掌握禁軍,那麼周勃名義上是太尉,可缺乏對禁軍兵權的實際掌控,若是真火併起來,定然不是呂產和呂祿的對手。

  不過在當時朝臣的眼中,那次鬥爭是功臣派占據了上風,三公的位置上分別是陳平、曹參、周勃、張蒼。

  除了張蒼以外,其他人皆是功臣派的元老。

  不過功臣派的優勢僅持續了一年不到,身體在秦末戰爭中受到過多暗傷的曹參在大漢十七年去世,那場風光的葬禮在後面看來,似乎是場盛大的落幕。

  右丞相的位置由呂雉親近的審食其接任。

  此後,朝堂上的局勢開始向著外戚派傾斜,加上呂雉本身就有臨朝執政的權力,外戚派的聲音逐漸大了起來。

  原本功臣派寄希望於再忍一忍,等到大漢十八年,劉盈及冠,親自處理政事,藉此節點讓他們翻盤。

  不過劉盈及冠後,卻遲遲未獲得親自處理政事的權力,大部分政事依舊交由呂雉來處理。

  緊接著就是陳平「棄暗投明」,作為功臣派領袖之一,在早朝時對審食其表示支持。

  這對於功臣派來說,最主要造成的乃是心理上的打擊。

  不過身在代地的陳洛,倒不關心長安是憂呂雉主政,或者由功臣派掌握朝堂。

  他們的能力都不差,實施的政策方針都是休養生息。

  因此兩方的爭鬥主要是圍繞著權力在進行爭鬥,而非雙方的執政理念存在差異。

  而在呂雉初步掌握了朝堂後,有問詢過陳洛是否願意回到長安。

  不過自己拒絕了邀請,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他在代地的改革剛剛進行兩年,屬於關鍵時期,半途而廢不是自己的風格。

  何況這裡的諸多政策需要高層統籌謀劃,進行推動,沒有自己在,難道要靠劉如意主持大局嗎?

  第二則是長安局勢過於複雜,自己身處局外,沒有必要去蹚渾水。

  呂雉和呂氏的欲望比起歷史上有所降低,外加地方上有數位劉氏諸侯王的存在,他們老實本分地遵守了白馬之盟的約定。

  只是他們在朝堂上與功臣派的對立,是緩和不了的。

  能在代地當個看客,何必親自上台參與紛爭,當表演者呢。

  呂雉在第一次邀請被拒絕後,就沒有再提過這件事情了,或許她也頗為擔心陳洛重新回歸長安,會讓朝堂再度陷入不明朗的情況。

  畢竟陳洛勉強算擁有外戚身份,可嚴格意義上來說,沒有誰真把他當外戚看待的。

  哪怕是呂氏中功績最高的呂澤,同樣不如他。

  到時候陳洛若有私心,完全可以成為功臣派的領袖,與呂氏扳起手腕,呂氏還真不一定是他的對手。

  與其讓功臣派重新燃起希望,呂雉覺得陳洛暫且留在代地,是更為恰當的選擇。

  隨著朝堂權力鬥爭落幕,迄今一年有餘。

  這段時間內朝堂政令名義上由劉盈下達,實際上由呂雉在背後全部安排好,幾乎沒有給到劉盈施展空間。

  因此劉盈明面上是皇帝,可沒有足夠的權柄,但大漢講究「孝」,現在干預政治決策的人並非權臣,根源在他的阿母。

  這讓劉盈沒有反抗的理由。

  在劉樂眼裡,自己弟弟回鄉一趟,就免除沛縣和豐縣三年賦稅,屬於不負責任的行為,可在劉盈心裡,這可能是他少數感覺自己是當今大漢皇帝的時刻了。

  長安是世人眼中的繁盛都城,是大漢土地上最為燦爛的明珠,但在劉盈心中,它是一座囚籠。

  只有離開長安,遠離關中之時,他才會感覺輕鬆。

  陳洛無奈地看著文書上「皇帝欲臨北狩巡狩」,劉盈終究是性格方面存在問題,換在歷史上其他的時期,不是呂雉篡奪權柄的話,反倒可能更加糟糕。

  想了想,陳洛將這封文書暫且先放在一旁。

  劉盈在北地巡狩,來到代國這樣接近邊境的區域概率不大,更多可能是在趙地進行狩獵。

  到時候自己派人去長安問問具體情況,若是對方不會前來,就沒有必要興師動眾地進行準備工作,實在勞民傷財。

  翻看到下一封文書,陳洛眯了眯眼。

  這份並非官方文書,而是源自於墨家商隊。

  經過二十餘年的恢復發展,墨家弟子的規模不斷壯大,甚至比戰國時期的巔峰人數更多。

  陳洛手裡頭掌握著一份詳盡的墨家弟子名單,每隔六個月,便會進行一次更新,距離上次更新是相距兩個月不到,名單中的人數到了六千餘人。

  墨家弟子主要還是聚集在陽夏,進行農業用具的研發革新,紙張改良還有農作物的良種選培,大概占據了五分之三。

  剩下的五分之二里,部分是在大漢各地週遊,尋找優良作物的同時,去體察民情,發現有冤案和貪腐存在,就會送與陳洛手中。

  還有部分墨家弟子是組建或加入商隊,這些人是為了更好地推廣陽夏墨家弟子研發出來的新式農具。

  因為他們發現免費對農具進行推廣,許多百姓反倒是半信半疑,甚至不乏辱罵墨家弟子瞎改亂改者,但借著商業售賣活動去推廣農具,那起到的效果就會好不少。

  比如墨家弟子售賣的耕牛便宜,但是需要搭配上一套他們研發出來的農具才行,那樣花錢買下農具的百姓,自然不會將其閒置在家。

  而陳洛身在代國,不少墨家弟子亦是跟著來了代國,將這裡作為他們的另一處中心,主要的發展方面則是與塞外進行交易。

  茶葉在塞外的推廣速度,遠遠快過中原地區。

  那些匈奴貴族似乎分外喜愛茶水的味道,在大快朵頤後用其解膩。

  根據平均的置換價格,三小罐茶葉能在匈奴貴族手裡換來一頭上好的肥羊。

  不過墨家商隊換取的主要物品是駿馬,價格更加高昂,需要五小罐茶葉才可以。

  這兩年裡,墨家商隊用茶葉在匈奴人手裡換來的駿馬數量恐怕已經超過三千。

  而且墨家商隊的存在,讓墨家有了自給自足的方式,不單單只能依附陽夏存在,沒有陳洛用陽夏賦稅支持,就會導致停擺。

  只是墨家商隊目前依舊離不開陳洛的支持。

  他沒有在代國擔任國相的話,墨家商隊想要順利離開邊關,與匈奴人進行交易,是在過關的時候被收取重稅,並且會被地方官員吃卡拿要。

  打開墨家商隊送來的信件,上面記載著兩件事情。

  墨家商隊並非匈奴唯一的交易對象,對方還與大漢其他的商隊有貿易往來,只是其他的商隊沒有墨家商隊獨特的交易物「茶葉」,選擇和匈奴交易的是青銅器和少量鐵器。

  對於這一現象,有墨家弟子想從匈奴人那探出口風來,但暫時沒有結果。

  但這並非墨家弟子這封信件內先要傳達的主要內容,只提了一小段。

  第二件事則占據了剩下全部的篇幅。

  墨家商隊在歸程途中發現有少量匈奴士兵潛進漢地,鑽了邊防的空子。

  大漢和匈奴屬於對立,近幾年裡兩方雖然沒有發生大的衝突,但小摩擦不斷。

  只是陳洛在擔任代國國相之後,加強了邊境的巡視,讓匈奴想要入侵代國的難度增加大大。

  因此墨家弟子懷疑這次匈奴人進入代國境內,是想提前探查情況,以便於他們之後的掠奪。

  (本章完)